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1高三生物一轮 课时1 生物与环境课件 必修8.ppt
一、生态因素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2类型:包括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1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是一回事吗?,二、非生物因素,三、生物因素2种间关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一种生物的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2黑鱼常以自己的幼鱼为食,属于种内斗争,不利于自身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四、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1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共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起作用的,即各种生态因素共同起作用。2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不是同等重要的,而是有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存起。,主导作用,思考探讨提示:1不是。2不同意。这种斗争有利于生存下来的个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从进化的角度看,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一、非生物因素的生态作用1光对植物的影响,(2)光质(即光的波长)主要影响水生植物的垂直分布(3)光照时间影响植物花期和分布,2光对动物的影响影响繁殖:如貂交配、鸡产卵需长日照刺激,山羊交配需短日照刺激影响发育:蛙、鲑的卵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影响行为: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季节性迁徙受日照强度影响,3影响,4.水,(1)海拔高度、海水深度及纬度属于环境因素。(2)影响不同海拔和不同纬度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温度。海拔越高,纬度越高,温度越低;随海水深度增加,植物呈垂直分布,主导因素是光照。,1(2008年广东)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BC D【解析】菟丝子属于寄生植物,它与果树是寄生关系。因其生长于果树的树冠层而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因其吸收果树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而对果树等宿主有害。【答案】D,2(2010年上海杨思中学)夜鹭总是白天休息而夜晚出来觅食,而且在每年九月从北方飞到南方水乡,并将羽毛更换成冬羽以利越冬。影响上述生活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阳光、日照长度、温度B日照长度、日照长度、温度C阳光、日照长度、日照长度D阳光、温度、日照长度,【解析】夜鹭总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与鸟类的感夜性有关,影响因素为光;鸟类的迁徙及换羽现象与日照长度有关。【答案】C,二、生物因素1种内关系(1)种内互助:有利于摄食、御敌,如蜜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的“群聚”生活方式。(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由于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对于失败的个体是不利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对种内的生存有利。可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或使出生的后代更优良。,2种间关系,(1)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2)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共生是双方互利共生,寄生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3)种间关系的实质是营养关系。,3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两物种的关系。从曲线可以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个周期,发现总是N1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量随之增长,说明N2以N1为食物。两个种群若存在竞争关系,一个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个种群的减少。两种群若存在共生关系,则两曲线呈平行关系。【答案】B,(2009年四川理综)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实验,测得数据如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微摩尔数。ACO2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B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C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高于355 molmol1,【解析】由表中所列蒸腾比率数据分析可知,欧洲蕨每消耗1 mol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要多于石楠,也就是说,石楠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同样的CO2消耗水多。所以干旱缺水时对石楠光合作用影响较大。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单一升高CO2浓度没有单一施磷肥时净光合速率增加多,所以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在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时,石楠的光合速率增加量大于欧洲蕨的光合速率增加量,所以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答案】C,(2009年全国)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蚂蚁以蚜虫分泌的蜜露为食,同时又保护蚜虫,把蚜虫的天敌赶走或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所以蚂蚁和蚜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同在一株油菜上觅食,但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噬菌体与细菌之间属于寄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绿藻,因争夺阳光、养料等,而使一种数量增加,一种数量减少,则两种绿藻属于竞争关系。【答案】D,(1)探究某种生理变化是否受某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设对照,分两种情况讨论分析是或否;(2)探究某一性状是由外界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决定设对照,分三种情况讨论只受环境影响、只受遗传控制、二者共同控制。,“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是由于成片的黄栌和枫树叶片逐渐变红形成的。假若你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请你利用暑假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假设:叶片变红受温度影响。围绕该实验假设,有的同学主张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才能对实验组的温度进行设置,该“有关资料”应为_。,实验材料:盆栽的黄栌和枫树、透明的恒温箱等实验用具。实验步骤:(1)_;(2)_;(3)_。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_。,【解析】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已给的实验步骤,进行合理的想像,最好能根据题意画出实验草图,这样有利于直观地回答实验问题。解答此题主要考虑以下方面:(1)为了说明叶片变红受温度影响,必须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来观察:实验组模拟深秋时昼夜温度变化,对照组模拟夏季时昼夜温度变化;(2)注意单因子变量原则,各组除温度变化不同之外,其余的如实验所需的植物种类、大小、放置的环境、生存条件等都必须相同;(3)要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合理预测实验结果或结论。【答案】当地深秋的昼夜气温变化资料(当地气象资料),实验步骤:(1)取甲、乙两组盆栽的大小、生长状况相同的黄栌或枫树,分别放入两透明的恒温箱内,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2)甲组恒温箱模拟深秋时昼夜温度变化,乙组除温度与外界环境相同外,其余条件都与甲组一致(3)若干天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叶片都变红(或都不变红),假设不成立若实验组叶片变红,对照组叶片不变红假设成立,1(2009年浙江理综)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X、Y、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答案】A,2(2009年山东基能)蔚蓝色的大海中生活着各种藻类植物,红藻的色素主要吸收蓝色光,褐藻的色素主要吸收黄绿光。绿藻的色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在海水中各种光的穿透性按照红绿蓝的顺序逐渐增强。三种藻类由浅到深的垂直分布趋势是()A红藻褐藻绿藻B绿藻红藻褐藻C褐藻红藻绿藻 D绿藻褐藻红藻,【解析】此题主要涉及藻类色素的种类与光的穿透性。如红藻吸收蓝色光,可生活于深海。从而判断分析得出答案。【答案】D,3(2009年上海生物)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解析】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属于同一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相同,说明遗传差异影响株高,若与原海拔处的数据不同,说明环境差异影响株高。【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