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能源产业的发展.pptx
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大纲,一、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二、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三、安徽省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具体 措施,全文分三部分,一、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能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能源结构变化,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 一些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 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1.能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安徽省能源生产的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2007年安徽省能源生产总量突破了650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9.42。从原煤的生产来看,产量、规模逐年增强。2007年,原煤产量突破了9112万吨,相较2006年增长了12.1。从电力生产来看,近五年来安徽省的电力生产量节节攀升。2007年更是在总量上达到了868.0亿千瓦小时,比2006年同期增长18.2。我省清洁能源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是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能源结构变化,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 从安徽省总体能源结构来看,原煤仍然是占绝大比重,电力能源比重有所上升。煤炭产业结构升级,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从电力供应结构来看,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发电比例有一定上升。工农业能源耗费数量、结构不平衡,工业能源耗费占据了整个安徽省能源消耗的80以上。,3.一些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2007年我省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865项。其中顾桥、涡北和刘庄等3对矿井、平圩电厂二期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新增煤炭开采能力92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552万千瓦。淮北“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已初具规模。安徽省发改委申请建设的10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将正式在安徽省铜陵电厂落户。安徽芜湖核电项目开发合作协议提上日程。,4.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 近几年以来,安徽省节能降耗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单位耗能指数每年创新低。2003、2004、2005、2006年的单位能耗分别是1.47、1.25、1.21和1.15吨标准煤/万元。2007年,安徽省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始下降。通过四个“一批”政策,即“淘汰落后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择优发展一批、源头控制一批”,打响了节能降耗的攻坚战。,5.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近几年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费量是逐年增加,与能源生产量的差距逐步拉大。我省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高耗能行业的较快增长,加大了能源需求,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二、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一)机遇 国家政策为安徽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能源产业基础比较雄厚;能源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安徽省能源工业的带动作用。,1.国家政策为安徽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07年堪称我国的“能源产业政策年”: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天然气利用政策相继出台。国家高度关注能源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新能源规划的实施,必将对“十一五”时期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2.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安徽省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格局。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达到6558.1万吨标准煤,比上一年增长12.3%;生产原煤9112.4万吨,比去年增长12.1%;发电量达到868.0亿千瓦时,比去年增长18.0%,总体而言能源供给能力在近几年不断提高。同时,能源输运体系初步建立,天然气建成了西气东输支线;煤电一体化程度提高,皖电东送效果显著,区域电网得到加强。,3.能源产业基础比较雄厚 煤炭安全生产和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矿区各种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煤炭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良好,具备较强的对外输电能力。另外,安徽的太阳能产业基础也比较厚实,技术实力在国内排在前列。,4.能源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从安徽省煤炭工业来看,目前已拥有一批全国甚至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矿集团及大型矿井:主要有淮化集团和淮北矿业集团;电力装机规模由2000年的872万千瓦,提高到2007年的2000万千瓦。,5.“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安徽省能源工业的带动作用 我省紧靠经济发达但能源供应相对不足的长三角地区,如沪、苏、浙等省市。随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能源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安徽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在沪、苏、浙等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把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向临近区域转移的趋势,而安徽依托其地缘条件,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二)问题 能源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能源需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单位能耗依然处于较高水平;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能源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1.能源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煤炭在安徽省一次能源结构中地位过重,形成了对煤炭过于依赖的单一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安徽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基本没有得到改善,煤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85%左右,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比重占2.0%左右,石油产品消费比例占12%左右,天然气、煤层气、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比较低甚至为零。,2.能源需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安徽省的城镇化水平已由200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33.5;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1以上,在这种发展速度下,全省能源消费强度在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内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进一步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将形成巨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在煤炭使用对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出于环保的考虑将来安徽省对石油天然气以及清洁能源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无形中也会加大这种对能源的需求压力。,3.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第一,从水电方面看,可利用量比较少。2005年底,水电装机容量仅达75万千瓦。水力发电占全省发电总量的比重2003年为2.06%。第二,对太阳能的利用,除在生活中对太阳能热水器有所利用外,其余的在工业方面的利用几乎为空白。尽管太阳能热水器在城市普及率较高,但在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还是较低的。第三,农村沼气的利用,由于受到资源和收入条件的限制,沼气的开发与使用也没有得到普及。另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也制约了很多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4.单位能耗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近几年安徽单位能耗一直在降低,但和经济发达地区单位GDP能耗相比,安徽省单位GDP能耗依然较高。由于安徽省目前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会发生能源结构的改变,这是因为重工业每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能源是轻工业的4倍,由于重工业增长速度的加快,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的比重就会上升,甚至带来能源消耗增长速度的加快。也就是说将来安徽省降低能耗的任务依然很艰巨。,5.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 以淮南为例,淮南煤田是中国黄河以南、特别是中国东南地区资源条件最好的煤田,也是规模最大、最后一块整装煤田。但是淮南除了煤炭,相关的替代产业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旦煤炭资源枯竭,淮南同样会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替代产业尚未建立等等问题。面对问题要及早准备,着力培育新型产业以及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以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6.能源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 安徽省统计局于2007年初发布的安徽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资料表明我省规模以上能源工业企业在科技活动经费方面投入较小。安徽省大中型煤炭矿井设备老化,地方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低、用人多、效率低。2005年安徽省煤矿从业人数29.5万人左右,人均原煤产量280吨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420吨左右的水平,只相当于山西的54,贵州的30。,三、安徽省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能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减轻能源需求的压力,增加煤炭市场供给;提高煤炭利用率,建设华东煤电基地;优化能源使用结构降低单位能耗;立足实际,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以科技为支撑提高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深化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1.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能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建设生物质资源供应示范区,为实现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可靠的原料供应基础。在城镇及较发达的农村地区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及相关产品;同时依托安徽良好的科研资源促进安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把安徽太阳能市场做大做强。积极发展适合安徽省农村地区发展的新能源。加快沼气、秸秆等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2.减轻能源需求的压力,增加市场供给 根据安徽省“十一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措施:“十一五”时期,全省将新增原煤生产能力8000万吨,总生产能力达到1.5亿吨。“十一五”期间,全省将新增电力装机1500万千瓦,总装机2800万千瓦以上,皖电东送规模力争达到8001000万千瓦。,3.提高煤炭利用率,建设华东煤电基地 可以通过建立大型装机容量火电厂的方式来提高煤炭利用率。增加煤炭的生产量,力争在2020年全省煤炭年产量达到1.7亿吨,电力再建设包括核电在内的2000万至3000万千瓦机组,使安徽成为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力基地。,4.优化能源使用结构降低单位能耗 充分利用国家“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天然气省内支线管道,增加天然气在生产以及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争取建设成品油储备基地。在“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指引下,采取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用油、用气产业,提高效率降低油耗、气耗。积极做好石油战略储备工作,改扩建合肥石油储备库,建设完成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并争取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在我省新增布点。争取上马核电项目。目前主要是论证核发电在我省布局的战略地位和意义,全力做好建设核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寻找替代能源。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同时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工艺、设备和产品,以优化能源结构,节能降耗。加强对高耗能企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行业技术准入门槛促使其实施技术改造,坚决淘汰低效率、高耗能企业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5.立足实际,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 资源型城市要把握先机、放大优势,在煤炭资源方面和电力资源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资源实际,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业链细分,截取在最具有潜力的某阶段内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走发展资源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子。要立足长远,依靠科技,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以减轻对煤电工业的依赖,进而形成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新的经济增长支撑体系。,6.以科技为支撑提高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 建立有利于能源企业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企业创新体系,与科研院校展开广泛的合作,做到取长补短。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减少电力消耗,优化用电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并坚决关闭技术落后的小火电、小煤窑;推广新技术、加强矿井监控系统和管理信息化。并制定可靠的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保证安全生产。,7.深化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放开煤炭市场,加强对煤炭投资、生产、流通、消费及其价格方面的引导和宏观调控。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总体部署,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积极参与开发华东区域电力市场,配套实施有关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