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积极心理学对义务教育德育课的启示.doc

    • 资源ID:4644785       资源大小:215.50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积极心理学对义务教育德育课的启示.doc

    积极心理学对义务教育德育课的启示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力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2名词解析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3课程目标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现行德育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以下特点:全面性、基础性、序列性。4课程内容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综合化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生本性课程内容主张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放性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每一个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给大家推荐一个网址 Shahar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都看一下,也许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让我们自己开启智慧的大门,走向快乐与幸福!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用一种欣赏的、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动机和力量。因为,每一个孩子的过去不等于他们的未来,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积极心理学首先要求师生之间要有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些积极关系的特征包括:相互信任、尊重、关心、时间投入、陪伴、体贴、安全、善良、鼓励、有趣等。 这些积极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 1 学生很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并会以此作为产生更多积极行为的动机。 2 教师是学生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支持来源。 3 表扬和鼓励与学生积极行为的出现将会形成良性循环。 4 学生更愿意与自己喜欢的老师相处,并模仿他们,向他们学习。 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意识、态度和交往方式,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向行为的积极发展。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积极的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多益处。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微笑、几句鼓励、几次表扬就能建立的,它需要计划、时间、努力、技巧,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坚持。 积极心理学将师生关系比作是一个银行账户: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表现出关心、尊重等积极行为,就有机会在自己的账户上存上一笔;但如果教师做了一些让孩子痛苦的事情,如责骂、体罚、羞辱等,就要从自己的账户里取出一笔。 为了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存款,而不是提款。研究发现:使我们“账户”收支平衡的一个比例为8:1.也就是说,假如有一些消极行为导致我们从账户里取出一笔款的话,那么我们至少需要8倍或者更多的积极行为才能抵消掉这些消极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使某些批评是有道理的,也会伤害到师生关系。 由此可见,在我们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要远远多于对他们的指责和批评,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奇迹。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的不同言行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时,会有利于积极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反之,学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会阻碍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 那么,学生喜欢和讨厌的成人行为各是什么?积极心理学研究人员经调查列举了以下几种常见的行为:积极行为:·轻松、愉悦的面部表情·心平气和、愉悦的声调·积极主动提供贴心的帮助·尽量公平·鼓励进步、肯定成长·解释为什么、怎么样及关心的重点是什么·热情、乐观·有礼貌·评价时能说到点子上·表达适度、合理的期望消极行为:·公开表示愤怒·严厉、苛刻的指责·不给解释的机会·包含侮辱意味的讲话·不愉快的身体接触·不公平待遇·专制、命令·冷漠、歧视 当我们对学生实施积极行为时,我们教师自身也会体验到这种行为所带来的正向情感,以及更多的教育智慧和艺术,从而使教育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积极心理学认为,和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如同锻炼身体一样,它需要时间、计划、努力、技巧等。杨百翰大学的Dr.Paul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如何建立积极关系的小诀窍,我们可以用或长或短的时间建立积极关系,建立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如: 花10秒钟,给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拍学生的肩头,或和学生一起大笑 花30秒钟,给学生写一两句简短的积极评语或简讯 花1分钟,请学生分享他是如何做到某件事的 花5分钟,给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成长经验 花5分钟以上,参加学生的一个重要事件 Dr.Paul请大家思考:你会利用10秒、30秒、1分钟、5分钟、5分钟以上的时间来做点什么,从而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呢? Dr.Paul还提示:与比较难相处的学生建立积极关系可能需要大量额外的工作、思考和时间,更需要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真诚的言行来实现。  在很多人心目中,心理学上用来治病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而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毕竟是少数,如何培养正常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应用范围更广。心理问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以有心理问题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是“病理性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而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被称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它旨在为大多数正常人追求幸福的过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积极心理学在1996年之后兴起,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博士。他在1975年之前的著名研究成果是习得性无助。既然无助可以习得,那乐观岂不是也能习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塞利格曼提出了幸福的3个要素乐趣、参与和意义。乐趣是外在的情绪表现,参与是对活动的投入程度,意义上个体对行为或事件价值的理解。    2002年,塞利格曼与美国人个心理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教授一起建立了一套心理健康标准,这是24种可测量的积极品质要素(如表1)。表1 积极人格(P29)良好美德定义性特点性格类积极力量智慧知识的获得和运用1,好奇和对世界感兴趣2,热爱学习3,心灵手巧、独创性和实践智能4,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思想5,社会智能、个人智能和情绪智能6,洞察力和大局观勇气面临内外压力时誓达目标7,英勇和勇敢8,坚持不懈,勤奋和勤勉9,正直、真诚和坦率仁爱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积极力量10,亲切和慷慨11,爱和被爱公正文明的积极力量12,公民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忠诚和团队精神13,公平和公正14,领导力节制做事不过分的积极力量15,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16,远见、谨慎和小心17,谦虚卓越使自己与全人类相联系的积极力量18,欣赏美与优秀19,感激20,希望、乐观和未来的胸襟21,精神追求、信念和信仰22,宽恕和宽容23,玩兴和幽默24,热情、激情、热心和精力充沛     心理资源就是心理能量,主要用来支撑一个人产生或进行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当一个人心理资源不足的时候,其认知活动就会受到局限,还有可能出现反应不当或行为失控,这种反常行为甚至会发生在与当前情境毫无关系的其他领域,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有暴饮暴食现象,一些女性工作受挫时会出现购物欲望,等等。    习惯性或本能性的举动由于形成了自动化加工,所以不消耗或很少消耗心理资源。大量损耗心理资源的情况主要有:1、情绪调节:努力使自己的情绪状态发生转变,摆脱消极状态恢复正常情绪,或者从喜悦的激动中回到正常。2、思想抑制:有意识有目的地抑制某些自然发生的思想、反应或行为,比如,努力克制自己,不去想某些东西。3、抗拒诱惑:抗拒自己的冲动或外在诱惑。    当孩子经历了上述事件后,心理资源会被大量消耗,如果心理资源不足,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往往会出现非理智行为。恢复心理资源的措施诱导积极情绪    良好的情绪对认知、生理、人际关系、积极品质方面都有作用,即,情绪好的人更聪明,身体抵抗力更强,更愿意与别人沟通,也更愿意做好事。诱导积极情绪的具体方式很简单:做平时喜欢做的事。连续诱导并不会增强效果,延迟诱导比立即诱导效果好,相信人心理本身的回归能力。增加心理资源的措施:1、加强体育锻炼2、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3、练习冥想(瑜伽有此功效) 孩子的心理最近发展区    “跳一跳摘桃子”是指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其实人的心理也有最近发展区。从结构角度对个体的心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1、原始状态区:个体先天的神经构造类型,不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比如,婴儿已经有自己的脾气。    2、自我防御区:个体在应对外在挑战是获得的各种经验积累。比如,哭可以得到妈妈抱,于是哭闹的方式就习得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就是其自我防御区的特点。这一区域的功能是保护个体的心理不出现问题,类似于免疫系统。    3、外力援助区:当刺激超过个体的最大心理承受范围的时候,自我防御区解体,这是需要借助外力恢复稳定状态。    4、崩溃区:个体所受的刺激超出了外力援助区,心理失衡,最终失去认知能力。(大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疯了”吧。)    当我们去帮助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时,注意不要过度,否则外力本身会演变成心理问题的源头,会使个体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当帮助与孩子的原有心理状态相差太大时,孩子会拒绝帮助。 教育新思路: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少抱怨,乐观做事)二,让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力。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三,做孩子的自己人,但又要跳出“自己人效应”。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但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惩罚。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孩子学会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具体方法是ABCDE模式:    A(adversity)找到消极信念不合理的证据    B(belief)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    C(consequence)简化灾难含义    D(disputation)思索该信念的用处    E(energization)设法改变情境五,用仪式和故事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仪式可以定义我们的过去,是文化精神的几点,是社会道德的眼神,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帮助人们明确身份和职责,满足认同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本书提到的问卷或量表:(1)福乐(Flow)的测量:(P73-74)(Flow也译作“沉浸”)· Flow State Scale(FSS):福乐状态量表。主要用来测量个体产生的福乐状态的连续统一性而非片段性,最初被用来研究各种体育运动中个体所体验到的福乐,现在其他领域也用。 · Dispositional Flow Scale(DFS):福乐倾向性量表。用来评估个体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福乐体验的可能性及其具体的体验程度。 · Flow Trait Scale(FTS):福乐特质量表。用来测量福乐体验产生的个体间差异。 (2)焦虑自我分析量表P168-170(10题)(3)人的可塑性问卷P188-191(4)有关生气特质的测试量表P210-212(10题)(5)心理弹性信念量表P216(附后,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时要达到的思想境界。)5点计分,1-完全不正确,5-完全正确1. 我认为一个人要有人情味儿。2.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通情达理。3.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他(她)一定要有家庭的支持。4. 即使明天生活变得很糟糕,我仍然会活下去。5. 我为自己是一名香港人(可以换成其他地区)而感到自豪。6. 不管面临的困难有多大,即使难以承受,我们也必须为家庭成员负责。7. 就算贫穷、不幸和疾病都是我命中注定的,我仍然不会害怕。8. 就算有各种困难,人也应该正直地生活,依靠自己而不是他人。9. 当生活遭遇不幸时,深吸一口气,把它抛到脑后。10. 我认为一个人必须遵守法律。11. 人应该学会宽恕和忘记。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闫黎杰(开封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系,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消极层面与取向的反思。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要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要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内涵;教育实践;启示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中,积极心理学历经碰撞与交融,脱颖而出。它已经成为备受关注并且正在对当代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思潮。积极心理学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积极心理学是在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状况进行总结、批评、反思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心理学自1879年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主要面临三项任务:治疗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获得幸福生活,发掘并培养天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理学在完成这三项任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医治自己身体和心灵创伤的需要,心理学逐渐放弃了“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发掘并培养天才”的使命而更加专注于“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其注意力集中于发现并治疗个人的心理疾病,研究视野专注于抑郁、焦虑、偏执、离婚、死亡、自杀等负性情绪与负性行为方面,忽视了对人们积极心理品质的挖掘与研究而成为“消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不仅使心理学自身偏离了它的正性发展轨道,而且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过度地重视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正是基于心理学的这种不正常的发展状况,Seligman于1997年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使它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在21世纪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积极心理学的运动。它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的潜能的发挥,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幸福当做自己的历史使命。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人的幸福、发展、快乐、满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1)主观层次的研究。主观层次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2)个人层次的研究。个人层次的研究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积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必须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潜质的有效途径。(3)群体层次上的研究。群体层次上的研究主要研究积极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在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它还吸收了消极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教育实践,它也给许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反思的理由。 二、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1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在积极心理学看来,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获得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能够良好地适应环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明确怎样构建有利的适宜条件,以培养出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下一代。威廉姆斯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老师、朋友都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一个生长在积极、鼓励、宽容环境下的孩子和一个在充满暴力、谩骂、训斥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性格、处世、人际交往上必然都有着很大区别。前者会更加自信、更富有爱心,身心更加健康,更加快乐。辛自强等人发现,朋友、邻里、同事、配偶、父母的支持以及个体参与团体的程度能增加个体的正向情感;缺乏朋友、配偶和父母的支持,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向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父母的支持并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更能经常地体验到快乐感。也就是说,情绪积极的人在良好的人际环境里可以寻求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及时宣泄和排解内心的痛苦,并及时获得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心理支持,建立正向的自我认知体系和自我评价体系,因此,更容易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心理学强调学校中的一切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因为这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景,只有在这最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教育,才是最真实的教育,才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教育。2教育应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即“总幸福指数=先天素质+后天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这个公式中所指的“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就是积极心理学需要发掘的力量。“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指的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包括好奇、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智慧、宽容、毅力、关注、未来、自觉等。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许多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扩展和增强的效能。在对儿童伙伴交往的研究中发现,持有消极情绪、消极行为的儿童个体和持有积极情绪、积极行为的儿童个体相比,在同伴中所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伙伴们拒绝不服从情绪表达规则要求的儿童。例如,经常爆发愤怒、对其他儿童的失败洋洋得意的儿童,会招致同伴的拒绝,对他人成功的妒忌也与同伴拒绝有关。不难看出,积极情绪者不仅自己感觉愉悦,而且会更多地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与同伴的交往也比消极情绪者顺利。因此,他们不仅愿意与他人交往,而且交往时更容易被别人接纳,更容易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良好的人际环境所提供的更多的进行观察、学习及实践的机会,都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其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这些积极的认知和积极的情感促进了积极情绪者的积极的交往行为,而积极的交往行为又反过来强化原有的积极认知和积极情感,并最终在其人格中打下积极的烙印,形成健全的积极的人格。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家,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这种价值取向给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丰富了教育实践的内容。这些内容就在我们每个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身上和周围。它既可以是我们积极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可以是我们积极的认知方式,也可以是我们积极的意志品质;等等。这些内容既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带有普遍的社会性,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努力去挖掘。3教育要培养积极体验的能力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给自己的心灵多灌输积极的思想,学会寻找生活中的幸福体验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积极心理学认为,“快乐源于主动选择”。快乐是一种积极情感,快乐不是外部所赋予的,快乐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人人都可以主动选择快乐或痛苦,那么,为什么不主动选择快乐呢?学会建构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积极的体验和一种积极的行为特点,我们便能经常从生活中体验快乐。积极心理学还认为,“人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应当以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关注诸如健康、勇气、乐观、希望、快乐、信仰、毅力等人类的优秀品质,并且发展这些品质。有时候人失去勇气和希望,是因为他们从未了解自身的潜能,也未有意识地去发掘自己的潜能,但是人的潜能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观点来解释消极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不愉快的问题,或者被认为是无法消解症状的疾病,都可以有新的解释。我们可以找出其对个人的内涵,然后主动赋予其“积极”意义。如孤独有什么好处?由于孤独和寂寞的经验,使我能更好地理解别人和他们的问题。不善交往有什么好处?我可以很少主动接近别人,宁愿别人来找我,以免被人拒绝,避免不必要的冷落,我也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对问题的积极解释,是心理自助成功的开始。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往往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改变的。在这个无法按照自身意愿来建造的世界里,如果一味地想要改变它成为你想要的那样,那是无法获得满意的,更是无法开心生活的。变不了的是环境,可以改变的是心态。从教育学的视野看,积极心理学属于张扬现代教育精神的心理教育范畴。所谓现代心理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理关怀,关注人的心理发展,发挥人的心理潜能,体现人的心理价值。从目前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模式建构看,主体教育、快乐教育、愉快教育、幸福教育、希望教育、阳光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育、挫折教育、创造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等都闪烁着现代心理教育精神的光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意义,不在于它提出的任何特定的假设和规则,而在于它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积极型教育实践就是要让健康者更健康,让幸福者更幸福,让快乐者更快乐,让乐观者更乐观,让自信者更自信,让智慧者更智慧,让满意者更满意,让成功者更成功。正由于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很好地诠释和解决当前的许多教育实践中的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就更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2)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3崔景贵.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人性化J.教育研究,2004(7)4王滨.积极情绪对健康人格作用机制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2006(9).教育探索2008 年第7期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增强  马珍珍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界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对二战后心理学中存在以消极心理学为主导的倾向提出了质疑,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加以研究。由于近年来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从“问题”取向转变为发展性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成果为发展性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以下就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研究领域作简要介绍,以及对学校心理辅导的启示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1强调人的本性趋于积极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偏爱积极。有项社会心理学调查表明,人对积极信息与消极信息的选择,偏好积极信息的选择。这个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在两种情况下,对于不同方案的选择:第一种情况,假定社会将要爆发一场灾难,预计要有600人死于非命,现在有两种应付灾难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可挽救200人;B方案600人都被挽救的可能性为1/3,一个人都救不活的可能性为2/3。你倾向选择哪个方案?第二种情况,(背景情况同前)现在有两种应付灾难方案可供选择:C方案400人将会死亡;D方案一个人都不死亡的可能性为1/3,600人都死亡的可能性为2/3。你倾向选择哪个方案?调查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72选择A方案,第二种情况下,78选择D方案。事实上,A与C,B与D是等同的。为什么具有等值的答案在不同表述的情形下被选择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A方案是以挽救生命数来叙述的,而C方案是以死亡生命数来叙述的,显然,挽救生命比失去生命更具有积极意义。2强调对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一是积极的心理体验。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对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以及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探究。美国心理学家Diener主要致力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状态一种积极肯定的感受、态度和评价。Diener认为,幸福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主观幸福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积极体验,也是国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二是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人格品质,这是积极心理学建立的基础。人是具有自我生成、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适应性的整体。这方面主要关注自我决定、成熟防御机制、智慧、创造性、心理弹性力等积极人格品质的研究。其中,特别是心理弹性理论(resilience),成为积极心理学近年来一个的研究热点。心理弹性力是指,儿童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没有被击垮而是很好地应对了这些危险处境的能力。它是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儿童所处的不利环境。研究发现,心理弹性力强的儿童有四个明显特征:更加积极地对待问题;能够得到别人积极的关注;能够接受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研究发现,对于心理弹性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是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内部保护性因素包括儿童的潜在特质、能力、自我信念等,外部保护因素包括家庭和社会环境等。3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问题,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等等。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如何应对?积极心理学提倡对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问题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化危机为转机,从而使人获得成长。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塞里格曼认为,人对事物的解释有两种不同风格: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一个人之所以乐观,是因为能够将消极的、负性生活事件和体验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具有普遍的价值意义。与此相反,一个人之所以悲观,则把挫折与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普遍的因素。积极心理学倡导乐观解释风格的培养。塞里格曼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中小学专门进行了一项为期2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项目。目的是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乐观解释风格来达到预防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结果表明,干预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更少产生抑郁心理。4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第三个主题是积极的环境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体现的,良好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社会文化、学校、家庭乃至语言环境等等都是影响个人成长的环境因素。William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周围的环境、教师和同学提供积极的支持、同情和关心时,他们最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反之,学生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二、积极心理学简评积极心理学提出至今形成了一种蓬勃发展的生机。它与早先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有许多相同的理念。其实“积极心理学”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该书的最后一章的标题就是“走向积极的心理学”。然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人本主义对当前的主流心理学持否定态度,而积极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持改良的态度,强调心理学的平衡建构。正如塞里格曼所说:“MikeRay和我都接受了过去那些较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也许会使积极心理学显得不那么惹人注目,这也可能会使那些期望发生心理学革命的人失望,但我认为过分使用范式变化的概念来定义心理学领域中的这种新可能是一种急躁的表现。我们只是把积极心理学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变化一种从研究生命中最值得过的事件的转化,我们并不把积极心理学看作是过去心理学的一种替代,而把它仅仅看作是过去已有心理学的一种补充。”(Seligman,2002)。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潜能发挥和健全人格培养,为个人、家庭、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更为积极的干预策略。尤其对于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积极心理学家们宣称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不仅仅是寻求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而且是更加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个人的幸福,而且应该是更广泛的人类幸福。当然,积极心理学尚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系统。 三、若干启示与思考积极心理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一是更加明确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精神与目标定位,二是深化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涵,三是丰富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与途径。1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精神:人文关怀精神的引领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积极面的发现与培养,本身就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的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成长需要、人格的尊重,完整生命的关怀和人生意义的观照。然而,从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人们关心心理辅导形式甚于关心心理辅导内容,关注心理辅导技术甚于关注心理辅导思想与理念。一时间,减压情绪调节、考协b理辅导成了学校心理辅导的主旋律。沙盘游戏治疗、短期焦点治疗、催眠技术、艺术治疗等成了各类心理培训班的主题。心理辅导需要技术,但是技术需要心理辅导人员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运用,否则会误用出错。上述种种情况表明,学校心理辅导存在的技术主义倾向、功利主义倾向等等,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校心理辅导缺乏人文关怀思想的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高扬人文关怀的精神,就应该要具体体现在辅导目标、内容、形式与方法等诸多方面。2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定位:关注生命全程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帮助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就是为其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因此,学校心理辅导要关怀学生生命全程。其一,心理辅导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元素。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人的身体、心理与精神境界是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心理辅导不仅是要解决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层面的问题,而且也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近年来上海及其他地方开展的生命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阶段。其二,心理辅导不仅要解决其在成长中的困惑,还要培养和开发其在今后生活道路中应该具备的积极的心理潜质。人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有关研究表明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影响重大。有关早期学习的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经验的驱动和选择作用对于大脑突触的增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进废退”,也就是说个体的学习能够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由此给我们的启发是,学生的许多积极心理潜质是可以通过学习、生活实践而得以开发和培养。3学校心理辅导的主题深化: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对人的幸福感、心理弹性、乐观、自我决定等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紧密联系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这使我们体会到,学校心理辅导,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方能显示助人成长的影响力。过去我们批评传统德育“见物不见人”,反观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常在重复同样的错误。以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例,教师比较重视辅导活动的形式设计、技术运用,忽视学生的反应和提问,忽视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以个别辅导为例,有的老师在进行辅导和咨询时,教师角色往往不是耐心倾听学生吐露心声和烦恼,而是经常打断,一味教导,听得少讲得多,背离了辅导人文关怀的基本精神,“见物不见人”。因此,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同感和回应的心理辅导的基本功,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还要知道学生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应该了解青少年亚文化。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心理辅导才能寻找到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主题。学校心理辅导理想化的倾向,就是常常以教育者的角度,而非学生的需要去设计心理辅导内容,致使心理辅导缺乏针对性。事实上,学习技能、学习心态与学业成就、自我认同、生命观与人生态度、性观念、生涯规划、人际交往与亲子沟通,危机与挫折应对乃至偶像崇拜,都是学生成长中迫切需要探讨的主题。4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拓展:多渠道的生活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的一种积极经验,心理辅导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经验。杜威认为,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的经验由坏变好的过程。这种经验既然是个人的,就需要自我进行探索,辅导只是协助学生的自我探索。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感悟与实践三者缺一不可。从目前学校心理辅导实践的情况看,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比较重视体验、而忽视感悟和实践。即便是体验的环节,浅层体验多,深层体验少。例如,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往往追求表面场面的热闹,学生激动过后留下的东西很少;重视课内轻视课外,其实课外实践是学生积极经验获得的重要一环。如何加强学生的感悟和实践?以儿童心理弹性培养为例,Henderson和Milstein在1996年提出过“六策略训练计划”,这六个策略分别为:(1)为学生提供参与有意义活动的机会(如勇于提问、共同制定课程表);(2)建立并保持对学生的高期望(出色地完成作业);(3)创造一个相互关爱和支持的学校氛围(如建立信任,以学生为中心);(4)增强每个人的亲社会倾向(如视教师为朋友,在同学之间建立伙伴关系);(5)为学生制定清楚而一致的行为规范(如理解行为后果,遵守规则);(6)为他们传授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如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室、辅导室的小课堂,拓展到社会生活实践的大课堂。因此,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活动、节假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心理辅导提供了多样性途径,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在生活实践学会应对生活挑战与危机,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注释: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3页。贾高建: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关怀,理论前沿,

    注意事项

    本文(积极心理学对义务教育德育课的启示.doc)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