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超N总论,脊髓文档资料.ppt
1,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1.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2.熟悉神经元的基本构造和分类。3.掌握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熟悉脊髓节段的概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了解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掌握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脊髓白质主要纤维束的位置和功能。,3,功能1、感受体内、外的刺激反应,控制和调节全身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2、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3、人类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发达,不仅适应环境,还能主观改造世界。,定义脑(颅腔)+脊髓(椎管)+周围神经,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第十四章 总论 P218,4,主要内容,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5,一、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含有绝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内脏神经主要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组成。,依其功能不同内脏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神经按分布及性质又把周围N分为: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根据周围神经在各器官、系统中所分布的对象不同,又可把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6,神经系统概观,7,脑和脑神经,8,脊髓和脊神经,9,内脏神经,内脏神经的传出部分支配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活动,因其不受机体主观意志的控制,故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10,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元,神经胶质,神经胶质,11,(一)神经元,1、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胞体,突起,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树突,胞体,轴突,不同神经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以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为神经元的代谢中心,胞体内的细微结构与其他细胞大致相似,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和细胞膜,此外,还含有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12,1、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胞体,突起,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树突的数量与配布方式在不同的神经元中不一样,一般较短,可反复分支,逐渐变细而终止。,轴突通常只有一条,常发出侧支。不同类型神经元的轴突粗细长短不一,长度可达1m以上。,2、功能 接受刺激 传导冲动,13,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1)按突起数目分:,周围支,中枢支,3、分类,14,(2)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15,由神经元的长轴突或长树突及包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神经被膜或髓鞘。神经纤维主要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分类:根据有无髓鞘(由胶质细胞形成)有髓纤维:神经元长突起+神经膜+髓鞘 无髓纤维:神经元长突起+神经膜功能:传导冲动。,4、神经纤维nerve fiber,16,5、突触,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以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息(人类80%为此)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以电流(电讯号)传递信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传递信息的细胞连接。,17,(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1、分类,A、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少突、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B、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卫星细胞、,2、特点:数量很多 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 无传导冲动的功能,3、功能 支持、营养神经元 防御、修复损伤,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18,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形态学基础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 作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反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即是反射活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效应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枢,19,For example,if ones fingers are burned by a candle,the hand that receives the painful stimulus is rapidly removed from the flame with a jerking motion.,20,神经系统以反射做为其调节活动的方式。反射弧是执行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和结构基础,包括五个环节,任何一部分损伤,反射即出现障碍,如肌肉瘫痪、皮肤感觉丧失等。因此,临床上常用检查反射的方法来诊断神经系统的疾病。,21,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和白质皮质和髓质神经核和神经节 纤维束和神经,22,1、灰质和白质2、皮质和髓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white matter)。分布在大、小脑深面的白质又称髓质(medulla)。,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gray matter)。在大、小脑表面形成一个灰质层称皮质(cortex)。,23,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在一起,在中枢神经内称神经核(nucleus),在周围神经内称神经节(ganglion)。,3、神经核和神经节,24,4、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神经内,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走在一起,称纤维束。在周围神经中,神经纤维都形成粗细不等的条索状结构,称神经。,25,26,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脊髓脑,内脏神经躯体神经,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部位,27,一、位置,第一节 脊 髓,脊髓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尾部,与脑相比是分化较低、功能较低级的部分,仍保留着明显的节段性。脊髓与31对脊神经相连,后者分布到躯干和四肢。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刺激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来完成复杂的功能。,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28,外形:两个膨大:颈膨大 第4颈节至第1胸节 腰骶膨大第2腰节至第3骶节,第一节 脊 髓,颈膨大,腰骶膨大,终丝,29,脊髓圆锥,终丝,30,外形:,颈膨大,腰骶膨大,终丝,前正中裂 1后正中沟 1前外侧沟 2(前根)后外侧沟 2(后根),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5条沟:,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是薄束和楔束之间的分界标志。,31,1裂5沟2膨大,总结:脊髓的外形,32,终丝,马尾,终丝,脊髓圆锥,后正中沟,前根,后根,脊髓在外形上没有明显的节段性,但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即构成一个脊髓节段,因为有31对脊神经,故脊髓也可分为31个节段:即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和1个尾节(Co),前根(运动)后根(感觉),33,脊神经组成,每一个脊髓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成一成一条脊神经,从相应的椎间孔穿出。因为椎管长于脊髓各脊神经根距各自椎间孔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使脊神经根在椎管内自上而下渐渐倾斜,至腰骶部时神经根近乎垂直下行。,34,马尾:,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行,围绕终丝,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进针行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以避免损伤脊髓。,35,C1 C4()与同序数椎骨相对C5 T4(1)与同序数的上1节椎体相对T5 T8(2)与同序数的上2节椎体相对T9 T12(3)与同序数的上3节椎体相对 L1-L5(T10-12)与第10-12胸椎相对S1 Co(L1)与第一腰椎相对,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31个脊髓节段:C8、T12、L5、S5、Co1,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即构成一个脊髓节段。,36,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歌,颈髓上段同椎对;下颈上胸高一椎;中胸高二下胸三;腰髓胸十十一椎;骶髓五段和尾髓,胸椎十二腰一椎。,37,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在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围绕中央管周围是“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周是白质。,每侧的灰质,前部扩大为前角;后部狭细为后角,在胸髓和上部腰髓(L1L3),前、后角之间有向外伸出的侧角;中央管前、后的灰质分别称为灰质前连合和灰质后连合,连接两侧的灰质。,前角,后角,侧角,中央管,38,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3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索。在灰质前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称网状结构,在颈部比较明显。,白质后索网状结构外侧索前索,39,灰质后角 侧角灰质连合 前角,内部结构,白质后索网状结构外侧索前索,白质前连合,中央管,40,(一)灰质 脊髓灰质是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神经胶质和血管等的复合体。,脊髓灰质内有各种不同大小、形态和功能的神经元,其中大多数神经元的胞体往往集聚成群或成层,称为神经核或板层。在纵切面上,灰质纵贯成柱;在横切面上,这些灰质柱呈突起状称为角。,41,二、白质 White matter,三索前索(anterior funiculus)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侧索(lateral funiculus)三类纤维上行(感觉)传导束:脊髓脑下行(运动)传导束:脑脊髓固有束:脊髓脊髓,由许多纵行排列的纤维束组成。,42,1、上行纤维束,包括:薄束与楔束,脊髓小脑束和脊髓丘脑束。,43,薄束起于T5以下脊髓,纤维不交叉,在后索上升,于延髓止于薄束核,传导同侧中胸部以下肢体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楔束起于T4以上脊髓,纤维不交叉,在后索上升,于延髓止于楔束核,传导同侧上胸部以上肢体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薄束(fasciulus gracilis)楔束(fasciulus cuneatus),这两个束是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后索的直接延续。,44,薄束楔束,后索病变时,同侧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闭目难立、闭目指鼻、闭目指对指试验阳性。,45,脊髓小脑束,1)脊髓小脑后束: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主要起自同侧板层的背核,但也有来自对侧背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过来的少许纤维,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由于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所以此束仅见于L2以上脊髓节段。,2)脊髓小脑前束:位于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主要起自腰骶膨大节段板层-层的外侧部,即相当于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的外侧部,大部分交叉至对侧上行,小部分在同侧上行,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皮质。,46,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侧束 外侧索的前半,传导痛觉 和温度觉的冲动。脊髓丘脑前束 前索,传导粗略触觉冲动。,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对侧损伤平面12个节段以下的肢体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但触觉存在,称感觉分离。,47,传导束 起始 交叉部位 行程位置 终止 功能薄束:T5以下-后索 薄束核 深感觉(同侧)精细触觉 楔束:T4以上-后索 楔束核 深感觉(同侧)精细触觉脊髓小脑后束:胸核-外侧索 小脑 躯干下部、下肢 深感觉脊髓小脑前束:后角基部 脊髓 外侧索 小脑 躯干下部、下肢 中间带 深感觉脊髓丘脑束:后角固有核 白质前连合 前、侧索 丘脑 浅感觉(侧束)后角缘层 痛、温觉(对侧)(前束)粗触觉,上行纤维束,48,2、下行纤维束,又称运动传导束,起自脑的不同部位,直接或间接的止于脊髓前角或侧角。管理骨骼肌的下行纤维束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前者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延髓)束,后者包括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等。,49,皮质脊髓束,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其他一些皮质区域,下行至延髓锥体交叉,其中大部分(约75%90%)纤维交叉至对侧,称为皮质脊髓侧束;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下行称为皮质脊髓前束功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特别是肢体远端的灵巧运动。,50,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皮质脊髓前束前索,51,皮质脊髓束,52,皮质脊髓束,1)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外侧索后部下行,直达骶髓(约S4),逐渐终于同侧灰质板层,来自额叶的纤维可以直接与外侧群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是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相突触。此束内纤维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到颈、胸、腰、骶去的纤维。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硬瘫):无明显的肌萎缩、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2)皮质脊髓前束:在前索最内侧下行,大多数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终于对侧前角细胞,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终止于同侧前角细胞。此束仅存在于脊髓中胸部以上。损伤(如脊髓灰质炎)后表现为驰缓性瘫痪(软瘫):明显肌萎缩、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53,位置 起于红核,交叉后在脊髓外侧索下行,止于灰质-层前角运动细胞。功能兴奋同侧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同侧伸肌运动神经元,红核脊髓束,54,1.薄束 2.楔束3.脊髓小脑后束4.脊髓小脑前束5.脊髓丘脑后束6.脊髓丘脑前束7.皮质脊髓侧束8.皮质脊髓前束9.红核脊髓束10.顶盖脊髓束11.前庭脊髓束12.内侧纵束13.网状脊髓束14.固有束,1,2,3,4,5,6,7,8,9,10,11,12,13,14,55,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上、下行传导径路的中继站;反射中枢。,单突触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 组成:一个传入神经元 一个传出神经元,(一)脊髓反射,完成:节段内反射和节段间反射,躯体反射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如: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 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和内脏躯体反射,如: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56,1、牵张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肌肉、肌腱,脊神经后根,-运动神经元,脊神经前根,肌肉收缩,深反射(腱反射):,57,2、屈曲反射,皮肤,脊神经后根,后角,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肌肉收缩,脊神经前根,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属于多突触反射,58,(二)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脊髓全横断:数周至数月后,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但由于传导束很难再生,脊髓又失去了脑的易化和抑制作用,因此恢复后的深反射和肌张力比正常时高,离断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不能恢复。,脊髓半横断 可引起损伤平面以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伤侧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同侧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脊髓前角受损 主要伤及前角运动神经元,表现为这些细胞所支配的骨骼肌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肌萎缩,无病理反射,但感觉无异常。如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患者。,中央灰质周围病变 若病变侵犯了白质前连合,则阻断了脊髓丘脑束在此的交叉纤维,引起相应部位的痛、温觉消失,而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无障碍(因后索完好)。这种现象称感觉分离,如脊髓空洞症或髓内肿瘤患者。,59,练习题,1 试述神经系统的分类和功能。2 名词解释:神经元、灰质、白质、髓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反射、反射弧,60,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系统常用术语如:灰质、皮质、反射弧、白质、髓质、反射、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神经,61,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称灰质,如脊髓灰质。皮质 灰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配布,称为皮质。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集聚称白质。髓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白质因被皮质包绕而位于深部,称为髓质。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62,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集聚称神经神经外膜-包绕在每条神经外面的结缔组织。神经束膜-结缔组织伸入束内将神经分为若干小束,并包围之。神经内膜-包在每根神经纤维外面的结缔组织。,神经节 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聚称神经节感觉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 内脏运动神经节传出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 纤维束 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一起称纤维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