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改革发展.doc

    • 资源ID:4635478       资源大小: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改革发展.doc

    -范文最新推荐-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改革发展30年前,农村改革开启了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序幕。30年后,我们党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充分说明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政策措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把全会精神落实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实践中去。 一、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着力在吃透政策上下功夫,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首先必须学深吃透全会的有关文件,特别是要原原本本、仔仔细细地研读中央决定原文,着力在领悟精神、把握要义、吃透政策、创新思路上下功夫,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一是全面把握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着重领会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找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一战略思想。三是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指导原则,明确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民增收致富等各个方面的目标要求,把握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把全会确定的基本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四是全面把握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重大任务,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努力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五是全面把握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全力推动这些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努力在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六是全面把握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重大安排,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和农村民生加快改善,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二、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着力在总结实践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对我市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有针对性地抓好贯彻落实。一是系统总结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30年来,我市农村改革发展遵循国家“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先后经历了从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到产权制度改革、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农村内部改革为主到城乡配套改革发展三个转变。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全面回顾总结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把握发展脉络和基本方向,更好地指导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二是梳理整合近年来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关政策文件。党的十六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三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继出台了60多个政策文件,全面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对现有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和全面整合。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用足用好现有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效能另一方面要根据全会要求和形势发展变化,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化完善,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三是深入分析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当前,我市“三农”工作面临的许多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比较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规模化集约经营实施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存在较大差距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深入分析制约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认清我市“三农”发展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为农服务,进一步形成合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着力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大力拓展农村改革发展的新领域 改革创新是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根本要求,持续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培植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水平。盘活非农建设用地,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强村富民。实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探索农民以宅基地置换住房的有效机制,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和节约利用。改进征地补偿办法,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二是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效率,加快农村人口集聚、居住集中和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龙头的农村环境整治,根据实际选择适宜的整治改建模式,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多方筹集机制,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编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专项规划,分步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供给与政府采购服务、公众评价相结合的灵活方式,扩大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范围,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运作效率。四是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发挥我市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优势,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参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完善农民创业要素服务体系,抓好农村劳动力分类培训,引导更多农民投身创业领域,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四、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扎实做好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既要着眼长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又要立足当前,坚持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确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为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一是努力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推进力度,深化完善“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专项活动,着力解决经济运行和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尤其要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放缓的状况,自加压力,逐项梳理,查漏补缺,全面抓好“三农”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继续深人开展解难创优活动,全面实施“六大民生工程”,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广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切实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群众信访,深化“大接访”活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对食品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大力整顿食品行业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各级党委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要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凝聚全社会力量,勇于开辟农业现代化更加广阔的道路,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崭新的局面。 关于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调研对策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村信息化也正面临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市农村如何运用信息网络提高劳动者素质、用信息化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让农民自己去创造财富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 *市的农村信息化现状可以用“咫尺天涯”四个字来形容。一方面,*市农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向上,农家乐、农村旅游方兴未艾,农村房屋租赁业欣欣向荣,*市大部分农村正在向城市化迈进,纯农业收入只占本市农村收入很小部分。以河姆渡江中村为例,村民65%以上的收入来自房屋租赁、外出打工以及经商,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村集体经济以及其他经营活动,而来自纯农业种植与养殖收入只占不到30%。一些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行政村如*镇小路下村、*镇*村已经在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上向城镇接轨。 但另一方面,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十分落后,而且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日趋拉大。根据统计局数据,至20xx年底,*市互联网总用户数为170573户,其中农村互联网用户约占10%,涉及农用软件和农业类网站开发的企业数就更少;信息网络普及率为20.57%,其中农村普及率仅为3.6%,广播电视虽然入村入户,但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针对性较强的有效信息也是少而又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的明显滞后,使得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与主流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便是上网的农户,也以搜索新闻和玩游戏为主,很少使用互联网了解农业信息及进行电子商务。 二、*市农村信息化建设难点分析 就*市的农村来说,比城乡差别或者说是经济鸿沟差距更大的是数字鸿沟。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的劳动力素质就不能切实地提高,农村的经济建设步伐就会减慢,城乡的经济鸿沟也会进一步拉大,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存在着一下几方面难点: 一是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由于农村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大量外流,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这部分群体中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的人员不到10%,因此推广使用计算机,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长期传统农业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人们对农村信息化的保持着传统的低调心理。虽然农村市场的未来不可限量,但当前社会各界往往把目光放在信息化的重要行业如电信、金融行业和其它大客户。其次是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自发形成对信息化的需求,目前农民最欢迎的仍然是能够言传身教的直接示范和交流方式。 三是许多乡镇政府部门推广力度不够,农民的思想观念仍在转变之中。从总体上来说,尽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农村信息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目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民的购买能力有限,市场前景短期内仍不明朗。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农村信息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途径。农村经济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人,农民素质的高低关键是信息的接触。因此,搭建一个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平台,就地培养农村人才,使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能充分接触有用的信息,无疑是目前最适合*市市情、既经济又高效的手段。 (2)农村信息化是提升农村经济有效手段。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穷人不是穷在土地和资源上面,而是穷在信息闭塞和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劳动力素质的落后。发展滞后的地方往往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原因在于资源常处在“休眠”或“半休眠”的状态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激活这些社会资源的首要要素就是信息。有了先进的科技信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农民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农村优势产业集群。 (3)农村信息化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保障。当前*市农村人口占70%,但只占全社会消费的35%,落后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城乡信息的不对称是阻碍消费的最大障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造就的网络体系,不仅能扩大传统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和交易范围,加快交易频率和速度,也能有效解决农村购物难、假货多的问题。越是为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信息保障,农民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就越大,减负作用也越大。随着农村信息化如火如荼地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必将深深融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共同推进*市农村信息化建设 *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快地发展,下一步,推动和引导*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同时入手,共同推进。 (一)宏观方面 (1)政府必须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信息的生产、消费、分配是受政府扶持的,而农业又是弱势行业,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今年6月份,按照宁波市委农办、宁波市信息产业局文件精神,*市农办、市科技和信息局牵头组织在*市1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农村信息化乡镇行”主题培训。实践表明,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把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好。 (2)必须提高认识,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建设农村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同时,还要在广泛吸收人才的同时,加强培训,提高农村信息化队伍整体素质。要针对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发布(服务)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农村信息工作的推进提供保障。 (3)因地制宜,信息的内容要本地化。无论是科学技术、经济、市场信息等信息内容还是信息传递方式都应该多样化、本地化,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标准与多样化之间要兼顾,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农村信息化。 (4)要合力打造“内容服务产业链”。农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其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巨大工程是运营商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信息通信业的相关企业紧密合作,从信息的生成、收集、分析加工、传递,到接收、分发、应用、反馈,合力打造农村信息化“内容服务产业链”。 (二)微观方面 农村信息化在微观方面的关键是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做好资源数据库、网络平台以及几大基础工程的建设,并将这几方面有机结合,通过资源数据库为信息系统工程及网络平台提供数据服务,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以及信息系统工程收集、更新数据,使农村信息化能够有效地落到实处。 (1)四大资源库建设。必须要作好农村人口资源数据库、农村土地管理数据库、农村农情数据库、农村卫生健康数据库等资料库的建设。为有效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2)农村的网络平台建设。建设农村网络平台,必须把农民放在真正信息提供者的位置,建成一个真正属于当今农民、为农民兄弟喜爱的网络平台。一方面要组织与联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企业和村民的积极性,以网络信息技术搭起政府、农民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农村医疗、农村教育、农民务工、气象、环境资源、政务信息、农业技术、农产品技术、市场行情、农科信息等重点行业信息发布;另一方面实现对农村基层的社会、经济事务信息化管理,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3)要抓好六大基础工程建设。一是必须抓好以“村通工程”、“农民电脑”、“农户联网工程”为基础的农村基础网络工程建设。二是抓好村级政务信息化工程。三是抓好村官的培训以及探索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为内容的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四是充分发挥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通过普及农村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民提供急需的科学技术知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技术服务,让农民更多享受到信息化的成果。五是进一步规范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六是依托已有的“农民信箱”、“科技信箱”等载体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程建设。 对加强农村文化的调研分析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 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这对做好今后的农村文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20xx年文化事业费达113.66亿元,比20xx年增加19.63亿元,增长幅度为20.8。20xx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则达到了8.74元,比20xx年增长了3.04元。最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 2重大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为农民服务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 实施了重点文化工程,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项目,成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为社会公众服务。该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地方累计投入2.5亿元,数字资源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依托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4756个;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4.6万个,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6万个。 3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乙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安排项目1083个,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县级图书馆购书费用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待遇问题难落实,队伍不稳定。 四是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 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 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提高,除了丰富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支撑,那就是农村文化。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农村整体发展的进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地方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至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缓慢。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我们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观念上滞后的影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领导农村文化思维模式和管理所致。因此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农村文化,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我们地方领导的思想观念,避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大搞形式主义,切实有效地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落于实处。 2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块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必然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就会占领。然而,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还农民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性措施,需要全体民众的全力支持,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尤其是政府资金的注入将对抢占农村文化阵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加速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对乡镇文化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他们担负着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目前在许多地方乡镇文化站还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甚至在某些地方虽然有编制,但许多人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职(专职),大多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不知文化工作怎么开展,加上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知识。本来乡镇文化站就是农村文化的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的管理辅导离不开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引导、辅导工作离不开文化站,乡镇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监控也离不开文化站,集镇大中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协会网络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离不开文化站,而且还需要文化站去组织、去发展。由此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之中,乡镇文化站所面临和承担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就这“一站一人一章”的文化站怎能支撑起所管辖的包括乡镇在内的十几至二十几个村组的文化发展工作?事实告诉我们,在文化站工作被削弱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流失、基层文化队伍涣散、群众文化活动“偃旗息鼓”、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的现象,同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文化乘虚而入,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建设和管理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巩固和逐步扩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使农村文化事业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加大建设力度,使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善。同时,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加强对现有的和新建的基础 设施的管理。依法管理文化设施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乡镇文化站是直接管理矛口指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管辖,加上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能合并,实际上成为了综合性的文化站,是多部门业务的指导。由于体制发生了变化,相关问题还没有及时理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编制不落实,人员不稳定,经费不解决,指导不到位的种种问题。因此,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解决乡镇文化站目前的困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次,要依法管理文化设施。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改善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法规依据。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缺乏法律法规意识,使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乡镇文化设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甚至变卖文化设施,导致一些乡镇文化设施丢失严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管理文化设施意识,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破坏和损害文化设施的行为。通过强化管理使基层文化设施进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5进一步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民间文化来源于广阔农村而服务于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开发和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走出农村、扩大受众、弘扬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竭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进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与当地经济相结合,这样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就必然形成了文化产业。我们的农村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极具挖掘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各地民族特色文化不胜枚举,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保持着得天独厚的“原汁原味”,故而更加符合现代文化消费者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在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却拥有独特乡村文化传统优势的地方,在农民渴望寻找致富新路子、城市人追求精神愉悦之际,完全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事实上,在我国许多农村,特别是山区单靠农业发展是很难改变农村生活的,我们只有因地制宜,改变观念,充分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利用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间工艺加工、民俗风情展演等等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已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以其独特性避开与大工业的竞争,开拓出新的职业和岗位,进而使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改变了农业人口的身份,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的“长效性”。同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客观上可以提高农民的求知欲,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文化从业人员若想不被淘汰,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事实证明,凡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农民们参加学习,崇尚科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已经凸现出来,逐渐培育起乡村文明的新风尚。同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广阔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文化需挖掘、开发、利用。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农村文化产业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真正的桥梁作用。 因此,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调控,使现有农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充分发挥是我们政府部门和文化管理者的历史责任。同时建议我们的创意、策划、咨询机构和文化艺术专家应重视乡村的建设,走进田野,走进村寨,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和扶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项目定位、产业布局、经营管理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站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19 / 20

    注意事项

    本文(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改革发展.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