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PPT文档.ppt
实验目的1.学习急性哺乳类动物实验的常规手术。2.观察家兔颈迷走神经、减压神经及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实验思路,记录心血管活动的改变,电脑、采样条件设置(已备好),夹闭颈总动脉、电刺激神经、静脉注射药物,施加影响因素,观察心血管 活动,动脉血压、心率,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等,1.,2.,3.,实验方法与步骤(操作均需掌握)1.称重、麻醉、固定家兔:用2戊巴比妥钠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2ml/kg体重),然后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2.气管插管:3.分离神经、血管:拉开气管两旁的肌肉,暴露并分离出左右两侧的血管神经束(颈动脉鞘),细心辨别出减压神经(最细)、颈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最粗)和颈总动脉,用玻璃分针分离出左右减压神经、右迷走神经、左右颈总动脉(左侧分离2cm左右以备动脉插管)分别穿上不同颜色的线备用。3动脉插管:在左颈总动脉下穿两条线。一条线结扎其远心端(尽可能靠近头端结扎),另一线在近心端,挽个松结备用,在松结下方用动脉夹将动脉夹闭。然后在动脉紧靠头端结扎处的近心侧用眼科剪作一斜形切口(注意:剪刀稍放平,切勿将动脉剪断)。将动脉插管(已充满肝素)由切口向心脏方向插入血管,将备用线的活结扎紧,余线可结扎固定于插管上的橡皮圈上,以防滑脱。,麻醉方法1局部麻醉法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断麻醉等。其中,浸润麻醉最为常用。浸润麻醉方法:根据实验操作要求的深度,将1 2的盐酸普鲁卡因按皮下、筋膜、肌肉、腹膜或骨膜的顺序依次分别注入,阻断手术部位的神经冲动传导,使疼痛消失。适用于中型以上的动物。2全身麻醉法(1)吸入麻醉法:先将蘸有乙醚的棉球放入玻璃罩内,然后投入待麻醉动物,经过12分钟左右,动物逐渐失去运动能力。使用该法麻醉时间不可太长,麻醉时要密切观察,防止动物缺氧、窒息或麻醉过深而死亡。该法适用于大、小白鼠的短时间麻醉。较大的动物也可用,但需要使用麻醉口罩等。(2)注射麻醉:经腹腔或静脉注射麻醉,其操作简便,较常采用。腹腔给药麻醉法多用于小鼠、大鼠和豚鼠等动物。静脉给药麻醉法则多用于兔、狗等较大的动物。各种动物的静脉注射部位及方法见本章第四节内容。,动物麻醉的注意事项1准确计算麻醉剂量所有麻醉药使用过量均可引起中毒,故应特别注意麻醉药的使用剂量及用药途径。在严格按照体重计算麻醉剂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动物对药物耐受性的个体差异。2缓慢注射,并随时观察动物情况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肌肉紧张性、角膜反射、呼吸频率和夹痛反应等指标。当这些反应明显减弱或消失时,应立即停止注射。3注意保温动物在麻醉期体温下降,要采取保温措施。为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可在动物的肛门插入体温计。在寒冷的冬季做慢性实验时,在注射前应将麻醉剂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4万一麻醉过量,应积极抢救可根据不同情况,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或强心剂等抢救措施。,耳缘静脉注射法耳缘静脉注射主要用于家兔、豚鼠等。注射方法:固定兔耳,找到耳的外侧缘皮下静脉,拔去注射部位的毛,并用手指轻轻弹动该处(或先用一动脉夹在静脉近心端夹闭静脉),使静脉充盈。然后左手持平耳缘部,右手持注射器从血管远端刺入(针头与血管呈近30夹角),沿血管平行方向进针约1cm,回一下血,放松对静脉近心端的压迫,缓慢推入药液。,观察项目(1)观察正常血压和心搏曲线,识别一级波和二级波,观察有无三级波(2)夹闭颈总动脉提起右颈总动脉的备用线,用动脉夹夹闭颈总动脉510秒,观察血压与心搏的变化。(3)用备用线结扎迷走神经,于结扎处的头端剪断之。然后用刺激电极刺激迷走神经的外周端,观察血压、心搏的变化。(4)持备用线轻轻提起右侧减压神经,将其搭在保护电极(刺激电极)上,刺激减压神经,观察血压、心搏的变化。(5)耳缘静脉注射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0.30.4ml,观察血压心搏的变化。(6)耳缘静脉注射1/10 0000乙酰胆碱0.30.4ml,观察血压、心搏的变化。,注意事项1.麻醉时,进针应由耳缘静脉远端开始,推注麻醉药物时要缓慢,并随时观察动物的反应,防止动物死亡。2.手术操作要小心准确,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分离神经血管时,应尽量保持其解剖关系的正常,最先分离减压神经。3.实验前应检查动脉插管口斜面是否光滑,检查压力换能器、三通开关是否畅通,有无漏水等。4.每进行一个项目后,须待心搏与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项目。5.实验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动物的状态(如麻醉深度),动脉插管的位置是否扭转、有无漏血等。,心迷走中 枢,心交感中 枢,缩血管中 枢,心 脏,血 管,窦弓压力感受器+,血 压,交感缩血管N,心交感N,心迷走N,心跳,V舒张,A舒张,回心血量,外周阻力,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血 压,+,孤束核,电刺激减压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反跳现象 rebound phenomenon,亦称反冲现象。作用终止后生物体所表现的相反反应。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兴奋后继续引起抑制,抑制后继续引起兴奋是常见的。对脊髓反射进行研究的谢林顿(C.S.Sherrington,1906)发现,在同一肢体发生强烈屈曲反射后,出现交叉伸展反射的强度有明显亢进等现象。许多反跳现象被认为是由复杂的兴奋,抑制两条回路的干涉所引起其他如血压和血糖水平的调节等,与生物体控制机制的活动有关的反跳现象也常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