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解剖学——神经系统文档资料.ppt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植物性神经),二.神 经 元,神经系由神经组织构成,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两种细胞成分。神经细胞是神经系构造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也称神经元。(一)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构成。1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内含有胞核,核的周围有胞浆,外被薄的胞膜。2突起:由细胞体发出,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有一个至多个,自胞体发出后可以反复分支,逐渐变细而终止。树突表面不光滑,发出多种形态的细小突起,称为树突棘。轴突(Axon)除个别神经元外,所有神经元都只有一条细而均匀的轴突。,(二)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较长突起(主要为轴突)和包在外面的髓鞘及神经膜组成。根据髓鞘的厚 薄,分为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髓鞘薄,在光镜下看 不见)。髓鞘的有无和厚薄与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有 关,即髓鞘厚的纤维传导的速度快。(三)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的末端在畜体各组织或器官内形成 的特殊装置,称神经末梢,有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 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连同其特殊装置一起称感 受器。,(四)神经元的分类,1.按突起的多少可将神经元分为3类:多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双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假单极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起,呈“T”字形,分为中枢 突和周围突。中枢突相当轴突,连中枢神经;外周突相 当于树突至外周感受器。2.按功能和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可将神经元分为3类:感觉神经元:将内、外环境的刺激由周围传向中枢神经,也称传人神经元,属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将中枢的冲动传向肌肉或腺体,也称传 出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或称联络神经元:位于脑或脊髓中,属多 极神经元。,3.反射和反射弧,三.神经系常用的一些术语,(一)中枢神经常用术语 1.灰质:为位于脑、脊髓内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组成,因富含血管,新鲜标本呈暗灰质,故称灰质。如脊髓灰质、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2.白质:是由位于脑、脊髓内的神经纤维集聚而成,分别位于脊髓和脑干的周围以及大脑和小脑的内部。3.神经束:位于脑、脊髓内,由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组成。,(二)外周神经常用术语 1.神经:周围神经内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2.神经节:由周围神经中神经元胞体聚集 而成,有脊神经节、脑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3.网状结构:由中枢神经内白质和灰质相混合而成,中枢神经内分散的神经元胞体位于神经纤维网眼内。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在神经系发生史上相当古老,它们主要分布在脑干内。4.神经核:位于脑各部内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灰质团块称神经核。,5-2 中枢神经,一、脊 髓,(一)脊髓的位置与形态1.位置:脊髓(Medullaspinalis)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后 缘向后伸延至荐部。2.形态:脊髓呈背、腹向稍扁的圆柱状,向后端逐渐缩细 形成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最后形成一根来自软膜的细丝 称为终丝,终丝外面包以硬膜附着于尾椎椎体的背侧,有 固定脊髓的作用。脊髓粗细不均,在外形上形成两个膨大部。颈膨大发出神经至前肢;腰膨大在脊髓圆锥的前方,发出神经至后肢。,脊髓的背侧正中有纵向的浅沟称为背正中沟,其深部有隔称背正中隔。脊髓的腹侧正中有纵向的深裂称为腹正中裂。在背正中沟的两侧分别有一背外侧沟,脊神经背侧根的根丝经此沟进入脊髓。在腹正中裂的两侧,分别有一腹外侧沟,是脊神经腹侧根的根丝发出的部位。,脊髓的横断面,3.脊神经的构成 每一节段脊髓均接受来自脊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并 发出运动神经纤维,分别形成背侧根和腹侧根。背侧根较 长,是感觉性的,由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组 成,它的根丝分散呈扇形进入脊髓的背外侧沟。背侧根的 外侧有脊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胞体集结的部位。腹侧根 是运动性的,由脊髓腹侧柱内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构成,其 根丝也呈扇形出腹外侧沟。背侧根和腹侧根在椎间孔附近 合并成脊神经,经椎间孔出椎管(如图)。在腰段后部与荐部,由于脊髓缩短,荐神经根和尾 神经根斜向后外侧,在椎管内伸延一段距离才出其相应的 椎间孔。因此在脊髓圆锥和终丝的周围被荐神经和尾神经 包围,此结构总称马尾。,脊神经的构成模式图,(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内部中央有纵走的脊髓中央管,前通第4脑 室,内含脑脊髓液。在脊髓内部中央管周围的是灰质,灰 质外面是白质。1灰质:在脊髓的横断面上,灰质呈H形,每侧部的 灰质分别向背、腹侧伸入白质,分别称背侧柱和腹侧柱,柱的横断面呈角状也可称为角。在中央管周围连接两侧部 的灰质称为灰质连合。胸段和前部腰段脊髓的腹侧柱基部 的外侧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小突称为外侧柱。脊髓灰柱是由神经元的胞体、少量的神经纤维以及神 经胶质细胞构成的。在背侧柱中主要是中间神经元的胞 体;腹侧柱内为运动神经元的胞体;胸腰段脊髓的外侧柱 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荐段脊髓的外侧柱内为副 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2.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由纵走的神经纤 维构成,为脊髓上、下传导冲动的传导径路。白质 可划分为3对索:背侧索:为背正中沟至背外侧沟之间的白质。索内的神经束是由各段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的中 枢突所构成,向前伸向延髓,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 侧的楔束,有传导本体感觉的作用。外侧索:背外侧沟与腹外侧沟之间的白质。既 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腹侧索:腹外侧沟至腹正中裂之间的白质。既 能传导感觉,也可传导运动。密接脊髓灰质的白质称为脊髓固有束。,(三)脊 膜,脊髓外面被盖有三层结缔组织膜,总称为脊膜。由内向外依次为脊软膜、脊蛛网膜和脊硬膜。,1.脊软膜:薄,内含血管、紧贴在脊髓的表面。2.脊蛛网膜:很薄、细而透明,与软膜之间形成相当大的腔 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该腔向前与脑蛛网 膜下腔相通,内含脑脊髓液以营养脊髓。3.脊硬膜:白色的致密结缔组织膜,与脊蛛网膜之间形成狭窄 的硬膜下腔,内含淋巴液,向前方与脑硬膜下腔 相通。在脊硬膜与椎管之间有一较宽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内含静脉和大量脂肪,有脊神经通过。在临床 上做硬膜外麻醉时,即将麻醉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的传导 作用。,二.脑,脑位于颅腔内,后端在枕骨大孔处延接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脑可分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在前,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小脑位于脑干的背侧。大脑和小脑之间有一大脑横裂分开(如图)。,(一)脑 干,脑干由后向前依次分为延髓、脑桥、中脑和间脑,是脊髓向前 的直接延续。脑干从前向后依次发出第312对脑神经,大脑皮 质、小脑、脊髓之间要通过脑干进行联系。此外,脑干中还有许多 重要的神经中枢。脑干的结构与脊髓基本相似,也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但灰质不像 脊髓灰质那样形成连续的灰质柱,而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集合 成团块状的神经核,分散存在于白质中。脑干内的神经核可分为两 类:一类是与脑神经直接相连的神经核,其中接受感觉纤维的,称脑神经感觉核,位于脑干外侧部;发出运动纤维的,称脑神经运 动核,位于感觉核内侧,靠近中线处。另一类为传导径上的神经 核,是传导径上的联络站,如薄束核、楔束核、红核等。此外,脑 干内还有网状结构,它是由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和散在其中的神经细 胞所构成,在一定程度上也集合成团,形成神经核。网状结构既是 上行和下行传导径的联络站,又是某些反射中枢。脑干的白质为 上、下行传导径。,1延髓延髓为脑干的末段,其后端在枕骨大孔处接脊髓,前端连脑桥;腹侧部位于枕骨基底部上,背侧部大部分为 小脑所遮盖。延髓呈前宽后窄、背腹侧稍扁的四边形。在腹侧面的 正中有腹正中裂,与脊髓腹正中裂相延续。腹正中裂的两 侧各有一条纵行隆起,为延髓锥体,它是由大脑皮质发出的运动纤维束(锥体束)构成。在延髓 的后端,锥体束的大部分纤维向背内侧越过中线交叉至对 侧,称锥体交叉,再向后则锥体消 失。在延髓前端、锥体的两侧有横隆凸,称斜方体。,延髓的背侧与小脑之间有第4脑室,两侧由前 向后依次有面神经根、前庭耳蜗神经根、舌咽神经 根、迷走神经根和副神经根;锥体前端的两侧有外 展神经根,后部两侧有舌下神经根。延髓在机能上是生命中枢所在地,呼吸、心 跳等均直接由延髓控制,它还有唾液分泌、吞咽、呕吐等中枢。,2脑桥,脑桥位于延髓的前端,在中脑的后方、小脑的 腹侧。背侧面凹,为第4脑室底壁的前部;腹侧有 横行隆起,又分为背侧的被盖和腹侧及两侧的基底 部。基底部呈横行隆起,由纵行和横行纤维构成。脑桥的两侧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第4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前方通中脑导水管,后方通脊髓中央管,内充满脑 脊髓液。第4脑室内有第4脑室脉络丛,脉络丛,可 产生脑脊髓液。第4脑室底呈菱形,也称菱形窝。,3.中脑 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其脑室为中脑(导)水管,前通第3脑 室,后连第4脑室。中脑水管将中脑分为背 侧的四迭体和腹侧的大脑脚。(1)四迭体:又称顶盖,由前后2对圆丘组成。前丘较大,是光反射的联络站,为灰质和白质相间的分层结构。后丘是声反射的联络站,其表面为白质、深部为灰质的后丘核,主要接受耳蜗神经核的纤维,完成听觉反射活动。(2)大脑脚:分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大脑脚底。大脑脚底为白质,主要由大脑皮质至脑桥、延髓和脊髓的运动束组成。被盖在中脑水管与脚底之间,相当于脑桥被盖的延续,内有脑神经核(如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中继核(如红核、黑质)、网状结构和一些上、下行纤维。,大脑的后上部(水平面),4间脑,位于中脑的前方,前外侧被大脑半球所遮盖,内有第3脑室。间脑主要可分为丘脑和下丘脑。(1)丘脑:占间脑的最大部分,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由白质髓板分隔为许多不同机能的核群组成。左、右两丘脑的内侧部相连,断面呈圆形,称丘脑间粘合,其周围的环状裂隙为第3脑室。丘脑是皮质下的主要感觉中枢。在丘脑后部的背外侧,有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位于前方较外侧,接受视束来的纤维,是视觉冲动传向大脑皮质的联络站。内侧膝状体位于外侧膝状体的后下方,接受由耳蜗神经核的听觉纤维,是听觉冲动传向大脑的联络站。丘脑还有一些与运动、记忆和其他功能有关的核群。在左、右丘脑的背侧、中脑四迭体的前方,有松果体。,(2)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第3脑室的底部,是植物性神经的重要中枢。从脑底面看,自前向后可将下丘脑分为视前部,视上部、灰结节部和乳头体部等四部分。其正中腹侧有垂体柄与垂体连接;乳头体呈小球状,位于灰结节后的脚间窝中。在视束的背侧有一对扁平的核,称视上核;另一对在脑室的外侧壁,位于穹窿与乳丘束之间,称为室旁核。视上核与室旁核均有细的神经纤维伸向垂体的神经部,是下丘脑向垂体内进行神经内分泌的重要途径。,第3脑室 呈环形,围绕着丘脑间粘合部。第3脑室后通中脑水 管,前方以一对室间孔通2个大脑半球的侧脑室;腹侧形 成一漏斗形凹陷;顶壁为第3脑室脉络丛,向前经室间孔 与侧脑室脉络丛相接。,(二)小 脑 小脑略呈球形,位于大脑后方,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小脑的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横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小叶。两条近平行的纵沟,将小脑分为3部分:两侧的小脑半球和中央部分的蚓部。蚓部由一系列的小叶组成,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与延髓的前庭核相联系。蚓部的其他部分属旧小脑,主要与脊髓相联系。蚓部和绒球小结叶主管平衡和调节肌紧张。小脑半球是随大脑半球发展起来的,属新小脑,与大脑半球密切相联系,参与调节随意运动。小脑的表面为灰质,称小脑皮质;深部为白质,称小脑髓质/髓树/活树。,脑的背侧观,(三)大 脑 大脑亦称端脑,位于脑干前方,后端以大脑横裂与小脑分 开,背侧以大脑纵裂分为左、右大脑半球,纵裂的底是连接两半球的横行宽纤维板,即胼胝体。每个大脑半球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嗅脑和基 底核。每个半球内均有一个侧脑室。1.大脑半球的外形:大脑表层被覆一层灰质,称大脑皮质,其表面 凹凸不平,凹陷处为沟,凸起处为回,以增加大脑皮质的 面积。(1)背外侧面:可分为四叶,前部为额叶(运动区);后部为枕叶(视觉区);外侧部为颞叶(听觉区);背侧部为顶叶(一般感觉区)。(2)内侧面:位于大脑纵裂内,与对侧半球的内侧面相对应。内侧 面上有位于胼胝体背侧并环绕胼胝体的扣带回。,(3)腹侧面:又称底面,为构成嗅脑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梨状叶、海马和齿状回等部 分。梨 状叶向背侧折转,为海马回(海马旁回)。海马回 转至侧脑室成为海马。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回、海马回、齿状回和海马 等,因其位置在大脑和间脑交界处的边缘,所以称为边缘 叶。边缘叶以及有关的皮质下结构(包括基 底核、杏仁核、隔区、下丘脑、丘脑前核和中脑的被盖 等),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联系,合成一功能系统,称边 缘系统,其活动与情绪变化、记忆和内 脏活动有关。,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两侧大脑半球的表面覆盖着大脑皮质,皮质深面为白质。在大脑基底部有一些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各有一个内腔称侧脑室。(1)基底核:是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由尾状核和豆状核构成。尾状核、豆状核和位于其间的内囊,外观上呈灰、白质相间的条纹状,故合称纹状体。纹状体接受丘脑和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至红核和黑质,是锥体外系的主要联络站,有维持肌紧张和协调肌肉运动的作用。,(2)白 质,大脑半球内的白质由以下3种纤维构成。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主要为胼胝体。联络纤维:连接同侧半球各脑回、各叶之间的纤维。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脑其它各部分及脊髓之间的上、下行纤维,如内囊。,(3)侧脑室,每侧大脑半球中的不规则腔体,经室间孔与 第3脑室相通,侧脑室的内壁是透明隔,位于胼胝 体与穹窿之间;顶壁为胼胝体;底壁的前部为尾状 核,后部是海马。侧脑室内有脉络丛,在室间孔处 与第3脑室脉络丛相连,可产生脑脊液。侧脑室很 不规则,前部通嗅球腔,后部向腹侧到达梨状叶 内。,(四)脑膜和脑脊髓液,脑的外面包有3层膜:脑硬膜、脑蛛网膜和脑 软膜。1.脑软膜较薄,富含血管,紧贴于脑的表面并深入脑沟,进入侧脑室、第3脑室和第4脑室形成脉络丛,能产生脑脊髓液。2.脑蛛网膜很薄,包于软膜的外面,并以纤维与软膜相连。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腔,内含脑脊髓液。通过第4脑室脉络丛上的孔使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3.脑硬膜较厚,包围于蛛网膜之外。位于硬膜与蛛 网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下腔,内含淋巴。脑硬膜紧 贴于颅腔壁,无硬膜外腔。在大脑镰和小脑幕的根 部内含有脑硬膜静脉窦,接受来自脑的静脉血。4.脑脊髓液无色透明的液体,由侧脑室、第3脑室和第4 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充满于各脑室和脊髓中央管,通过第4脑室脉络丛上的孔进入蛛网膜下腔。蛛网 膜下腔内的脑脊髓液通过硬膜窦而归入静脉。脑脊 髓液与位于硬膜下腔的淋巴,共同起保护和营养 脑、脊髓的作用。,外周 神 经外周神经简称神经,白 色,呈带状或索状,由联系于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之间的 神经纤维和神经节所组成,神经纤维包括运动神经元的轴 突和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在光镜下观察,有的神经纤维有髓鞘,称为有髓纤维;另一些是无髓纤维,但在电镜下观察,无髓纤维也有较薄 的髓鞘。外周神经借神经根与中枢神经相联系。神经根有两 类,一类为感觉根,由感觉神经元的中枢突组成,其神经 元的胞体集中于感觉根上,形成结节状,称为神经节 另一类为运动根,由脊髓的腹侧柱内或脑运 动核的神经元发出的轴突组成。,神经的分类,根据神经的功能性质,可分为3类 感觉神经(传入神经):将感觉冲动由器官传向中枢的神 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向效应器而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的神经。混合神经:既有感觉神经纤维,又有运动神经纤维构成神经。根据分布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 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和骨骼肌,自脊髓发出的为脊神经,自脑发出的为脑神经。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腺体和心血管,又称植物性神经,根据其功能不同,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脊 神 经,脊神经为混合神经,在椎间 孔附近由背侧根(感觉根)和腹侧根(运动根)聚集而 成,它由椎间孔或椎外侧孔伸出,分为背侧支和腹 侧支。背侧支分布于脊柱背侧的肌肉和皮肤;腹侧 支分布于脊柱腹侧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肤。分布于肌 肉的为肌支,分布于皮肤的为皮支。脊神经按部位分为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荐神经和尾神经。,(一)脊神经的背侧支分布于躯干的神经(1)耳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腹侧支的分支,在腮腺表面沿腮耳肌向上延伸,分布于耳廓凸面。(2)颈横神经:为第2对颈神经腹侧支的分支,穿过臂头肌,沿颈静脉向后伸延,分出小支至腮腺部、喉部的皮肌和皮肤,并有一支向前至下颌间隙。背侧支分布于脊柱背侧的肌肉和皮肤(二)脊神经的腹侧支,(3)膈神经:为膈的运动神经,来自第5、第6、第7颈神经的腹侧支。膈神经沿斜角肌的腹侧缘向后伸延,经胸前口入胸腔,沿纵隔向后伸延,分布于膈。(4)肋间神经:肋间神经位于肋间隙,沿肋骨后缘向下伸延,与同名血管并行,分布于肋间肌、腹肌和皮肤。第l和第2胸神经的腹侧支主要参与形成臂神经丛。(5)肋腹神经:为最后胸神经的腹侧支,沿最后肋骨后缘,向下伸延,进入腹直肌,有浅支穿过腹斜肌形成皮神经,分布于腹部的皮肤。,(6)髂腹下神经:为第l腰神经 的腹侧支,分为浅深两支,均分布于腹壁肌肉、皮肤及膝 关节外侧的皮肤。(7)髂腹股沟神经:为第2腰神经的 腹侧支,主要分布于腹壁肌肉、皮肤。(8)生殖股神经:为第2、第3、第4腰神经的腹侧支,沿腰肌间下行,向下伸延穿过腹股 沟管,公畜分布于睾外提肌、阴囊和包皮;母畜分布于乳 房。(9)股外侧皮神经:纤维来自第3和第4腰神经的腹侧支,经腰大肌与腰小肌 间向后外侧伸延,与旋髂深动脉的后支伴行,在髋结节的 后方穿出腹壁,分布于膝关节以上股前和外侧部的皮肤。,(10)阴部神经:来自第24荐神经的腹侧支,开始沿荐结节阔韧带的内侧面向后下方伸延,分出侧支分布于尿道、肛门、会阴及股内侧皮肤以后,绕过坐骨弓成为阴茎背神经,沿阴茎背侧缘向前延伸分布于阴茎和包皮。在母畜,则为阴蒂背神经,分布于阴唇和阴蒂。(11)直肠后神经:来自第4、第5(牛)或第3、第4(马)荐神经的腹侧支,有一两支,在阴部神经背侧,沿荐结节阔韧带内侧面向后向下伸延,分布于直肠和肛门。母畜还分布于阴唇。,2.分布于前肢的神经,臂神经丛由第6、第7、第8颈 神经的腹侧支和第1、第2胸神经的腹侧支组成,经 斜角肌背腹侧两部之间穿出,在肩关节的内侧,主要分布于前肢,分出下列分支: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腋神经,胸肌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 尺神经,正中神经,牛前肢和头部神经,3.分布于后肢的神经,腰荐神经丛由第4-6腰神经和第1-2 荐神经的腹侧支构成,位于腰荐部腹侧,发出分支到后肢(1)股神经由腰荐神经丛前部发出,其 纤维主要来自第4、第5腰神经的腹侧支,经腰大肌与腰小 肌之间向后向外向下伸延,分布于股四头肌。(2)坐骨神经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自坐骨大孔出盆腔,经臀中肌和臀深肌之间,在大转子后 方下行至股后部,向下伸延在股二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 之间沿途分支分布于半膜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约在股 骨中部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分布于整个后肢。,(3)闭孔神经:纤维主要来自第4-6腰神经的腹侧支,分布于闭孔外肌、耻骨肌、内收肌和股薄肌。(4)臀前神经:纤维主要来自第6腰神经和第l荐神经的腹侧支,分布于臀肌和股阔筋膜张肌。(5)臀后神经:纤维来自第l、第2荐神经的腹侧支,分布于股二头肌、臀浅肌、臀中肌和半腱肌。,脑神经,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 经,共有12对,其中有的是感觉神经,有的为运动 神经,有的是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的混合神 经。12对脑神经名称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耳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即内脏运动神经,也称自主神经,是指分布到内脏 器官、血管和皮肤的平滑肌以及心肌、腺体 上并控制其运动的神经。,(一)植物性神经的一般特征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在功能与形态结构上有如下区别:1.支配对象不同:植物性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躯体神经则支配骨骼肌。2.从中枢到外周的传出过程不同:躯体神经由中枢到效应器只有一个神经元,而植物性神经则要经过两个神经元。植物性神经的第1个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其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灰质内,由它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前神经纤维,伸延到中枢以外的植物性神经节中,与第2个神经元发生突触。第2个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其胞体位于植物性神经节内,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后神经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节后神经元数目多,一个节前神经元能与多个节后神经元构成突触,可使许多效应器同时活动。,植物性神经节的分类,植物性神经节有3类:椎神经节或椎旁神经节:位于椎骨两侧,沿脊柱排列,如交感神经干上的神经节;椎下神经节:在脊柱的下方,主动脉的腹侧,如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和肠系膜后神经节等;终末神经节:位于内脏器官附近或器官壁内,如副交感神经的盆神经节和壁内神经节。植物性神经的节前神经纤维,可能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植物性神经节,但只在其中的一个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椎旁神经节和椎下神经节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所在位置,终末神经节是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所在位置。,3.神经纤维不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较粗的有髓纤维,以干的形式分布到效应器。而植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是细的有髓纤维,节后纤维是细的无髓纤维,节后纤维常袢附在血管或脏器表面形成神经丛,由神经丛发出分支到效应器。4.意识支配:躯体运动神经一般都受意识支配,而植物性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有相对的自主性。5.植物性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般的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即既有交感神经,也有副交感神经(但也有一些器官只由一种植物性神经支配,如汗腺、竖毛肌只受交感神经支配)。它们对同一种器官的作用相反,在中枢的调节下,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统一,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强,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血压降低,以维持心脏的正常活动。,(二)交 感 神 经,1.交感神经的发出部位: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胸段至第l-3腰节段的灰质外侧柱内。2.交感神经干:节前神经元发出的节前神经纤维经脊髓腹侧根至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白交通支到相应部位的椎神经节,或经过椎神经节而至椎下神经节,与其中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另一些节前纤维通过椎神经节向前、后伸延,终止于前、后段的椎神经节,因而在脊柱两侧形成两条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干可分为颈部、胸部、腰部和荐尾部。,(1)颈部交感神经干,由前部胸段脊髓发出 的节前神经纤维构成,沿气管的背外侧向前伸延至 颅腔底面,常与迷走神经并行,称迷走交感干,与 颈总动脉包在一个鞘内。颈部交感干上有颈前、颈 中和颈后3个椎神经节。发出节后神经纤维分布于 唾液、泪腺、虹膜开大肌和头部的血管、汗腺、竖 毛肌。主动脉、气管和食管。并构成心神经丛,分 布于心和肺。,(2)胸部交感干,紧贴于胸椎的腹外侧,每一节 有一个胸神经节。由神经节发出节后神经纤维,组 成灰交通支返回胸神经,分布于胸壁的皮肤;另一 些节后神经纤维形成小支,至主动脉、食管、气管 和支气管,并参与心和肺神经丛。胸干还发出内脏 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3)腰部交感干:沿腰小肌内侧缘向后伸延,有 2-5个腰神经节,发出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灰交通支 返回腰神经。腰部交感干尚发出腰内脏神经,连于 肠系膜后神经节。腹腔内有两个主要神经节:腹腔肠系膜前神经 节和肠系膜后神经节。,(4)荐尾部交感干,沿荐骨骨盆面向后伸延并 逐渐变细,前部的神经节较大,后部的变 小,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灰交通支连荐神经和 尾神经。,(三)副交感神经,1.副交感神经的发出部位: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和荐部脊髓。因此,可分为颅部和荐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后神经元位于其支配的器官内或附近,故节后神经纤维较短。2.颅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位于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内,随这4对脑神经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迷走神经()是12对脑神经中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一对脑神经,在颈部与颈交感神经干并行形成迷走交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