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β-内酰胺类抗生药理学课件PPT文档.ppt
学习要求,掌握青霉素G抗菌作用及、耐药机制、临床运用应用、不良反应。掌握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应用、不良反应。,内酰胺类抗生素(-lactam antibiotics),为繁殖期杀菌剂,其化学结构中具有一个内酰胺环,主要包括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其基本结构前者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后者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的基本结构,分类 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四代)其他(新型内酰胺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 单环内酰胺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 氧头孢烯,第一节 青霉素类,The History of PenicillinPenicilli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discovered and widely used antibiotic agents,derived from the Penicillium mold.,青霉素的发展史,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1928年发现,1929年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Howard Walter Florey(18981968)Frnst Boris Chain(19061979)194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被遗忘的发现在二战中拯救了无数生命。三位不同国籍的学者共获1945年诺贝尔奖。,1940年,澳洲的Howard Walter Florey和英国的Ernst Boris Chain成功地从粗培养液中纯化出penicillin。1943年,青霉素正式用于临床。那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青霉素的应用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三人因为发现penicillin而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一)青霉素G(苄青霉素),1.抗菌谱:窄谱抗生素1)革兰氏阳性菌(球菌、杆菌)2)革兰氏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3)致病螺旋体,一、天然青霉素,抗菌机制 1抑制转肽酶(transpeptidase)阻止黏肽的交叉联接,使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菌体肿胀、崩裂、死亡。2触发细菌自溶酶(autolysins)促进菌体裂解死亡。,用药前的葡萄球菌,给药后的葡萄球菌,细菌崩裂,细胞壁的形成1,NAG,UDP,UDP,NAM,NAG(N-乙酰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NAM(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D-丙,D-丙,L-丙氨酸,L-赖氨酸,D-谷氨酸,在细胞膜脂质上合成新的粘肽,NAG,NAM,P,P,C55 lipid,L-lysine,细胞壁的形成2,L-lysine,D-ala,细胞壁的形成3,1、为什么青霉素G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而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弱?2、为什么对人和哺乳动物毒性低?,?,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的机制 1)产生内酰胺酶:水解-内酰胺环而使青霉素灭活 青霉素-内酰胺环结合为无活性复合物 2)靶位变化: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对-内酰胺类结合减少 产生新的PBPS,可使青霉素活性丧失。,青霉素酶作用点,临床应用1)链球菌感染:A组链球菌感染:迄今为止有效的治疗药。B组链球菌感染: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2)脑膜炎双球菌及敏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3)螺旋体引起的感染:梅毒、回归热 可作为首选,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型均可见轻: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过敏性休克。发生率1/6万,死亡率10 1)多见于注射后5分钟内(50),30分钟内约90 2)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呼吸困难 3)微血管广泛扩张的微循环障碍-血压下降 4)其他:脑缺氧意识障碍、皮肤过敏掻痒、恶心等,抢救 肌注或皮下注射AD。人工 呼吸、升压药 预防 1)详细询问过敏史 2)皮试:停药3天后再用,更换批号需重做皮 试,注意皮试时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3)注射用药现用现配 4)使用时应备AD,对青霉素G的评价,优点:1.对不少感染疗效好,甚至首选 2.化疗指数高、毒性小 不足:1.对G杆菌无效-窄谱 2.耐药金葡菌达90-不耐酶 3.po无效-不耐酸 4.可引起过敏反应,1.第一次注射PG是否要做皮试?2.变态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为何可作皮试来预测?,?,二、半合成青霉素以天然青霉素的基本结构6-APA为原料,在R1位连接不同人工合成的侧链,人工半合成青霉素:耐酸类 耐酸耐酶类、广谱类、抗铜绿假单胞菌类 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比较,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耐酶,广谱,抗绿脓广谱,抗G-杆菌,G+菌,+,+,+,+,+,G-球菌,+,-,+,+,+,+(绿脓-),-,-,G-杆菌,+(绿脓+),+(绿脓-),用途,药物,耐PG的金葡菌感染,G-杆菌感染,绿脓等G-杆菌感染,G-杆菌感染,P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美西林,第二节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化学结构相似,理化特性相似,抗菌机制相同抗菌谱较广,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效;耐青霉素酶,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过敏反应较少,但有5%10%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主要用于对青霉素G治疗无效的感染。,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氨苄,第二代:,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啉,头孢菌素的分类,1.为杀菌药,1)对G+菌:第一、四代第二代第三代,2)对G-菌:第四、三代第二代第一代,3)第三、四代有较强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2.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第四三二一代,G+菌,G-菌,:第一、四代第二代第三代,共同特点,4.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5.第一代主要用于耐PG的金葡菌感染,第二 代用于G-菌感染,第三代用于多重严重 耐药菌感染及G-杆菌所致感染,第四代 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G-杆菌所致严重感染,3.对肾脏的毒性,:第一二三四代,共同特点,头孢菌素类比较,药理学特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G+菌,+,+,+,+,G-菌,+,+,+,+,+,+,G-杆菌,+,+,血浆半衰期,肾毒性程度,脑脊液药物浓度,对-内酰胺酶稳定性,金葡菌,+,+,+,+,+,+,+,+,+,+,+,+,+,+,+,-,:头孢西丁、头孢美唑,:亚胺培南,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氧头孢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拉氧头孢,第三节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1.本身抗菌作用弱,2.作为自杀性底物与-内酰胺酶形成稳定 的复合物而抑制酶的活性,3.与-内酰胺类药物合用产生协同作用,4.对不产-内酰胺酶细菌一般无加强作用,共同特点,复习思考题1.青霉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有哪些?2.半合成青霉素分类、代表药及特点有哪些?3.比较各代cephalosporins有何不同?4.-lactam antibiotics和-lactamase inhibitors联合应用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