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肖海227PPT文档.ppt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动脉性充血(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充血和淤血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一、充血,动脉性充血是指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亦称主动性充血。,机制,动脉性充血,常见的充血类型,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病理性充血,充血,如:情绪激动、运动、饮食后的胃肠道。,如:受压的组织或器官突然解除压力细动脉反射性扩张充血,如一次性大量抽取胸水或腹水。,(1)大组织器官体积轻度增大(2)红颜色鲜红,氧合血红蛋白增多(3)热代谢增强 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病变,肉眼,镜下,(1)解除病因可完全恢复(2)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破裂性出血(如脑出血)(3)减压后充血脑相对缺血虚脱、晕厥。,后果,二、淤血,淤血是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亦称静脉性充血。,原因,1、静脉受压:如妊娠子宫压迫髂静脉、肠套叠、绷带包扎过紧、肿瘤压迫等。2、静脉腔阻塞:如血栓形成、栓塞。左心衰竭可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可致大循环淤血。,3、心力衰竭:,静脉性充血,(1)大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肿大,包膜紧张、重量增加。(2)紫淤血的组织或器官颜色暗红,还原Hb增多。(3)凉局部血停滞,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增多。,病变,肉眼,镜下,1、解除病因 可以恢复2、长时间淤血,(1)组织器官缺氧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甚坏死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性硬化(2)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水肿 漏出性出血,结局及后果,重要器官的淤血,1、肺淤血,(1)急性肺淤血(急性左心衰竭)肉眼: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水肿液及红细胞。,肺淤血(肉眼观),(2)慢性肺淤血(慢性左心衰)肉眼:质地变硬,呈棕褐 色,称为肺褐色硬化。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胞壁变厚和纤维化,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水肿液及心力衰竭细胞。,心衰细胞,临床表现(1)气促、缺氧、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端坐的体位、减轻淤血。(3)粉红色泡沫痰。结局 长期慢性肺淤血肺组织缺血缺氧肺组织纤维化肺褐色硬化,2、肝淤血,槟榔肝(肉眼观),肝淤血(镜下观),肝淤血(镜下观),汇管区,中央静脉,临床表现 肝大、肝区压痛、肝功能下降结局 塌陷的网状纤维胶原化 肝窦储脂细胞增生合成胶原 汇管区纤维增生,淤血性肝硬化,第二节 出血(Hemorrhage),二、出血的类型,1、按有否疾病 1)生理性出血;2)病理性出血 2、按血液逸出机制 1)破裂性出血;2)漏出性出血3、按出血部位 1)内出血;2)外出血,(一)破裂性出血,概念: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原因:1、血管机械性损伤:割、弹、刺伤 2、血管壁或心脏病变:心梗室壁瘤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破裂,3、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如结核、恶性肿瘤、溃疡等。4、静脉破裂:如肝硬化时曲张食管静脉。5、毛细血管破裂:如软组织损伤。,概念: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原因:(1)血管内压增高(2)血管壁的损害(3)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4)凝血因子缺乏,(二)漏出性出血,1.血液积聚于体腔内 心包积血 胸腔积血 腹腔积血2.血液积聚于组织内称血肿3.镜下出血 组织内镜下有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4.眼底出血 高血压、糖尿病时5.组织、器官内出血 流行性出血热6.组织、器官内陈旧性出血 含铁血黄素沉积,(一)内出血,(二)外出血,1、少量出血可自行止血2、局部出血可吸收或机化,纤维化3、重要器官引起严重后果 1)脑出血 内囊出血、脑疝 2)眼底出血 失明 3)心包填塞 急性心功能不全4、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甚死亡。,三、出血结局及后果,第三节 血栓形成,概念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第三节 血栓形成,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血 液 凝 固 性 增 高,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 流 状 态 的 改 变,条件,内皮细胞,正常,损伤,主要表现为三种连续的反应:1.粘附反应 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胶原(依赖vW因子及血小板表面的胶原受体)。2.释放反应 粘附后血小板被激活,释放纤维蛋白原、纤维连接蛋白、血小板IV因子、生长及转化因子;Ca离子、ADP、TXA2、ATP、5-HT等。3.粘集反应 Ca离子、ADP、TXA2共同使血小板粘集成为持久性粘集堆。心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心内膜炎、心肌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压、缺氧、中毒等疾病或病理过程。,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形态,(一)血栓形成过程 1、血小板粘附于裸露的胶原表面血小板被胶原激活释放ADP、血栓素A2、5-HT及血小板第因子血小板局部粘集形成血小板堆(可逆的)启动了内外源凝血途径凝血酶原转为凝血酶凝血酶将纤维蛋白源转为纤维蛋白血小板牢固于血管内膜(不可逆)形成血栓头。,2、由于血小板血栓的阻碍,血流在其下 游形成漩涡,形成新的血小板小堆。如此反复进行,血小板粘集形成不规 则的梁状或珊瑚状,血小板梁间由网 有大量红细胞的纤维蛋白网填充。,血栓形成过程示意图,1、白色血栓:(1)动脉内、心瓣膜和静脉血栓头。(2)呈灰白、质实、表面粗糙与血管壁紧密粘着不易脱落。(3)镜下,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组成。,(二)血栓的类型和形态,2、红色血栓:(1)主要见于静脉内,延续性血栓尾部。(2)红色,有一定的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3)镜下,由纤维蛋白网大量红细胞组成。,3、混合血栓:(1)延续性血栓的体部。(2)灰红相间,表面波纹状,与血管壁粘连。(3)镜下由血小板梁纤维蛋白网、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4、透明血栓:组织或器官的毛细血管内,见于DIC时。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血栓形态/类型,白色血栓,动脉内白色血栓,心瓣膜白色血栓,混合血栓,静脉血栓,混合性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附壁血栓,结局及影响,对机体的影响,结局,血栓机化,机化再通,机化再通,血栓与坏死血凝块的区别,有利:TB、溃疡病出血时止血,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1、阻塞血管:动脉内血栓形成梗死 静脉内血栓形成淤血 2、心瓣膜赘生物(血栓)瓣膜病3、血栓脱落栓塞梗死4、广泛出血DIC,不利:,第四节栓塞,概念: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embolism);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最常见的是脱落的血栓碎片或节段,罕见的为脂肪滴、空气、羊水和肿瘤细胞团。,一、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般与血流的方向一致。,顺行性栓塞,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栓塞体循环中口径与其相当的动脉分支,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门静脉系统栓子,栓塞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子的运行途径(图),交叉性栓塞:指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时,心腔内的栓子偶可由压力高的一侧通过缺损进入另一侧,再随动脉血流栓塞相应的分支;也称反常性栓塞。,交叉性/逆行性栓塞,逆行性栓塞:指在罕见的情况下发生的如下腔静脉内的栓子,在剧烈咳嗽、呕吐等胸、腹腔内压力骤增时,可能逆血流方向运行,栓塞下腔静脉所属分支。,栓塞类型,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肺动脉栓塞,栓子小且少,肺动脉小分支栓塞,无严重后果,栓子小,数目多,大量肺A小分支栓塞,肺循血量锐减,引起右心室压力上升和右心衰竭,中等大小栓子栓塞叶及段肺A,慢性肺淤血时,局部肺梗死,大栓子栓塞主干或肺循环血量减少50%以上,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机制,(1)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栓塞时,肺动脉内阻力急剧增加,导致急性右心衰竭。(2)肺栓塞刺激迷走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肺动脉、冠状动脉、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的痉挛,导致窒息和急性右心衰竭。,肺动脉栓塞(Figure),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栓子80%来源于左心,栓塞部位:多见于脑、肾、脾和下肢,后果,栓塞较小A且有足够侧枝循环建立时,无严重后果,栓塞较大A无足够侧枝循环建立时,局部组织发生梗死,重要脏器梗死,后果严重,髂内动脉血栓,(二)脂肪栓塞 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入血右心肺栓塞。1.直径20m脂滴栓子肺动脉及毛细血管栓塞2.直径 20m脂滴栓子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体循环 全身多器官栓塞,后果:1、少量脂滴入血被巨噬细胞吞噬、吸收或被脂酶分解清除无不良后果。2、75%的脂滴入血使大部分肺循环面积受阻因窒息和右心衰死亡。,脂肪栓塞,脂肪栓塞(图),概念:由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所引起的栓塞。前者为空气栓塞,后者是在高气压环境急速转到低气压环境的减压过程中发生的气体栓塞,故又称减压病。,气体栓塞,空气栓塞,减压病,又称沉箱病/潜水员病或氮气栓塞,机制:当气压骤减时,溶解于血液和组织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氮迅速游离,形成气泡。氧和二氧化碳易再溶于体液,但氮气溶解迟缓,遂在血液和组织内持续存在,在血管内形成气体栓塞。,后果,影响心、脑、肺、肠等器官时,可缺血、梗死,严重者危及生命,骨骼肌、关节、韧带受累明显,可有肌肉和关节疼痛,骨受累,缺血、坏死,引起痉挛性疼痛,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发生,罕见严重并发症,子宫强烈收缩,尤其在羊膜破裂逢胎头阻塞产道时,可将羊水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内,肺循环栓塞,患者突然严重呼吸困难,紫绀、休克、抽搐和昏迷,多数死亡。,机制:肺循环机械性阻塞,羊水引起过敏性休克,血管反应及羊水内凝血致活酶样物致DIC,羊水栓塞的证据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的成分,包括角化鳞状上皮、胎毛、胎脂、胎粪和黏液。,羊水栓塞,(五)其他类型栓塞 肿瘤细胞、骨骼细胞、细菌菌落、血吸虫卵、异物等。,肿瘤细胞栓塞,细菌菌落栓塞,骨髓栓塞,第五节 梗死,概念: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infarction)。,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一)梗死的原因:1、内塞:A内血栓形成;外来栓子栓塞 2、外压:过紧绷带(如钢丝止血)3、痉挛:A持续性痉挛(如心肌梗死)(且侧枝循环不能代偿的情况下),(二)梗死的条件:1.动脉血供应阻断:2.供血血管的类型:1)双重血液循环供血不易发生梗死 2)单一血管供血相对易发生梗死 3.局部组织对缺血的敏感程度:缺血耐受性:神经细胞 心肌 骨骼肌,梗死形成的条件,病变,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一)梗死的病变(形态特征)1、肉眼:不同组织或器官而有差异。锥体形脾、肾、肺等(1)形状 地图形 心肌 节段形 肠,稍硬心、脾、肾 软脑 红色 出血性梗死 灰白 贫血性梗死 2、镜下:组织、细胞坏死,早期保留组织细胞轮廓,晚期肉芽组织代替。,(2)质地,(3)颜色,类 型,(根据含血量多少),(根据有无细菌感染),贫血性梗死,脾贫血性梗死,肾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肠梗死灶呈节段性暗红色,肠壁淤血、水肿和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呕吐、肠梗阻、腹膜炎等。,肠出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常位于肺下叶,尤好发于肋膈缘,常多发,病灶大小不等,呈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部紧靠肺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梗死灶质实,暗红色,略向表面隆起,晚期由于肉芽组织长入机化,梗死灶变灰白色,,肺出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的区别,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