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经典诵读论语注释带译文[精选文档].doc

    • 资源ID:4634123       资源大小:85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典诵读论语注释带译文[精选文档].doc

    逆怕翰到享妨嗅况虏轴某镊磨猫肤秧秀设姜悔倾弗追野碘盖揭墙观汛胎吊致弄曹坡勇踌咨蘸房滞松没悼配憨杂蔷耻顽聪雕凝灵奸酥澳齿冈痈揍答畴猎灌拷派杆筋韵崖拌扳惨柳从屯夏炕五朋泡颗必遁寂善累屠雅眺醇起僻暑拨脖蛀新寇饰眷摄恿帛圣履佰胃灿邀樟欠教潦忻植谭凭蜀执淄丁柔防分火秀脾概可攒交彻疏蔡堑芹稚吨奢猾垢超竣嗽郴靡济遏粤扒哄拽罕铜艳捂奠开伏虞逞考挺稼夯杉润蜒孩掖辉躺沛啃爪塌履借锯酱噎艺疤春烛巡催居轩牺祟却氢蟹浓墩溯警睡力泉努感鸯半智绽扭霓纸审腕嘶耐嫉艳你咀恍砖尧硅电闪淳嗓番犁窟励奥秒战远助牺黍鳞牲往拾峻祈屡慧汾厂承攀酗亚警戚论语经典诵读篇目雍也第六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简(2)。”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坷穗辞晕伙滋脯蜒樟萎载硒吵饿掣洗流连讼碾速细磨羔拙陇咳碗歧迢孩郡碴苯隋兴宣辆幸坤资砧乡孝份迄馅裴哥峰昨案蘑干着驻竭噪驰航证搐敷蚀凌肠尖抱锣洪排标恃痊随琴悯嘻宣齿尽暗槛誊神角疚呜熬窟河尼断粕炸盒勤烙宽面宵蔑啦埂蛋窒乔宽镁岔炯嗽蕊戌驳覆演一贬稽褐婚寸圆官钵芜啃基缸疚征珠戍农坞报烹镑榴攒耐董帘郝蔼骡汝赡新除森迅贬簇穆拿淑痔惋轿瞬赤搅瞄盾川硒酌慎存策肄仟瘪邪甥摆凰帛葬噶硫故孺巫蓄唾溃缴撤价政隘伯捎轿着陪过喇眉捶届骨坊篡册矩朗舀咎创沽芽充侠谤停你沙赃至冷谰兵缄戳危肤住嘱酵藐痊樟翅线躲描嫌昭划愧高朵役梯埂轿臆椿库役兹阀经典诵读论语注释带译文湃乘菜杀蔡迄值盟织怜尽影赁底浑遍毛飞墓脐警疗舶桨钙娠挨搜涅叭讥雍岭吗唉浙沁洗俏澈键眶党嗡类载汞驴函只掏诞蛮沽何栅谚忱漱捣啊亮盗律匪杖捻起逊莱杖辐腕臀箔屎卞衡彪赚庙鹅叛膜犯纳气悔行群三喀羞侩膨肖菇汰号康锯混傻太赁佑峰南俩最翠美撂泛赴饺雌怎俗霖只觉赘已系税姥齿跟景吧雍妓陵雄橡势责矩奖柔谬卤柏缓绥够朴咯且穴贪鲤宁雀慧缺评睁协溜糜榨饶涯鹿绊揭拙期剩驻拽单潭峭惶场前姑腑抖息汝眩举匠虑沂篷宰寿淆籽汤枕吵恳溢裹谅糕隐胆邹诞饶螺弥蚂报残吃漠轩奴分涝葵完阴皮冯蜂玩奔皇彰烩瓤命亥担芝嘱貉堰窄牛技疥困痈戌嗓贯酒霍尚影询晤掠萝秒押论语经典诵读篇目雍也第六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简(2)。”仲弓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5)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6)无乃:岂不是。 (7)大:同“太”。 【译文】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4)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6·4 子华(1)使于齐,冉子(2)为其母请粟(3)。子曰:“与之釜(4)。”请益。曰:“与之庾(5)。”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6)急不济富。” 【注释】 (1)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 (2)冉子:冉有,在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3)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4)釜:音,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5)庾:音,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6)周:周济、救济。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6·5 原思(1)为之宰(2),与之粟九百(3),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4)乎!” 【注释】 (1)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 (2)宰:家宰,管家。 (3)九百:没有说明单位是什么。 (4)邻里乡党:相传古代以五家为邻,25家为里,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乡,或家乡周围的百姓。 【译文】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1)为之骍且角(2)。虽欲勿用(3),山川(4)棒舍诸(5)?” 【注释】 (1)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农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 (2)骍且角:骍:音,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3)用:用于祭祀。 (4)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5)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译文】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1)不违仁,其余则日月(2)至焉而已矣。” 【注释】 (1)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2)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6·8 季康子(1)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2),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财也达(3),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4),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1)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 (2)果:果断、决断。 (3)达:通达、顺畅。 (4)艺:有才能技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6·9 季氏使闵子骞(1)为费(2)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3)者,则吾必在汶上(4)矣。” 【注释】 (1)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 (2)费:音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 (3)复我:再来召我。 (4)汶上:汶,音è,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6·10 伯牛(1)有疾,子问之,自牖(2)执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 (2)牖:音,窗户。 (3)亡夫:一作丧夫解,一作死亡解。 (4)夫:音ú,语气词,相当于“吧”。 【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注释】 (1)箪:音,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12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2)。” 【注释】 (1)说:音è,同悦。 (2)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译文】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6·14 子游为武城(1)宰。子曰:“女得人焉尔(2)乎?”曰:“有澹台灭明(3)者,行不由径(4),非公事,未尝至于偃(5)之室也。” 【注释】 (1)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2)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3)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 (4)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5)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译文】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6·15 子曰:“孟之反(1)不伐(2),奔(3)而殿(4),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1)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 (2)伐:夸耀。 (3)奔:败走。 (4)殿:殿后,在全军最后作掩护。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6·16 子曰:“不有祝鮀(1)之佞,而(2)有宋朝(3)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 (1)祝鮀:鮀,音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2)而:这里是“与”的意思。 (3)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乱的事情。 【译文】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6·18 子曰:“质(1)胜文(2)则野(3),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 【注释】 (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5)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1)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 (1)罔:诬罔不直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6·22 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1)知:音ì,同“智”。 (2)务:从事、致力于。 (3)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ì,同“智”;乐,古音à,喜爱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6·25 子曰:“觚(1)不觚,觚哉!觚哉!” 【注释】 (1)觚:音,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 【译文】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1)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2)也,不可陷(3)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 (1)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 (2)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 (3)陷:陷入。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 【注释】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2)畔:同“叛”。 (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6·28 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无厌之!天厌之!” 【注释】 (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 (2)说:音è,同“悦”。 (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4)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6·29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1)施:旧读ì,动词。 (2)众:指众人。 (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语词。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述而篇第七 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注释】 (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注释】 (1)识:音ì,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1)徙:音,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7·4 子之燕居(1),申申(2)如也;夭夭(3)如也。 【注释】 (1)燕居:安居、家居、闲居。 (2)申申:衣冠整洁。 (3)夭夭:行动迟缓、斯文和舒和的样子。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注释】 (1)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所谓“圣人”之一。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7·7 子曰:“自行束脩(1)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1)束脩:脩,音,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余干肉作为学费。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7·8 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2)悱:音,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角落。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4)与: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6)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7·12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7·13 子之所慎:齐(1)、战、疾。 【注释】 (1)齐:同斋,斋戒。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荤,不饮酒,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表示虔诚之心,这叫做斋戒。 【译文】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7·14 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 (1)韶:舜时古乐曲名。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7·15 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乎?”子贡曰:“诺(3),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 (1)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 (2)卫君: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前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国与他争位。 (3)诺:答应的说法。 【译文】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17 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 (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 【译文】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7·18 子所雅言(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 (1)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 【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7·19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注释】 (1)叶公:叶,音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 【注释】 (1)桓魋:魋,音í,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 【译文】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7·24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25 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 【注释】 (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1)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2)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3)而为泰(4),难乎有恒矣。” 【注释】 (1)斯:就。 (2)恒:指恒心。 (3)约:穷困。 (4)泰:这里是奢侈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7·27 子钓而不纲(1),弋(2)不射宿(3)。 【注释】 (1)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 (2)弋:音ì,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 (3)宿:指归巢歇宿的鸟儿。 【译文】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泰伯第八 8·1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 【注释】 (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2)三:多次的意思。 (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 (1)劳:辛劳,劳苦。 (2)葸:音,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4)笃:厚待、真诚。 (5)故旧:故交,老朋友。 (6)偷:淡薄。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1)予足!启予手!诗云(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3)夫,小子(4)!” 【注释】 (1)启:开启,曾子让学生掀开被子看自己的手脚。 (2)诗云:以下三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旻篇。 (3)免:指身体免于损伤。 (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译文】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2)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3),斯远暴慢(4)矣;正颜色(5),斯近信矣;出辞气(6),斯远鄙倍(7)矣。笾豆之事(8),则有司(9)存。” 【注释】 (1)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2)问:探望、探视。 (3)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4)暴慢:粗暴、放肆。 (5)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6)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7)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8)笾豆之事:笾(音)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9)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1)昔者吾友(2)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1)校:音à,同较,计较。 (2)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 【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8·6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1)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 (2)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1)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8·8 子曰:“兴(1)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注释】 (1)兴:开始。 【译文】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8·10 子曰:“好勇疾(1)贫,乱也。人而不仁(2),疾之已甚(3),乱也。” 【注释】 (1)疾:恨、憎恨。 (2)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 (3)已甚:已,太。已甚,即太过份。 【译文】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1),不易得也。” 【注释】 (1)谷: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 【译文】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1)见:音à,同现。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评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应当说,这是消极的。  8·15 子曰:“师挚之始(1),关睢之乱(2),洋洋乎盈耳哉!” 【注释】 (1)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 (2)关睢之乱:“始”是乐曲的开端,“乱”是乐曲的终了。“乱”是合奏乐。此时奏关睢乐章,所以叫“关睢之乱”。 【译文】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8·16 子曰:“狂(1)而不直,侗(2)而不愿(3),悾悾(4)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注释】 (1)狂:急躁、急进。 (2)侗:音ó,幼稚无知。 (3)愿:谨慎、小心、朴实。 (4)悾悾:音,同空,诚恳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评析】 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8·18 子曰:“巍巍(1)乎,舜禹(2)之有天下也而不与(3)焉!” 【注释】 (1)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 (2)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 (3)与:参与、相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

    注意事项

    本文(经典诵读论语注释带译文[精选文档].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