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学堂乐歌》教案与设计.doc

    • 资源ID:4602074       资源大小:360.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堂乐歌》教案与设计.doc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沈心工与李叔同教 学 设 计学 校: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单位地址:陕西省友谊西路127号教 师:苟 仙 冬电 话:13096969680【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沈心工与李叔同教 案使用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教 师:苟仙冬联系电话:13096969680学 校:西北工业大学附中 单位地址:陕西省友谊西路127号一、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创造多元化、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情景设置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突出音乐学科艺术性强的特点,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乐歌的鉴赏,将知、情、意统一起来,努力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在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同时,及时突破、创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和重要意义,进而了解我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一些情况。本课通过学生对乐歌的欣赏,引导其感受体验乐歌情绪,认识和了解歌曲所反映出来的时代思想,及沈心工与李叔同的生平和代表作。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在历史、政治等学科中了解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国情及综合知识。因此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切入,从清末明初的社会现状入手,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探究、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其社会意义。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纽带,连接本课要讲授的新知,这样的教学设计易于学生接受,可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进行音乐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另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性发展。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与李叔同 课     时: 1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乐歌”词、曲创作上的特点,进而认识和了解我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一些情况及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对我国近代音乐产生的影响。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代表作品及其生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验乐歌的情感,认识了解乐歌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重要意义。3、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交流、艺术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体验其风格特点,了解乐歌词曲的创作规律。组织学生完成“借曲填词”艺术实践活动。五、教学内容1、知识概念a、新式学堂及学堂乐歌的产生b、学堂乐歌的内容c、乐歌的创作特征2、作品欣赏a、兵操体操 b、黄河 c、祖国歌 d、送别3、艺术实践利用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即:借曲填词),引导学生用送别或者自己喜爱的歌曲旋律创作新的歌词,与同学们共同分享。4、总结与课后拓展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聆听乐歌,感受体验歌曲情绪,认识、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及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与其代表作。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其重要意义,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为切入点,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组织学生完成“借曲填词”的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情感及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教学难点:通过乐歌的欣赏、演唱、探究,了解“乐歌”词曲的创作原则及特殊性。引导学生参与“借曲填词”的音乐活动。 四、教学方式、方法:情景导入法、质疑解疑法、讨论分析法、艺术实践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用具:音响系统、碟片、钢琴、多媒体系统、服饰道具等。六、教学重、难点的设定1、教学重点:认识、了解沈心工与李叔同的代表作品及生平。初步了解学堂乐歌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及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乐歌的风格特征、创作特点,并进行“借曲填词”的实践活动。七、 课程设计思路以学生熟悉的人文历史知识为切入点,通过课堂情景的营造,带学生进入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引导学生以音乐欣赏为主,在聆听中探究、讨论、分析“学堂乐歌”的产生背景及社会意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自主探究、感知体验、创作实践,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八、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质疑解疑法、提问分析法、音乐听赏法、实践参与法。九、学习方法:感受体验法、视听鉴赏法、讨论分析法、艺术实践法、合作探究法。十、教学用具:音响系统、碟片、钢琴、多媒体系统、服饰等。六、教学过程:一、导 入 (情景导入)(播放背景音乐送别,教师身着“清末民初”我国进步青年服饰,营造意境,重温历史。通过引导学生观察20、30年代的学生装,引出中国新式学堂的兴办,从而自然进入“学堂乐歌”的探究)。二、新 授(一)“学堂乐歌”概念的探究(1)新式学堂的产生: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资料,利用自己的历史、政治等综合知识能力去理解新学堂产生的背景,不完善之处教师做以补充。 废科举 办新学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明,在中国兴办学校。即中国当时的新学堂。(2)“学堂乐歌”的产生:利用知识的连贯性,让学生阅读教师课件上给予的文字资料,引导其自主思考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最后揭示“学堂乐歌”的概念。十一、教学过程:一、导入1、服装导入用服装的文化信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起其好奇心与学习兴趣。2、音乐场景营造播放音乐祖国歌,教师跟唱。重现二三十年代中国“学堂乐歌”场景,营造雅致、新颖的课堂氛围。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二、新授(一)、概念性知识探究1、揭题学堂乐歌 (设问诱导,层层深入,揭题)。2、知识探究(1)学堂的产生:(2)学堂乐歌的产生:(3)学堂乐歌的内容:a、播放录象。b、图片引导。c、探究结果。(二)作品赏析与艺术实践作品一 :体操兵操(详讲)(1)聆听歌曲,并思考:文字资料:康有为、梁启超在上书光绪皇帝请开学堂的奏折中,曾指出:“ 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要件。”;“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1902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对乐歌课的开设予以认可,在学堂里开设唱歌课,即“学堂乐歌”。1923年后,该课程改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逐渐不用。(3)学堂乐歌的内容:利用影像资料和图片进行引导,后教师补充总结。a、播放录象:勉学学堂乐歌(利用音像资料进行引导,对学堂乐歌的内容展开思考探究,具有直观性、想象性,给学生思维的扩展、延伸、思考创造了机会和空间。)b、图片引导:通过图片的观看和思考,引导学生回顾清末明初中国社会状况,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探究其歌词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图片:八国联军侵华图、中国人吸食鸦片图、残害受辱图等。 C、讨论探究:学生看录像,思考探究“学堂乐歌”的内容。【探究结果】学堂乐歌的内容多为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辱”、“富国强歌词的内容、歌曲的特点、抒发的情绪和情感、体现的精神。(2)学生探究思考,分析歌曲。 a、歌词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b、歌曲的特点。(3)跟唱乐歌:体会乐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跟唱歌曲。(4)艺术实践: “唱乐歌、做体操”。(将知识进行拓展,挖掘乐歌兵操、体操与当代中学生广播体操的发展延伸关系,激发学生树立“强壮身体、保卫祖国”的爱国思想,同时更好的理解此歌曲的创作意义。)(5)作者介绍: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强调重点。(给学生创造自学的空间,重难点知识教师做增补说明。)作品二:黄河(略讲)(1)聆听歌曲,体会情绪。(2)学生分析歌曲特点,教师补充。作品三:祖国歌1、作者介绍:2、欣赏并思考:3、歌曲介绍:4、延伸探究:(1)是否知道李叔同先生其它的音乐作品吗?(引出送别)。(2)这首颇具影响力的歌曲送别,是李叔同先生创作的吗?(3) 引出“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女子自由、男女平等;宣传自由民主思想;宣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映学生生活等。(二)“学堂乐歌”作品赏析及实践活动作品1 :体操兵操(详讲)(1)聆听歌曲,并思考:歌词的内容、歌曲的特点、抒发的情绪和情感、体现的精神。(2)学生探究思考,分析歌曲。 a、歌词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b、歌曲的特点:(3)跟唱乐歌:体会乐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怀,跟唱歌曲。(4)艺术实践:将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推进,举行“唱乐歌、做体操”的艺术实践活动,将知识进行拓展,挖掘乐歌兵操、体操与当代中学生广播体操的发展延伸关系,激发学生树立“强壮身体、保卫祖国”的爱国思想,同时更好的理解此歌曲的创作意义。(5)作者介绍:请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资料来介绍作者的身平简介,然后教师补充,强调重点。(给学生创造自学的空间,重难点知识教师做增补说明。)作品二:黄河(略讲)(1)聆听歌曲,体会情绪。(2)学生分析歌曲特点,教师补充。(由于以上两首作品同是沈心工先生的,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歌词完全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和所体现的精神。因此这首歌曲作为简要了解,安排略讲。)(4)一起演唱送别,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三)艺术实践: 开展“借曲填词演唱会”活动。1、引导学生用送别,或者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填上一段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意境、有艺术性的歌词,并演唱给大家听。2、共同交流,感受艺术的美好、分享创作的喜悦。3、介绍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根据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填词创作的旅愁。(四)总结1、总结语(略)。2、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题目。3、引导学生共同演唱日本犬童球溪根据同一曲调创作的旅愁,结束课程。作品三:祖国歌 (1)、作者介绍请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者资料介绍,来了解李叔同先生的生平。之后教师补充、完善。(2)乐歌欣赏:聆听祖国歌,感受、体会歌曲情感及思想。(3)歌曲分析:曲调采用民间曲调老八板填词而成,唱起来亲切动听、琅琅上口;要给学生强调:李叔同先生这种大胆地采用民族民间曲调进行填词的作法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歌词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4)知识延伸:李叔同先生的音乐作品里,既有由民间曲调填词而成的歌曲,如刚才所听的祖国歌,也有借用他人旋律重填新词的经典之作,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借曲填词”曲目,大家讨论、演唱。(以此环节引出“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三、延伸探究:1、分享学堂乐歌代表人李叔同先生代表作品送别。词:李叔同先生创作曲调:【美国】作曲家奥德威,原创曲名梦见家和母亲。2、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是】多以“借曲填词”为主,歌曲大多根据日本、欧美等国的歌曲曲调,填上新作的歌词。3、演唱送别。李叔同先生的送别在中国流传广泛,影响力也比较大,师生共同回顾演唱,体会歌曲的优美意境,并熟悉歌曲旋律。4、艺术实践:开展“借曲填词演唱会”活动。引导学生用送别或者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填上一段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意境的歌词,并交流演唱,共同分享学生的音乐创作与智慧。5、学生交流展示自己创编的乐歌。(感受艺术的美好、分享创作的喜悦)。6、引导学生共同演唱日本犬童球溪根据同一曲调创作的旅愁。【歌曲介绍】同样是依照美国奥德威的原曲填的词,但旅愁的创作应早于送别。1907年旅愁被日本文部省正式采用为中学音乐教材。而后在1915年的时候,李叔同又创作了送别, 对原曲做了小的修改,又配上了新的歌词。歌词更适合吟诵和歌唱,与原曲的配合更和谐,词曲结合相得益彰,珠联璧合。送别与旅愁在意境上已经不相同了。四、总结1、大家一起演唱犬童球溪的旅愁。2、【结束语】“学堂乐歌”的社会价值在于,随着它的发展,西洋音乐及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留一道课后自主探究目题:请你们收集、查找资料,了解除沈心工、李叔同外,学堂乐歌的其他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

    注意事项

    本文(《学堂乐歌》教案与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