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整理, 思政部 王丽华 , 绪论 , 一、为什么开师德课 , 1、帮助新教师了解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的期望和要求的需要 , 2、为预防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问题的需要 , 3、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 4、教师自身幸福的需要 , 二、教授就是大学 , 1、不能简单地视高校聘任制为雇佣关系 , 将教师与大学的关系等同于雇佣关系,就容易被理解为教师是在为学校“打工” 。 , 2、学生不是上帝 ,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绝不仅仅只是消费关系,学生上学,是为求学,他们在大学里,决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他们更加不是“上帝”。 , 3、大学不是商号 , 大学不是商号,追求利润不是大学的目标,大学的目标是传承知识、创造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 , 三、教师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 什么是素质, , 素质就是不用提醒(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 ) , 什么是修养 , 修养就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的活动及其结果。 , , (一)道德体现于习惯,习惯体现于细节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05) , 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按照师德规范要求履行教师职责。 , 1、习惯的力量 , 亚里斯多德: ,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 柏拉图: , 人是习惯的奴隶 , 英国诗人德莱敦: 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 ,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 2、习惯左右我们的命运 , 华人首富李嘉诚: ,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 , 栽种行为,成就习惯; , 栽种习惯,成就性格; , 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 性格左右命运, , 气度影响格局 , (二)行为要变成习惯并非易事 , 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 , 文化便是多年的习惯 , 校园文化就是师生员工多年习惯的集体养成 , 品德由习惯组成 , 习惯体现与细节之中 , 1、热情主动 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 2、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 , 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而非情绪和由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 , 点亮一盏灯,比抱怨黑暗要好的多 , 记住: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 有趣的计算 , 什么使生活变得100%完美, , 努力工作,知识,爱情,好运,这些通常我们非常看重的东西都不是最完满的,虽然它们非常重要,那么,究竟什么能使生活变得完满,金钱,领导力,性,.如果都不是的话,那么,什么能使生活变得100%圆满呢, , 什么能使得生活变得圆满, , Hard work (努力工作) , H+A+R+D+W+O+R+K 为8+1+18+4+23+15+18+11 = 98%; , Knowledge(知识) , K+N+O+W+L+E+D+G+E为11+14+15+23+12+5+4+7+5 = 96%; , Love(爱情) L+O+V+E为12+15+22+5 = 54% , Luck(好运) L+U+C+K为12+21+3+11 = 47% (这些我们通常认为重要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 是什么能使得生活变得圆满, , 是Money(金钱)吗? , No M+O+N+E+Y = 13+15+14+5+25 = 72%; , 是Leadership(权力)吗?: , L+E+A+D+E+R+S+H+I+P = 12+5+1+4+5+18+19+9+16 = 89% ; , , ATTITUDE 心态使生活圆满! , 那么,什么能使生活变成100%的圆满呢,; 每个问题都有其解决之道,只要你把目光放得远一点 , ATTITUDE(心态) , A+T+T+I+T+U+D+E 1+20+20+9+20+21+4+5 = 100%; , , 我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 , 成功取决于积极的心态 , 米卢: , 态度决定一切 孔子: 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成功学家 罗素?塞吉: , 没有家庭背景的年轻人的出头之道是: , 第一,找个职位; , 第二,守紧口风; , 第三,多多观察; , 第四,保持忠诚; , 第五,使老板相信:你少不了他; , 第六,谦逊有礼。 , 代替上司的秘诀 让你的上司残废 成为上司的“左膀右臂” , 成功取决于积极的心态: , 无热忱便无伟大。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 , 陶行知:以出家入佛的精神从事着中国的乡村教育。 , 蔡元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对北京大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 在生活的细节中: 表现出你的主动热情 , 1、昂首走路; , 2、恰到好处地有力握手; , 3、坐姿要不失身份; , 4、运用手势表现你的进取精神; , 5、声音做到诚挚自然,饱含信心与精力; , 6、坦然的目光会增加你的信心 , 7、表现出豪迈的一面; , 8、把积极的思想存入你的大脑; , 9、坐在前排; , 积极的习惯在生活的细节中养成 , 1、将你的步伐加快四分之一; , 2、比别人早到单位; , 3、卷起袖子工作,可给人留下做事积极、有干劲的印象; , 4、签名的字体大一些,可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5、该认真时就全身心投入,该快乐时就开怀大笑。 , 6、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会说:这是我的错 , 7、记住常说,“我们”,而不是“他们” , (三) 师爱 : 教师热情之魂 , 教师热情的具体细节表现: , 1(成熟的情感 , 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能产生适度的反映; , 情绪比较稳定,对不同的内心体验具有较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 愉快、活泼、积极的性质的情绪占主要成分; ,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 亲近社会,关注人类社会发生的重要事件,对生活有信心; , 2(富有同情心 , 满腔热情,亲近学生,喜爱学生; , 对待学生亲切和蔼,善解人意; , 相信学生是积极向上的,相信学生的潜能; , 寻找机会主动接触学生,善于与学生交往; , 敏感体贴,及时觉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作出情绪反映; , 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充满爱心; , 对待困难学生(学习、经济)给以更多的爱心和帮助; , 3(以情感人,乐于帮助学生 ,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生动,有幽默感; , 在讲课的过程中,真诚流露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 会多介绍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事情或问题,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自我; , 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 学生有疑惑时,主动讯问,热情解答。 , (四)注意你的形象 , 仪态 , 站、坐端正,身体不东歪西倒,不前倾后仰。要有良好的坐姿。 教师走路要把腰挺直,不要左右晃。行走自然,挺胸收腹,充满活力、信心。上课举止文明,面带微笑,讲台上注意站姿,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 , 仪表 , 1.身体、面部、手部、口腔必须清洁。 , 2.头发梳理整齐,不留头屑,男教师不留长发,女教师不披头散发。 3.不浓妆艳抹。 , 表情 , 1.保持微笑,热情、亲切、友好、真挚、情绪饱满、不卑不亢。 2.不抓头、抓痒、挖耳、抠鼻孔。 3.不能用手指和笔杆随意指点学生 , 4.接待学生时不能流露出厌烦、冷淡、愤怒的情绪等。 , 着装 , 1.衣着整洁、端庄大方,上课不穿太透明、太短、太低胸及无袖、无领衣服,纽扣要全部扣好。 , 2、不穿拖鞋、短裤进教室。 , 言行 , 总的要求是:微笑、和气、文雅、不恶语伤人 , 1.说话声调保持自然、清晰、柔和、亲切,不尖声高叫。 2. 说话要用敬语、礼貌用语,“请”、“谢”字不离口。当学生问好时,教师应热情还礼或示意。 3. 批评学生要选择好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的地点和场合,并注意方法,不训斥、辱骂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做了错事,应主动向学生表示歉意。 4.不在学生面前说三道四。 , 不断更新 , 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 终身发展自我更新 , 孔子: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 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理念 , w 如果你有高飞的冲动,就不要在地上爬行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 ,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 不断的更新是指,在四个基本的生活方面(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 , 身体 : 适当运动助健康 , 投资身体就是维持健康: , 合理的营养;充分的休息;适当的运动 , 运动可以增进耐力、灵活性和力气; , 耐力:指心脏血液送达全身的效率,跑步、游泳、自行车; , 灵活性:可借助有氧运动前后的伸展运动加以训练,广播体操,健身操,武术、舞蹈等 ; , 力气:可通过持久的肌肉运动来培养,伏地挺身、仰卧起做; , 体力的增进可以增强活动的精力、培养毅力、增加自信。 , 精神 : 荡涤心灵尘埃 , 精神是人的核心,代表着价值体系,极为隐私但又极端重要。 ,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其精神领域更为丰富,但也往往容易出现问题,产生冲突,陷入困惑。 , 读书、听音乐、亲近大自然,知己交流等方式不失为荡涤心灵尘埃、陶冶精神,掌握人生方向的良好途径。 , 涤荡心灵的尘埃需要投注时间的 , 心智 : 不要停止自我教育 , 教育是砥砺心智的正途: , 借重外来的教育与训练,不失为继续求知的良策,但主动积极的人更懂得如何把握机会自我教育。 , 自我教育: , 阅读名著/名人传记,师法伟人。养成按期读书的计划; , 写作也是砥砺心智的另一有效途径: , 记下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借以理清思路,增进思考能力,撰写思想深刻的论文研究等。 , 社会情感 : 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 社会与感情生活互为表里,情感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也反映在人际关系上。 , 教师要谋求个人事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成功,其关键不在于理智而在于情感,在于厚实的安全感。 , 要随时检查自己的感情帐户存款 , 增进内在安全感的方式: , 坚守原则,肯定自我; , 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俩种抉择; , 乐于奉献,服务人群; ,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 如果把工作作为一种奉献,再平凡的职业也会显得不同凡响 , 祝 愿 , 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在细节中养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习惯 , 第一讲 , 高校教师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 , 何谓师德,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 什么是教师 , 教师的含义 ,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 教师不仅起到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作用,而且还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道德高尚、积极向上、理智、稳重的典范。 , 教师的由来 ,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 教师的其他称谓 ,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 先生最历史悠久的尊称; , 夫子最古老的尊称; , 教员港台等地区最流行的称呼; ,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 人体最高评价的专称; ,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作为教师应该以爱心和知识触摸、改变人的内心)。 , 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深的震撼,一个是我们头上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 , 教师要教育人,改造人,完善人,首先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 第一节 , 教师道德: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 , 一、中西方教师的道德传统 , 定义:教师道德,是师生利益关系调整中所应用的原则和规范。 , (一)中国教师的道德传统 , 1、爱护学生,循循善诱 , 2、以教为乐,诲人不倦 , 3、为人师表,言行一致 , 4、学而不厌,博学多艺 , 1)人格与学识 , 2)专长与能力 , 3)情感与言谈 , 4)管理与业绩 , 5)气质与权威 , (二)西方教师的道德传统 , 西方文化受崇尚自然和科学风气的影响,其师德思想也体现了自然主义教育的特征。 , 1、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充分利用儿童的求知欲。 , 2、古罗马昆体良: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要爱护学生;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有诚恳的态度,反对体罚学生 , 3、英国教育家洛克:教师应以身作则,不可使儿童受到不良榜样的影响;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德行和智慧;其中德行最为重要。 , 4、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要成为道德卓越的人,做学生的表率,充分了解自己职业的意义,热爱本职工作 , 5、日本教师形象是用士族标准去衡量的 , 6、美国师德综述: , 当代西方社会也是非常重视师德问题研究的,特别是美国的教育伦理学和教师伦理学水平较高,注意从心理学角度去探索人与社会的适应性,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和行为规范。 , 二、新时期的师德建设 , (一)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意义 , 1、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 ?国家“三个文明建设”要求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 , ?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品德修养都要走在社会的前列。 , 2、对大学生身心塑造的需要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 ?教育活动三要素:教师、学生、教育环境; , ?教师的影响力:品德作风;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师生关系。1).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是教师影响力形成的基本条件。2).教师的生活作风、习惯及仪表等也影响着教师影响力的形成。3.)效应对教师影响力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 3、中国师德的继承性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 传统师德与当今经济变革和社会革命的关系,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师德建设的内容 , 1、忠于职守,矢志不渝; , 2、砥砺内功,精心施教; , 3、既重教书,又重育人; , 4、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 5、德高为范,为人师表; , 6、更新知识,教研并重。 , 第二节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 ( 一)职业 , 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特定专业和专门职责、并以所得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 (二)职业道德 , 定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 职业道德的特点: , (1)适应范围上的有限性; , (2)发展上的历史继承性; , (3)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 (4)强烈的纪律性: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 , 职业道德的作用 , (1)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及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 (2)维护和提高本行业信誉 , (3)促进本行业发展; , (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 二、教师职业的特性 , 1、教育劳动的目的不同于物质生产部门,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劳动技能和思想品质的人。 , 2、教育职业劳动的对象是人 , 3、教育的手段:教育劳动的工具除了教材、教学设备外,还有教师本人的道德品质、身体力行都可以作为教学工具。 , 4、教育劳动的时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 5、教育劳动的结果是人。 , 三、教师的职业伦理 , 教师职业伦理,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等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准则的总和。 , (一)教师职业伦理建设的意义 , 教师职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伦理反映了教师专业特征的要求。?教师专业劳动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有高度责任心、劳动自觉性、严于律己,自我监督。?教师专业劳动成果具有集体性(学生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培养的成果),决定了教师要具有合作精神。 , (二)教师职业伦理修养的内容 , 1、专业精神 , (1)专业价值观(教师个体对教师专业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认识)。教师专业的个人价值观体现:教师专业具有稳定性;工作时间相对灵活;成就感高。 , (2)事业心(把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具有一定目标、规范和系统性,并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活动的信念。) , (3)责任心(自觉做好分内事情的心情) , (4)敬业精神(热爱,并做好) , 2、专业规范 , (1)师生关系中的专业规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2)教学科研关系中的专业规范:?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研究型、创新性的教师,才可以教育出研究型、创新性的学生。 , (3)竞争合作关系中的专业规范: ?班级教学代替了个别教学,教师群体影响代替了教师个体影响,学生培育是各具专业特长教师的共同作用;?教学内容的分门别类、教师的专业化分工与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合作精神;?合作并不否认竞争,防止“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 3、专业个性品质 ,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必须具有的在个性方面的自我修养,它包括:诚实、正直、活泼开朗、耐心细致、善良宽容、勇敢顽强等专业人格要求。 , 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 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呼唤师德建设 , 1、新技术革命对师德的挑战 ,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师德的影响 , 3、信息网络化使师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 4、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5、跨越式发展的高等教育给师德建设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 二、尊师重教的伦理氛围与道德意义 , 1、尊师重教的伦理氛围 , (1)把教师纳入天地君亲的序列加以推崇; , (2)君主礼遇教师,维护师道尊严。 , 2、尊师重教的意义 , 不仅在理论上重视和肯定教师的作用,并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而且在行为上一整套尊师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如:祭师;拜师;待师)。 , 三、高校教师的现代道德意识 , (一)教师含义的变化: , 教师有三层含义 , 1、师生关系的变化:过去以教师为核心,现在以学生为核心。 , 2、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全人类服务。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3、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听觉的、视觉的、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的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 ,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 1、由教学的主体向平等伙伴关系转 , 2、由知识的传授向导学方向转 , 3、教师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者 , 4、培养的重心从知识传授向全面综合素质提高转 , (三)现代教师道德意识 , 1、自主意识 , 1)自主精神; , 2)批判意识和主动选择; , 3)主动、能动性; , 4)自我管理能力; , 5)专业自主; , 6)主体人格; , 2、创新意识 , 以学生为主体; , 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 , 教学要体现激活、建构、开放意识; , 强化创新性思维训练; , 重视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3、参与意识 , 参与社会大变革 , 参与教育教学大改革 , 参与学校的科学管理 , 4、功利意识 , 一是高校教师要充分肯定自己求利行为的合理性 , 二是合理利用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 , 三是高校教师要正确看待功利意识 , 第二讲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和作用 ,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本质(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道德一样,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受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 , 1、教师道德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 , (1)社会经济关系是师德的客观物质基础。 , 教育劳动作为社会活动的特殊领域,任何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选择并不是随心所欲、自由决定的,而是必须依据社会物资生活条件,依据社会经济关系来选择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知识、品德和才能也不相同。 , 1、教师道德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 , (2)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变化。师德,也要与时俱进 , 教师职业道德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能理解为如影随形地同步发生。 , 教师职业道德传统有巨大的稳定性和惰性,它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经济的变化。 , 1、教师道德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 , (3)社会经济条件对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 , 教师职业道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根源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性质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由其经济关系、经济结构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 ,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2、教师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继承性 , (1)阶级性 , 社会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师德鲜明的阶级性 , 一方面,一定阶级的教师,提出符合一定阶级利益的师德要求;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向教育提出符合本阶级利益的师德要求。 , 社会主义师德,体现着无产阶级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 师德的阶级性,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明确自己的神圣职责。 , (2)继承性 , 虽然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模式,但教育劳动还是有其共性的: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 ,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由教育活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 , 教育活动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开发人的智力,发展人的体力、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的品德、塑造人的心灵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 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 教师职业道的基本原则是教书育人。 ,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 , 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可以这样表述: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通过政治、法律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培养人才间接为经济服务的。 , 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弄清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处的复杂关系地位,明确教育中的各种关系;二是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 (1)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 (2)教育活动环境的群体性; , (3)教育活动对象的反馈性 , 2、教学利益是教师道德的基础 ,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任何道德都是特定利益或利益关系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师德的实质就是教师怎样使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得到实际益处。”简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实际教益是师德形成的基础。 , 教学利益按主体构成的不同,包括了教师个人利益;学生个人利益;教师群体利益三个层次: , (1)教师个人利益:社会工作环境和条件;要求自己的劳动成效显著并以此完善人格;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并得到相应的物质报酬和社会地位。 , (2)学生个人利益: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发展个性。 , (3)教师群体利益: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最有利条件;人们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 社会的教育利益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统治阶级的要求、教育事业本身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教育过程中的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如“大锅饭”时期,大家没有积极性,市场经济调动了积极性,又出现了“眼镜蛇”现象。 , 3、教育事实是教师道德存在的前提 , 教育事实,教师作为积极的主体,处理教育过程中各种复杂关系的合理的教育活动的结果。是一种具有道德价值的社会关系(教学关系)。 , , 3、教育事实是教师道德存在的前提 , (1)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 教师道德如果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就能使教师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履行个人已接受的教师道德要求。 , , 要使教师能够自觉自愿地遵守道德要求,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在没有现成的准则或社会舆论的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持按道德要求行事,就离不开义务和良心这两个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的作用。 , 道德义务有三类:一是对社会、对人类应尽的义务,如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等;二是对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如工作中遵守职业职责;三是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如自尊、自爱、自重等。 , 良心是和义务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道德范畴,如果说义务是一种自觉意识到的道德责任,那么,良心则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 , 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 第一,在行为之前,良心能帮助教师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 第二,在行为过程中,教师良心起着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教师良心是隐蔽的个人行为调节器。 , 第三,在行为之后,教师良心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和影响其评价作用。 , 3、教育事实是教师道德存在的前提 (2)在教育事实面前,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因为他对自己的选择负有责任 。 , 教师不能随意选择教育目的、方针、内容和方法,但教师可以在遵循教学大纲规定的前提下,选择自己认为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安排教学,但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是负责的。教师有权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对教育实施作出独立选择。否则,很难形成教师自觉的道德责任。 , 3、教育事实是教师道德存在的前提 (3)教师选择的教育行为,触及到各种利益之间的原有平衡。 , 任何教育体制中利益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教育过程中也包含着各种不同利益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学生有学生的利益,教师有教师的利益,两者处理不好就会出矛盾。 , 二、教师职业道德形成 , (一)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物质基础 , 1、社会分工是教师职道德产生的物质前提 , 最初原始社会分工 :性别分工 , 原始社会末期两次社长大分工,形成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职业,职业道德也相应产生;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科学文化活动的人,教育成为一种单独的职业,也就出现了教师职业道德。 ,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劳动,根植于人类谋求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劳动开始时传授劳动经验的教育活动就开始了 ,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源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劳动复杂化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需求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复杂化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 3、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师德性质 , 自从阶级国家出现以后,教育就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教育大权也自然由统治阶级所掌握。 , 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对教育、教师都有具体要求教师言行必须符合这些要求,否则不容。 , 4、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直接决定着师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的规范。 , 道德直接根源于利益。 , 奴隶制社会:把安身立命和为奴隶主贵族培养继承者作为教师道德的原则; , 封建社会: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作为教师的道德原则和标准; , 资本主义社会:要求教师培养符合资本主义需要的人才; , 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四有” 新人为社会主义服务。 , 5、师德内容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柏拉图“威胁和殴打”:绝对服从,征服别人,冷酷无情 , 蔡元培:崇尚自然、发展个性; , 杨昌济:热爱教育事业,专心致志培养人才,以图救国救民。 , 6、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影响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主流: , (1)重视个人的物质利益; , (2)增强了集体主义道德精神 , (3)强调了个人的独立人格; , (4)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文化前提 , 1、文化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动力 , (1)文化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设定了目标; , 文化与道德,都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所须具备的,它们不是对立的,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是需要互相促进的。 , 道德来源于知识: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 1、文化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动力 , (2)文化为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培育心理素质 , (3)文化影响着教师道德的核心:世界观和价值观 , (4)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对师德形成的共同作用 , 2、文化的优秀特质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 (1)提倡慎言力行,强调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 (2)注重教师形象的塑造,强调完美品质 , 信仰坚定;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勤业敬业 , (3)文化的传承,决定了教师对传统师德的发扬 , 以身作则; , 热爱教育; , 教书育人; , 热爱学生。 , 4、文化规范教师道德的社会意义 , 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 , 德教为先和知行合一的道德原则训化。 ,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 (一)对改良社会道德风气的辐射作用 , 1、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2、教师通过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影响社会; , 3、通过教师个人品德去影响家庭、朋友和邻里。 , (二)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示范作用 , 1、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设计者和启蒙者; , 2、教师是学生人生价值形成的引道者 , 3、教师是学生道德素质陶冶的诱导者 , (三)对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的提升作用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就是以爱为核心,即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 , 第三讲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 基本概念 , 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一定社会从其整体利益出发向人们提出的、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 ,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有着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道德原则,以及环绕着这一原则而展开的一般道德规范,乃至范畴(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规则和习惯。 , 第一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 一、热爱教育原则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与其他各种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共同性,集中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 , 这一道德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教育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要尽职尽责,要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 高校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如果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意识,就会不明确自己的职守,不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那就办不好教育。 ,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 , 一是岗位责任,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 , 二是社会责任,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 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 二、集体主义原则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个性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 , 开放性。宽松的,教授对象是成年人; , 针对性。因为工作需要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要处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