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华创伤患者ct选择的进与退刘明华PPT文档资料.ppt
,1963年,X线投影数据重建图像技术,1969年,第一台头颅CT,1972年,CT首次应用于临床,1974年,第一台全身CT,1977年,第三代CT,1980年,第四代CT,1989年,第一台单排螺旋CT,1991年,双排螺旋CT,2003年,64排螺旋CT,CT的发展,1979年诺贝尔奖,立体重建技术,第一代CT,第二代CT,第三代CT,第四代CT,多排螺旋CT,CT的发展,单层扫描时间,300秒,210秒,4.8秒,2秒,0.33秒-16层/秒,部位,头部,全身,全身,全身,全身,维度,2D,2D,2D,2D,3D,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虚拟内镜,2004版ATLS教程对影像学诊断的要求,2004版ATLS教程对影像学诊断的要求,耗时,64排螺旋CT出现前,重建技术的落后,检查耗时长,危重患者风险高,对某些疾病的诊断率低,在某些损伤中CT的诊断价值并不由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只有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才适合行CT检查,ATLS,CT在心脏及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三尖瓣破裂,8,卵圆孔开放,右房扩大,造影剂逆流入下腔静脉和肝静脉,Emerg Radiol(2011)18:127 138,CT在心脏及血管损伤中的应用,心包积血和心包填塞,9,Emerg Radiol(2011)18:127 138,CT在心脏及血管损伤中的应用,锁骨下动脉损伤,CT在心脏及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主动脉损伤,CT在胸部损伤中的应用,肺挫伤,CT较胸片更易诊断肺挫伤,CT在胸部损伤中的应用,肺撕裂伤,撕裂伤,肺挫伤,CT较胸片更易发现膈顶以下、脊柱周围、体积较小的肺挫伤病灶,CT在胸部损伤中的应用,肺挫伤伴气胸,CT在胸部损伤中的应用,撕裂伤,中间支气管后壁撕裂,纵膈积气,支气管损伤,CT较胸片更易发现气道损伤更有利于找到损伤部位,CT在胸部损伤中的应用,膈肌破裂,CT较胸片对膈肌破裂的诊断率虽然接近,CT较胸片能更早发现膈肌破裂,CT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CT作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分级依据(除胰腺损伤外),CT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CT在肝、脾、肾脏损伤的诊断中已经可以替代剖腹探查手术,绝大多数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可以通过非开放手术治疗治愈,后期CT动态检测,早期腹部增强CT结合三维重建,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脏器功能,使患者可以得到开放手术以外的更多的治疗选择,CT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脾破裂保守治疗,CT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CT对胃肠道损伤诊断敏感性相对较弱但特异性很高,CT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CT“休克肠”表现,提示低灌注,CT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胆囊破裂,CT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十二指肠破裂,周围积气,破裂伴周围血肿,CT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CT较X-ray可以减少检查过程中体位反复变化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发生,CT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胸椎、腰椎、骶尾椎、骨盆骨折可以在行常规胸腹部CT扫描的过程中同时检查可以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减少患者放射剂量的负荷,CT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CT是颅脑外伤诊断的金标准,耗时,越来越多的创伤中心将全身CT作为多发伤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全身CT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上述报道并非随机对照实验,通过荟萃分析发现全身CT并不能显著提高多发伤患者生存率,为证明全身CT的价值欧美多个中心共同开展了一项名为REACT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目前实验正在进行中,ATLS,全身ct逐渐成为一种流行也伴随着争议,CT在发达国家的使用率飞速增长,国家,美国,瑞典及奥地利,丹麦,德国,统计区间,1998-2008,1970s-1990s,1979 VS 2005,1996 VS 2009,增长量,8-15%/年,8倍,21倍,60-80%,CT放射剂量显著高于常规X-ray,正常人每年接受的自然辐射量为1-14 mSv,人们担心CT的广泛使用会增加肿瘤的发生,单次CT所造成的辐射相当于自然辐射背景一年的累积量。因此人们担心CT的无节制使用会导致人群中肿瘤的发病率增加。但是早期的临床工作中并没有记录患者单次放射剂量。也极少有报道是基于个体化放射剂量为依据来分析CT增加肿瘤的风险水平。因此目前对CT是否会引起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尚无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CT对胎儿及幼儿的健康是有明确影响的。基于上述考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如何减少CT的单次或累计辐射剂量,以及持续低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问题。,同时CT也是一项非常昂贵的检查,“x”代表单次X-ray的费用,优与劣的考量,无痛无创精确高穿透性可以同时显示骨、软组织、血管无须特殊准备耗时短图像可长期保存,便于随诊及会诊可以作为临床穿刺活检术的引导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的检测手段,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2008,昂贵辐射量大容易导致临床医生的惰性存在一定的误读可能不适合孕妇对儿童也须慎重,优点,缺点,我们的体会,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2008,永远不能因为辅助检查手段的高明而忽略了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建立一支有力高效的急救创伤团队。创造条件“武装”自己,建立多个移动的ICU单元,将我们的触角延伸到急诊室以外。加强与放射医师的沟通,减少结果误读的发生,提高临床医师的阅片能力。个体化制定影像学检查方案,减少重复检查。对于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放射检查,无可避免时做好沟通。对于腹部损伤、可疑血管损伤应注重增强CT、CTA、三维重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