[临床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科诊疗方案.doc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骨 伤 科中医诊疗方案目 录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2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6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26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32锁骨骨折诊疗方案41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44踇外翻诊疗方案57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二、治疗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住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住患者头部,左手握住患者右手25指,肘后部顶住患者肘窝部,令患者屈肘,然后医者右手推按患者头部,左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2.整复类手法(1)旋提手法: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主动将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并做最大限度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部托住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秒钟后,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扳动时要掌握好发力时机,用力要快而稳。(2)定位旋转扳法:以向右旋转为例。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后方,以左手拇指指腹推顶在患者病变颈椎棘突(或横突)旁,用右手(或肘窝)托住患者下颏部。嘱其颈项部放松,低头屈颈15-30度,然后嘱患者顺着医生的右手在屈曲状态下向右慢慢转头,当旋转到最大限度而遇有阻力时,医生顺势施以快速的向右扳动,同时,推顶棘突的左手拇指向右用力推压,两手协调动作,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有时医生拇指下亦有轻微的位移感。(3)旋转法:上颈段病变,要求患者将头颈曲屈15度;中段病变,将颈椎置于中立位;下段病变,将颈椎屈曲3045度。在此位置向上牵引30秒。嘱患者头部向一侧旋转,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度),达到有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转,操作成功可以听到弹响声。注意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过猛过重而加重原有的损伤。(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运动针灸、平衡针、腹针、头针、手针、火针、铍针等特色针刺疗法。2.灸法:直接灸、艾条灸、热敏灸、雷火灸等。(三)牵引疗法(四)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五)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2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3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等。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5.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六)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可选用磁振热治疗仪、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等。(七)运动疗法1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例如“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等。2现代康复训练:运用神经肌肉反馈重建(Neurac)技术加强颈椎稳定性;运用颈椎检测与训练系统(MCU)对颈椎运动训练。(八)其他疗法:神经根压迫严重出现肌肉麻痹无力、疼痛难忍,经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根据病理变化选取射频消融、热凝,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成形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九)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二)评价方法颈椎病疗效评分表 总分46分 临床表现记分临床症状、体征分级颈部疼痛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肩背疼痛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上肢疼痛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上肢麻木0分:无麻木 2分:偶有麻木,很快缓解4分: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6分: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不缓解颈肩压痛0分:无压痛 2分:压痛轻,用力按压才感疼痛4分:压痛明显,稍有按压即感痛甚颈部活动0分:正常2分:偶有颈部僵硬,仅有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4分:颈部僵硬,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椎间孔挤压试验0分:正常2分: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轻微者4分:有明显沿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者感觉障碍0分:无肢体感觉异常者2分:有肢体感觉异常者上肢肌力0分:肌力5级 2分:肌力34级4分:肌力02级肌腱反射0分:正常 2分:腱反射减弱4分:腱反射消失第 58 页 共 58 页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1)有明显外伤史。(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 (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明显外伤史。(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2.中期:伤后2周4周。3.后期:伤后4周以上。(三)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二、治疗方案(一)分期治疗1.早期(1)腰背部垫气囊托板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病人入院后卧硬板床,腰背部垫气囊托板,逐渐向气囊内充气,气囊的弧顶部位于受伤的胸腰椎背侧,气囊弧顶高度由初始10cm,在病人适应的情况下逐渐向内加压充气,24小时后达到最大加压程度,气囊弧顶高度可达15cm。同时采用持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一般在2448小时内腰背痛可逐渐缓解。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五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承重点,用力使腰背部呈弓形挺起。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亦可采用过伸复位外固定等技术进行治疗,但要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保证使用安全。(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复原活血汤加减,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等加味。(3)对于椎管内梗阻明显的指征明确的,亦可考虑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等手术治疗方法。2.中期(1)骨盆牵引、垫气囊托板、佩戴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腰背肌功能锻炼。三周后病人佩戴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鲁威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1640004号下床活动。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由五部分组成。腰围:用特制皮革制成,背托和左右侧翼各一块使用时由三条皮带扎紧固定躯干的中下部。腰背气囊:粘贴于腰围背托腹面,使用时病人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内压,气囊最凸点指向伤椎。弹簧撑杆:位于腰围和躯干两侧,与身体纵轴成20°角,下接腰围侧翼插座,上接腋托。胸托:由两块弹性钢板组成,位于撑杆的顶端,连接两侧撑杆起稳定作用。腋托:位于弹性撑杆的顶端,托柄下装有微动关节,只能在横轴上活动10°。(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图片及佩戴图示见附图)病人仰卧位将牵引器的腰围部捆扎于腰背部,调好撑杆长度,向气囊内充气,气压达到1624kPa,病人双下肢移到床边并将小腿垂下,上肢向背侧抵住床面撑起上半身则可坐起,继而下床活动。活动后按下床的逆方向回到床上卧下,打开气囊阀门放出气体,松开腰带及胸托,解除牵引器。在床上可继续卧于气囊托板上,持续骨盆牵引,并且进行腰背肌锻练。(四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双手及双足承重,全身弓形挺起如拱桥。此练功方法难度较大,青壮年患者经过努力,在伤后56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推荐方药:接骨紫金丹,续断、烫骨碎补、土鳖虫、煅自然铜等。3.后期(1)充气式弹性脊柱牵引器外固定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继续充气式弹性脊柱牵引器外固定,逐渐增加活动量。牵引器的佩戴时间为90120天。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三点式功能锻炼,用头和双足承重,全身呈弓形挺起,腰背尽力后伸。一般要求在伤后23周达到此练功要求。)(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治法:补益气血、强壮筋骨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细辛、秦艽、肉桂心、防风、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党参、茯苓、甘草等。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3)亦可选用电脑骨伤愈合仪等治疗。(二)护理1.情志护理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多属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气血瘀滞,导致不同程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2.生命体征的观察椎体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折后易致出血,病情易发生变化,故在入院初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防止气血虚脱的发生。3.体位护理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仍潜在继续损伤的危险,做好体位护理非常重要。患者平卧硬板床,骨突部位垫海绵垫,在骨折部垫一薄枕,使脊柱背伸。为防止患者因卧床时间过长而发生压伤和褥疮,需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按摩骶尾部或用酒精擦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绷紧背部肌肉以形成自然内固定,护士或亲属托住患者肩部,髋部及双下肢同时翻动,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旋转扭曲,以免加重损伤。4.饮食护理早期饮食护理: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此时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必要时以大承气汤水煎服或灌肠。中后期饮食护理:患者食欲增加,骨折修复,机体消耗较大,饮食应以营养和钙质丰富的食物为主,按照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原则来调理饮食。5.并发症的护理腹胀便秘:按摩腹部,每日在右下腹顺着结肠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3次,可预防腹胀便秘。如出现上述症状,可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穴以理气消胀,促进排便。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不同采用相应行针疗法。尿闭:由于部分患者不习惯卧位,常造成小便困难,甚至尿潴留。在排除神经功能损害性尿潴留的情况下,可用流水诱导排尿,同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按摩期门穴1000下左右,耳穴取膀胱、肾、皮质下压迫3-7天,针灸疗法取三阴交、委中,针后加灸效果更好。以上处理均无效者予以导尿,但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以免发生泌尿系感染。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能起到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加速骨连接的作用。采用脊柱骨折的四步练功法(即五点式功能锻炼、四点式功能锻炼、三点式功能锻炼、飞燕点水法)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恢复腰背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年迈体弱的患者,开始时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使臀、腰背部离开床面每日做3-4次,每次100下。臀、背部抬得越高,速度越快越好,动作要协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加大。60岁以下的患者,一般能较好地完成四点式功能锻炼,要求每次完成200下以上。护理人员每日观察患者练功,并做好记录。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锻炼时勿急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优:椎体高度恢复3/4以上,后凸畸形完全纠正或Cobb氏角5°,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良:椎体高度恢复2/33/4,后凸畸形部分纠正或Cobb氏角15°,偶有疼痛,劳动诱发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劳动能力部分影响。差:椎体高度恢复2/3,后凸畸形无纠正或Cobb氏角15°,静息疼痛,活动加剧,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明显影响。(二)评价方法1.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随访时行X线检查,分别测量其上位椎体高度和下位椎体高度,取平均值作为参考值,计算伤椎参考高度;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再除以伤椎前缘参考高度得出各时间段伤椎前缘的百分率,然后进行比较。中后缘高度百分率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同理。2.测量矢状面Cobb角:在侧位片上分别作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线和伤椎下位椎体的下终板线的垂直线,两垂直线的交角即为矢状面Cobb角。3.对患者腰背部疼痛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评价标准按照:0分:0 cm,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2分:13 cm,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分:46 cm,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6分:710 cm,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病人根据自己的痛觉在一长为10 cm线上画在数字上,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病人画明疼痛所在的位置,最后由医生患者评分。图示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器佩戴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1)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开放性骨折、软组织严重损伤病史或因感染失治、误治所致;有些患者无急性骨髓炎症状,一开始就是慢性过程。(2)慢性骨髓炎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期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3)局部窦道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性流脓,有时流出小死骨;或死腔存在,或皮肤缺损、持续骨质外露;或形成贴骨瘢痕,色素沉着;患肢增粗或畸形;窦道引流不畅或劳累后局部红肿或胀痛不适。(4) 并发骨折或骨不愈合者存在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功能障碍;癌变者可见窦道或创面菜花样改变、恶臭、易出血等。(5)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多见于抵抗力较强的青壮年患者,可见四肢长管状骨,患肢逐渐增粗,间歇性胀痛,夜间和活动过度时加重。(6)X线检查:可见骨膜增生、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骨密度增高或有包壳形成,有残留骨吸收区或空洞,其内有死骨或死腔;髓腔变窄或闭塞;并发骨折或骨不愈合者骨连续性中断;慢性硬化性骨髓炎X线片见骨干均匀变粗,皮质增厚,呈梭形或纺锤形,髓腔变窄或闭塞。(7)CT检查:对诊断死骨、死腔更有意义,可进一步明确死骨、死腔的位置及大小。(8)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排除癌变。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和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葛宝丰,徐印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1)病史有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有肢体长期不愈合的窦道或皮肤破溃溢脓时愈时现;曾有死骨从窦道流出;曾有过开放性骨折,伤口经久不愈或留有窦道。(2)临床表现症状:慢性骨髓炎一般周身症状轻微,但有反复发作病史。因遗留的死腔、死骨、坏死组织、细菌及局部血循环障碍是急性炎症发作的潜在因素。窦道破溃排脓是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期最常见的症状,常反复发作,时好时坏,时轻时重,病程漫长,患者多有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表现及精神抑郁、低沉等心理损害表现。体征:患肢骨明显增粗,变形或有肢体不等长或畸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肤色暗,皮肤薄而易破,有“贴骨疤痕”,窦道口常有肉芽组织增生,高出皮肤表面,表皮则向内凹陷,脓液分泌增多,且有恶臭。长期刺激局部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最后可恶变。(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对诊断慢性骨髓炎有很高的价值,对慢性骨髓炎的X线片,可从五个方面观察: 观察骨增生硬化的结构;在骨硬化当中寻找破坏区;在破坏区内寻找有无死骨; 在病变周围观察有无骨内膜或骨外膜增生反应;观察病变附近软组织层次变化。急性骨髓炎以骨破坏为主,而进入慢性骨髓炎,以增生硬化为主,死骨和骨包壳为特征,基本X线表现可归纳为:受累骨失去原有外形,骨干增粗,密度普遍增高硬化,增生,骨髓腔不规则,变窄甚至消失。骨质内有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骨小梁失去正常排列结构或消失,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与周围骨质脱离的死骨,死骨致密,周围可见一透亮带,为肉芽组织或脓液将死骨与正常组织分离所致,死骨外包壳常被脓液侵蚀形成瘘孔与皮肤窦道开口相通。窦道是由于某些病理改变所形成的异常通道,多数来源于感染,可分为单发或多发复杂窦道;其外口与深部软组织关系不甚明确者,临床上必须先了解窦道的深度、径路、分布范围及其与死腔的关系,一般采用窦道造影,即将造影剂注入窦道内,进行透视和摄片观察,可充分显示窦道。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对病灶区有针对性的进行CT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死骨、死腔的位置及大小。(4)病理诊断慢性骨髓炎窦道口皮肤因长期受炎症脓性分泌物刺激,当可疑窦道恶变时,应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二)证候诊断1热毒蕴结证:患部疼痛,皮肤红肿,触痛明显,肢体局部可触及波动感,或窦道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可闻及异常气味,受累肢体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或伴寒战、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多见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或骨科术后感染慢性期的急性发作。2正虚邪滞证:患部时有疼痛,活动、劳累或逢阴雨天气后加重,皮肤轻肿不红,触痛轻微,窦道时愈时溃,脓液或稠或稀伴轻度异常气味,间或可见死骨排出,受累肢体关节僵硬时轻时重,偶见低热,舌质淡红,苔薄腻或薄黄,脉滑。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基本正常,血沉正常或略快。多见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经治疗后继发死骨形成,开放性骨折或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较局限或局部存在死腔。3肾虚瘀阻证:患部隐隐作痛,窦道周围皮肤暗紫无弹性,窦道长期不愈,脓液清稀不伴异常气味,肢体畸形,关节僵硬,活动障碍,舌质暗淡,苔薄或无苔,脉沉细。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偏低,血沉正常,血生化检查显示白蛋白偏低或球白倒置。多见于慢性骨髓炎局部伴有较大死腔、骨缺损或伴骨不连;患者身体素质差,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白芷、浙贝母、防风、赤芍、生归尾、生甘草、皂角刺(炒)、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2正虚邪滞证治法:补益正气,托毒祛邪推荐方药:内补黄芪汤加减。黄芪、麦冬、熟地、人参、当归、甘草(炙)、茯苓、白芍、远志、川芎、肉桂、生姜、大枣。3肾虚瘀阻证治法:滋补肝肾,化瘀通络。推荐方药:阳和汤加减。黄芪、麦冬、熟地、白芥子(炒)、鹿角胶、甘草(炙)、赤芍、山茱萸、远志、丹皮、肉桂、生姜、大枣。(二)外治法1、外用药膏骨炎膏:当归、土茯苓、紫草、红花、白芷、商陆(醋炙)、天花粉、白头翁。本品为棕色软膏。外用,将患处清洗干净,涂以适量并以干净纱布覆盖。破损皮肤勿用,过敏体质及孕妇慎用。金黄膏: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南星、陈皮、苍术、川朴、甘草、花粉、凡士林。本品为棕褐色软膏剂,气香。将患处清洗干净,软膏涂抹于纱布,贴于患处,或直接涂抹于患处。破损皮肤勿用,过敏体质慎用。消炎膏:冰片、枯矾、生石膏、黄连、黄柏、乳香。本品为棕褐色软膏剂,气香。外用,将患处清洗干净,软膏涂抹于纱布,贴于患处,或直接涂抹于患处。破损皮肤勿用,过敏体质及孕妇慎用。歧黄散:黄芩、黄连、黄柏、姜黄、蚤休、大黄。药物混合,打磨成粉。用水或适量凡士林调匀,敷于患处。每次使用根据面积大小,确定药物剂量多少。破损皮肤勿用,过敏体质孕妇应慎用。黄软膏:川足、冰片、黄连、生地、当归、黄芩、黄柏、大黄、黄蜡、花生油。本品为淡黄色软膏。外用,将患处清洗干净,涂以适量并以干净纱布覆盖,每日1次。消炎长皮膏:驴皮胶、制乳香、制没药、血竭、紫草、虎杖、煅龙骨、地榆。本品为紫棕色软膏。外用,将患处清洗干净,涂以适量并以干净纱布覆盖。过敏体质慎用。生肌玉红膏:当归、白芷、甘草、紫草、血竭、轻粉、凡士林。本品为深红色软膏剂,气芳香。将前四味药放入凡士林中熬枯去渣,加入研成细末的血竭、轻粉后搅拌均匀即可外用,将患处溃疡创面清洗干净,软膏涂抹于纱布,以纱布填塞窦道,每日1次。破损皮肤勿用,过敏体质慎用。2、外用洗药骨髓炎外洗方:透骨草、生大黄、黄芩、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川牛膝、苍术、苦参、土茯苓、红花。水煎,外洗溃疡创面,以纱条填塞窦道,或将创面或窦道浸泡药液中。洗三方:生大黄、黄芩、黄柏、白芍、九里明、甘草、威灵仙、五倍子。水煎,外洗溃疡创面。桑根煎剂:桑树根、丹参、土茯苓、六角仙。水煎,将创面或窦道浸泡药液中。(三)病灶清除术:窦道闭合者,可在死腔壁较薄弱部位钻孔、开骨窗,摘除死骨,刮除骨腔内坏死组织和其周围的纤维包膜,用生理盐水冲洗骨腔,切除骨腔周边的硬化骨,至骨面渗出鲜血,用温热纱垫压迫止血,对活跃出血点予以结扎止血。应在不损害该骨的承重能力情况下,尽量做到彻底清除病灶;已有窦道者,用刮匙、咬骨钳等进行病灶清理;如窦道崎岖、或较深在,亦须另选入路或扩大原窦道入口以利操作。术后放置引流,皮肤不能覆盖者用油纱填塞。(四)灌注冲洗术:适用于慢性骨髓炎瘢痕面积较小,且在伤口缝合后皮肤边缘无张力者。要求做到清除病灶彻底,皮肤缝合严密而不漏水,保持冲洗和吸引管通畅12周。在前述病灶清除的基础上,根据病灶空腔大小、病变长度和宽度,选用硅橡胶管2根,分别作为进水管和引流管。注意务须保证进水管和引流管均无扭转或阻塞,以维持液体流通无阻。(五)封闭负压引流术:在病灶清除的基础上,以海绵套装覆盖创面或填塞死腔,适当缝合,外贴半透膜。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视创面或病理死腔感染情况及治疗中引流物情况,间隔57天更换一次。(六)组织瓣移植术:适用于附骨疽伴大范围皮肤或骨质缺损,或因贴骨瘢痕频繁复发者。根据疾病状态、专业技术条件及病人意愿,可选择带血管蒂的或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方法。(七)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八)护理附骨疽患者一般病程长,治疗费时,易于复发,长期消耗而抵抗力差,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因此全面合理的护理对于该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1、附骨疽急性发作期的护理要点(1)急性发作期,尤其是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脉快、头痛等,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等病情变化,有高热、休克者,给予氧气吸入,激素治疗和人工冬眠,有昏迷者应专人护理。(2)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随时给病人饮水或果汁。(3)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垫起,上肢用三角巾悬吊,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石膏固定及牵引治疗者要注意肢体血液循环。(4)并保持床单清洁,注意对伤口的隔离和敷料处理,防止交叉感染。2、附骨疽慢性期的护理要点(1)注意观察伤口变化,如伤口的大小、形状、边缘与颜色,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和脓液的多少、性质、颜色。(2)保持创口周围清洁,做好带菌伤口的无菌操作。(3)注意调理患者饮食,多食滋补肝肾及补气养血的食品,如动物肝、肾、瘦肉、牛奶等,提高机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4)协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病情较轻者,可让其散步等,以增强体质。(5)对卧床病人,要注意居室、病床的卫生,帮助患者翻身或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三、疗效评价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主编孙传兴,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1、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肢体外形与功能正常,恢复原工作,无疼痛,疤痕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窦道闭合,X线片示骨质病灶已修复或稳定,骨质密度均匀,无死骨死腔,随访6个月无复发。2、显效:全身症状消失,肢体外形基本正常,功能良好,能完成一般工作,无疼痛,窦道基本稳定,X线片示骨质病灶稳定,骨质密度均匀,局部骨质硬化,无死骨死腔,随访6个月无复发。3、有效:全身症状减轻,肢体轻度畸形,功能部分障碍,能完成一般工作,时有疼痛,窦道基本稳定,X线片示骨质病灶稳定,骨质密度不均匀,局部骨质硬化。4、无效:全身症状减轻或无变化,肢体崎形和功能障碍均较显著,工作需要特殊照顾,时有疼痛,窦道不稳定,或遗留窦道长期不愈,X线片示骨质病灶不稳定,骨质密度不均匀,局部骨质硬化,有死骨死腔。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1)早期有跛行,髋膝酸痛,僵硬感,活动时痛,休息后好转。(2)髋部活动受限,最早为旋转受限,以后涉及屈曲、外展和内收,患肢肌肉萎缩。(3)后期呈屈曲内收畸形。(4)X线片示骨坏死改变。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1)主要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髋关节痛,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内旋时疼痛加重,有髋部外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史及酗酒史。X线改变:a. 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b. 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c. 软骨下骨有透光带(新月征阳性、软骨下骨折)。X线摄片为双髋后前位(正位)和蛙式位。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股骨头MRI T1加权像显示带状低信号影(带状类型)或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建议同时行Tl及T2加权序列,对可疑病灶可另加T2脂肪抑制或STIR序列。常规应用冠状位与横断位成像,为更精确估计坏死体积及更清晰显示病灶,可另加矢状位成像。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2)次要标准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冷区或热区。股骨头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伴T1加权像的带状改变。两个或以上主要标准阳性,即可诊断为0NFH。一个主要标准阳性或三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一个X线片阳性改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二)疾病分期采用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0期 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I期 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依MRI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I-A 股骨头受累<15。I-B 股骨头受累1530。I-C 股骨头受累>30。期 X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线平片及CT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A 股骨头受累<15。-B 股骨头受累l530。-C 股骨头受累>30。期 X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A 股骨头塌陷<2mm或新月征<15。-B 股骨头塌陷2mm4mm或新月征l530。-C 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期 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三)分型采用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见下图)。分型体系由四种类型组成(A,B,C1,和 C2),以股骨头MRI T1加权的正中冠状位面和前后位X线图像为分型依据。A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内侧负重面;B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内侧负重面;C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内侧负重面,然而C2型坏死区域向外延伸超过了髋臼的外缘,C1型没有。负重面是髋臼外缘和泪点连线中点垂线以外的区域。(四)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或沉涩。2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燥黄或黄腻,脉细数。3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苔腻,脉滑或濡缓。二、治疗方案(一)非手术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或中成药(1)血瘀气滞证: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为主。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2)肾虚血瘀证: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主。治法: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秦艽、桑寄生、杜仲、牛膝、茯苓、骨碎补、党参、当归、芍药、熟地、甘草、川芎。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3)痰瘀蕴结证:以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为主。治法:祛痰化湿,活血化瘀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味。茵陈、生姜、半夏、桂枝、白术、茯苓、当归、炙甘草、陈皮、川芎。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2针灸治疗:以局部选穴为主,配以远端的穴位,主要有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风市、委中、承山、承筋、跗阳、足三里、阳陵泉、关元、太溪、悬钟、涌泉等。3手法治疗: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髋关节局部放松:操作方法:患者可取俯卧位和侧卧位,术者应用中医推拿的揉捏法、滚法和拿法,作用于髋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髂腰肌、内收肌等。穴位:有环跳、秩边等。术者可应用肘部操作。时间以10分钟为宜。操作要点:手法要柔和、均匀、持久和有力,以达渗透入里的目的。注意事项:不可用力过大,以免造成局部软组织水肿、淤血。(2)手法牵引下髋关节活动: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应用手法牵引可增加髋关节的间隙,同时配合向外、向上、向内和环转髋关节活动。活动范围可根据患者承受力逐渐加大。时间为10分钟为宜。操作要点:牵引要适度,与患者沟通,逐渐增加牵引力度和活动范围。注意事项:牵引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膝关节及踝关节。(3)辅助髋关节活动: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操作者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分别辅助患者做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动作,并逐渐加大力度。可根据患者活动受限的程度和方位,相应增加活动的时间。操作要点:操作前检查患者髋关节功能并阅读x光片,了解患者功能受限的情况。操作时由缓到快,由轻到重,逐渐加大活动范围。注意事项:嘱患者放松,不要紧张;操作时忌力度过猛,损伤髋关节。(4)放松和自主活动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在放松的情况下,由操作者指导患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