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板块三 世界史 第11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763年~20世纪课件.pptx
通史时空坐标,总述: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1917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科技文艺等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政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时段特征概览,经济: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科技文艺: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内容索引,考点一 西方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点三 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考点一 西方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壮大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2.美国(1)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2)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主干知识排查,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法国大革命后,君主派与共和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2)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3.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4.影响共和制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2.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3.内容(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其对政府缺乏监督作用。,4.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5.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四、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条件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思想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巴黎公社运动(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2)经过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5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3)意义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1.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统一性、多样性(1)统一性一个核心:间接代议民主,实现途径是逐步完善普选制。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德)、民主共和制(美、法),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三种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四个特点:公民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政治。,热考重点深化,(2)多样性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2.代议制下议会权力结构的差异性(1)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2)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院;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3)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4)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的主要权力属于下院,上院为最高司法机关,其对下院通过的立法和预算只有延搁权。,3.代议制下权力制衡的多样性体现(1)英国:议会和内阁的制衡,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2)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3)法国:总统和议会的制衡,总统掌管行政大权,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属于议会,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短板1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意识不足,例1(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解析,高考短板突破,查短“政治运行中心由议会总统;由政治势力派别林立到出现一个权力核心”是材料隐含的核心信息,这一变化明显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A项正确,其他备选项一则与材料大意有出入,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史实。补短立足材料大意确定正确选项,依靠所学史实排除干扰项,也是解答高考材料题必备方法之一。析选项1875年宪法已规定了总统的元首地位,可排除B项;解散议会并不意味着剥夺议会立法权力,故C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故D项错误。,针对练1 右边图表是某同学在笔记中整理的法国大事记(17891875年)对于该笔记反映的法国历史,最合适的主题概括是(),解析,A.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D.欧洲霸主地位逐步丧失,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政权反复更迭,体现曲折,故A项正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欧洲霸主地位逐步丧失只是材料中具体的一个点,而非这个材料的主要部分,而题干问的是主题,故B、C、D项错误。,短板2思维严密性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不足,例2(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解析,查短19世纪晚期,德国完成统一,并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皇帝和容克贵族掌握了国家实权。补短对基础史实全面系统的理解、识记仍是备考最基本的要求。析选项“19世纪晚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此时德国已武力完成统一,已确立立宪为虚专制为实的代议制政体,由此可知,B、D项不符合史实,经济发展是政治改革的推动力量,故C项错误,仅排除法即可确定A项正确。,针对练2“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A.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B.德国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C.国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D.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解析,返回,解析材料指出,“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国会享有立法权”,可见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A项错误,D项正确;德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不是最高的立法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会是否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故C项错误。,返回,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两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主干知识排查,(2)进程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突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工业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交通: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3)影响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成为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阶级结构: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经济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2)成就电力的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石油化工: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3)影响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形成的方式和条件(1)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威逼。(2)条件: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3.表现: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等。,4.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和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消极影响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之上,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1.多视角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热考重点深化,2.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3.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的关联(1)经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2)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3)思想愚昧迷信、思想专制向民主科学、人文主义、理性主义转化。(4)阶级构成世俗王权取代天主教会,工商业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公民取代臣民。从本质上看,近代社会转型实际上包含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概括了人类历史的主要内涵。,短板3忽视了史料数据的时代性史实价值,例3(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高考短板突破,解析,查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医疗技术进步,死亡率下降,但随后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开始凸显,工业城市人中死亡率上升。补短强化对历史知识的时空特征的把握是备考不可忽视的方向。析选项分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最大依据是“19世纪上半期”,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已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未开始,生产力、医疗技术水平均有极大发展,但环境污染也快速恶化,由此可排除C、D项,确定A项正确,化学工业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此可排除B项。,针对练3(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解析19世纪60年代美国各地铁路轨距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铁路轨距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C项没有材料依托,D项不符合史实。,短板4缺乏独立思考意识,盲目套搬,例4(2016浙江文综)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B.C.D.,解析,查短由上述表格可看出收入较高的行业是新兴重工业部门及其相关行业,较低的是传统行业,由此可推算出当时的职业结构、从业人群、技术创新均有发展,故正确,自由主义是经营指导思想,并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答案为A项。补短数据表格单选题的审读“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中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解析,析选项根据图表中典型工种,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对人口职业的变化产生了影响,故正确;图表中各种工种的出现体现了工人的分化,故正确;材料中出现了机修工、机械安装工等职业,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工业的兴起,故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原因,故错误,故A项正确。,针对练4(2016江苏单科,17)右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 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解析,返回,解析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渔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排除A项;19世纪的英国,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第二产业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故B项表述错误;19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当多的劳动力因机器的采用被迫脱离工业生产,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故C项表述错误;19世纪的英国,第一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因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故D项的表述正确。,返回,考点三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一、19世纪以来的世界科技1.生物进化论(1)诞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主干知识排查,2.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1)蒸汽时代:1785年“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业;1807年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2)电气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发明和改进了电话、电报、电影等。(3)影响:前者: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大量工厂纷纷建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后者: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大企业时代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对现实的不满。(2)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3)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2)成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1.世界美术(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2)现实主义:库尔贝的石工,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米勒的拾穗者。(3)印象画派:特点:注重“光”与“色”的效果;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2.音乐和影视(1)音乐:贝多芬是架起欧洲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桥梁的人。(2)电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第一部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1.近代科技的三个“四”(1)四个特点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热考重点深化,(2)四个阶段1516世纪为近代科技的产生阶段,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标志。1718世纪为近代科技的形成阶段,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18世纪中期是近代科技的发展阶段,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近代科技的重大突破阶段,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主要标志。,(3)四个推动因素经济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是近代科技产生的根本原因。政治原因: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欧美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组织科研机构,发展教育都大大推动了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思想原因: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等都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思想条件。个人原因:近代科学家们的重视实验、面向现实的理性精神,也有利于科技的发展。,2.近代科技与思想解放的关联(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倡导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思想进一步的解放。从牛顿力学体系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达尔文进化论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两次工业革命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等,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3.工业革命对文学艺术的影响(1)文学艺术方面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出现。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2)影视艺术方面: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利润的驱动是影响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艺术;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短板5图片信息转换成具体历史知识的能力不足,例5(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解析,高考短板突破,查短可立足于所学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四幅图分别代表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画风,体现的是时空先后顺序。补短熟悉各种艺术流派的艺术风格、典型代表、形成的社会背景等是备考本考点的主要方法。析选项传统美术被淘汰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理性思维不适用于印象画派、现代画派,批判精神仅适用现实主义,由此可排除A、B、C项,答案为D。,针对练5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解析,图一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图二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灯,图三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A.都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结果B.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C.近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人类生活D.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返回,解析图片中蒸汽机、电灯和计算机,分别反映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分别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故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三次科技革命都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不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理解有误,答案为D。,返回,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1.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各方面的影响(1)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社会化大生产普遍展开,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工业文明时代。(2)生产组织方式: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基本确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也随之发展并完善。,(3)国际贸易:两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西方的殖民扩张,随着世界上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为占有更广阔的市场,英国实施了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经济政策: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以亚当斯密的思想为代表的自由经济思想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世界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和发展。,(5)国家体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西方近现代政治体制基本定型,法国和美国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共和制,英、日、德、俄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来。(6)国际工人运动:由于工人阶级民主意识的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工人政党纷纷成立。(7)思想方面: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三大思想潮流。,(8)文学艺术方面: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绘画和现实主义文学、绘画等先后兴起,电影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9)科技方面: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是物理学的重大发展;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3.通史思维认识代议制影响(1)对欧洲政治上: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促进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以及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2)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帝制,颁布临时约法,体现了美国模式共和制的民主选举和三权分立等原则。,(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针对训练,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解析答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返回,解析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教材目录的第一章标题分析,第二小问注意紧扣两本教材编著的时间分析。答案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返回,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押题1(考向:西方政体多样性、民族性的史证),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德国政治体制的是(),解析,AB,CD,解析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内政外交方面的绝对大权,故A项正确;B项是近代法国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C项是近代英国的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D项是中国秦汉时期的政治体制,故D项错误。,押题2(考向:运用时空知识解题),“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 000台,几乎有14 000人要靠慈善机关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 1000人全城景况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英法之间战争带来的破坏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D.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解析,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英国的城市陷入经济萧条的情况,结合时间1826年,可知是1825年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的。英法战争发生于18世纪英国确立海上霸主时期,故A项错误;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中只有宪章运动发生在英国,时间是1836184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现象是英国爆发经济危机导致的,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故C项正确;自然灾害主要影响农业,故D项错误。,押题3(考向:史学素养史料的认识利用),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A.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B.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 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解析,解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带有主观性,其变化较大,故A项错误;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变化,故B项正确;事件所产生的后果是由人主观记载的,其变化较大,故C项错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带有主观性,容易变化,故D项错误。,圈地运动开展工厂制度确立电力设施应用交通工具变革A.B.C.D.,押题4(考向:两次工业革命相关史实的阶段性),造成下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解析,解析圈地运动开展使英国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向城市,故正确;工厂制度确立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大部分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转入工业生产,故正确;电力设施应用属于19世纪70年代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错误;交通工具变革了人口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押题5(考向:不同文学风格特点的史实证据),胡适的差不多先生最显著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全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甚至连讲述的几件事也普通之至,例如买糖、念书、记账、搭车、治病之类。据此可知差不多先生属于()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解析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古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所显示的特点是深入浅出,全篇不仅语言朴实无华,甚至连讲述的几件事也普通之至,可知差不多先生应该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押题6(考向: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的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科学文化与法国启蒙运动的互动,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科学文化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后,变得愈加丰富多彩,法国科学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出现空前繁荣。启蒙运动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权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反思启蒙是学者们对研究领域的重要拓展。近代启蒙实际上抽离了人的信仰与道德,人的纯粹理性没有价值关怀。近代启蒙的后果是物质文明伴随着物欲的泛滥,并最终使人类陷身于疾病、灾害与诸多血腥的争斗之中,近代启蒙之后出现了传统社会不可能有的诸多灾难。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运用中外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返回,答案评分标准:一等:观点明确、准确、简洁。史实选用准确、有效,论据充分。论述充分,能结合作用、影响分析。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观点明确,表述不够准确、简洁。史实选用准确、有效,论据不够充分。论述不充分,史实与作用、影响结合不够准确。逻辑不够严密,表述不够清楚。,答案,三等:观点不明确、不准确。史实选用不准确、无效。论述不充分,不能结合作用、影响分析。逻辑不严密,表述不清楚。答案示例:观点: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相互推动、相互影响。论证: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成为启蒙思想家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家探索自然的精神鼓舞了启蒙思想家探究社会问题,提出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一系列理论。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19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一系列科学成就。,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