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参考课件1.ppt
兰 亭 集 序,王羲之,品读兰亭帖,走进兰亭序,导入语,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优秀的书法,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 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 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王羲之写这篇叙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等临写了几本,分赐亲贵近臣。太宗死,以真迹殉葬。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兰 亭 集 序,序以帖传乎,帖以序传乎,一序一帖双绝璧 亭因人名焉,人因亭名焉,斯亭斯人两奇观,王羲之,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王羲之,字,善书法,有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世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放情山水,垂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逸 少,“书圣”,“王右军”,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三则,世说新语雅量:“郗(ch)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由王羲之概括名士风度:1、服药:长生。2、饮酒:醉生。3、品容:姿生。4、重气:神生。5、文名:心生。是名士自风流,逃避世俗,追求自得,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在绍兴城西南,有一名山,曰会稽山。,山的南面有一小溪,名作兰溪。,溪边有一座亭子,唤作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位名士来到此地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永恒的 兰亭 集会,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文革中,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君民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父子碑,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原为木结构建筑,五十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君民碑”“父子碑”“祖孙碑”人称“兰亭三绝”。,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幽会,两首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像,安复觉彭殇。-谢安兰亭诗 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郎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王羲之兰亭诗,其一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崖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其二 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王羲之兰亭诗,第二课时,正确读出下列词语:,1、癸丑 会稽 修禊 2、激湍 流觞 形骸 3、趣舍 嗟悼 彭殇,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A、少长咸(都)集 喻(明白)之于怀B、极(穷尽)视听之娱 终期()于尽C、感慨系(附着)之 列坐其次(旁边)D、临(面对)文嗟悼 其致(思想情趣)一也,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期望,及、到,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高,长,盛况 繁盛,繁多,用来,的原因,一词多义,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翻译句子:,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检查预习,小试身手,修禊事也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列坐其次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足以极视听之娱夫人之相与,二、整理重点实、虚词,古代的一种风俗。修,做,高,长,旁边,水边,热闹,繁多,用来,的原因,动词,穷尽,交往,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曾不知老之将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的人;之于;会面,乃,竟,动词,至,及,面对;明白,本来;动词,把看作一样,动词,把看作相等,原因,如同,好像,对;这,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觞一咏觞:喝洒。,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之人。,少长咸集少:少者;长:长者。,死生亦大矣大:大事。,数词活用为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用作动词,看做一样。,意动用法:,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用动词,看作相等。,句式:,介词结构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不能喻之于怀(于怀不能喻),亦将有感于斯文(于斯文有感),定语后置:,仰视宇宙之大(广大的宇宙),俯察品类之盛(丰富的万物),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A、说诗的产生:,三、课内练习:,B、说诗集的由来:,C、说编集的意义:,(“一觞一咏”),(“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下列句子中,有的写景,有的叙事,有的抒情,请分别指出。,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引以为流山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殇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E、临文嗟悼(),写景,叙议,写景,抒情,抒情,3.默读浏览全文,讨论课后练习二,诗集的由来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内容的产生)。“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集的行成)。编集的目的句子:“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四、理清思路:,1、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动词。,动词:俯仰,2、作者俯仰什么?俯仰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词或句子),信可乐也。(第1短)岂不痛哉。(第2段)悲夫(第3段),思路:,天地,人生,古今,乐,痛,悲,1 段,2 段,3 段,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崇山峻岭 清流急湍,流觞曲水图,古之“曲水流觞”处,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快乐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群贤集 崇山右 一觞情 天朗畅 仰观娱,信可乐也!,(诗意地栖居),人和,美景,赏心,良辰,乐事,人贤,辰良,事趣,赏心,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景美,信可乐也,情真,2.俯仰人生,为何而痛?,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之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世事无常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难测之痛,死生亦大矣 岂不,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哉,(今之视昔)今(我)(后之视今),3.俯仰古今,悲在何处?,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千古同,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千古同悲,人生苦短命运难测,良 辰美 景赏 心悦 事,乐,痛,悲,写作特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句式整齐,骈散结合。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习俗和写作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社会名士41人至此修禊。一群名人雅士,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顺水任游,停于谁前,则赋四、五言诗各一首,否则罚酒。据载,王、谢、孙等11人各成诗两首,另有郗昙等15人各成一首,余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共成诗37首,合为兰亭集,由王作序325字,以记之。,第三课时,1、思考: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他的抒情基调由乐转痛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以“悲”为抒情基调,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有乐转悲。,一、探究阅读,2、思考: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3、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学生举例,互相交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阮籍咏怀)“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生命不长,人生不可不努力。,4、讨论: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题。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吗?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态。,那么王羲之对此感慨万千,有什么不可呢?何况,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了此一生,而是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在玄学盛行,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哲学的东晋是难能可贵的。,二、拓展阅读:试比较史铁生与王羲之对生死认识的不同之由。,史铁生论生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王羲之论生死:死生亦大矣。,为何“乐观”与“忧愁”?,时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热爱生活,珍惜今生!,与你共勉,三、作 业,一、背诵全文二、小练笔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周杰伦兰亭序 读兰亭集序,你读出其中的哪些美?请用你的妙笔,抒写你的发现。点拨:不妨从它的景物美、情感美和理趣美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