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常见病原微生物课件精选文档.ppt
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第一节 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毒,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所致。传染源:患者、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共性:,1.多数为单链RNA病毒。2.多数有包膜。3.抵抗力较弱。对脂溶剂、酸敏感。4.经呼吸道传播。5.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和(或)全身感染。6.发病率高,传播快。,一、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流感)。有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流感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一)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20nm,新分离株丝状多于球形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毒。,流感病毒的电镜照片,流感病毒的结构,1、核衣壳:,核心:分节段的RNA,衣壳:核蛋白(NP),2、包膜:,内膜:基质蛋白(M蛋白),外膜:脂蛋白(LP)双层,具型特异性,作为分型依据,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易变异,作为分亚型依据,1,2,4,3,5,6,7,8,PB2,PB1,RNP,RNA,M2,M1,NA,HA,分节段的RNA,PA,RNA多聚酶,核糖核蛋白(RNP),血凝素(HA)柱状,为三聚体,它基本上以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表面 神经氨酸酶(NA)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不平均分布在病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分型:据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及其与流行的关系,抗原漂移(小变异)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换(大变异)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流感病毒的其他生物学特性,抵抗力较弱:不耐热,对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传染源-病人(2-3d)或病毒携带者,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病毒-呼吸道-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全身中毒症状,局部粘膜上皮炎症,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1-2年,抗体:sIgA及中和抗体(IgG、IgM),免疫性:,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它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天和早春季节。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受到感染。,发热、畏寒、肌肉酸痛、出汗、咳嗽、鼻塞、咽痛、头痛、厌食、乏力,常见症状:,(三)实验室检查,1.病毒的分离培养2.抗体检测3.快速诊断,(四)流感的防治,药物治疗无特效疗法 盐酸金刚烷氨、干扰素滴鼻、板兰根、大青叶预防为主 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病毒表面抗原疫苗 减毒活疫苗,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病毒名称 形态结构 所致疾病 防治原则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单RNA,有包膜 禽流感 禽类可接种禽流感疫苗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RNA,有包膜 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对症处理 麻疹病毒 单RNA,有包膜 麻疹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风疹病毒*单RNA,有包膜 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接种减毒活疫苗 腮腺炎病毒 单RNA,有包膜 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减毒活疫苗 SARS冠状病毒 单RNA,有包膜 SARS 隔离与防护,柯氏斑,麻疹患者,麻疹患者,腮腺炎患者,第二节呼吸道感染细菌,定义:是经呼吸道传播,引起呼吸道器 官或呼吸道以外器官病变的一类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一类细长略弯的分枝状杆菌 含脂质高 抗酸杆菌-抗酸染色 本属种类较多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一.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全球总疫情20亿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现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新发病人数8001000万,每年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疫情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0万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5万人。,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14)m 0.4m无芽胞、鞭毛,有荚膜抗酸染色阳性(红色),培养特性: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馋生长缓慢懒罗氏固体培养基丑,结核杆菌培养的菌落,抵抗力 对某些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耐干燥:在干燥痰中可存活68个月耐酸碱:可用酸碱处理标本中杂菌和粘稠物耐染料:加入培养基可抑制杂菌生长对湿热敏感:在6030分钟、7010分钟、805分钟和901分钟可将其杀死。煮沸与高压蒸气灭菌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乙醇敏感:直接接触70%75%乙醇530分钟可被杀死对紫外线敏感:病人用过的物品在强阳光下直晒半日,基本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变异性形态菌落耐药性毒力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230次移种传代,历时13年而获得的减毒活菌株,目前广泛用于人类结核病的预防。,致病物质,类脂(脂质)-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顽强生长磷脂:刺激单核细胞增生,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索状因子:破坏细胞线粒体膜,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肉芽肿。蜡质D: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硫酸脑苷酯:使结核分枝杆菌易于胞内寄生。蛋白质-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坏死和 全身中毒症状,参与结核结节的形成。荚膜-抗吞噬、抗杀伤、粘附作用,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其中肺结核为最多。,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干酪样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1.原发感染 多见于儿童。随飞沫和尘埃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吞噬细胞内寄生。渗出性炎症原发灶 原发灶内结核杆菌可经淋巴管扩散到肺门淋巴结原发综合征。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建立,原发灶大多可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极少数免疫力低下者经淋巴、血流扩散至全身,导致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一)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可典型、可不典型、又可无症状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气短、胸痛,多见于成年人。大多为内源性感染,极少由外源性感染所致。由于机体已形成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故继发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形成结核结节,发生纤维化或干酪样坏死。病变常发生在肺尖部位。,2.继发感染,(二)肺外感染,免疫力低下的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可经血液、淋巴液扩散侵入肺外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的脏器结核,如脑、肾、骨、关节、生殖器官等结核。艾滋病等免疫力极度低下者,严重时可造成全身播散性结核。痰菌被咽入消化道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通过破损皮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导致皮肤结核。,免疫性 结核的免疫为有菌免疫或称感染免疫(P185)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故细胞免疫在抗结核菌感染免疫中更重要。免疫反应特点:产生细胞免疫的同时也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细胞免疫和迟发性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原理: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试剂:旧结核菌素(OT)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方法:分别取PPD 5单位注入两前臂皮内,4872h后观察。,结果分析:红肿硬结15mm为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5mm红肿硬结 15mm者为阳性机体有抵抗力红肿硬结5mm者为阴性无感染、无抵抗力,应用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用于婴幼儿结核病诊断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对未接种BCG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学检查,标本 痰、尿、粪、脑脊液及胸、腹水、血等涂片染色镜检 培养法,特异性防治,卡介苗预防 卡介苗是目前唯一可预防结核的疫苗药物治疗 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利福平、乙胺丁醇等。五项原则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麻风分枝杆菌,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曲抗酸染色阳性典型的胞内寄生菌培养特性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抵抗力在干燥环境中7天以内仍有繁殖能力,致病性,易感人群:人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或由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是6个月至5年发病慢、病程长所致疾病:麻风瘤型麻风结核样型,病人面部结节融合可呈“狮面”状,微生物学诊断 抗酸染色PCR技术防治原则 目前尚无有效的菌苗进行特异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治疗氨苯砜、利福平和氯苯吩嗪,二、链球菌属,(一)链球菌 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丙型链球菌:无致病性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根据多糖抗原性将链球菌分为AH及KV等20个族(群)有致病作用的多为A群,形态与染色 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m,成链状或成双排列 G菌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血液或组织液、多种生长因子在血琼脂平板上有溶血现象(乙型),抵抗力(较弱)加热60 30min即可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抗生素均敏感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致病物质(P122),细胞壁成分膜磷壁酸(黏附)M蛋白(抗吞噬)外毒素致热外毒素(引起猩红热)链球菌溶血素(O,S):抗“O”抗体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利于细菌扩散,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疾病,侵袭性感染(化脓)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等其它系统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毒素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性,感染A族链球菌后,机体可获得对同型链球菌的特异性免疫力。,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龋齿(寄居口腔)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拔牙时侵入血流),标本的采集与检查,标本 伤口的脓液,咽喉、鼻腔等病灶的棉拭,败血症时取血液等。检测抗体时取血清。直接涂片镜检 培养 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抗原的检测 血清学试验 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防治原则,积极治疗患者及带菌者,以减少传染源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链球菌感染药早期彻底治疗,以防止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空气、牛乳、器械、敷料等消毒处理首选青霉素G,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常成双排列致病物质:荚膜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治疗:首选青霉素、红霉素免疫力:牢固,其他呼吸道感染细菌,所致疾病 传播途径 防治原则流感嗜血杆菌 呼吸道继发感染 呼吸道 hib,广谱抗生素治疗卡他布兰汉菌 黏膜卡他性炎症 内源性感染 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嗜肺军团菌 军团菌病 呼吸道 首选青霉素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呼吸道 易耐药百日咳鲍特菌 百日咳 呼吸道 主动免疫、红霉素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 呼吸道、皮损、接触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 呼吸道 主动、被动免疫,第三节呼吸系统感染的其他微生物,一、肺炎支原体-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传播途径 经飞沫传播发病年龄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潜伏期 23W临床表现首先引起上呼吸到感染,然后下行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热(约39)、头痛、持续性顽固咳嗽、胸痛等。一般经310d主要症状消失,但咳嗽可以持续1个月之久。,免疫性,呼吸道sIgA对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免疫力不强,仍可再感染。防治对红霉素、四环素或螺旋霉素敏感尚无有效的疫苗,二、肺炎衣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传染源:患者传播途径:呼吸道所致疾病: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为主。可能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有关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咽痛、声音嘶哑治疗:首先红霉素,三、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放线菌属:正常菌群,寄居于口腔、上呼吸道等 引起内源性感染 表现:化脓、多发性瘘管、浓汁中有硫磺样颗粒 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牙周病诺卡菌属:分布于土壤中,腐生菌,引起外源性化脓性感染,感染途径:呼吸道或创伤感染 免疫力低下的人易感染导致肺炎等肺部感染,四、曲霉,致病真菌:烟曲霉感染途径:呼吸道感染所致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黄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毒性和致癌性,诱发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