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课件1.ppt
今天带给同学们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格外让人感动,你们一定很迫切地想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海峡是指台湾海峡,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台湾海峡是中国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的海峡。属东海海区,南通南海。南界为台湾岛南端猫鼻头与福建、广东两省海岸交界处(一说为鹅銮鼻与南澳岛南端)连线;北界为台湾岛北端富贵角与海坛岛北端痒角(一说为黄岐半岛北茭咀)连线。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千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台湾海峡,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反复多读几遍。,跨越 海峡 桂树 苍白 红润 移植 幸运 台湾 袭击 空旷 暂停 凋零 含苞 期待 奔波 骨髓突如其来 骨肉同胞 血脉亲情 谈何容易 几经辗转 步履匆匆,我最棒!,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写了几个场景,讲了一件什么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课堂练习:,故事发生地时间是(),地点是()和(),主要讲()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的骨髓,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1999年9月22日,杭州,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台湾青年,小钱,朗读感悟:什么让你感动?,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约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骨髓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什么是白血病和骨髓移植?,自学提示:默读3-5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朗读,比较:,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 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你感受到了什么?,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了7.3级的强烈地震,短短的几十秒钟,数万栋房屋倒塌变成废墟,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00多婴儿成为孤儿,10万人无家可归,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当余震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的掉下来了,他得去找他的家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也许,地震可能已经伤及了他的家人,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当余震再次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他得赶紧逃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台湾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拓展:,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