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周围血管疾病PPT文档.ppt
概 念 指除心血管、脑血管之外的血管疾病,既包括动脉病,又包括静脉病。,主要病理狭窄闭塞局限性扩张破裂静脉瓣功能不全引起的倒流,常见病种动脉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栓塞、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瘤等。静脉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混合性:糖尿病足,病因病机 周围血管病的发生,与寒湿侵袭、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来伤害等因素关系密切。脉贵于通,血贵于行,而血液的正常流动,全靠气机流畅。倘若气机不畅,血脉不和,脉管瘀塞,筋脉失养,就会导致血管疾病的发生。,症 状1、疼痛(1)间歇性疼痛:其可分为运动性疼痛、体位性疼痛、温差性疼痛。(2)持续性疼痛(静息痛):动脉性静息痛:静脉性静息痛:,2、皮肤温度异常(1)寒冷:动脉闭塞性疾病时,肢体自感寒冷,摸之有冰冷的感觉;(2)温热:静脉性疾病时,由于血液郁积,潮热多于寒冷,尤以患肢下垂时更为明显。3、皮肤颜色的改变:动脉供血不足时,皮肤颜色常呈苍白色;静脉回流障碍时,皮肤颜色常呈紫绀。,4、肢体肿胀:(1)静脉淤滞性肿胀:呈凹陷性肿胀,足踝部最为明显,同时伴有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2)淋巴管阻塞性肿胀:又叫做“象皮肿”,其硬实,皮肤增厚,干燥而粗糙。5、肢体萎缩;是慢性供血不全的重要体征。表现为肢体或趾(指)瘦细,皮肤光薄,汗毛脱落等。,6、组织破坏:坏疽常与溃疡同时存在,而溃疡又常常加重组织破坏。(1)溃疡:无论动脉缺血,还是静脉淤血都可发生溃疡。动脉性溃疡好发于肢体最远端,有剧烈疼痛,挤压时不易出血;静脉性溃疡好发于小腿远侧13的踝上方,面积较大,溃疡浅而不规则,易出血,溃疡周围有色素沉着。(2)坏疽:肢体出现坏疽时,说明动脉供血已不能满足静息时组织代谢的需要,以至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检查方法体格检查2.辅助检查,辨证论治1、理气活血法:适用于气滞血淤者;血府逐淤汤加减。2、补气活血法:适用于气虚血淤证,其主要表现为血淤证 外,还有气虚症侯;补阳还五汤加减。3、祛寒活血法:适用于寒凝血淤证,其除血说淤证外,局 部或全身还有寒象,阳和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4、清热活血法:适用于热蕴血淤证,其除有血淤证外,还 有热象;四妙勇安汤加减,下肢热毒重者,加五神汤;阴虚者加增液汤;血热者加犀角地黄汤。5、祛湿活血法:适用于湿盛血淤证;桃红四物汤随证加 减,湿热重又热重于湿者,加五神汤,湿重于热加萆懈 渗湿汤;脾虚夹湿者,加参苓白术散;肾虚夹湿者加济 生肾气丸。6、养血活血法:适用于血虚血淤证;桃红四物汤加减。,下肢静脉曲张,以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定 义,好发于下肢;尤以小腿多见;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蚓状、形成团块;易伴发湿疮和臁疮。,特 点,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血壅于下而成,或为寒湿侵袭,筋挛血瘀而发,或外伤筋脉,瘀血阻滞筋脉络道而成。,病因病机,筋瘤,诊断要点,好发人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 断,好发人群: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者或怀孕妇女;多见于下肢的两小腿;,诊 断,临床表现:早期下肢坠胀不适或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典型表现:下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瘤体质地柔软,抬高患肢可减轻,下垂后顷刻充盈回复。,诊 断,辅助检查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光电体积描记技术动态静脉压测量下肢静脉顺行和逆行照影,诊 断,血 瘤出生后即被发现,随年龄增长而长大;小如豆粒,大如拳头,正常皮肤或暗红或紫蓝色形成瘤体的血管一般为丛状的血管或毛细血管。,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中药外治,中医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西医治疗,治 疗,辨证论治,血瘀筋脉治宜活血通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辨证论治,热瘀筋脉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活血;方用四妙散合通络活血方加减;,辨证论治,血燥筋挛治宜疏肝解郁,养血舒筋;方用清肝芦荟丸加减;,中药外治,患部出现条索状硬结者,可用四黄膏外敷。局部红肿者,可用如意金黄膏外敷,每日换药一次。,西药治疗,静脉活性药物爱脉朗、迈之灵、威利坦、消脱止等。非静脉活性药物康力龙、前列腺素E1、外用肝素制剂、扶他林等。,手术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剥脱术 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塞术射频消融腔内闭合术透光刨吸技术等,长期站立工作或分娩后,适当加强下肢锻炼;经常绑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防止外伤;并发湿疮者,积极治疗,避免搔抓感染。,预防与调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定 义,Diagram,创伤或产后长期卧床,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肢体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脉络不通,病因病机,股肿,Diagram,血络损伤,久卧伤气,气虚血瘀,股 肿,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识,Vichow 静脉血栓形成三要素静脉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可释放趋化物质如补体、血浆酶原激活剂促使凝血反应)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临床表现,肿胀的下肢,浅静脉怒张,临床表现,好发于下肢髂股静脉和股静脉;可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而危机生命。,无声的杀手,肺栓塞,诊断要点,病史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 断,危险因素,手术/创伤卧床/瘫痪怀孕内科急症既往血栓形成病史老年,吸烟慢性疾病肥胖静脉曲张血栓形成倾向中心静脉插管介入治疗,临床表现,发病较急单侧下肢突发性、广泛性粗肿、胀痛;疼痛行走时加剧;静脉血栓部位常用压痛;患肢温度偏高。,临床表现,后期可出现浅静脉曲张肢体浮肿小腿色素沉着皮炎、臁疮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表现阻塞的静脉部位不同,表现不同。,色素沉着,臁疮,周围型:腘静脉或股浅静脉下段以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均有血栓形成,股青肿:广泛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均有血栓形成累及下肢深静脉和肌肉内静脉丛,髂股静脉及其侧枝全部阻塞,股白肿: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合并感染,临床分型,辅助检查,血液学检查:D-II聚体等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静脉造影多普勒血流体积描记仪检查,CTV,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病隐匿,进展缓慢,以双下肢同时发病为特征。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和深静脉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淋巴水肿为非指陷性,肿胀自足背开始,向近心侧蔓延;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变厚,可呈“橡皮肿”,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罕见。,鉴别诊断,橡 皮 肿,辨证论治 中药外治,中医治疗,早期手术取栓 溶栓、抗凝、祛聚、降粘 扩张血管,西医治疗,治 疗,西药治疗溶栓:尿激酶、尿激酶等抗凝:肝素、华法林等祛聚: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手术取栓,西医治疗,介入溶栓,辨证论治,气滞血瘀治宜理气活血,清热利湿;方用通络活血方合抵挡汤加减;,辨证论治,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通阳利水;方用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加减;,中药外治,急性期可用芒硝加冰片外敷;慢性期可用中药外洗。,高危病人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高血脂患者饮食宜清淡,严格戒烟,积极锻炼,减轻体重;术后病人慎用止血药,加强护理,尽早下床活动;本病患者卧床休息,略抬高患肢,不宜进行剧烈活动;后期绑扎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以压迫浅静脉,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与调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概 述,我国常见的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老年人、糖尿病病人相当于现代医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范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具有周期性、节断性、非特异性炎症的特点患肢麻木、疼痛,甚至溃疡坏疽。病变的动脉所伴行的静脉及浅表静脉也常累及,病 因 病 机,中 医情志内伤,郁怒伤肝而肝血不足;房劳过度,耗伤精血而肾精亏虚;过食辛辣、忧思伤脾,脾阳不振;运化失职,不能输布精微于血脉;严寒涉水,久居湿地,寒湿凝聚;,阳气不达脉络闭阻气血凝滞,病 因 病 机,中 医与肝、肾、脾三脏有密切关系。病变后期,因肢端溃疡、坏疽,疼痛耗伤阴液,可出现气血两虚的症状。,病 因 病 理,西 医病因尚未明确。与吸烟、性激素、寒湿和感染、营养不良、血管神经调节障碍、遗传等多种综合因素有关。,病 因 病 机,病 理病变主要位于中小动静脉,以动脉为主;通常自动脉开始,然后可累及静脉,绝大多数位于下肢;呈节段性分布,二段之间的血管比较正常。活动期为血管全层炎症;后期,血管壁及其周围呈广泛性纤维化,周围可以见到侧支循环形成。,临 床 表 现,症状1、疼痛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下垂后症状稍可减轻。,临 床 表 现,2、游走性浅静脉炎约40%患者出现;浅静脉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伴有 轻度疼痛。,临 床 表 现,体征早期:皮肤稍微苍白,其他无明显体征。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表现为趾(指)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干燥,色潮红或紫红,汗毛脱落,小腿或足部肌肉萎缩。病情恶化时,肢端组织缺血加重,产生溃疡或坏疽。,诊 断,1、病史:好发于2045岁的男性青年绝大多数有吸烟史及受寒湿史。一般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诊 断,2、症状体征:患肢麻、冷、痛、间歇性跛行、坏疽等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部分可有血栓性浅静脉炎,诊 断,3、辅助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肢体血流图动脉造影,血液生化特性、凝固因子、溶纤维蛋白因子测定,甲皱微循环等检查对诊断有帮助,诊 断,动脉造影常用于可见受累血管狭窄或中断,周围有侧支血管,而近、远端血管正常,即呈节段性改变。动脉造影直观、可靠,为确诊和手术提供依据,是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鉴 别 诊 断,1、动脉硬化闭塞症:年龄多在50岁以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伴其他部位动脉硬化表现:冠心病、眼底动脉硬化等造影示动脉有钙化斑,鉴 别 诊 断,2、雷诺综合征多为青壮年女性;发病部位在上肢的手指比下肢的足趾多见;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出现阵发性两手发凉、苍白、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雷诺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正常。,鉴 别 诊 断,3、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主要侵犯中小动脉,肢体可出现类似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缺血症状。特点:病变广泛,常累及肾、心、肝、胃肠道等动脉,皮下有循动脉排列的结节血液检查呈高球蛋白血症和血沉加快,活体组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鉴 别 诊 断,4、糖尿病足坏疽5、神经系统疾病6、神经营养性溃疡等,分 期 分 级,第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酸胀、发凉,主要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分 期 分 级,第期(营养障碍期)缺血症状加重,出现 静息痛。夜间疼痛剧烈,病人常抚足而坐,不能入睡。患肢出现营养障碍趾甲增厚变形,汗毛稀疏脱落等。,分 期 分 级,第期(坏疽期)缺血严重,患肢出现溃疡坏疽。开始为干性坏疽;继发感染后转为湿性溃烂;,分 期 分 级,第期病人,根据坏疽的范围可分为三级:级:坏疽局限于趾(指)部。级:坏疽延及趾跖(指掌)关节及跖(掌)部。级:延及足跟,踝(腕)关节或踝(腕)关节以上。,几期几级,治 疗,内治法外治法手术治疗其他疗法,内 治 法,中药治疗:肝、脾、肾阳虚为本;初发病者以补益脾肾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往往表现为热毒炽盛,以治标为主,清热解毒祛邪为先;后期,则以扶正祛邪为宜。,辨 证 分 型,1.寒湿阻络证候特点:患趾(指)喜暖怕冷,皮肤苍白冰凉,麻木疼痛,遇冷痛剧。步履不利,多走则疼痛加剧,小腿酸胀,稍歇则痛缓(间歇性跛行)。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治法:温经散寒活血代表方:阳和汤加减,辨 证 分 型,2.血脉瘀阻证候特点: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趾(指)肤色由苍白转为暗红,下垂尤甚;小腿可有游走性红斑、结节或硬索,疼痛持续加重,彻夜不能入睡。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趺阳脉消失。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辨 证 分 型,3湿热毒盛 证候特点: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喜凉怕热。局部皮肤紫暗,肿胀,渐变紫黑,浸润蔓延,溃破腐烂,味臭,创面肉色不鲜,甚则五趾相传,涉及足背,或伴有发热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代表方:四妙勇安汤加味。,辨 证 分 型,4热毒伤阴证候特点: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多呈干性坏疽。舌红,苔黄,脉细数。治法:清热解毒,佐以益气养阴活血代表方:顾步汤、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加减。,辨 证 分 型,5气血两虚证候特点: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神情倦怠。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经久不愈和合,肉芽暗红或淡红而不鲜。舌淡胖,苔少,脉细无力。治法:补气养血代表方:八珍汤加味。,内 治 法,西药治疗:治疗原则: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加下肢血液循环为主。常用药物:前列腺素E1注射液,2.5硫酸镁溶液,妥拉唑林,烟酸,罂粟碱等。,外 治 法,熏洗:毛冬青100g,水煎温洗患肢。大黄乌梅五倍子各30g,适用于合并真菌感染者。湿敷:入地金牛酊、双黄连溶液、黄柏溶液等。,手 术 治 疗,目 的:促进和重建动脉供血,改善缺血所引起的后果。,手术方式:(1)交感神经节切除术(2)血栓内膜剥脱术(3)旁路转流术(4)游离血管蒂大网膜移植术(5)静脉动脉化术(6)截肢(趾)术:感染控制、坏死范围 界限清、疼痛难以忍受者,动脉硬化闭塞症,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性疾患,以中老年人多发。好发于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及腘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少累及。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患肢出现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及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缺血症状。本病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病因病机,一、中医病因病机 年老体虚,心气不充,血运乏力;或情志不畅,疏泄无权,血流不畅;或中气不足,统摄失常;或肺气不足,气不得布散全身;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致痰湿内扰,气机不畅,气血失调;忽于养身,冬不得暖,夏不防湿,久则寒凝血脉,湿滞气机;情志不畅,忧思郁怒,则气血逆乱,精血暗耗。渐致气滞血瘀,脉络闭阻。,病因病机,二、西医发病机理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几吸烟等;次要的如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社会因素、内分泌等相关。数个危险因子可综合起作用,诱发本病。,病因病机,三、病理 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硬化斑块及钙化,可继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及分期,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轻微主诉期。感到患肢稍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临床表现及分期,第二期主症为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时肌肉疼痛、痉挛及疲乏无力需停止活动或行走,休息后缓解。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临床表现及分期,第三期主症为静息痛。患者在休息时也感到患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夜间疼痛更剧烈,常抱膝而坐,彻夜难眠;皮肤干燥,毛发稀疏脱落,趾甲增厚皮下组织可发生非细菌性炎症。足背动脉明显减弱或消失。,临床表现及分期,第四期为组织坏死期。肢端溃疡或坏死。患肢的足部腿部显示肤色苍白,皮温显著降低,皮肤感觉迟钝。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发病年龄、上述临床表现、结合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可帮助诊断;血脂、血糖多有异常。,诊断与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多发性大动脉炎、神经源性跛行、动脉栓塞症、特发性动脉血栓形成,治疗,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其他疗法 四、手术疗法,一、内治法,(一)中药治疗 1、肾虚湿痹证候特点:行走时觉髋部至小腿抽痛感,患足苍白或黯红,足内踝部位常有水肿,下午较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或沉弦。治法:温肾化湿,宣痹通络。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一、内治法,2、痰瘀阻络证候特点:肢端瘀红色,疼痛明显,夜间尤甚,往往不能平卧,或需频频起床踱步以减轻疼痛。常伴眩晕、胸闷、烦躁不安。舌边多有紫斑,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涩。治法:活血通络,兼化痰瘀。代表方:通络化瘀汤加减,一、内治法,3、痰热伤阴证候特点:肢端坏疽溃疡,夜间剧痛,不能平卧,伴口干、口渴、纳差、尿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红无苔,脉弦细数。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代表方:顾步汤加减,一、内治法,4、肝肾亏虚 证候特点:干性坏疽久未分界或溃疡面肉芽灰黯,久不收口,下肢肌肉萎缩,腰膝酸软乏力,口干不欲饮,纳呆,夜尿多,大便干结。舌淡无苔,脉沉弦。治法:滋养肝肾,兼补气血。代表方:加味六味地黄汤,一、内治法,(二)中成药: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川芎嗪片、血竭胶囊。,一、内治法,(三)西医治疗1、控制高血脂:多烯康、脂立妥 2、纤维蛋白溶解药:尿激酶 25万U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3、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E1、妥拉唑啉等,一、内治法,4、抗血小板凝集药:(1)阿斯匹林(2)己酮可可碱 5、蛇毒疗法:(1)抗栓酶-3(2)去纤酶,二、外治法,1、熏洗疗法毛冬青100,虎杖100,加水2000 ml,煎成1000 ml,温洗患肢,每日12次,每次30min。已发生坏疽、溃疡者慎用。,二、外治法,2、湿敷疗法创面分泌物多时,可选用中药制剂如双黄连或抗生素溶液湿敷,以吸湿抗炎,防感染蔓延。,二、外治法,3、外敷软膏四黄膏清热解毒,生肌膏外敷以祛腐生肌。溃疡面上皮生长缓慢可先掺珍珠末后再外敷生肌膏。若坏疽久不分界,可选用阳和膏与生肌膏混合外敷。,三、其他疗法,1、针灸治疗:体针慎用,艾灸双足三里、三阴交、肾俞2、耳针疗法:内分泌、相应部位穴3、注射疗法,三、其他疗法,(1)丹参注射液24ml,肌注,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2)当归注射液、号各2ml,混合肌注。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四、手术疗法,以动脉旁路移植术较为常用;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是一种辅助性手术治疗方法,可增加患肢皮肤血流,促进皮肤溃疡愈合;局部清创和截趾术;截肢术需在坏疽、感染无法控制情况下才施行。,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并感染的足患”。其病变波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糖尿病病人的坏疽,96%发生在四肢末端,尤以足部为主,因此国际上称为“糖尿病足”。,糖 尿 病 足,糖尿病足及其危害,糖尿病足的患病率约5-10%,糖尿病足的患者中有5-10%可能需要接受下肢的截肢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15倍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50%以上,糖尿病足的中医病机特点,因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胃中积热,消灼阴津;或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因劳欲过度,相火炽旺,消烁肾阴,遂成消渴。消渴日久,耗气伤阴,营卫气血俱虚,筋脉失养而致身体麻木不仁。复感六淫之邪,为外伤所损,寒遏经脉;邪毒外侵,阻滞脉络,气血不行,而令经脉失养,瘀久化热。热毒内蕴,发为脱疽。脱疽日久,阴损及阳,阳虚则可致疽毒深陷,内攻脏腑之重证;或阴阳俱虚,脾肾生化乏源,变为缠绵难愈之阴证。,糖尿病足的中医病机特点,脱疽日久,筋脉失养,复感外邪,消渴日久,气血淤滞,糖尿病足的西医发病机制,病变基础是神经和血管病变,而感染则加重其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所致保护性感觉的消失是导致足部溃疡的最重要和最常见原因;在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为神经病变;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和神经因素同等重要。,糖尿病足的西医发病机制,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一)皮肤营养改变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凉,浮肿或干枯。颜色变黯,毳毛脱落。,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二)间歇性跛行当行走一段路程后,感下肢乏力、劳累、小腿疼痛,经休息后可缓解。行走距离与速度同跛行的出现呈正相关,速度越快、距离越远,跛行出现就越早。其出现的部位,以腓肠肌为最常见。主要由于下肢供血动脉阻塞,组织供血不足所致。,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三)静息痛随着病情的进展,下肢血管缺血逐渐加重,临床表现由间歇性跛行发展为在静止休息时也出现疼痛,故称为“静息痛”。疼痛剧烈,以夜间明显;因夜睡眠时心输出量减少,下肢血管灌注不足,使疼痛加剧,病人常因疼痛而被迫持坐位睡眠。,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四)肢端营养障碍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得了糖尿病足,肌肉萎缩,大家小心不要得糖尿病!,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五)关节、骨质改变常见跖骨头下陷,趾跖关节弯曲变形成弓形足、杵壮趾、鸡爪趾、夏科(Charcot,s)关节,骨质变化,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夏科关节,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六)血供改变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七)肢端坏疽肢端皮肤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的诊断,诊断要点1.糖尿病患者并有肢端血管和神经病变,合并感染。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踝/臂血压指数比值低于0.9。彩色多谱勒检查见肢端血管异常、血流量改变。电生理检查提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脉造影证实血管腔狭窄或阻塞。X线检查,骨质或骨关节有异常改变。,X线摄片确定有无骨髓炎,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二)雷诺氏病(三)红斑性肢痛症(四)冻伤性坏疽,糖尿病足的治疗,一、内治法(一)中医辨证治疗(二)中成药治疗(三)西药治疗,辨证治疗:1、瘀血阻络证候特点:患肢发凉、麻木、酸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下肢肌肤暗红或青紫,肢端有瘀斑。活动后皮肤呈苍白色,跛行,太溪脉细微。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而涩。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辨证治疗:2、阴虚毒盛证候特点:患肢剧痛,日轻夜重,神疲,口渴喜冷饮,坏疽局部红、肿、热、痛,脓液恶臭。舌质暗红或红绛,舌苔薄黄或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代表方:四妙勇安汤加减。,辨证治疗:,3、阳虚血凝证候特点:形寒怕冷,患肢冷痛,夜间尤甚;局部漫肿,肤色不变或变白,触之微热。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而细。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脉。代表方:阳和汤加减。,辨证治疗:4、气血两虚证候特点:患肢疼痛较轻,疮口脓汁清稀,经久不愈。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微黄,心悸失眠,少气懒言。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治法:补气养血,托里生肌。代表方:八珍汤加减。,中成药治疗灯盏花素片、银杏叶胶囊、云南白药。,西药治疗,治疗方面分为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两个部分。基础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对症处理主要根据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治疗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糖尿病足的治疗,二、外治法肢端未破溃:发凉、疼痛者解毒通络、活血散寒外用方外洗或外敷;红肿热痛金黄膏、玉露膏等外敷;破溃期:黄连、黄柏、生大黄煎汤外洗;升丹脱腐;生肌膏、生肌油纱等。,三、其他疗法1、针灸治疗:体针:足三里、阳陵泉、委中、三阴交、昆仑等;耳针:交感、肾、皮质下、心、肺、肝、脾,下肢加股关节;艾灸:涌泉,慎勿烫伤 2、穴位注射 当归注射液24ml,分足三里、承山穴位注射。,糖尿病足的治疗,四、手术疗法(一)蚕食清创法(二)动脉重建术(三)血管旁路术(四)动脉内膜剥除术(五)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六)截肢术,糖尿病足的治疗,小结与复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雷诺氏病的鉴别诊断。,TAO ASO DF 雷诺氏病 性别 男性多见 不明显 不明显 女男性多见好发部位 下肢 下肢 下肢 双手诱因 不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寒冷或精神刺激动脉搏动 减弱消失 减弱消失 减弱消失 正常坏疽 发生 发生 发生 很少发生年龄 2040 40 40 青年病史 外伤吸烟等 动脉硬化 糖尿病 无特殊血压 正常 高 可高 正常血脂 正常 高 可高 正常血糖 正常 正常 高 正常受累血管 中小动静脉 大中动脉 大微动脉 小动脉,病例分析,1.高某,男,32岁,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感,常伴行走时突然小腿疼痛,肌肉抽搐,迫使其行走停止,经休息后,疼痛逐渐消失,但行走后又复发作。趺阳脉减弱,局部皮肤苍白、干燥,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试给出上述病例的诊断,分析辨证分型、治法、方剂。,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期)辨证分型:寒湿阻络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剂:阳和汤加减,2.金某,男性,50岁,教师。患者3天前骑车途中不慎撞伤右腿,当时可以行走,2天前整个右下肢肿胀疼痛。皮色发绀,扪之灼热,腿部疼痛固定不移,发热,舌暗有瘀斑,脉数。试给出上述病例的诊断,分析辨证分型、治法、方剂。,诊断: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辨证分型:血脉瘀滞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活血通脉汤加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