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同步检验题精选文档.doc
第二章 声现象 同步检验题1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中秋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m(声速按340 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的形式传播。3如图是用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_的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_不同。4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得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 D频率5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声波传递信息。 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6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7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配戴有耳罩的头盔8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9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10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11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12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13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14.如图所示为一枚古银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音15.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A震耳欲聋B闪烁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16.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和泡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2)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最强 最弱 较弱 (3)小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装修隔音墙的是_;(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写出一个即可)。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