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上课.ppt
归去来兮辞,Gui Qu Lai Xi Ci,主备人:王香华 总教时:三课时上课人:高二语文老师,上课时间:9月16日,学习目标,一、反复诵读,体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二、掌握文言词语、词类活用、通假字和特殊文言句式。三、体会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黑暗官场生活、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参考导航P17相关链接,了解作者及背景;3、完成导航“课前预习”1、2题。,作者简介,陶潜,又名_,字元亮,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_”。又自称作“_”。,陶渊明,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东晋,作者档案,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关于“辞”的文体,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辞,句式散化,一般押韵。,两句一组,四句一节。,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_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特点:_,四句为一小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句为一组;以_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每句按三拍读。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形式自由,句式整散结合,六,“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压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骚长于言幽怨之情”。,解读文章标题,归去来兮辞,回去吧。“来”,语助词,无义。,语气词。,文体的一种。,诵读课文,学习小序,词类活用,生生所资,第一个生是动词,维持;第二个生是名词,生活。,古今异义,幼稚,,风波,,古义:做官。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人事,,特殊句式,遂见用于小邑,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既自以心为形役,皆口腹自役,(见,被)被动句,状语后置,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判断句,合作探究:陶渊明因何为官?又因何辞官?由此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序,为官之由:家 贫辞官之因:质性自然;违已交病,深愧平生 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朱自清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师生交流:通读正文,思考全辞的叙事脉络?,明确:第一段:辞官归途。第二段:抵家室内生活涉园 外出 第三段:纵情山水 第四段:安度余生,堂堂清,完成初步感知第一题。,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只是粗读了一遍归去来兮辞并序,但是相信大家已经对陶渊明洒脱恬淡的风格与高洁率真的内心有了真切的感受。到底作者这样的魅力具体是怎样在文中表现的,大家课后思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一、反复诵读,体悟作者的情感,二、学习文章一、二段。,上课时间:9月17日,自主学习,默读全文思考: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看看作者的情感在归去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辞官前后作者的情感变化,悲 悟 恨欣 趣 悦 乐 感乐,情感线索:自责自悔(一段)自安自乐(二三段)乐天安命(四段),1.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1)客观原因:家中“田园将芜”。(2)主观原因领悟到出仕做官是违背本心的,所以心理感到惆怅伤悲;知道了自己过去出仕为官的不是,不愿意今后再错下去。,合作探究,(一)读悟第1段。,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自责(“田园将芜,胡不归!”)、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觉醒(“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问征夫”(欲知归途尚有多远)、“恨晨光”(时间为何过得如此之慢比如心中盘算中午可到家,时间快点到中午,也就能早点到家了)的行为心理,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还有归途中对舟和风很好的感觉,轻飏的“遥遥”之舟,吹衣的“飘飘”之风,感觉真的好极了。这些,也都可见出他回家时的欢快,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归家的迫切。,3从这段的前四句看,诗人归家的迫切心理表现在 哪里?,(二)读悟第1段。,归途抵家家中园中,1本段的叙事线索?,师生交流:,2“乃瞻衡宇”八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八句写的是诗人从看见自家房子,到刚进家门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抵家时的欣喜之情。远远望见自家房屋,就开心得跑了起来,真像个离家已久新近归来的孩子。看到“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心里自然盛满了温馨和快乐,让读者也能想象出“一家主仆俱欢迎,家人尽皆大欢喜”的情景。进了院子,看见“三径就荒”,看上去似乎有些伤感,但恰好印证了自己归来是对的,与前文的“田园将芜”相呼应。而“松菊犹存”,让自己感到欣慰,“松菊”毕竟都是经得起风霜、有品节的草木,这里含有自比之意。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像是没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真的是一幅充满享受的天伦之乐图。,3本段“引壶觞”以后各句是写他到家后的日常生活。看看作者都喜欢干些什么?试着用两个字概括这段 生活的特点和作者的心理感受。,(1)喜欢干的事情饮酒(引壶觞以自酌);出神(静默、发呆)(眄庭柯、倚南窗、审容膝);散步(园日涉、策扶老以流憩);远眺(时矫首而遐观);流连大自然(抚孤松而盘桓)。(2)从行止可见诗人生活和心理的“闲适”(“闲逸”、“安逸”)(怡、安、盘桓)。,补充:“审容膝之易安”句,让我们很容易就想起刘禹锡的 哪两句名句?,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4作者的心里除了“闲适”,在心理底层好象还有一 种东西存在。你读出来了吗?,孤傲之气。“寄傲”、“抚孤松”(松经烈冬而不凋,覆冰雪而不弯,乃刚劲之木)和“时矫首而遐观”。由此可见,他的辞官归隐,不全是因为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还有对互相倾轧、混沌污浊、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的官场的厌倦和鄙视。这和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以说是同样的原因,同样的态度。,5他的这种热爱自由、厌倦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在 本段的那几句表现得最充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通过物的象征(“无心”可见自由,“倦飞”可见厌弃,“知还”可见醒悟)、景的渲染(云、鸟、夕阳自然而和谐,且合于诗人内心的闲适)、行的含蕴(直到日落天晚,还恋恋不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无限向往和眷恋,对官场的极度厌倦。,补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 将入”三句和我们学过的他的那首饮酒(结庐 在人境)诗中哪两句所描写的意境基本一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其实,这两句和本文中的三句,不只是意境相同,就是手法和情感也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景物描写,借助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和热爱自由、热爱自然、厌弃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小结:作者情感,蔑视权贵,鄙弃官场,追求自由,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堂堂清,背诵第一、二段。,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一、反复诵读,体悟作者的情感,二、学习文章三、四段。,上课时间:9月18日,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三四段,思考文意。,1“请息交”以后三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三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极度厌弃。“息交”、“绝游”、“相违”、“焉求”等词语充分而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不屑、厌倦和鄙薄。再次显示了诗人固穷守节的隐士情怀。,合作探究:,2本段中,陶潜乡居的生活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1)促膝闲谈的亲情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自然和谐的农事之乐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车舟观览的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山林泉水,万物得时。,补充: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却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真正的劳动实践者。这些乡居生活的乐趣,再次呈现出诗人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3本段说,“将有事于西畴”,在归园田居(种 豆南山下)这首诗中,他如实地记载了自己从事农 耕的生活情景。请背诵这首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本段的最后两句可以说是触景生情,睹物感怀。简要分析这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内容上表达了从春天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变化,也抒发了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的思想情感。结构上承上启下,为末尾一段的抒情性议论作铺垫。,师生交流:,1“寓形”两句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叹人生苦短,当自由自在。,2作者想要“委心任去留”,从这一段内容看,他心 里到底想要什么?他的人生要追求些什么?,“欲何之”似乎是说对前途有些迷茫,其实不是,他只是在设问,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追求富贵,不指望着得道成仙,他只想趁着美好的春光,独自出去走走,或者是放下手杖在田里,给庄稼除除草,培培土;或是“登东皋舒啸”,或是“临清流赋诗”,这样顺乎自然地在山野田园间走完生命的旅程,乐享上天赋予的生存时光。,3本段结尾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你觉得这和苏轼在赤壁赋里表现出来的思想有 何异同?,陶渊明的弃官归隐和苏轼在赤壁赋里表现出来的思想有不少相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他们都看透了世事,看透了人生,领悟了真谛;叹人生苦短,求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热爱生活。,很多不同。陶渊明顺应自然,乐享天命,不但不求富贵腾达,也不求儒家的“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甚至也有别于道家的炼丹学道,求升仙长生,只是求取归隐田园,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享受农家的欢乐。【转下页】,3陶渊明和苏轼在赤壁赋里表现出来的思想有何 异同?(接上页),苏轼的主要是儒家“用世”思想。虽仕途不顺,不断遭贬,但一直抱有为国效力的雄心,而且一直做地方官,颇有政绩。他始终没有放弃从政为民、服务朝廷、有用于世的积极入世思想。正是这种思想使苏轼最终成就了不朽功业。当然,他还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道家“出世”思想,表现在他的随遇而安、随时而化、顺其自然上。也有万事皆空的佛家思想文治武功的盖世奸雄曹孟德“而今安在哉”?,总的看来,可以说陶渊明偏向于对名利的淡泊,苏东坡偏向于对现实的达观。,请思考,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消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弃官归田,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所以断不能说他意志消沉,消极处世。文中“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啊。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是充实的;“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多么洒脱、富有诗意的生活啊。可以说,弃官归田,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迷途未远,今是昨非,归途之乐,屋中之乐,园中之乐,亲情之乐,出游之乐,农事之乐,乐天知命,悟,归,乐,悟,归去来兮辞,悟,归,乐,悟,全文脉络,陶渊明回归田园,崇尚自然,是因为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本文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也能体味到他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所反映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主要是回归田园的欢悦,但也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对此我们应有完整的认识。,小结:,堂堂清,背诵第三、四段。,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还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知道了未来的事情还可以改变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打算归去是正确的而昨天的出仕为官是错误的。,归去来兮辞译文,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暗弱轻微。终于望见了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年幼的孩子们早就等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尚存。我拉着小儿子走进内室,屋里摆着斟满的酒樽。拿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让我喜笑颜开。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更是心安自在。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宦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野去耕种垄亩。有时驾着篷布小车,有时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万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不可期冀。只盼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放置在田边去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赋。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要怀疑什么!,赞陶潜归去来兮辞读后山川草木出胸怀,仕宦本心安在哉?督邮小吏更衣跪?五斗不折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