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ppt
传 记,高二6、19班 冯定玉,传记的阅读要求(一)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二)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三)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四)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五)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位作家的创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提到鲁镇,人们就会想到一说起老北京,人们便忆及一谈到湘西,人们自然会念及,鲁迅,沈从文,老舍,3.我读一本小书 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沈从文,被尘封的大师,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 湘西凤凰人,苗族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十二岁就接受了基本的军事训练十五岁随军外出 曾做上士还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过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性情中人的沈从文,(一)沈从文第一次讲课,沈从文以小学毕业的资历,竟被延揽为大学的教师,这即便在当时,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而开明的决断他站在讲台上,抬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陡然一惊,无数条期待的目光,正以自己为焦点汇聚,形成一股强大而灼热的力量,将他要说的第一句话堵在嗓子眼里。同时,脑子里“嗡”的一声炸裂,原先想好的话语一下子都飞迸开去,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上课前,他自以为成竹在胸,既未带教案,也没带任何教材。这一来,他感到仿佛浮游在虚空中,失去了任何可供攀援的依凭。一分钟过去了,他未能发出声来;五分钟过去了,他仍然不知从何说起。众目睽睽之下,他竟呆呆地站了近十分钟!,这十分钟的经历,在沈从文的感觉里,甚至比他当年在湘川边境翻越棉花坡还要漫长和艰难。但他终于完成了这次翻越。他慢慢平静下来,原先飞散的话语又开始在脑子里聚扰组合。他好容易开了口。这第一句出去,就像冲破了强敌的重围,大队人马终于决城而出。他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授课提纲。然而,他又一次事与愿违。预定一小时的授课内容,不料在忙迫中,十多分钟便把要说的话全说完了。他再次陷入窘迫。最终,他只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们议论纷纷。消息传到教师中间,有人说:“沈从文这样的人也来中公上课,半个小时讲不出一句话来!”这议论又传到胡适的耳里,胡适却不觉窘迫,竟笑笑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沈从文第一次讲课),沈从文讲话声音小,湘西口音重,学生很不好懂。讲课没有讲义,毫无系统,只是即兴的漫谈,类似聊天。经常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作业讲一些问题。读了很多书,从不引经据典,总是凭直觉说话,从不说亚里斯多德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他讲话也不借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或腔调,但很诚恳、天真。他教学生创作,反反复复,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他从不给学生出命题作文,谁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自己命题。他给学生作文写的批证,有时比学生的作文还要长。沈先生的得意门生是自由散漫的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汪曾祺。(名家讲课拾趣),“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爱上了他的英语系学生张兆和 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浪漫的沈从文“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偶 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二)沈从文的爱情,在她们中间,有一位刚从预科升入大学部一年级的学生,名叫张兆和,时年十八,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学生中公认为中国公学的校花,因肤色微黑,沈从文后来称之为“黑凤”。不知具体起于何时,选修沈从文所授课程的那只“黑凤”的身影,飞进了沈从文大脑的屏幕,而且愈来愈鲜明,愈来愈深入,再也无从抹去。张兆和的美貌和沉静,强烈地摇动着他的心旋,使他目眩神迷。爱的潮汐来得又是那样猛烈,他常常被弄得寝食不安,坐卧不宁。饭后课余,他在校园里散步,常常情不自禁地朝张兆和住的学生宿舍跑去。他渴望着再见到她,并当面向她倾诉点什么。可是,他在人前却是个不尚健谈、口齿朴讷的人,每当他来到张兆和面前,总是愣愣地站在房间中间,不知说什么好。,笔谈远胜于言谈的沈从文,终于用他那支笔,给张兆和写起情书来了,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据说那第一封情书,“仅只一页,寥寥数语而分量极重”。张兆和的不予理睬,真差点要了沈从文的命。他当然希望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可是结果非但不能得到她的只言片语,连再去看她也不能够。他爱她到了快要发狂的程度,一想起她,全身的血就奔窜得快了许多,浑身发热作寒,十分痛苦,仿佛人生的一切都与他作对,爱情、幸福都与他无缘。他真想从自己所住的楼上一跃而下,在死亡里求得人生烦恼的解脱。沈从文的烦躁不安,不知怎样一来,很快在校园里沸沸扬扬传播开去,说是沈从文爱上了张兆和,张兆和却不予理睬,沈从文急得要自杀。张兆和的一位女友,听到这消息后,赶紧找到张兆和,对她说:“你赶紧给校长讲清楚。不然,沈从文自杀了,要你负责。”张兆和也紧张起来,她带着沈从文给她的一摞情书,急忙找到校长胡适,怯怯地说:“你看沈先生,一个老师,他给我写信,我现在正念书,不是谈这种事的时候。”,她希望得到胡适的支持,出面阻止这事的进一步发展。可是,结果与她预期的相反。在听过她的陈述后,胡适却微笑着,带着这事不值得大惊小怪的神气,对她说:“这也好嘛,他的文章写得蛮好,可以通通信嘛。”听了胡适的话,张兆和脸上不免有些尴尬。与胡适谈了一会儿其它事情后,就告辞走了。自此以后,她既无从拒绝沈从文的来信,心里又没有作出回应的欲望。只好抱定你写你的,与我无干的态度,听任这事的自然发展。张兆和对沈从文的冷淡反应,并不涉及她对沈从文值不值得她爱的估价这个问题还压根儿没有被她放在心里掂量过。这既与她当时的年龄还小有关,也与她所受的家庭教养相联系。,张兆和出身名门贵族,原籍安徽合肥。张家为本地声势赫奕的大族,拥有良田万亩,在肥西筑成围子,人称“张家老围”。曾祖父张树声,为同治年间李鸿章统率的淮军中著名将领,曾领兵转辗江苏浙江一带,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年至年间,出任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于淮军中称儒将。祖父也曾作过管司法的四川臬台。父亲张武龄,字绳进,是过继给祖父的,祖父死后,承继了一份厚实的家产。由于受近现代新思潮的影响,嫌自己名字太封建,自改名为冀牖,又叫吉友。最初,想投资办实业,因不知如何经营,遂迁居苏州,独资创办平林中学和乐益女中。后因苏州男校太多,便结束平林,专办乐益。凡贫寒人家和工人女儿,一律不收学费。聘用教师也不拘一格,教师中很有几个著名共产党人,张闻天、侯绍裘、匡亚明等,都先后在乐益女中任过教。张兆和有兄妹十人,在她十岁那年死了母亲。张武龄不准自己女儿穿戴耳环,在张氏家族中,张兆和与二姐允和、妹妹充和也是最先进新式学校读书的女孩子。在乐益女中读书时,张兆和兄妹就喜欢新文学,家里订有小说月报、新月等刊物,还自办了一个刊物,取名为水。,可是,由于母亲去世较早,张兆和从小又是保姆带大的,一份旧的家庭教育反由家里的保姆实行,逐渐培养起张兆和一份大家闺秀气质,雅静、平和、沉稳。长大后也接受了时代的洗礼,向新思潮认同,却终不能成为大胆、泼辣、热烈、敢于向一切传统挑战的“新女性”。因此,写情书一事,反倒在她与沈从文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使她时时像山羊躲虎似的避开沈从文。当时,新月书店的会计肖克木,身材长像酷肖沈从文。一次。张兆和去买书,一走进新月书店大门,猛然间见到肖克木,以为沈从文在店里,吓得她掉头就跑。张兆和的沉默与退避,对沈从文无异于一种间接的鼓励。他以乡下人的憨劲,继续着这场马拉松式的求爱过程。在这种不即不离状态中,日子一晃就是四年。年复,张兆和已从中国公学毕业,回到了苏州家中。其时,沈从文正在山东青岛大学任教。他想四年来与张兆和的关系,现在已到了有个了断的时候。他决定亲自去苏州看望张兆和,企望能得到她一个明确的答复,一放假,他便取道上海,乘火车再转苏州。,张兆和的二姐允和,是一个心性宽和、厚道的姑娘,专爱成人之美。沈从文对她十分信赖。返回青岛后,他写信给张允和,托她征询父亲对这件婚事的意见。同时写信给张兆和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其实,这反倒是多虑。张兆和的父亲头脑开明,对儿女的恋爱、婚姻,从不过问和干涉。儿女自己中意了,告诉他,他笑嘻嘻接受,不追问对方如何如何,更遑论门户了。在张兆和的婚事上,他自然不持异议。在得到父亲明确意见后,张允和与张兆和姐妹俩,一同去邮局,分别给沈从文拍发了一个电报,张允和的电报上,只从自己名字上取了一个字:“允。”张兆和的电报则说:“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电报员觉得奇怪,问张兆和是什么意思。张兆和不好意思地说:“你甭管,照拍好了。”这以后,张兆和方始与沈从文通信。至此,这场马拉松式的求爱过程,总算可以望见了它的终点。(选自沈从文传 凌宇 著),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等 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三、沈从文的创作成就,(一)作品图示,(二)沈从文出版作品目录(文学作品),鸭子(小说、戏剧等合集)1926,北新蜜柑(短篇小说集)1927,新月入伍后(小说、戏剧合集)1928,北新好管闲事的人(短篇小说集)1928,新月老实人(短篇小说集)1928,现代阿丽思中国游记(童话)1928,新月篁君日记(中篇小说)1928,文化学社山鬼(短篇小说)1928,光华雨后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28,春潮书局长夏(短篇小说)1928,光华阿丽思中国游记(第2卷,童话)1928,新月不死日记(短篇小说集)1928,人间呆官日记(中篇小说)1929,上海远东书店,男子须知(短篇小说集)1929,红黑十日夜间(小说、戏剧合集)1929,光华神巫之爱(中篇小说)1929,光华旅店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30,中华凤子(短篇小说集)1930,杭州苍山书店-个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说)1930,光华沈从文甲集(短篇小说集)1930,神州旧梦(长篇小说)1920,商务石子船(短篇小说集)1932,中华沈从文子集(短篇小说集)1931,新月龙朱(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寻乐轩-个女剧员的生活(长篇小说)1931,上海大东书局虎雏(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记胡也频(散文)1932,光华泥涂(中篇小说)1932,北平星云堂书店都市一妇人(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阿黑小史(中篇小说)1933,新时代月下小景(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一个母亲(短篇小说)1933,上海合成书局沫沫集(评论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游目集(短篇小说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如蕤集(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从文自传 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记丁玲(散文)1934,良友边城(中篇小说)1934,生活,八骏图(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从文小说集 1936,上海大光书局湘行散记(散文集)1936,商务从文小说习作选(上下册)1936,良友月下小景外八篇(短篇小说集)1936,复兴新与旧(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废邮存底(书信体文论集)与萧乾合著,1937,文生一个妇人的日记(短篇小说)1938,晨光记丁玲(续集,散文)1939,良友湘西(散文)1939,长沙文史丛书编辑部昆明冬景(论文、散文合集)1939,文生主妇集(短篇小说集)1939,商务(长沙)绅士的太太(短篇小说)1940,上海三通书局,如蕤(短篇小说集)1941,上海艺流书店烛虚(散文评论集)1941,文生沈从文自传 1943,上海中央书店春灯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云南看云集(评论集)1943,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黑风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长河(第 l卷,长篇小说)l945,昆明文聚社沈从文小说选集 1957,人文沈从文短篇小说选 1978,香港文教出版社从文小说选 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从文散文选 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沈从文散文选 1981,湖南人民沈从文小说选 1981,湖南人民,沈从文小说选(1-2)1982,人文沈从文散文选 1982,人文沈从文文集(1-12)l982一1984,花城、香港三联沈从文选集(1一5)1983,四川人民神巫之爱(小说、散文集)1983、花城凤凰(小说散文集)1986,文化艺术沈从文代表作(小说、散文集)1987,黄河文艺出版社,花花朵朵,坛坛罐罐,外文出版社,(以上统计只限于文学作品,不包括科技研究著作),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他不是过客,他是凤凰的归人从水乡走出去的沈先生最终还是魂归故里。沱江岸边,矗立着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在他的墓旁,不败的山菊,淡淡的色彩和一缕清香,陪伴着这个不朽的灵魂。,古语说,凤凰择良木而栖。沈从文终于回到他魂牵梦萦的良木故土。湘西的流波碧水,裹挟着一个自称“乡下人”的深深眷恋,更加辽远悠长、绵绵无尽,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 凰,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苦苦怀恋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爱的还是描写我家乡水边的哀乐人事”沈从文,苗 家 少 女,这是一个老故事,如果你想听听旧日往事,那就坐到这石阶上来,只要你悉心感受这河边的微风,侧耳倾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一个动人的故事-边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等待邵诗波我不知道风风雨雨里还要等你多久凋谢了青春村口的路边如果承诺我等你注定要在千年后站成了百年老树开花结果花开花谢那么我只有在等不见你的归期待中慢慢变老,等等等等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 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 十五年来一向如此 有天这女孩碰上憨实的男子 两人相识在朦胧的年纪 男子只因难以承受心中的那份愧疚而背井离乡翠翠在渡口独守那份执著,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通过三篇文章了解沈从文,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2、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见闻?思考:沈从文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为文题,其中“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整体感知课文,细节描写鉴赏,在作者逃学的经历中,你觉得哪件事或那个情景最有趣、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在这些细节中,你读到了什么?9:到城外的庙看热闹10:藏书篮11:逃学失败受罚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14:看尸体15:看杀牛、织簟子、看打铁16:下雨天的趣事1727:抓蟋蟀和斗蟋蟀30:偷李子枇杷,在古诗文中,水被认为是忧愁、隔离的象征,如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水间,脉脉不得语。”,湘西多水,沈从文自幼在水边长大,他的自传中自然少不了对水的描写。1、思考:文中写到水的段落有哪些?2、找出15、16段与水有关的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品析文段,与水的接近,使沈从文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沈从文的影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以边城为例进行分析。,拓展阅读,“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选自边城),“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5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到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15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选自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在第14段中,有一段对杀人的描写,你从这段杀人描写中读到了什么?,文章的第15段是作者对边街上的一些生活场景的回忆。请找一下作者一共为我们展现了几个生活场景?,思考:看起来最普通的生活小景,却成为了沈老最甜蜜的回忆,即便只是作为一个读者,也让我们感到身临其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细节描写鉴赏,在作者逃学的经历中,你觉得哪件事或那个情景最有趣、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在这些细节中,你读到了什么?9:到城外的庙看热闹10:藏书篮11:逃学失败受罚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14:看尸体15:看杀牛、织簟子、看打铁16:下雨天的趣事1727:抓蟋蟀和斗蟋蟀30:偷李子枇杷,9:到城外的庙看热闹,对于一个逃学的孩子来说,每一件小事都显得很有趣,令人流连忘返,10:藏书篮,懂得逃学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找到这样一个绝妙的地方把自己逃学的证据藏起来,而且大家都默契地遵守逃学的规则,11:逃学失败受罚,逃学失败了,受罚是自然的事,可是受罚却恰恰给了我在无法接近自然的时候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其实,受罚也可以是一件很值得感谢的事,12、13:到新学校上学路上的见闻,上学的路途变遥远了,却是一件幸福的事,做伞的、肚皮上有一搓毛的胖子皮匠、剃头的、染坊的、豆腐作坊的苗妇人、扎冥器的一切都令人驻足,原来上学的路上可以如此地有趣!,B 同时,透过这些描绘,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文章第14段有一节对“杀人处”的描写,你阅读时是怎样一种感觉?从中可以看出幼年沈从文是怎样一种心理?当时社会是怎样一种形态?,A 从文作品中出现的关于杀人的描写不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在这篇文章,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小孩子的好奇,15:看杀牛、织簟子、看打铁,得到的不止是趣味与快乐,更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很多的知识!,16:下雨天的趣事,不喜欢穿鞋、不喜欢受拘束即使是十冬腊月,因为向往便是儿童的本真“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1727:抓蟋蟀和斗蟋蟀,抓蟋蟀、斗蟋蟀,不计较结果如何,享受的是那过程,自然就不去计较到底有没有吃亏了,30:偷李子枇杷,喜欢恶作剧通常是很多孩子的天性,偷到了果子,能解馋的同时,还可以活活地把那园地主人气得干瞪眼,真的比学校里的游戏有趣多了!,小结,人物传记、尤其是自传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很生动、很细致,以使传记更加真实、动人。,如何理解作者体会到的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自由、随性、无所顾忌、只要懂得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快乐便随处可得!,沈从文常以“乡下人”自称,事实上他也以身为一个乡下人而自豪。他所生长的那个山城,无时无刻不呈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彷佛可用手去触摸”。他自豪的来源,就在于那种大自然的美,“我看到过野鸡妈妈领着成群的孩子,在山沟玩耍嬉闹的情景;惊叹过成群结队的孢子自山顶直冲而下的壮观场面;在村子里,我们曾经到河里摸鱼、扎猛子、过家家,甚至抓来一条蛇放在瓶罐里看它憋得难受的模样现在想来,那时尽管没有“读”书,却阅尽一部美丽之书-用自己自由无拘的生活书写的,生命 河床中最值得回味的童话书。”,“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小书平时我们所读的一般意义上的 用文字写成的书。,大书社会、生活、自然。,“总而言之,这样玩一次,就只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仅我检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用人事写成的大书。”沈从文,作用: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人事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再见,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意义的人却很少。沈从文在昆明的时候,“春心莫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两相思,两不知”鲍照。,边城,沈从文,传奇人生:苗汉土三家血统没有文凭的北大教授走南闯北的“边城浪子”活在都市里的乡下人:20岁以前的他,生活在酉水边的古镇上,20岁以后的他,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中。沈从文拥有独特的写作才能,但他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也乐意别人称他为乡土作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京派文学的领衔者。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曾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其作品创作风格分两类:一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探究:探讨沈从文逃学与成功的关系.,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的良心和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速读课文,1、边城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扛鼎之作,请大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作品的印象。2、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边城内容,你认为,哪个字比较好?,合作探究:,一、风景中的秘密:烟雨凤凰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再读一读这些描写语句。设想此时的你正在此情此景中拍摄风景,你会特别选出哪些风景来拍?为什么?,风景古朴、清纯、自然、毫不雕琢、宁静、平和,3、风景无言却有意,作者描写的风景中隐藏着秘密,它们正无声地在向我们诉说。听,多漂亮!你们听出的意思是什么?,合作探究,二、故事里的隐语:什么样的山水养育什么样的人。在这方健康优美的山水上,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已经发生。请用翠翠的口吻简说这个故事。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听父母的故事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听歌,2、文中写了哪些爱,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爱?,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人物分析,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的社会的湘西,人们的身上也流露出孤寂的色彩,试以翠翠为例,作具体分析。,纯朴的翠翠,她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有为外公担忧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对爱坚贞执着。,翠翠在成长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望,是她此刻占据心灵的一件事。和祖父的亲情与对爱情的企盼,猜测,相互交织,折射出一种人性的美。,孤寂的翠翠,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天保和傩送为了她而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似乎与她无关。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死,她却并不理解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等待到什么时候。,外公的担心:女儿女婿的悲剧在老人心里留下不 可磨灭的伤痕,所以不敢直接告诉孙女天保兄弟的选择。“温和悲悯的笑”表现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走其母的老路;对于天保的死,他既难过又自责,而对此引起孙女的悲剧,他更无能为力,又无人可以诉说,因此,他在孤独中死去。,天保兄弟:哥哥在糊里糊涂地陷入爱情的矛盾中后,因为竞争的失败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弟弟也是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唱情歌而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所至。,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我知道许多管渡船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从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上,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纯朴的人性美,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与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见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主题分析,主题:,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特点: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语言分析,“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沈从文,从细致处着手,善于运用声音、气味来写景,并把景物和人物描写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人物的一部分。例:“天快夜了”,特点,大量使用当地的景色和特产作为素材,如白塔、虎耳草等,使文章具备了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中国古典小说喜欢用草蛇灰线的技法,前后情节往往有一定的照应,前文为后文埋下伏笔,如:,1、翠翠梦见自己在山崖摘虎耳草 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故事2、翠翠问外公“万一我跑了呢”翠翠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外公寻找3、最后翠翠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翠翠梦见摘虎耳草“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4、外公所唱的歌便是那晚上听来的傩送唱了一夜的歌,结构分析,小说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会一直等下去吗?傩送会回来吗?大胆展开联想和想象,根据故事情节续写一篇文章。,一、传记的定义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二、传记的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3.从创作方法看,分历史性传记和传记文学,前者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后者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三、传记的特点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四、传记的考查角度1.写什么?(1)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意;(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3.探究探讨传记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等待邵诗波我不知道风风雨雨里还要等你多久凋谢了青春村口的路边如果承诺我等你注定要在千年后站成了百年老树开花结果花开花谢那么我只有在等不见你的归期待中慢慢变老,等等等等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 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 十五年来一向如此 有天这女孩碰上憨实的男子 两人相识在朦胧的年纪 男子只因难以承受心中的那份愧疚而背井离乡翠翠在渡口独守那份执著,等过第一个秋 等过第二个秋 等到黄叶滑落 等等到哭了 为何执著依旧 她等着他的出现等着他的回头 等到了雁儿过等等到最后 竟忘了今夕是几何 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 看在村人的心里是断肠 无法言语而又难以把握的命运 让这女孩等到天荒 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让这辛酸无声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