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术患者护理查房课件PPT文档资料.ppt
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开口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左冠状动脉有13cm长的总干,然后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前降支供血给左心室前壁中下部、心室间隔的前2/3及心尖瓣前外乳头肌和左心房;回旋支供血给左心房、左心室前臂上部、左心室外侧壁及心脏膈面的左半部或全部和二尖瓣后内乳头肌。右冠状动脉供血给右心室、心室间隔的后1/3和心脏膈面的右侧或全部。这三支冠状动脉之间有许多小分支互相吻合,连同左冠状动脉的主干,合称为冠状动脉的四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它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同时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乳头肌缺血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后天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梗阻程度严重者可引致心肌梗塞。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本病的基本病变是供应心肌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可能猝死。心电图、心肌酶测定、放射性核素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控制血压、血脂、体重和戒烟能有效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几十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影响心肌的供血。心肌的需血和冠状动脉的供血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两者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当血管腔轻度狭窄时(50%75%),其对心肌血供的能力大减,心肌发生缺血,是为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病变动脉支的大小和多少,其程度取决于管腔狭窄程度及病变发展速度。发展缓慢者,细小动脉吻合支由于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大而逐渐增粗,增进了侧支循环,改善心肌血供,此时即使动脉病变为较严重,心肌损伤也不重;发展较快者,管腔迅速堵塞,心肌出现损伤、坏死;心肌长期血供不足,引起心肌萎缩、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心脏扩大。此外,粥样硬化斑块的出血或破裂,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亦可无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痉挛或病变动脉内血栓形成,均可使动脉腔迅速严重地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急性缺血或坏死。,正常的冠状动脉无任何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且具有一充分开放的腔运送心肌所需的血液。,根狭窄冠状动脉有一块新近形成的淡红血栓,粥样斑块中的开放式针状缝隙是胆固醇裂口。,根冠状动脉的远端有明显狭窄,这种末端的受累是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特征,也可能见于糖尿病或家族性高胆甾醇血症。这种病变将增加冠状动脉架桥术的操作难度。,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1、无症状型冠心病;2、心绞痛型冠心病;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5、猝死型冠心病;,1、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心绞痛阈值保持相对固定。冠脉粥样斑块相对稳定,斑块无撕裂溃疡,出血或血栓、动脉管腔狭窄比较固定。当心脏工作负荷一时加重时,发生暂时心肌缺血,负荷解除后则胸痛消失,冠状动脉血流障碍程度轻。诱因:(1)劳累;(2)情绪激动;(3)饱餐;(4)寒冷;(5)疼痛刺激。典型表现:发作性胸骨后上段或中段,心前区压迫性或闷痛、胸闷不适,可向左肩及左上臂内侧放散,达无名指或小指,持续 3-5 分钟,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可伴心率快、血压增高、出汗、恐惧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消除诱因,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可缓解。,2、不稳定型心绞痛该类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通常是在冠脉病变处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所致。有下列类型:(1)初发心绞痛;(2)增重型心绞痛;(3)梗塞后心绞痛;(4)变异性心绞痛;(5)卧位性心绞痛;,3、心肌梗死是指某支冠状动脉病变处突然完全阻塞,被这支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因丧失供血而逐渐坏死并丧失功能,90%AMI 在冠脉病变处存在血栓。表现:心前区或胸骨后有剧烈难忍的胸痛,呈压榨性,有濒死感,疼痛时间 30 分钟或更长,伴有大汗、面色苍白、恐惧,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不缓解。常有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冠心病临床症状,冠心病有 5 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 3 到 5 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 6 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1).年龄与性别:40 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 水平每升高 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 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 HDLC 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 的收缩期血压比 90-94mmhg 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 80%。(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 与 TC,TG 增高,HDL-C 下降呈正相关。(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冠心病诊断检查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 1947 年由 Holter 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 Holter 监测。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 24 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 10 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一)一般治疗:(1)发作时立即休息;(2)去除诱因;(3)调节饮食,避免油腻饮食,禁绝烟酒;(4)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5)减轻精神负担;(6)适当的体力活动,不致发生疼痛为度;(7)处理诱发或恶化心绞痛的伴随疾病;(8)减少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二)药物:A 阿斯匹林或抗血栓药;B-受体阻滞剂;C 调脂药;DACEI1、硝酸酯制剂(1)机理:松驰血管平滑肌的作用;(2)分类:速效类: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口腔喷雾剂;消心痛口腔喷雾剂;中效类:消心痛;5 单硝异山梨醇酯;长效类:硝酸甘油软膏;硝酸甘油皮肤喷雾剂;硝酸甘油贴片;5 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制剂等。(3)副反应:心悸、头痛,老年人初次含药应选择剂量小的硝酸甘油含片(0.3mg/片),以防止发生低血压。(4)耐药机理:SH 基大量硝耗;钠潴留;受体不敏感。(5)避免耐药性的方法:加用 ACEI 或利尿剂;间断用药,无药应在 8-12 小时之间。,(6)合理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对于频发的心绞痛患者选择作用持续时间短的药物,疗效优于长效,消心痛和 5-单硝酸异山梨醇优其长效制剂。在药物的给药时间上:劳累性心绞痛,应集中白天用药,如消心痛可采用 3 次/d,1 次/h 方法,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可采用 2 次/d,但不宜采用 1/12h/或 1 次/8h。对白天、夜间、清晨均有发作的患者,应采用消心痛 1 次/6 h 用法,其中 9Am 3pm,9 pm 3A m 时间点给药最佳,不易采用 1 次/4h,易耐药。对于夜间发作不频繁的患者,也可采用长短效药物相结合方法,如白天消心痛 3 次/a,晚间服长效制剂。患者仅有后半夜,凌晨发作,除消心痛 1 次/6h 服法外,还可采用睡前服长效制剂,以选择前 12 小时释放量较多的制剂为佳。对于清晨起床后易出现心绞痛者起床前先含消心痛 5-10mg,5 分钟后起床活动。,(3)在硝酸甘油或消心痛的静点使用上应注以下方面:一般静脉持续点滴不宜超过 48 h;若超过 48 小时可采用增加剂量或采用高、低浓度交替使用;患者症状在白天,则白天给予较高剂量,夜间予低剂量或不给。2、受体阻滞剂机理:阻断拟交感胺对心率和心脏收缩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缓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缓解心绞痛。降低运动时,血液动力学的反映,使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减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流入缺血区。用量要大。类型: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 mg50mg,2 次/d;普奈洛尔 心得安 10 mg/每次 10 mg,3-4 次/4h。注意:(1)本药可与硝酸酯剂合用,有协调作用,因而剂量较小。(2)停用本药时应逐渐减量,如突停可诱发心梗;(3)心功能、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酌情。,3、钙通道阻滞剂机理: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 收缩耦联中钙离子的作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微循环。类型:(1)异搏定缓释剂;(2)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民莫地平,非络地平,氨氯地平;(3)地尔硫草。注意:(1)治疗变异性心绞痛以该类药首选;(2)可与硝酸酯同服;(3)硝苯地平与-受体阻滞剂同服,维拉帕来和地尔硫草不与 受体阻带剂合用;(4)停用本药时,宜逐渐减量然后停服,以免发生冠脉痉挛。,4、抗血小板药物(1)阿斯匹林:抑制环氧化酶,抑制 TXA2 形成,每天 50-300mg;(2)噻氯吡啶、氯吡格雪:抑制血小板表面 ADP 受体且不影响阿斯匹林阻滞的环氧酶通道;(3)血小板糖化蛋白:b/a 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表面的纤维蛋白受体,是最终共同通道;,5、ACEI机理:扩张血管,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减少心绞反常。,(三)介入治疗适应症:(1)单支冠脉严重狭窄,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病变血管供血面积较大者;(2)多支冠脉病变,但病变较局限;(3)近期内完全闭塞的血管,血管供应区内有存活心肌,远端可见侧支循环者;(4)左室功能严重减退(EF 30%者);(5)冠脉搭桥术后心绞痛;(6)PTCA 术后再狭窄;,(四)外科治疗主要施行主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适应症:1、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尤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冠状动脉大主干病变;3、不适合于行介入治疗的病人;4、心肌梗死合并完壁瘤,需行室壁瘤切除的病人;5、狭窄段的远端管腔要通畅,血管供应区有存活心肌。,(五)运动锻炼疗法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发展,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而改善症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目的: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住院卧床休息;(2)药物治疗:加强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冶疗;普通肝素:通过激活抗凝血酶而发挥溶栓作用,它是间接抗栓剂,监测 aPTT60-90S,疗程 2-5 天;低分子肝素:是由小分子的复合物组成,是个复合体,不需监测 APTT;余用药同稳定心绞痛;心肌维护药物 万爽力;溶栓。(3)介入治疗及 CABG。,急性心梗的治疗1、一般措施:卧床;吸氧;止痛;扩冠。2、再灌注治疗:(1)溶栓:机理及作用;指症;类型;副作用。(2)急诊 PTCA,ICS优点:(1)有溶栓禁忌症时可使患者冠脉血管重新灌注;(2)早期明确冠状动脉群解剖的病变部位,以利于制定更完善的方案;(3)最大限度开通血管;(4)改善心肌休克患者;(70-80%)40%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当按 PTCA 治疗优于其他治疗;(5)可减少危及生命的脏部急发症的发生;(6)直接 PTCA 死溶栓比较可以沽少机械并发症的危险性;3、并发症的治疗4、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二联抗血小板治疗)5、常规降脂,B、ACEI、硝酸酯类,冠状动脉搭桥术,概念:是指利用病人自身的血管(静脉或动脉,称桥血管)以外科缝合技术,将阻塞远端通畅的冠状动脉连接到升主动脉上,使大血管血液流经桥血管灌注到远端冠状动脉,让缺血的心肌重新获得血供,改善了心脏功能。目的:重建病变冠状动脉的血流,恢复心肌供血,改善缺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方式:低温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 机器人辅助下冠脉搭桥 桥血管:大隐静脉 桡动脉、乳内动脉、右胃网膜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非常复杂,技术要求高,病人损伤大的高难度手术。手术前必须做冠状动脉,左心室和乳内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据此决定搭桥的数目和准确的位置。同时还需要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生化;肺、肝、肾功能及大小便常规等检查,了解全身各脏器的功能状况。手术前要严格控制感染。病人要练习腹式呼吸,停止使用阿斯匹林等药物,乐观开朗,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因精神太过紧张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肌梗死而增加手术危险性。,20世纪60年代,随着体外循环技术日益成熟和心脏停搏液的广泛应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此后的30多年内一直采用体外循环下,让心脏停止跳动,由人工心和人工肺来代替心肺的功能,进行搭桥手术操作。这种手术模式应用的时间久,成为一种常规手术方式。经过大量临床观察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内在的缺点,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主要与体外循环有关。尽管改进了冷血或温血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提高,但仍对心肌造成缺血性损伤,并且体外循环会引起全身炎性反应、造成重要器官损伤;凝血因素的消耗可引起出血并发症;对硬化的主动脉钳夹、插管,造成微栓脱落可引起脑卒中;另外手术的麻醉和手术过程复杂,一次性消耗材料多。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了改进:不需要打开心室将血液引出到人工心和人工肺,而是让心脏继续跳动,让肺继续通气,只是在有病的靶血管处用特殊装置固定一下,使该部分“相对静止”,而后进行搭桥。这种方法避免了常规搭桥手术中体外循环的损伤,减少了70%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明显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死亡率。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低的患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害的患者及其他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益处,更加安全。,术前护理计划,护理诊断:疼痛:胸痛 与心肌缺学缺氧,冠状动脉痉挛有关。护理目标:病人三天内学会使用有效方法缓解心绞痛。,护理措施,评价:病人病人学会使用有效方法缓解心绞痛。,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 与病人心绞痛,氧的供需失衡有关。护理目标:病人5天内活动量增加,活动后无不适感。,护理措施,评价:病人主诉活动量增加。,护理诊断:焦虑 与病人担心疾病预后有关。护理目标:病人2天内焦虑感减轻或消失。,护理措施,评价:病人焦虑感减轻。,护理诊断:睡眠形态紊乱 与夜间心绞痛发作影响睡眠有关。护理目标:病人三天内掌握帮助睡眠的方法和措施。,护理措施,1.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2.对症治疗,缓解疼痛。3.体位:必要时采取半坐卧位4.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对其产生的焦虑心理。5.指导病人采用帮助入睡的可行方法,如睡前热水泡脚、听音乐等。6.有计划地安排治疗、护理活动,使病人睡觉时尽量不受干扰。7.减少晚饭后的饮水量,以免夜尿增多影响睡眠,并尽量在上床前排空膀胱。,评价:病人掌握帮助睡眠的方法和措施。,护理诊断: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本身及治疗,手术的相关知识。护理目标:病人三天内能说出心绞痛的知识以及预防心绞痛的措施。,护理措施,1.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评价:病人能说出心绞痛的知识以及预防心绞痛的措施。,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能及时发现处理。,护理措施,1.教会病人自测心律,心率。2.避免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等。3.严格遵医嘱服药。4.一旦发生,立即向医生汇报,并给予处理。,评价:病人未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术后护理计划,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 与术后疼痛,术中失血过多有关。护理目标:患者三天内主诉活动耐力增加。,护理措施,2.从少量流质逐渐过渡到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3.未拔管前,指导病人在床上主动肢体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4.拔管后,早日下床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护理诊断:自理缺陷 与疼痛不适,活动无耐力有关。护理目标: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护理措施,1.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护理。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到易于拿取的位置。3.将呼叫器放于病人手边,听到铃响立即给予答复。4.鼓励病人参与自理活动。5.自理过程中的适当休息和严密观察。,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伤口疼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护理目标:病人两日内能够正确地有效咳嗽,痰液变稀易咳出。,护理措施,1评估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的原因。2消除或减少相关因素。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酶制剂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控制炎症,促进痰液排出。,护理措施,3.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酶制剂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控制炎症,促进痰液排出。,护理诊断:焦虑 与担心手术治疗效果,疾病预后有关。护理目标:病人两天内焦虑减轻或消失。,护理措施,1.鼓励病人说出心中感受,针对其心理状况给予指导与帮助。2.及时为病人提供好转信息,增强其配合治疗的信心。3.告知病人不良心理状况对心脏病的影响,指导病人进行心理调节。,护理诊断:有心肌灌注异常的危险:与冠状动脉或移植的动脉痉挛及血栓形成有关。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肌灌注异常,或发生后能及时有效控制。,护理措施,1.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做好温或降温的护理,可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促进患者舒适。2.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加强营养,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有利引流和改善心肺功能,饮食从流汁开始少量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3.根据各种监测,包括对 T、P、R、CVP、血压、心率、尿量、神志、瞳孔、电解质血气分析的监测、引流液的观察,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输液速度和量保持出入量平衡以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维持水、电酸碱平衡.4.准备好急救药品,一旦发生,及时处理。,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出血、心包填塞、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护理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以上潜在并发症,或发生后能够及时地控制和处理。,1.病情观察1)术后应摄胸部X线片,了解心脏大小、形态与肺部情况,同时可了解中心静脉通道与气管插管、胸部引流管的位置。2)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连续监测病人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电图变化,避免血压波动,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3)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及脱落等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在短时间内引出较多的血性液体时,应警惕有内出血的可能。2.维持体液平衡1)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记液体出入量。2)术后应保持尿量在1mlkgh以上。如尿量减少,根据病因补充血容量或应用利尿剂。3)术后维持血红蛋白10gL即可,血红蛋白过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循环阻力。,3.术后用药护理 1)术前应用钙离子阻滞剂或-受体阻滞剂的病人,术后应继续服用,以降低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血压偏高者可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以防冠状血管痉挛,剂量为0.52.0gkgmin。2)术后次日应口服阿司匹林25mg,一日3次,以避免吻合口血栓形成;对于行动脉内膜剥脱术者,若术后无出血征象,立即静脉滴注肝素100200mgd,能进食后可给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日。3)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西米替丁(甲氰米胍)静脉滴注,以预防术后急性胃粘膜病变。4.术后取大隐静脉处用弹力绷带包扎,次日即开始活动肢体,以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5.术后次日,拔除气管插管后,进少量流食,三日后进半流食,一周后可改为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6.促进排痰。注意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发生。,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