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第7~9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pptx
高考大回放,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纪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AD,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的综合阅读能力,能力层级B、C、D。B“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分析不当,原文的意思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才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分析不当。E“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判断不当,从全文看,陈忠实的文学生涯是曲折的。,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示例: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他认为自己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通过阅读题干可以看出,本题的关键是把作答区间确定清楚,然后才能概括核心信息。题干中的重要词语是“1985年”和“标志”。1985年限制了时间界限,表明必须是发生在1985年的事,包括作品发表与获奖。“标志”包括陈忠实的作品特色与个人风格等。,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示例: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重要含意和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能力层级B、C。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的含义,然后在文中寻找相关的材料加以佐证。理解句子含意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文章主旨等来理解。,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答:示例:关系:“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表现: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格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F。需要探究两种关系,一是探究“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的关系”,二是探究这种关系“在文本中的表现”。第一问要理解“剥离”“寻找”的文本意思。传主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是一种浅层次的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才会蜕变,才想要“剥离”。第二问,“哪些”可以是多角度思考,可以理解为文学营养、时代精神、典型性格、自身成就等方面,重点是阐述剥离什么与寻找什么的关系。答案可以百花齐放,但是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既要有观点,更要有分析。,自从实行新课标以来,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直考传记阅读,选考,一文4题,赋25分,题型稳定,国难度中高,国难度中,国难度中低。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2017年高考,三套课标卷全部转向了新闻材料阅读,必考,打破了传记阅读一统天下的格局。,考点大筛查,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地注视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因为青年时代“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于本水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不寻常的英华大辞典于本水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英华大辞典。它可是于本水的“宝贝”,来历非同寻常。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U2高空侦察机经常来我国上空偷偷侦查,被我防空导弹击落后,又学会了机动逃逸,我军制导雷达一开机,它便机动逃出防空导弹杀伤区。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解决这一难题。于本水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研究小组昼夜攻关。最终,他们拿出了一套被空军指战员称为“近快战法”的有效方案。他清晰地记得,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首次用“近快战法”击落一架美U2飞机。此次战斗后,“近快战法”便向地空导弹部队推广。于本水也因此荣立三等功,奖品就是这本英华大辞典。,八年磨一剑1980年,于本水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开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的研制工作。面对新型号研制任务,他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制定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案。他主张飞行试验是防空导弹研制阶段的重要环节,试验状态多、周期长、费用高。因而,从1982年开始,就在某试验基地开展各阶段飞行试验。,“没有到过茫茫戈壁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季节交替之时黄沙漫天的恶劣天气,也难以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艰辛。”于本水说,那是他人生中难得的记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试验队的同志们远离京城和亲人,来到荒漠戈壁,相互之间结下了胜似亲人的感情。”在长达8年的研制过程中,于本水带领设计师队伍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1992年11月,该型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02年,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导弹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团队进行故障分析最终,该型号导弹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于本水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问及当年的选择时,不善豪言壮语的于本水平静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中国科学报2016年1月16日,有改动),【相关链接】对于个人名利,于本水看得很淡,他将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内蒙古日报2015年6月5日)1948年,于本水离开家乡,60多年来他从没忘记养育他的热土。于本水捐了9万,帮家乡4000多户人家安装了自来水。为他的母校大营城子小学捐款2万元,为100多名师生换了新桌椅。每次回家乡,总要到母校看看,他说:“饮水思源,我感谢家乡教育的启蒙,希望家乡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人民日报2015年6月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定要为国家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梦想,激励着于本水攻破了无数难关,从而确立了中国导弹事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B首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美U2飞机,于本水为此被奖励一本英华大辞典,这是他践行守卫祖国领空理想的珍贵纪念。C68岁的于本水将总设计师的接力棒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则担任该型号顾问,不过,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总设计师”的称号。D“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于本水认为不能只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立足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发展之路。,B,解析A“确立了中国导弹事业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错误,结论过度拔高。C“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总设计师的称号”错误,原文只说“他的心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D“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理解片面,这里的“买外国的鸡蛋”也指买外国的武器,不只是指“只借鉴国外先进经验”。,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当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初露峥嵘时,于本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情却异常平静。B从一穷二白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空海陆”“远中近”“高中低”的防空导弹体系,于本水功不可没。C海湾战争也让于本水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军事装备与先进国家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他认为国防建设的重点是航空航天事业。D“守卫长空的幕后英雄”,题目简洁醒目,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又表现传主的品质,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对传主的赞美之情。E材料主要通过正面描述来展现于本水的突出成就,或客观描述,或传主自述,既有概括介绍,又有细节描写,真实性和可读性都很强。,AC,解析A项“心情异常平静”错误,与原文内容“禁不住泪流满面”相悖;C项“也让于本水他认为”错误,应该是“中国高层”,“存在有一定差距”错误,应该是“存在巨大差距”。,3有人说“于本水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你认为所选材料体现出于本水哪些情怀?(4分)答:示例:顾全大局,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如“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坚守情怀,如一生甘做“幕后英雄”,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热爱事业、执著理想的奉献情怀,如将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导弹事业。,不畏艰难,以苦为乐的战斗情怀,如文中有多次环境描写,突出于本水在恶劣的条件下带领团队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家乡情怀,如多次为家乡捐款捐物,探访母校,帮助家乡发展。大胆创新,敢于挑战的英雄情怀,如面对国家落后的局面,美国的挑战,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他带领团队,埋头苦干,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解析4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对即可。),(一)考查重点1理解。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鉴于本考点的内容在新闻阅读中已有阐发,在此不再赘言。,2分析综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有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中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本子考点的要求与新闻阅读大致相当,在此不再赘言。(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传记的语言往往因体裁而异,一般说来,自传多用第一人称,语言或亲切或幽默,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他传和评传主要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传主丰富多彩的生活,利于客观地对传主进行评议。传记结构的考查,一是对全文布局谋篇的分析,二是语段内部的层次分析。传记的结构主要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模式。传记的结构线索主要有时间、空间、情感和逻辑等。人物传记的中心在于传主的个性和品质,其个性与品质体现在传主的事略、心理和典型语言的记叙中。,(3)分析文中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多用形象化方法,记载人物事迹,描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传记既有历史特征,即尊重史实;也有文学特征,即强调艺术性。所有传记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传记的类别多种多样,从叙述人称看,有自传和他传之分。自传是指本人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字,多是回顾生活往事、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思想轨迹,其形式如同一般的散文形式,信笔写来,典型的“形散神聚”,如回忆录;他传是指他人为传主撰写的典型的传记文章,其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非常明显,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从表达方式看,有叙传和评传。叙传重在“叙”,重写人物事迹;评传重在“评”,即在叙述人物事迹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所作所为加以评述,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由于评传兼具两者特点,因此可以写得比较简短,更适合于考试命题选用,应予以重视。从其他方面看,还可分为正传与外传、大传与小传、内转与外传、家传与列传等。,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在写作方法上千差万别,但是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其相同之处是:真实性、生动性、概括性、通俗性。传记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叙述、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传记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在阅读时,考生要能根据时间的顺序准确地判断出是运用了何种叙述顺序,从而理清人物的生平经历,明白作者这样处理的缘由。,传记要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和小说刻画人物有相似之处,往往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传主形象,展示其内心世界。传记在语言运用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引用、排比等。其中引用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3鉴赏评价。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本子考点的内容与新闻阅读多有相通之处,在此不再赘言。4探究。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F。本子考点的内容与新闻阅读多有相通之处,在此不再赘言。,(二)常设陷阱综观近几年高考的传记阅读试题可以看出,传记阅读主要在以下8个方面设置试题:1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2相关材料内容的梳理与概括。3相关材料内容的分析。4针对传主的某一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5对传主相关做法的评价。6概括和探究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7探究相关现象的产生原因。8探究相关材料的社会价值。,(三)失分原因1平时重题轻读,阅读心态不良,临场望读生叹,老虎啃天,无从下手。2读完文本后,不能通过具体事略和言行,从宏观上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3不能透过传主的精神,联系实际,把握文本的社会价值。4客观题只凭第一印象猜答,主观题抓不住要害,打了擦边球。5语言表达不够简明准确,废话较多。,(四)临场技巧传记阅读的应试,要做到以下几点:1以愉快的心情认真品读材料,不放过材料的细枝末节,吃透材料精神。2概括传主的主要事略和个性特征。3概括材料的艺术特色,提炼作品的社会价值。4认真阅读题干,弄清试题要求5揣摩命题意图和阅卷心理,作出相应答案。,蒋兆和作历史人物画,是从1953年纪念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时开始的。1954年,他又为张衡、祖冲之、僧一行等古代科学家创作了头像。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1956年,蒋兆和创作司马迁半身像,画家强调了他蕴藏智慧的高高的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令人敬佩这位“直笔史书”家。一般现实人物画家不像写意花鸟画家那样愈老愈精,他们的创作盛期往往在青壮年时代。那时对生活充溢着激情,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造型等一系列复杂课题,也敢于创造新的技巧。39岁完成一生代表作流民图的蒋兆和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50岁以后,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要为历史人物传神,须先熟悉历史,并能站到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蒋兆和为此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然后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艺术形象。1959年,正是史学界对曹操展开争鸣的一年,郭沫若、翦伯赞均忙于为曹操正名,亦有不少学者反对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此时,蒋兆和应历史博物馆之约作曹操像,以画笔参加了这场讨论。在他的笔下,曹操体魄宽厚,气宇博大,倚几案而前倾,目前视而有雄风,人物的动势,面部的情绪,大红衣袍与元书纸的土黄色和每一根稳重有力的线条都交织在一起,肯定了这位“文才武略,勋业彪炳”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关链接】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如杜甫曹操李白等。(选自“百度百科”)蒋兆和的绘画造型精谨,笔墨精深,深刻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中国人物画在20世纪的发展创作出了诸多代表时代的经典佳作。(选自杨欣蒋兆和的“不尽丹心”),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兆和1956一1966年间的作品出现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是因为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造成的。B蒋兆和创作的杜甫画像之所以能与人们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全都是因为他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C蒋兆和用曹操像参加了对曹操的争鸣,站在郭沫若、翦伯赞等人的一面,很好地为曹操进行了正名,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D蒋兆和在创作历史人物画时,没有照片作参考,但仍然画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形象的依据。,D,解析A以偏概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约稿不断”“政治热情”“每求必应仓促为之”等。B强加因果,杜甫画像的传神,不只在于研究历史资料,而是“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C分析概括完全错误,没有站在谁的一面,他的画只是“多侧面”地表现人物。,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蒋兆和创作的纪念刘和珍君迎春马连良戏装像一笛横吹万户歌等作品都存在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B蒋兆和创作的司马迁像,既强调了司马迁蕴藏智慧的高额和深邃锐利的目光,又用形象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C蒋兆和为历史人物画像,不只是注重细节上对人物形象的表现,还注意人物形象的造型之精谨,像杜甫依石而坐和曹操倚几案而前倾的形象均是如此。,BC,D为弥补激情和精力的不足,年届五旬的蒋兆和将自己的创作方向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并创作了一系列成就显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E这篇传记通过传主的故事,叙述了传主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最顶尖的画家历程,对青年一代有教育启发作用。解析A部分代整体,“存在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错误,原文说“部分作品”;“作者认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说法错误。D无中生有,相关链接中提到“50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说明他的创作不只是历史人物画像。E“叙述了传主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最顶尖的画家历程”概括错误,这篇传记只是截取传主在为历史人物传神方面作画所做出的贡献。,6请简要概括蒋兆和是怎样为历史人物传神的。(4分)答:示例:熟悉历史,根据史传,想象人物风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永不满足。注意整体造型,强调局部细节。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注意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形写神。有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和微妙的艺术处理。解析4分,答出1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