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解读.ppt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解读首都师范大学 叶小兵2015年1月8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成为 初中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新课标在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 了七条建议,是对中学历史教师在贯彻 新课标和实施新课程时提出的带有指导 意义的建议,教师应认真地学习和领会。,(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这条建议中包括了以下含义:1.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2.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3.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4.充分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在进行教育时要潜移默化。,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 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 思想不禁锢,课堂有要求;学术要争鸣,教学应规范;求真与求实,导向要坚持。,历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教育的元素蕴含在教学内容之中,既要善于发掘,又要顺利成章,自然而成。切忌生硬说教、生拉硬扯,不必高喊口号、高唱歌曲。,(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这条建议是新增写的,在原实验稿中未提及。这是为了贯彻课标修订总体原则中的“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精神,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能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上讲,兴趣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所谓求知欲、好奇心、爱好等都是兴趣的体现。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有紧密的关联。学生愿意学习历史、能够学好历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激发、维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策略:尽量创设历史的情景 设置促进思考的问题 引发学生历史的感受 联系学生已知的事物 开展学生为主的活动 对学生学习予以鼓励,(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 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这条建议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新课改推行以来,涌现出多种教学模式。有些教学模式人为地限制教师的讲述,甚至规定一节课上教师只能讲多少分钟,不能超过规定。这种做法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解。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述。,必要的讲述符合教学的规律从教学方式上讲,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接受学习 又可分为:被动的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 又可分析:主动的和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指导下的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常态模式,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不是讲不讲、讲多少的问题,而是讲得好不好的问题。历史课就是要讲出丰富的内容,讲得有重点,讲得具体而生动,并且有趣味。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感触,有感悟,有兴趣,明事理,获启示。,(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这一条包含了以下的含义:1.转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4.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5.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6.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新课标提出学生要经历历史思维的训练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进而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教学策略:问题牵引,促进思考 材料研习,以证论史 鼓励说出自己的见解 促进不同观点的交锋,学法指导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的材料 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 指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 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 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五)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历史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历史的联系往往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通过历史的联系,可以获得更深层的认识。,处理教材时需要联系的类型:一是教材中呈现的史事如: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联系与比较二是教材中若隐若现的史事如:辛丑条约与卢沟桥事变的关联三是教材中未呈现的史事 如: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日本关东军,教学策略:从总体上把握板块的线索 加强课与课相互间的联系 对史事进行多领域的考察 构建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 揭示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注意历史与现实之间联系 关注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六)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原实验稿中亦有这一条,但 新课标在这方面加强了论述,这也是有着一定的针对性的。首先,提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 多样性,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之一,是必须坚持的。只有多 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 的教学才会有特点,有生命力。,其次,在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各地教 师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呈现出多样 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应予充分的肯定。但也出现了局部性的僵化模式,如不顾地 区、学校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强行推广某种 教学方式方法,压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是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其主导作用。这样的做法是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 取向的。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落实课改精神 和课标要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学的多样化,是鼓励教师要坚持进行不断的探索,去墨守成规之气,兴勇于创新之风,使历史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教学的多样化包括: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活动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 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 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的阐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如对学校周边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企业等进行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条中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 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 践活动,在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总之,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一些带有指导性的意见,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历史教师在领会、掌握和落实新课标时,不仅应重点理解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也要对教学的要求有所把握,以便使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不断前进。,谢 谢 各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