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鸭病毒性肝炎精选文档.ppt
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特点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特征为肝肿大和出血性斑点。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鸭 病 毒 性 肝 炎,特 征,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临床表现:角弓反张病理变化:肝炎和出血,鸭 病 毒 性 肝 炎,病 原:DHV,属微RNA病毒,与人的肝炎病毒无抗原相关性,也无公共卫生意义目前有三个血清型,即I、II、III型,I型DHV只感染五周龄以下雏鸭,尤其是三周龄内,我国流行的DVH的病原绝大部分是I型。II型为星状病毒,我国有发病的报道,III型仅发生于美国三个血清型之间无抗原相关性,没有交叉保护和交叉中和作用。,鸭 病 毒 性 肝 炎,流 行 病 学,鸭是DHV天然易感动物,最早于3日龄开始发病,主要侵害3周以前的雏鸭,其发生传播非常迅速,发病后34天内几乎全部死亡,其中以第二天死亡最多,而死亡多数集中在312日龄,45周龄后很少发生本病。死亡率一般为10%60%,新疫区高达90%以上。成年鸭是本病毒的带毒者。主要是通过与病鸭的直接接触,粪便、食具、垫料传播,但不能通过鸭蛋内传递。DHV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数在冬季和早春爆发。,鸭 病 毒 性 肝 炎,临 床 症 状,潜伏期14天。雏鸭突然发病,传播迅速,23天后大批死亡,死亡率10%60%,有时可达90%以上。病鸭食欲废绝,衰弱,行动迟缓,23小时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不协调,双脚呈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抽搐死亡。,鸭 病 毒 性 肝 炎,患病雏鸭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鸭 病 毒 性 肝 炎,平衡失调,两脚痉挛性踢蹬,鸭 病 毒 性 肝 炎,濒死时头颈后仰,鸭 病 毒 性 肝 炎,病鸭角弓反张,鸭 病 毒 性 肝 炎,鸭 病 毒 性 肝 炎,病鸭角弓反张,鸭 病 毒 性 肝 炎,病鸭角弓反张,病 变,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脆,色暗或发黄,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胀。许多病例肾肿胀、充血。组织学变化的特征是肝组织的炎性变化,急性病例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幸存鸭则有慢性病变;表现为肝脏的广泛性胆管增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反应和出血。,鸭 病 毒 性 肝 炎,肝脏黄染,弥漫性出血,鸭 病 毒 性 肝 炎,鸭 病 毒 性 肝 炎,肝脏黄染,弥漫性出血,野鸭肝脏黄染,有出血斑,鸭 病 毒 性 肝 炎,病鸭肝脏黄染,有出血斑,鸭 病 毒 性 肝 炎,肾脏肿胀、黄染、充血、出血,鸭 病 毒 性 肝 炎,肾脏肿胀、黄染、充血、出血,鸭 病 毒 性 肝 炎,肾脏出血,鸭 病 毒 性 肝 炎,腿部肌肉出血,鸭 病 毒 性 肝 炎,腿部肌肉出血斑,鸭 病 毒 性 肝 炎,诊 断,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年龄诊断并不困难。病原分离鉴定:病料(肝)接种1014日龄鸭胚或810日龄鸡胚,中和试验鉴定。,鸭 病 毒 性 肝 炎,1.建立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严禁场外人员进场,妥善处理病死鸭。2.种鸭开产前接种鸡胚化弱毒疫苗,可为23周内的雏鸭提供有效保护,对疫区母源抗体较低或无母源抗体的雏鸭。3.由于雏鸭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早期接种弱毒疫苗效果不理想。,防 治,鸭 病 毒 性 肝 炎,4.在出壳后13天内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0.51mL,发病严重地区可于710d后再注射一次可有效防止本病发生。5.小鸭一旦发病,应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同时投服广谱抗菌药物,防止细菌继发感染,补充电解多维,可迅速制止死亡。,鸭 病 毒 性 肝 炎,治疗,鸭群一但发病,对4周龄以下的发病鸭群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疾病蔓延扩散。可紧急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或蛋黄进行治疗。在疾病爆发第一只雏鸭死亡时,每只雏鸭肌注0.5mL抗型DHV抗血清,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法。也可用型DHV免疫SPF鸡来生产高免蛋黄进行紧急免疫。,鸭 病 毒 性 肝 炎,免疫预防,有三种方法可以使雏鸭产生抗型鸭肝炎的抵抗力,注射免疫血清或蛋黄,适用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或发病时的紧急接种;,鸭 病 毒 性 肝 炎,用弱毒疫苗或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种鸭,在产蛋前15天,肌肉注射12头份/只,产蛋中期,肌肉注射24头份/只。这样母鸭可将母体免疫力转移给子代,使子代雏鸭在关键性的最初几周内获得高水平的被动免疫抗体,以保证后代雏鸭得到保护;,鸭 病 毒 性 肝 炎,雏鸭直接用型DHV活的无毒力病毒株免疫。雏鸭出壳后1日龄(无母源抗体者)或7日龄(有母源抗体者)只皮下注射1头份/只。,鸭 病 毒 性 肝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