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国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x
,课前自学预案,li hn,cn,mi,f,du,chun,pi,fi,zhn,h,持侵犯怨恨诚然,确实穷尽枯萎,吹动短衣,短袄必须飘展,展开已经还,身既死兮神以灵,至今犹忆李将军,花面交相映,一、作家剪影高适(700765),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州。,温庭筠(812870),晚唐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相传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我国古代著名词人。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睢景臣(约1275约1320),一作舜臣。字景贤,扬州(今属江苏)人,元散曲家。作品今存不多,高祖还乡一首,以大胆辛辣之笔,嘲弄封建帝王尊严,颇具讽刺文学的特色。曾作杂剧三种,已失传。后人辑有睢景臣词。,二、资料存盘1国殇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国殇: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同秦国几次较大的战争,大多是楚国抵御强敌的自卫战争。在这首诗中,诗人对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赞美他们活着是人中的英雄,死了是鬼中的豪杰。热情歌颂了楚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的性格。这首诗尽管是直赋其事,但既有比喻,又有想象,把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融汇在全诗之中。风格悲壮,情调激昂,是九歌中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2燕歌行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4菩萨蛮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后衣锦还乡的故事,史记汉高祖本纪与汉书高帝纪记载甚详,刘邦当皇帝第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冬,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胜利回朝途中,曾返故乡沛县,逗留十几天。他踌躇满志,召集父老聚会,大摆宴席,以显示“衣锦还乡”的尊荣。酒酣,起舞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以来的作家,经常以此史实入诗,极力颂扬刘邦回故乡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煊赫声势、“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荣耀,强调其天子之威不忘故土的孝子之心。把刘邦归故里这件事写得是非常体面的。,至于故人父老如何反映,史传没有记载。睢景臣却别开生面,反其意而用之。在“故人父老”中找到了一个乡民,以他的视觉和口吻,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刘邦车驾荣归的“盛典”。睢景臣以奇特的构思,辛辣的讽刺,诙谐的笔调,无情地撕下了流氓皇帝刘邦“天生圣人”的伪装,变史载的歌颂为文学作品的暴露,表现了农民对最高统治者的蔑视和憎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导演了一出绝妙的政治讽刺剧。,三、意旨探微1国殇全诗极力描写卫国将士们在战斗中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变的坚毅与刚强的民族精神。本诗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2燕歌行本诗通过对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场面的描写,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对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之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4菩萨蛮这是温庭筠写的十五首菩萨蛮中的第一首。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表现了一个独处的贵族女子极度爱美,又无限幽怨的形象。,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全篇通过叙述高祖还乡这件事,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刘邦的可笑和可鄙的本来面目。流露出了作者对刘邦式人物形象的蔑视、斥责的感情,表现了人民群众敢于向强大统治者挑战的精神。,课堂探究学案,1国殇,2燕歌行,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4菩萨蛮,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1国殇(1)本诗是如何描写战争场面的?【参考思路】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它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2)在本篇中,作者是如何用美好的事物来描写笔下的人物的?【参考思路】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2燕歌行(1)本诗是如何写战斗危急且失利的?【参考思路】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2)本诗中写士兵的痛苦是为了说明什么?【参考思路】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首联二句是如何写登楼所见的?【参考思路】首联二句,先写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因其高,故而视野广阔,可以目极千里。可以遥观茫茫的海天。“愁思”二字连锁“海天”与“茫茫”的景色,作者的情感色彩至为浓重。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从登城起有百端交集之感。”这话很对。,从本诗来看,柳宗元既慨叹宦游生活的险恶,又为长期迁谪感到痛心,同时也为友人同贬异域、音讯不通而感喟嘘唏。这种种情绪一时涌集,与眼前渺无边际的茫茫海天相融在一起。移情于物,二者几不可分辨。这两句,总领全篇,情景兼到,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怨叹的基调。,(2)颔联是如何写近景的?【参考思路】颔联描绘近景。柳宗元六月到柳州,正是盛夏季节。在他登楼远眺的时候偏偏赶上一场骤风急雨。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此情此景,使诗人的心境越发沉重。纪昀评论三、四两句,说是“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借寓震撼危疑之意,好不著相。”采用赋笔,竭力描摹楼前近景,而且鲜明生动,情景交融,这的确是此二句的特点。,试看那“惊”“乱”“密”“斜”四字,用词多么准确、生动,透过这极普通的字眼,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暴风雨袭击鲜花香草的残酷无情,同时,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旧说谓此“借寓震撼危疑之意”,指的是诗人不露声色地于景物之中抒写了身世之感,这也正如沈德潜所说“言在此而意不在此”。,4菩萨蛮(1)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参考思路】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2)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参考思路】孤独寂寞。,(3)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请结合上片描写加以分析。【参考思路】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不能说不高。,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1)这组套曲按内容可分成几个部分?【参考思路】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支曲子,描述村里那些财主阔佬们为迎接汉高祖还乡,所进行的忙忙碌碌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从第二支曲子到第四支曲子,叙述了皇帝车驾进村的豪华热闹的场面。第三部分是第五支曲子到第八支曲子,则是揭露和鞭挞了刘邦早年的流氓行径。也有些文章把这组套曲分成两部分,以刘邦出场为界,前四支曲子为一部分,描述刘邦下车前的种种景象;后四支曲子,则是叙述刘邦下车后,农民对他的鄙视和揭露。,(2)第一支曲子可以看作是序曲,为什么开首说:“但有的差使无推故”,似乎人人都受拖累,可结尾又说:“畅好是妆么大户”,前后是否有矛盾?【参考思路】起始一句“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就造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社长亲自挨门挨户通知,这次支差,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都不得推脱,看来这差使真是“不寻俗”。,什么差使呢?都是劳务差使:缴纳喂牲口的草料,这草料还必须除草根;支应服劳役的苦力。这种苦差使,村里的平民百姓没有一个能免除。为的是什么呢?这时曲子才点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活脱脱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的心情,谁知道是“车驾”,还是“銮舆”,反正我们又得去应付那些苦力活了。,往下笔锋一转,贫苦百姓忙着支应苦役,那些有钱的富户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在忙,不过不是作苦力,而是忙于场面上的应酬接待。你看那王乡老托了个盛献礼物的盘子,赵忙郎抱着个献酒的葫芦。一个个戴着新洗刷的帽子,穿着刚浆过的绸衫,呆呆地站在那儿准备接驾,心里争着要向上献媚,在庄户人看来真正是装模作样。车驾还乡,全村都忙煞,只不过平民老百姓是为支应差役苦煞,大户人家是为邀恩求宠急煞,目的完全不同。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比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贫富的悬殊,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地主的鄙视。这里要指出的是,“忙郎”在宋元时期是村童的通称,一般不分贫贱。“赵忙郎”意即赵家的孩子,从曲子前后内容看,当是富户子弟。,(3)皇帝外出的车驾是非常威武壮观的,可我们在读二至四这三支描写这种场面的曲子时,感觉到异常滑稽可笑,这是为什么?【参考思路】作者通过旁观者的眼睛,层次井然地描写了皇帝出巡那种威严盛大的场面。你看当瞎王留引着一帮不务正业的家伙,胡乱地吹笛擂鼓奏起乐来,宣告皇帝车驾到达时,先来的是一彪仪仗队,引头的是彩旗队,许多面旗帜迎风舒展,有月旗、日旗、飞虎旗、凤凰旗,还有龙戏珠旗,各种图案,五颜六色,真让人目不暇接。,紧接着是一队兵器,有叉,有斧,有金瓜锤,有朝天,光彩耀眼,威势逼人。再下来的是引道的鹅毛宫扇。最后是皇帝乘坐的车子到了,驾车的一色都是壮马,车上用黄色丝绸做成圆盖,车前八个大官导驾,车后跟着一群捧着皇帝用物的内侍,还随着一群嫔妃宫女,真是好大的气派。,1国殇(1)渲染、夸张的手法描写战斗场面,作者用“车错毂兮短兵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等句,极力渲染战斗的激烈和残酷。用“旌蔽日兮敌若云”“天时怼兮威灵怒”,极力夸张敌军之强和战斗之残酷。这些渲染和夸张,有力地衬托了“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枹兮击鸣鼓”等句。从而突出了战士们英勇刚强的爱国精神。,(2)高昂悲壮的格调诗中所描写的战斗是十分悲壮的,但作者所表现的战士的形象是英勇无畏、奋勇争先、情绪高昂慷慨的,而作者抒情的主调又是热烈赞扬战士们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因此,场面虽然悲壮,却洋溢着高昂的战斗激情,使全诗富有英雄主义的色彩,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3)描写、抒情结合的笔法先具体描写战士们在激烈战斗中的勇敢顽强,终因敌强我弱而英勇牺牲,突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爱国形象,为下文讴歌悼念作了铺垫。下文以抒情的笔法对战士们勇武刚强的气概和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烈的歌颂和深情的悼念,使战士们的爱国形象进一步升华,显得更加富有光彩。没有前者描写作铺垫,下文讴歌便成无本之木;有了后者的抒情讴歌,前者描写的形象便如锦上添花,光彩熠熠。,2燕歌行(1)多重对比从大段落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和将军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形成对比;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寓意深刻。此外,诗歌用韵四句一转,显出跳跃奔放的气势。,(2)铺垫衬托如诗的起首四句将张守珪以前的战功及荣耀都概括出来了。“破残贼”“重横行”六字,既写出了敌人的实力,又衬托出了将军威武、剽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下文张守珪的轻敌埋下了伏笔。,再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身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从正面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诉,仍含有强烈对比。,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当诗人登上柳州城楼,纵目远望,视线所及的客观之景,是无所不包的。然而,最触动情怀的却是他摄入诗中的“芙蓉水”和“薜荔墙”,这里的“芙蓉水”“薜荔墙”显然是另有深意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经常拿“芙蓉”“薜荔”这些花草来形容自身的志行高洁;柳宗元如此写景,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而“芙蓉水”遭“惊风乱飐”,“薜荔墙”受“密雨斜侵”,也正切合了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境遇。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入诗,正是主、客观融合、统一的表现。,(2)感情真挚,委婉含蓄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好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全诗构思精妙,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情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4菩萨蛮(1)抒情深微温庭筠这首词的题材是很狭小的,这首词的抒情实际上是深微的虽然,他描绘的只是一个独处的贵族女子的哀怨,但是,这种情感的描绘渗入了诗人自身的气质性格和文化背景,从而摆脱了狭隘的追求事功的心态,而最终有了某种微妙的感受,甚至使千载之下毫不相干的人产生一种深深的共鸣。,(2)运用反衬词的最后两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看似平淡,实际上是一种反衬手法。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又给她哀怨的情绪添了几许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双对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理想。,(3)语言绮丽词藻华丽是本词的一个显著特色,它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温词的缺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非如此不足以体现温词的细腻深曲之处,也不足以道出温词绮丽凄迷的意境。温词的华丽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藻堆砌和铺陈,而是诗人情感心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5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文八支曲子分为三层意思:先写社长告示,乡民被迫迎驾的忙乱情景;接着又对刘邦极其奢华的仪仗队进行嘲笑和讽刺;最后嘲讽刘邦的骄傲丑态并揭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表示对他的蔑视。全篇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有一气呵成之感。,(2)语言平实,幽默泼辣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月、日、凤、虎、龙五面旗,这就富有讽刺的意味。,课后巩固练案,(一)阅读国殇,完成12题。1“旌蔽日兮敌若云”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答案: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敌人的强大、声势的凶猛,以此反衬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用浓墨重彩,描绘出了浓烈的战场气氛: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气势豪放,高昂激越,写战败不消沉,写死亡不哀怨,是一曲悲壮而鼓舞人心的英雄赞歌。B这首诗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记叙中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抒情时又以记叙为基础。C这首诗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讴歌了将士们的献身精神,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与诗人的其他作品表现手法相同。D诗中对战斗中的几个典型场面加以高度概括,简练、精当。诗中写的是将士的群像,既写出了他们英姿勃勃的外貌,也写出了他们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解析:C这首诗采取的应该是现实主义的手法,与诗人的其他作品表现手法不尽相同。答案:C,(二)阅读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至今犹忆李将军”片段,完成34题。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中最关键的是哪个字?为什么?_答案:“久”。一个“久”字,突出时间之长,强调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由于边将无能、策略失当造成的久戍不归。,4结尾二句,诗人提到李将军有何用意?_答案:八九百年前威镇边塞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无能、贪功享乐的将帅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到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意义尤为深广。,(三)阅读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完成56题。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荒”指登楼所见的景象:荒僻的郊野辽远无边。B“飐”,风吹使颤动;“芙蓉水”,水中的芙蓉(荷花)。C“薜荔墙”,用薜荔的枝蔓做院墙,言居地之荒芜。D“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解析:C并不是用薜荔做院墙,也无“言居地之荒芜”之意。答案:C,6有人说,诗的结尾二句用笔极妙。你是否同意?请予以分析。_,答案:同意。尾联先用“共来百越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中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四)阅读菩萨蛮,完成78题。7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请结合上片描写加以分析。_答案:上片写她脸孔白皙、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小山眉、金色的额黄,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实在高超。,8这首词通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_答案:词的上片,写女子懒起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对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五)阅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后四段,完成910题。9这几支曲子中,对刘邦的称谓有三次变化,请分别指出,并简要说明其作用。_答案:“我”未认出刘邦时,一连三次称这位皇帝为“那大汉”;面对面揭露时,一连五次,句句直称“你”;讨欠债时,径呼其俗名刘三。句句逼近,轻蔑之意,愤怒之情,随着称谓的变化倾泻而出。,10在“我”看来,刘邦改姓更名为“汉高祖”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有何荒唐之处?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_答案:在“我”看来,刘邦是为了赖账才改姓更名的。尤其“汉高祖”是刘邦的谥号,并不是他活着时的称谓。这样写,显得出奇、幽默,富有讽刺意味,使感情抒发达到高潮。,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