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ocx
某某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内容摘要】: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文章主要就我县农村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农村新文化的途径。关键词:某某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加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看请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全面顺利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维系一个民族成长、进步、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文化的进步会带动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一)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将为培育有思想、有文化、懂创新的新型农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只有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才智,才能够帮助农民增加文化知识、增进致富技能、增强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而与此同时,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比较缓慢。在一些落后地区农村,农民看不上书报、电视,每年的文化生活局限在几场庙会间,农闲时间闲逛、喝酒、赌博打发时光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娱乐农民,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二)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转变农民的思想,消除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乡风文明,而当前在广大农村宗法观念、重男轻女、烧香拜佛,修庙塑神等现象较为普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鞭挞丑恶落后现象,宣传时代新风,移风易俗,陶冶世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发掘、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间文化,先进的现代文化融合、同化,形成新的时期新的文化,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指引文化发展的方向,修正文化发展的角度,剔除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使文化的发展向着文明的方向发展。二、某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一)受传统文化影响,农村中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农业文化影响。该地区农民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既体现出保守实用而缺乏激情,始终以家庭、宗族为活动基本单元的特点;也体现了斤斤计较、锚铢必争的小农意识。传统农业文化中的腐朽因素与现代社会发展中不良文化相结合,扩大了农业文化中的腐朽因素,使得原有的小农意识益发突显,表现为盲目攀比成风、封建迷信盛行、赌博等低俗文化泛滥。(二)城乡二元经济模式突出,农村与城市间的文化发展相脱离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该县与其它地方相同,产生了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从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出现了城乡差别,一方面,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农村文化发展脱节,城市人总觉得比起农村人要高一等,农村人又不明白城市人,造成两种文化理解与交流上的“鸿沟”,另一方面,城市文化不断渗入农村,使农民产生了与自身经济发展相异的文化,盲目地模仿城市生活,既丢弃了自身文化特点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根基。(三)教育水平低下,影响了农村文化的持续发展目前,该县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教育资源、教育设施不健全,农村教育水平低,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还不平等,使得农民群体中的知识分子少,而城市中的知识分子又不愿意下乡,造成该县整体教育水平不高,阻碍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同时,教育的高消费又使得广大农民望而却步,许多人家让孩子念完九年义务教后就辍学。知识的缺乏更加深了思想的贫瘠、文化的落后。改革开放后,该县农村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大部分地区依旧贫困,科技依然滞后。上了大学的农村孩子,毕业后大都去城市工作,很少有回到农村的,更不用说城里人愿意下乡了。这些成为了农村文化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只能是口号。(四)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该县农村发展中,经济相对较发达乡镇的农村在优势经济后盾的推动下,使本乡镇农村的文化建设得到发展,农民的文化水平、精神状态也得到相应提高,促进了本乡镇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个人收入的提高。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文化教育的落后与无力,无形间又加剧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从而导致文化建设停滞不前。(五)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影响农村文化的纵向发展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做支撑,该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造成农民文化水平低,文化设施落后,农民接受文化的渠道有限,从而影响了该县农村文化的深入发展。(六)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不高某某县文化建设中缺乏文化队伍的专门人才。由于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现有文化专干平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三、某某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够牢固1、经济基础不够牢固。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经济基础支撑,对基础薄弱的农村文化建设事业来说更是如此,而经费不足已是多年来困扰该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经济欠发达,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有限;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自身造血功能缺乏。2、思想基础不够牢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文化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村一级干部对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上级政府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只要吃饱喝足、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3、群众基础不够牢固。人民群众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受益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当前,该县受经费、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文化下乡活动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缓慢,接受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受到限制,很大程度上给低俗文化、宗教、迷信留有渗透和腐蚀的空间。(二)文化建设的环境不够优化1、缺乏一定的政策保障。文化建设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和促进机制。而目前该县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性规定较少,文化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性支持。2、软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建设中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村落向现代文明转化过程中,触及的深层文化心理要素处于悬搁状态,如家庭、祭祀、民间信仰等。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理解,现代的文化建设显得步履维艰。3、缺乏符合村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公益性投入大量集中在城镇,对农村的投入相对不足。面对新一轮村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品的针对性也是不够的。对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当有限,村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一般是通过新闻媒体,文化产品的输入匮乏。四、某某县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一)加强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硬件设施的健全是发展农村文化的物质保障,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成就,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加大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首先,要把文化基础性建设的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前提下,把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电影放映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一批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利益趋动功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双向互动长效机制,使双方共赢发展。(二)推进农民群众文化软性素养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在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中要按照该县各乡镇的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职业化教育,把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纳入到专业性教育中来,培养出一批能够联系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现化化的农业工作者。同时,通过外种渠道、层次、形式,发展农村的先进文化,引领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农村文化阵地,如果先进的文化不去占领它,落后的文化就会占领它。在实践中,应当继续发挥以文化“三下乡”活动等为主题的文化教化功能,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只有用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去教化农民群众,培育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自觉抵制封建残余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革除陈规陋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管理的水平与效能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建设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具有先进文化管理理念的人才协调管理文化工作,提高农村文化的建设水平。一方面,加强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组织、管理农村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普及活动,发挥农村现有教育资源的效能。另一方面,建立起文化间的交流协调机制。该县农村新文化的建立,需要在以现代化文化为背景下,通过先进文化的改造,实现农村文化的创新、飞跃,真正发挥农村文化管理者的主体意识,从适合本地区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来吸纳发达地区,发达领域的先进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实现不同地区文化的最优化融合。(四)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法可依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上来,才能确保文化建设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农村新文化的建立中,我们应当把中央关于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制化、规范化,为农村文化的发展、交流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在农村教育中,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文化权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政策,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尽管面临的困难很多,只要我们思想上予以重视,工作上敢于创新,作风上依靠群众,农村文化建设就一定会有大的进展,就一定能够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考文献:1、许华义,宗族观照下村民自治建设新探J.闽江学院学报,2006(1).2、李苓.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的一种视野J.新闻界,2005(3).3、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光明日报N2006.2.164、杨善民、韩锋文化哲学国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5.85、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光明日报N200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