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你行系列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配套学案部分:第八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40张ppt.ppt
第八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学案1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结果及影响各是什么?(1)背景:经济根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寻金。直接原因:15世纪中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政治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建立起君主专制政权,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宗教条件: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技术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以及地理知识的提高,为远洋航海创造了必要条件。(2)结果:葡萄牙、西班牙从海外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欧洲的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也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欧洲人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为“地理大发现”。(3)影响:对欧洲:出现重大社会变革a.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 沿岸。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世界:整体世界开始形成a.结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b.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 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奥斯曼土耳其,大西洋,2.英国殖民扩张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各是什么?,(1)条件:地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大西洋沿岸。政治: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2)过程: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地位。17世纪中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取代了荷兰海上殖民强国地位,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3)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3.世界市场拓展的途径和影响各是什么?,(1)途径:海外贸易:抢劫和欺诈是惯用手法。殖民掠夺:奴役殖民地人民,抢夺殖民地财富。种族灭绝: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将大批黑人贩运到美洲卖为奴隶。(2)影响: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考点1 以新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给非洲黑人、亚洲人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殖民灾难。,2010山东文综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会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会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背景和世界意义。一是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的理解,二是考查学生从一定的高度审读试题的能力,三是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求学生谈谈个人的观点。材料一 包含两种现点,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找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第(2)问一定要注意“发现”和“相遇”的不同含义。“发现”包含着“主动”与“被动”的含义,“相遇”则是“平等”的,不存在“主动”“被动”的含义,从这里出发去思考“不同提法”的“不同立场”。“发现美洲”体现的是欧洲的主导作用,“相遇”体现的是世界各地的平等和交流。第(3)问要求写一则历史短文。短文的主题要围绕所给的四个词语,因此,要把四个词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四个词语中要看出中西方发展的对比性,哥伦布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明清时期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机遇。,(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2012江苏一模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描述,“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有利于出现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项是由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并非材料中的现象引起。,考点2 全面认识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1.含义:是指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主要的参与国家是西、葡、荷、英、法等国。2.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伴随着种族奴役,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3.影响(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进步。(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2011全国大纲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B,【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各资本主义强烈加强对外殖民侵略和掠夺,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侵略给印度带来了灾难,摧毁了旧的统治秩序,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迫使印度进入痛苦的近代化进程。联系本题,英文书籍在印度畅销的原因是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2011北京文综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工业革命殖民掠夺 奴隶贸易A.B.C.D.,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2011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命题走向1 以新史观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出这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然后说明其对外扩张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整体发展。,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用全球史观来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1)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2)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解析】从图片的信息来看,该国的殖民地含有整个印度、澳大利亚,且殖民地几乎遍布全球,这只有19世纪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符合条件,故选A。,2011上海文综图8-1中综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A.英国 B.俄国C.美国 D.法国,命题走向2 以新情景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8-1,A,近两年高考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已呈现出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的特色。信息的形式包括文字、图、表、画、数据、符号等。从考查过程来看,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要根据试题指导语、题干和备选项的陈述、题目的设问和作答要求等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一、选择题,1.“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零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2.“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站、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C.英国与荷兰 D.英国与法国3.“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 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居民意味着灾难A.B.C.D.,B,C,C,4.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画,下列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甲反映了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根源B.图乙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C.图丙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D.图丁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5.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C.殖民扩张有利于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D.贩卖黑奴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B,B,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意大利)塔维亚尼:“1988年3月,在庄严的政府官厅里举行有纪念意义的新版哥伦布资料汇集首发仪式时,我们明确地指出:这个热那亚人的伟大业绩是一个发现,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就这样被认为是独占的。这不是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而是整个旧世界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当时都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然而,上千年以来,在新世界里有许多居民,其中一些已达到相当高的文化、文明和能力水平。”材料二(墨西哥)马丁内斯:“对1492年10月12日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纪念?许多人对此有争议。西班牙语言文化学者和保守派人士似乎想不惜一切代价地庆祝发现传教500周年。而左派思想家则主张进行单纯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可使对蹂躏冲突或不和的分析占一席之地,甚至可使争论继续下去,以便指责欧洲列强实行种族灭绝,并且以某种方式讨回旧债。”材料三(哥伦比亚)波萨达:“500年前征服者来到美洲,我们现在称之为两个世界文明的会合的这种人种和社会现象也便开始存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会合,不过是三种血统、三个人种和三种文化的聚合和交融,其结果就是发生了一个至今仍未结束的极其复杂、又充满痛苦的混合过程。这混合就是美洲土著、欧洲人和非洲人这三种血统和文化的大混合。当然,黑人这个因素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有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欧洲、拉美学者在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上有几种观点。(2)对“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欧洲、拉美学者各持什么态度?(3)你是如何认识哥伦布航行美洲这一问题的?,温馨提示:复习至此,请做练案17 新航路的开辟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不能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哥伦布的航行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把握;哥伦布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连成一体,彼此交往,相互依存,使人类历史开始具有了全球性的规模,从而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崭新时代,当然哥伦布在殖民地进行的不义战争和迫使印第安人为奴隶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有的认为“发现”对美洲进步起推动作用,有的认为是蹂躏美洲和种族灭绝,也有的认为欧洲移民与美洲土著和非洲黑人共同创造了现在的美洲文明。,欧洲学者认为应当受到尊重;拉美学者则反对“庆祝”。,学案2 工 业 革 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1)背景: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劳动力条件:通过,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成为自由劳动力。资本条件: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获得的财富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技术条件:手工工场中的分工协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需要。(2)影响:经济基础a.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b.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c.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d.城市结构:工业城市形成,进程明显加快。e.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上层建筑a.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c.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 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欧美资本主义,圈地运动,城市化,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1)背景: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影响: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石油和汽车等新兴工业。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考点1 以新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012江苏历史图8-3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引领工业革命,由此可排除B。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D可直接排除。棉纺织业的发展会带来工人数量的增加,但这与原棉重量的增加基本上是同步的,根本上是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事业带来的结果,排除A,选择C。,图8-3,2011山东文综图8-4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图8-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B.C.D.,B,【解析】18世纪中后期起,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由此可判断代表的国家是英国,B项正确;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据此可判断代表的国家是荷兰,排除C项。美国工业总产值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跃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可判断代表的国家是美国,故排除A项。代表的国家是西班牙,排除D项。,考点2 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和地区之间的联系。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3.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到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他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2010天津文综图8-5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英国的兴盛与强大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B.C.D.,C,【解析】本题以首届世博会作为切入点,侧重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提取图片重要信息“1851年伦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故符合题干要求,与题干无关。,图8-5,2011上海历史图8-6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B.讽刺洛克菲勒给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D,【解析】从图片中“石油”“芝加哥大学”“吞下地球”信息来看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芝加哥大学获得残杯冷炙,其用意在抨击洛克菲勒用助学美化自己,故选D项。A、B两项不全面,不能完全体现吞并的图片信息。C项无法体现洛克菲勒的野心。,图8-6,2011全国课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论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命题走向1 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析】本题以历史上西方的崛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论证与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作答时注意对材料的信息进行认真细致的解读与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西方崛起的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是西方的崛起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殖民掠夺等密切关联;观点二则强调西方的崛起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扩展、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相关。学生可以就一种观点进行分析,也可以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进行辩证分析,一定要注意史论结合。,评分标准: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开放探究型问答题的解题策略 开放探究型问答题的解答步骤:第一,整体浏览试题,审好题目要求,明确主题。根据设问结合提供的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充分挖掘材料所蕴含的有效信息,进而进行知识迁移,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结合题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探究该课题的意义,确定本题适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要注意主题必须切题和语言表达的概括性。第三,注意解答方式,史论结合。比如是写小论文形式还是逐条列举的形式或者是综合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等;解答时要有论有据,史论结合,文字通顺,逻辑严谨等。第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沉着冷静,要分清是设问开放性的题目还是研究性题目,还是两者的综合型题目,但都有一个共同落脚点: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一定都要紧扣主题,运用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进行解答。不可偏离主题或缺乏说明的论据,更不能偏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轨道。,2011四川文综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业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相距甚运。本特利新全球史根据材料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命题走向2 以新史观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工业革命推动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解答本题可根据材料,从新能源、新动力、机器普及等方面归纳表现,从煤炭资源分布、工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原因。,表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学会用生态史观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两者的关系。生态史观认为,评价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有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在中应填的词是()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D.信息时代2.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3.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C.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B,A,D,4.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5.下表中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美国钢铁业统计表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D,B,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1842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个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材料二 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死亡的平均年龄,材料三 托马斯麦卡莱,自由派议员、历史学家。1848年在“社会进步和展望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人活得更长寿,因为他们有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居住条件和衣着,以及医疗。而这些方面要归功于国家的制造业所创造的财富”材料四 1852年,曼彻斯特被授予皇家宪章,企业行名录的序言。“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材料五 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1868年发表的杂志文章:“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三 中“人们活得更长寿”这一观点的看法。(2)材料四 中的“曼彻斯特人”主要指哪个社会群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就材料四 中曼彻斯特被授予“皇家宪章”的行为,谈谈你的认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助于上述社会问题解决的因素。,温馨提示:复习至此,请做练案18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斗争。政府措施、立法改革。,社会问题:社会福利低,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下降(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寿命偏低。看法:材料三中的“人活得更长寿”的论断是主观臆断,有失公正。(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1843年曼彻斯特市工人、技工平均寿命17岁,农民、商人平均寿命20岁,士绅、专业人员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8岁。),工业资产阶级。依据:“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认识:英国政府授予皇家宪章,注重的是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对英国发展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和贡献,如: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的发展,也有诸多社会问题,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在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生命方面,开始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的每次进步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