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湿化新进展精选文档.ppt
主要内容,人体呼吸道正常功能,气道湿化的必要性,气道湿化的相关问题,气道湿化的风险/并发症,2012 AARC湿化推荐指南,一、人体呼吸道正常功能,加温,加湿,清洁过滤,一、人体呼吸道正常功能,二、气道湿化的必要性,改变了吸入气体 热量湿度的交换 方式只能依赖气管支 气管黏膜加温加 湿气道与外界直接 相通,失水量显 著增加,气道干燥、痰液粘稠,细菌繁殖生长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 坏,致顺应性下降加重 缺氧、炎症气道湿化不足,下呼吸 道为使吸入气达到温度 平衡和水蒸气达饱和状 态进行蒸发散热,体温 下降,诱发寒战,增加 机体氧耗和提高心排出量,四、气道湿化不足的危害,四、气道湿化不足的危害,五、人工气道常用湿化方法,人工气道常用湿化方法加热湿化器(主动加湿加温,HH)热湿交换器(被动加湿加温,HME/人工鼻)防水式、吸湿式、过滤式HH含有主动加热加湿设备HME/人工鼻将患者呼出气体的温度和水分进行存储并释放回呼入气体,加热湿化器(主动加湿加温,HH),五、人工气道常用湿化方法,五、人工气道常用湿化方法,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加热湿化器(主动加湿加温,HH),通过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和水份,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和加湿,因此一定程度上能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化,减少呼吸道失水,热湿交换器(人工鼻,HME),五、人工气道常用湿化方法,缺点: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分,有湿化不充分的可能 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的病人 不是理想装置 相对的气道阻力高的病 人不宜使用可,优点:装置的安装、使用和 维修简单 价格低廉 没有电和热的危险 相对的可避免湿化不足 或过度的情况,热湿交换器(人工鼻,HME),五、人工气道常用湿化方法,病人气道分泌物浓稠、量大、血性时、病人呼气潮气量小于吸气潮气量的70%(如巨大气管胸膜瘘或气管插管的气囊未能密闭气管或缺乏气囊)病人体温低于32自主每分钟通气量10L/min在雾化治疗时,雾化器置于病人回路中,热湿交换器必须从 病人回路中取下,HME的禁忌症,五、人工气道常用湿化方法,六、湿化效果的判定,六、湿化效果的判定湿化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或咳出 听诊气道内干鸣音 导管内形成痰痂 病人突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紫绀及血氧饱和度降;,六、湿化效果的判定湿化过度,痰液过分稀薄,需要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 咳嗽频繁,病人烦躁不安,人 机对抗 发绀加重,紫绀及血氧饱和度 下降、心率、血压等,六、湿化效果的判定,七、气道湿化的风险/并发症,七、气道湿化的风险/并发症,体液不足,影响粘液分泌物-HME或HH因气道痰栓造成通气不足和/或肺泡气体滞留-HME或HH因气道痰栓可能增加气阻呼吸功-HME或HH可能增加通过湿化器的气阻-HME或HH-可能因气道压力升 高或回路断开造成可能死腔增加而造成高碳酸血症,引起通气不足-HME,监测,以下参数应当在检查时记录湿化器设置(温度设置和湿化液量)。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加热湿化器温度应该设置在34-41(Y型端),并且能提供相对湿度为100%,含水量33mg/L-44mg/L的吸入气体,温度超过43,应关闭加热湿化器吸入气温度监测。使用加温湿化器时,应该在患者近端监测吸入气体温度,感染控制,重复使用的加热湿化器应该严格消毒。应使用无菌蒸馏水并在添加湿化液时注意无菌技术病人环路中的冷凝液属于感染源,应按照院感制度严格管理冷凝液作为污染源,不应该被引流回湿化罐或进入患者气道HME不必每天更换,对某些患者,HME可1周更换一次,2012 AARC 湿化指南推荐,对于每一位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推荐使用湿化;无创通气病人建议使用主动湿化,可以改善依从性和舒时,适度;为有创通气病人提供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度水平在33-44mgH2O/L,Y型接头处气体湿度在34-41,相对湿度100%;,2012 AARC 湿化指南推荐,4.对于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提供被动湿化时,建议HME提供至少30mgH2O/L湿度;5.不推荐HME用于无创通气;为低潮气量病人提供湿化时,例如肺保护策略时不推荐使用HME,因为会额外增加死腔,而增加通气需求 建议HEM不能作为VAP的防护策略。,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