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逻辑与语文学习》141029.ppt

    • 资源ID:4657140       资源大小:537.51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逻辑与语文学习》141029.ppt

    逻辑与语文学习,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思维的缜密性,学会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概念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聪明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前言:什么是逻辑,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第三,在贬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一、概 念,(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二)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 1.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又叫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a b,全同关系,a,包含关系,b,b,a,a,b,a,b,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三)概念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四)概念和词语的关系,1.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土豆”“山药蛋”“马铃薯”是一组意义完全相同的等义词,表达的正是同一个概念。,2.有的词语能对应多个概念例如:信:“言而有信”(信用)、“不可轻信”(相信)、“忠实信徒”(信奉宗教)。,二、命题,(一)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1.在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2.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了G20峰会。3.今天会跑操吗?4.请把门关上!,1.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句子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小刚打碎了茶碗。(陈述句)茶碗被小刚打碎了。(被动句)小刚把茶碗打碎了。(把字句),(二)命题和语句的关系,2.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我喜欢杜鹃。我喜欢杜鹃(花)。我喜欢杜鹃(鸟)。,两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小刚在飞机上写字。,三、推理,(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它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有选举权,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了。(二)推理的形式 1.三段论 2.二难推理,“三段论”是一种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大前提:高二(12)班是理科班,小前提:彭朗是高二(12)班的,结 论:所以彭朗是理科生。,合作探究,分组探究课本P8689“概念”“命题”“推理”“逻辑规律”四个部分的练习题并作展示。,(一)“概念”练习,1概念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衣钵:原指佛教中师傅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来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和技能等。正确。,(2)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错误类型:循环定义。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中国人民志气高。歌声嘹亮。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明天星期日。树叶黄了。(3)新闻就是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的报道。错误类型:定义过窄。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定义错误的几种类型(1)“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地震是火山爆发、地壳陷落、地层断裂等引起的震动。新闻就是多数人感兴趣而有刺激性的事件报道。(2)“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科学实验就是通过科学做的实验。(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语词,不得用比喻。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定义含混”或“以比喻代定义”的错误。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4)定义一般不能否定。违反这条规则会犯“否定定义”的错误。,概念之间在外延上的相容关系包括:1、全同关系,如“母亲”与“妈妈”“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2、包含关系,如“中学生”与“学生”。3、交叉关系,如“青年”与“军官”。4、矛盾关系,如“生”“死”5、反对关系,如“俯视”“仰视”,2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阿Q老舍(全异关系);文学作品小说(包含关系);鲁迅孔乙己的作者(全同关系);教师作家(交叉关系);真理谬误(矛盾关系);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关系)。,3区分概念,各写成一段话。,(1)“勇敢”和“鲁莽”示例1:在生活中,在勇敢与鲁莽面前,我们常会分不清勇敢与鲁莽,犯了选择性的错误。勇敢位于懦弱和鲁莽之间,但勇敢不等于鲁莽。那处于鲁莽和怯懦之间的由适度自信所形成的新的性质,便是自负和自馁。如果需要给它一个名字,就叫做勇敢。勇敢是无畏,是顽强!鲁莽是一种本能的冲动。示例2:勇敢鲁莽不一样:勇敢、鲁莽,乍看相似,却本质不同。为了完成有益的事,不怕困难和危险,是勇敢。为表现自己,不顾后果地去做无益的事,是鲁莽。,(2)“有主见”和“抱成见”,示例:对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未听之时不应抱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4概念划分错在什么地方?,(1)“外国小说、古典小说、侦探小说”分别从国别、朝代和内容方面说的,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2)“女同学、团员、班干部”三者之间属交叉关系,不能并列。(3)“单音词、复音词”是从音节上分的;“单纯词、合成词”是从词的构成上分的;“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是从词的感情色彩上分的。,(二)“命题”练习,1把握概念和词语、命题和语句之间的关系,体会句子的妙处。(1)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罗贯中杨修之死)连用同一个“梦”字,表达了不同的概念,巧妙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前“梦”,睡梦;后“梦”,糊涂、不明真相。,(2)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迅故乡)“路”既指坐船行走,又指人生历程。(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指“我无话可说”,事实上“话”却说了这么多,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愤怒、悲伤的情感。,(4)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马脚。(曲波林海雪原)“马脚”,双关,既是马走过的足迹,又指暴露了匪徒的行踪。,2分析句子隐含的信息。,(1)你完成今天的作业了吗?(可能平时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天天布置作业)(2)我们继续学习文件。(可能这个文件很长,要分段学;或这个文件很重要,要经常学;或由于特殊情况而突然中断,又接着学),(3)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火车到上海?(有人准备去上海,还没有成行,选择何种交通工具,由自己定夺)(4)从那以后,祥林嫂就不再提那件令人伤心的事了。(不是自愿的,有难言之隐,祥林嫂过去经常提起那件事),3判断命题错误的原因,谈谈启示。,(1)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雄鸡是信号”主谓搭配不当,应为“雄鸡报晓的声音”)(2)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三重否定表示否定),(3)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老师”和“作家”是交叉关系,不能使用不相容的选言命题)(4)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不是并列关系,应是选择关系,改“必须”为“分别”或改“和”为“或”),三、推理,1写出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在包含的“三段论”具体的推理过程。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出现,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归纳法。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更不适应南极气候。1986 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可见,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2分析童话皇帝的新装和寓言自相矛盾中的“二难推理”。,(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上从皇帝、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陷入了一个二难境地中:他们要么承认自己看不见,根据骗子预先设好的前提,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要么宣称自己看得见,但这又违背了事实,是一种说谎的行为。他们没有人去质问骗子所预设的前提是否正确,只是在这个“二难推理”中选择,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2)自相矛盾,“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与“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不可同真,至少有一假,亦可同假,“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蕴涵“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而“我的矛能刺穿任何东西”又蕴涵“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二者的推论形成矛盾关系,显然不能同时成立。因此,他的吹嘘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自相矛盾只能使人的思维混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此寓言讽刺那些自相矛盾的人,“矛盾”一词也源于此。,3举例归纳中学阶段学过哪些论证方法?,中学学过的论证方法有:摆事实、讲道理、打比方、作对比、类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拿来主义,列举“送去主义”的三个事例是摆事实。用尼采送去类比中国送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对待“大宅子”的三种错误态度比喻对待文化遗产的不正确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孱头、昏蛋、废物”三种态度的对比,“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三类不同价值的成分不同处理(使用、存放、毁灭)的对比。,四、逻辑规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两个“群众”所表达的概念并非同一,前者是“群众”这个整体,后者指“群众”中的一员。混同为一,违背同一律。)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违者“一触即死”,自然不能再行法办,违背矛盾律。),这座山从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也从来没有下来过。(违背矛盾律。)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也不能同时肯定),违反排中律。),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违反同一律。这里的“幼稚”是指作品不成熟、不完善,并非是指内容适合“不成熟的人”阅读的文学作品。),课外延伸:有三个人,分别姓王、姓刘和姓陈,他们每人身兼两职,根据条件如何判断?,F王是作家。B三人分别是音乐家、美术家、作家,不兼职。F、B刘、陈:音乐家、美术家。E陈是美术家,刘是音乐家。A、C工人不是音乐家、作家,是美术家,即陈。D、C作家不是诗人、工人,是话剧演员,即王。剩余:刘是诗人、音乐家。,五、课后练习,(1)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人次”概念错误,应为“人”(2)他因为捍卫大家的利益,勇敢地同歹徒搏斗。关联词不当,改“因为”为“为了”(3)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减少了1.2倍。不合事物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改为“减少了20”(4)我们班同学全都按时返校了,只有两个同学还没有到校。判断前后自相矛盾,(5)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概念并列不当(6)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词语顺序不合逻辑(7)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强加逻辑关系(8)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自己”概念指代不明,歧义,五、课后练习,趣味逻辑推理,一位小学生了解了智能机器人之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机器人会不会比人更聪明?”教师回答:“不会比人聪明,因为机器人毕竟是机器。”学生质疑道:“机器人会看病,而我们都不会,许多人下棋下不过机器人,这不是说明机器人比人更聪明吗?要是它太聪明了,把人关进动物园怎么办?”这位学生的思维犯了什么逻辑错误?如果你在场,该怎样为他释疑?,【解析】,概念使用不明确。“人”既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整个人类,应该区别对待。正确的解释是:机器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比某些人能干,但他的智能永远不会超过整个人类,因为它的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求婚者可运用什么逻辑规律来猜测?请简要分析。,【解析】,求婚者可以运用排中律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从而赢得爱情。金盒子与铅盒子上写的话刚好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的知识,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根据题意,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这句真话应该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即不在金盒子上,就在铅盒子上,而银盒子上的话肯定是假话。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盒里”是假的,相反的就可以断定肖像是放在银盒子里!,谢 谢!,

    注意事项

    本文(《逻辑与语文学习》141029.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