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最新临床常见化验单解析PPT文档.ppt

    • 资源ID:4615854       资源大小:442.50KB        全文页数:1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临床常见化验单解析PPT文档.ppt

    简介,【一】血常规【二】尿常规【三】便常规【四】血沉【五】乙肝五项【六】凝血四项【七】血流变学【八】大生化,【一】血 常 规,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在针尖大小的一点血中,可有几百万个,形状扁圆,中央稍呈凹陷。细胞内含有一种红色的能携带氧和二氧化碳的特种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功能就是输送气体。红细胞数量增减与血红蛋白增减基本一致,两者计数、计量低于正常,就是通常俗称的贫血。贫血涉及许多因素,做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就是最基本的检查,这两项检验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警惕,及时发现与营养、消耗、遗传以及贫血有关的因素。,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万-550万个/mm3)。女: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4.0 5.31012/L(400万-530万个/mm3)。,临 床 意 义,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临 床 意 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血 细 胞 比 容,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参考值:成人79101fl,儿童7389f1和新生儿可达105fl。用于贫血分类:增大为巨红细胞性贫血,减小为小细胞性贫血(如严重缺铁性贫血)和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732g,新生儿可达40g。用于贫血分类: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3.红细胞压积(参考值:3550),(单位:%)红细胞压积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减少见于各种贫血。,血 细 胞 比 容,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MCHG)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40410g/L和新生儿可达450g/L。大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减少,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减小。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参考值:0.110.16(成人)。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与不均一性贫血及大细胞均一与不均一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会有动态变化。,白 细 胞,白细胞有围剿入侵微生物的能力。白细胞基本检验为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俗称“白分”。白细胞数量仅为红细胞的0.l%一0.2%,如果把大量的白细胞收集起来,呈乳白色。白细胞在外周血中分类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都参与不同的防御免疫任务。直接投入搏斗的是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例如阑尾炎时,要投入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不仅是局部大量聚集,而且在血液中可见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增加,绝对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所以白分是一项与炎症有密切关系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也是白血病的一项基本检查,一般更重视白细胞的分类,特别注意是否出现各种有关的尚未成熟的幼稚细胞。当然不是所有白血病都有白细胞增加,并见幼稚细胞。有一种称为非白血性白血病,通常白细胞数反而减少,且不见幼稚细胞。,白 细 胞,白细胞增多不一定是白血病,白细胞减少也不一定不是白血病,那让人如何来判断呢?白细胞减少似乎不大令人注意,其实这一项目持续低于正常也是某种危险的信号,最严重的是因化学或药物诱发的白细胞缺乏,可使身体失去防御功能。通常肿瘤病人接受化疗要定期检测白细胞计数,一旦低至某一水平,就不可继续化疗。所以,白细胞计数是一种最简单的监控手段。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尤其是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比例明显减少,应考虑免疫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嗜酸粒细胞是参与变态反应的白细胞,其量增加可见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寄生虫病、皮肤病等,其量减少则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伤寒、传染病病情严重者等,也见于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等。随着生食海鲜热的兴起,一些罕见的寄生虫病时有报道。发现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增多,应是一条重要线索,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 成人(4.010.0)109L;儿童(5.012.0)109/L;新生儿(15.020.0)109/L,临 床 意 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临 床 意 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血 小 板,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凝血的重要细胞,一旦某处血管破损出血,首先赶来参与堵漏的是血小板,它本身含有多种与止血,凝血有关因素,故现在越来越重视对血小板的研究,并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血 小 板 计 数,正常参考值 100300 109/L(10万-30万个/mm3)。,临 床 意 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二】尿 常 规,尿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在临床上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尿常规化验单可以直接、迅速的反应泌尿系统、肾脏代谢等情况。因此,定期做尿常规检查,学会看尿常规化验单对于及时发现泌尿系统疾病、肾脏损伤等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尿 常 规,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尿红细胞、隐血、PH、维C、尿沉渣镜检这十三种。尿常指标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尿 常 规,肾病类指标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尿 常 规,糖尿病类指标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尿 常 规,泌尿感染类指标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尿 常 规,其他疾病类指标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临 床 意 义,尿白细胞(ULEU或WBC)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正常参考值:5个HP。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临 床 意 义,尿酮体(U-Ket)正常参考值:阴性(-)酮体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产物,尿中含量很少,所以通常尿常规检查中酮体应为阴性。如是阳性时,称为酮尿。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临 床 意 义,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有关,如含量经常超过正常,提示有尿结石或有尿路感染的可能。,临 床 意 义,尿胆红素(U-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临 床 意 义,尿蛋白(R-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但发热、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重尿路感染者、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临 床 意 义,尿葡萄糖(尿糖)(UGlu)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患糖尿病时尿糖可达23个加号。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临 床 意 义,尿比重(SG)正常成年人在普通膳食情况下,波动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大量饮水时比重可低至1.003以下,大量出汗或饮水少,比重可高达1.030以上。在排除这些因素后,比重可反映一个人的肾功能情况。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正常参考值:1-5岁 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 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 1.002-1.030 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心力衰竭等。在机体缺水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如尿液比重持续降低,则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或丧失。,临 床 意 义,尿酸碱度(UpH)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度)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一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与饮食关系密切,多吃蔬菜、水果则尿呈碱性,而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此外服用某些药物如氯化铵,碳酸氢钠等,均可使PH值改变。正常波动范围较大,一般情况下须结合血酸碱度才更有意义。,临 床 意 义,隐血(UBLD)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临 床 意 义,尿红细胞(BLO、RID或ERY)如果在尿常规化验单中,尿红细胞显示超过有3个“”,代表泌尿系统有炎症、结石护着肾炎等病症。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当然,对于女性来说,尿常规检查应当避开月经期,以免尿红细胞呈假阳性。,临 床 意 义,维C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维生素c受食物影响,食物中如果维C含量高,尿中就有可能高于正常值这个是正常的。,临 床 意 义,尿沉渣镜检 正常值参考:WBC和BID同上述男性上皮细胞0少量/HP,透明管型01/LP(低倍镜视野)。临床意义:在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并有较多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的出现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脓细胞为死亡的白细胞。,三便 常 规,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分为肉眼一般性状观察、镜下检查和化学检查。,便 常 规,正常粪便为棕黄色成形软便,可因食物种类、量及消化功能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鲜血便可见于内外痔及肛裂出血、直肠癌出血等;柏油便(黑而有光泽)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等;灰白色便见于胆道梗阻(陶土样便)及行钡餐检查后(排钡);带有黏液见于小肠及大肠炎症。便稀可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呈米汤样见于霍乱、副霍乱;若量大、次数多,呈黄绿色并有膜状物则考虑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消化的食物、结石及寄生虫虫体和大片段。,性 状,正常情况:成形、柱状、软 异常: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粘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镜 下 检 查,细胞。正常粪便中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肠炎时白细胞小于15个高倍视野;急性细菌性痢疾时大于15个高倍视野,甚至满视野。肠道下段炎症(如结肠炎、菌痢)及出血(息肉、肿瘤、痔等)可见红细胞。过敏性肠炎及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并伴有夏克-雷登氏结晶;菌痢及直肠炎症时,可见巨噬细胞;大肠癌病人粪便中有时可找到癌细胞。,镜 下 检 查,食物残渣。正常可见少量淀粉颗粒、肌肉纤维和脂肪小滴,若其增多提示消化吸收不良,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如胰头癌等)。,镜 下 检 查,肠道酵母菌。正常可见人体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镜 下 检 查,寄生虫类。人体感染不同寄生虫,粪便中即可出现相应虫卵,常见有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支睾吸虫卵、姜片虫卵及阿米巴滋养体等。,化 学 检 查,隐血试验。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分解破坏以至显微镜下不能被发现,故称为隐血(OB),现多用特异较高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检测。正常人便OB阴性,当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时,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肿瘤、炎症等,便OB呈阳性,甚至强阳性。但此试验应排除食物或药物因素所致假阳性,必要时可禁食动物内脏、血、瘦肉及绿叶菜3天后复查。多次便OB检查阳性,应警惕胃肠道肿瘤之可能。,化 学 检 查,粪胆素定性试验。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粪胆素(又称尿胆素)。粪胆素能与汞结合成红色化合物,红色深浅与粪胆素含量成正比。正常粪便呈阳性反应(红色);溶血性贫血时呈强阳性;胆总管梗阻时呈阴性反应(不显红色)。,化 学 检 查,粪胆原:正常情况:阴性 阳性: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四血 沉,红细胞沉降率(ESR或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他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如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或清蛋白减少;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红细胞减少是血沉加快,球形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血 沉,【参考值】男性0151h末 女性0201h末,临 床 意 义,1.【血沉增快】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临 床 意 义,病理性增快: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见血沉增快。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临 床 意 义,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 床 意 义,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粘液水肿等患者,血中胆固醇高,血沉亦见增快。2【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五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检查也称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检测身体是否带有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活动情况的一种方法。常用来检测乙型肝炎。,乙 肝 五 项,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抗HBe或HBeAb)、乙肝核心抗原(HBc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临 床 意 义,1.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HBsAg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临 床 意 义,2.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对乙肝有免疫力。这可能是之前感染过乙肝,但现在已经痊愈,或者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结果。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滴度大于10就具有足够的免疫力,如果小于10就要及时打疫苗加强针。(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临 床 意 义,3.乙肝e抗原(HBeAg):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临 床 意 义,4.乙肝e抗体(HBeAb):E抗体表示病毒是否被抑制。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临 床 意 义,5.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下面加号代表阳性,减号代表阴性,从左到右分别是1.HBsAg(乙肝表面抗原)2.HBsAb(乙肝表面抗体)3.HBeAg(乙肝E抗原)4.HBeAb(乙肝E抗体)5.HBcAB(乙肝核心抗体)(如+-+-+即1,3,5阳性)。,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九种常见模式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乙肝病毒。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3-+(1)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2)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4-+-(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假阳性。5-+-+急性乙肝病毒感后康复。6+-+(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7-+-+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 8+-+(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9+-+-+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乙肝病毒复制,传染强。即俗称的“大三阳”。,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十六种少见模式10+-(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2)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11+-+-(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12+-+-(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13+-+(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14+-(1)亚临床型乙肝病毒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乙肝病毒二次感染。15+-+(1)亚临床型乙肝病毒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乙肝病毒二次感染。16+-+-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17+-+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18+-+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19-+-(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20-+-+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1-+急性乙肝病毒感染中期。,乙肝两对半化验单如何看,22-+-+-乙肝病毒感染后已恢复。23-+-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乙肝病毒感染。24-+-+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乙肝病毒感染。25-+-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趋向恢复。,六凝血四项,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 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凝 血 四 项,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 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 的抗体。2缩短: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凝 血 四 项,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1、正常参考值:24-36秒。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凝 血 四 项,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1、延长:(1)因子 和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 乙.因子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因子 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3)纤容活力增强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或抗体,SLE等.,凝 血 四 项,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2 缩短 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凝 血 四 项,三、凝血酶时间测定(TT)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凝 血 四 项,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1、正常参考值:24g/L。2、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凝 血 四 项,临床意义:1.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2.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1)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七血流变,血液流变学检查是一组检查项目的统称,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血液的凝固性质、血液粘滞度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流动和变形的学科。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粘弹性、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血 流 变,血液流变性质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因素。血液粘度的低与高代表血液运输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血液粘度增加,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必然导致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微循环灌流量下降,造成缺血缺氧,影响组织的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周围血管病及忧虑等,虽然有诸多致病因素,但均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血 流 变,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长期高血压导致动脉壁内膜受损,纤维素性坏死和玻璃样改变,管壁粥样硬化,以至形成粟粒状脑动脉瘤。一旦动脉内压力骤升,超过血管壁的耐受性时,就会导致破裂出血。而血脂升高,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以及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诸因素的参与,又易形成梗塞。由此可见,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以导致双向性转化。出血和梗塞是同一病理形态下的两种发展结果,有相同的密切相关的病因和病理基础,血流变学异常,血脂增高,血液的凝滞性增强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哪些人需要做血流变,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对于多种疾病的病因研究、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判断、治疗和预防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正常或亚健康人群:如:工作压力大、心理失衡、营养过剩或不良、生活不规律的群体以及3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2.病理状态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动脉粥样硬化症、脑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脑卒中、恶性肿瘤、血液病、烧伤、各种原因的重症贫血、重症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的患者。,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一、全血粘度(一)概 述 血液作为一种含有细胞的悬浮液系统,其流变学特性首先表现为具有一定流动性和变形性。血液粘度为表征血液流动阻力的主要参数,血液粘度大表示流动时阻力大,即流动性差;粘度小表示流动性好。血液粘度的最大特点是,它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血液为非牛顿流体。因此,为正确反映血液的流动特性,必须选用切变率确定、连续且范围较宽的粘度计。,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观粘度值:低切变率: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体越强,血液粘度越高,因此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高切变率:血液的非牛顿性是由于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换言之,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全血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全血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其流变学意义不十分明确。,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二)临床意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是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全血粘度升高。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肿瘤、急性白血病、妇女妊娠期则全血粘度降低。,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二、血浆粘度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不论高或低切变率范围总是一个常数,是一种牛顿型粘度。血浆粘度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升高,全血粘度增高,并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三、细胞压积(一)概 述 红细胞压积有称红细胞比积,即为一定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总体体积除以血液体积,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二)临床意义 红细胞压积增加,常导致全血粘度增加,呈现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加,因此在用血液换出稀释疗法治疗脑梗塞时,(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压积是一个重要指标)即使红细胞比积降低到30%35%左右,认为在这个压积下血液粘度显著下降,血液流动性增加,以此改善脏器供血。,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四、全血还原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是指全血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之比,即单位红细胞压积时的全血粘度值,有利于不同红细胞压积下血液标本粘度的比较。,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五、红细胞聚集指数(一)概述 静止血液中由于削减大分子的桥联作用,使红细胞聚集成缗钱状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当切变率高于50秒时,聚集容易被破坏,红细胞呈单个分散状态,若由于疾病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等浓度增加,红细胞聚集体增多,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液流动性减弱,使循环血液灌注量不足,导致组织或器官缺血、缺氧。,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二)原因 低切变率时的血液粘度主要受红细胞聚集的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决定于血浆大分子的桥联力、流场的切应力以及细胞表面的静电排斥力等之间的平衡。若血浆中大分子浓度升高则血液表观粘度明显升高,特别是在低切变率下,表现为血液表观粘度明显升高。因此,可从低切变率时血液表观粘度测定红细胞聚集性。,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三)临床意义 在以下疾病状态,如异常蛋白血症、感染性胶原病炎症、恶性肿瘤、合并微血管障碍糖尿病,以及心肌梗塞、外伤、手术、烧伤等所至组织溃疡都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在小静脉核小动脉中也可发现血管内红细胞聚集,然而对于健康人的小动脉,则不会发生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小动脉血管内红细胞聚集会引起血流障碍、组织供氧障碍、血管内皮细胞的降氧障碍等。,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六、红细胞变形指数(一)概述 正常红细胞由于形状、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红细胞很容易变形。红细胞性在决定血液流动性、红细胞寿命以及微循环的有效灌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二)原理 在流场中正常红细胞变形和定向的程度随切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变形和定向,引起红细胞在悬浮液中的有效容积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血液表观粘度随切变率的增加而降低,相同体积的正常红细胞与硬化的红细胞悬浮液在高切变率时,其表观粘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可以通过血液或红细胞悬浮液的粘度测量估计红细胞的硬度(或可变形性)。,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三)临床意义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第13天变化最明显,认为患者苍白、出汗、皮肤冷粘等症状与红细胞硬度升高有关。2、脑血栓形成患者细胞变形明显低于健康人。糖尿病患者也有类似改变,有血管并发症者更差。3、高脂血症使红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也增高,膜面积增加,红细胞变成棘状,变形性降低。4、多发性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衰竭、雷诺氏病、高血压病、肿瘤均可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吸烟也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八、血沉方程K值(一)概 述 红细胞沉降率除了反映血液的成份改变外,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红细胞比积,后者成为影响血沉的主要因素。高压积标本可引起血沉减慢,低压积标本血沉增快。这样依赖的关系符合一定的数学关系,通过血沉方程K值的换算能较客观的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二)临床意义 血沉方程K值排除了红细胞压积对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无论血沉是否增快,K值高能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K值正常而血沉增高,必然是由于红细胞压积低而引起的血沉增高;沉降率h正常,K值正常,可以肯定血沉正常;沉降率h正常,K值增大,可以肯定血沉快。,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九、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红细胞在血液中随所受剪切力的增加,变形和定向程度增加,全血表观粘度下降,硬化的红细胞则无次效应。Chien(1977)曾用乙醛固化红细胞(红细胞硬化程度由固定时间长短控制),测量了不同硬化程度的红细胞悬浮液的相对粘度随剪切力的变化。试验结果发现,硬化程度增加或变形能力减小,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增加。基于此,人们提出了使用全血高切粘度测量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方法。较常用的指标有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刚性指数IR越大,红细胞硬化程度越高,红细胞变形性越差。,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十、红细胞电脉时间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又一参数。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电脉时在电场作用下总是向正极移动,移动速度与其表面所带的负电荷密度成正比。当表面负电荷减少时,红细胞间静电排斥力减小,红细胞电脉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反之则降低。,血流变检查结果怎么看,十一、纤维蛋白原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它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及早产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肝硬化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临床常见化验单解析PPT文档.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