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梅毒82文档资料.ppt
定义:,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先天性梅毒通过胎盘传播,其感染时间在怀孕4个月以后。妊娠早期由于绒毛膜朗罕巨细胞层阻断,母血中螺旋体不能进入胎儿。妊娠4个月以后,朗罕巨细胞萎缩,螺旋体可通过通过胎盘和脐静脉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分娩过程中,胎儿亦可通过接触患早期梅毒母亲外生殖器的初疮而受染,此为后天感染,极少见。父亲的梅毒螺旋体不能随精子或精液直接传给胎儿。,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出生时无症状,于23周后逐渐出现,常见的症状有:肝脾肿大:几乎所有患儿均有肝肿大,其中1/3伴有梅毒肝炎、出现肝功能受损,可持续数月至半年之久。皮肤黏膜损害:发生率为1560,鼻炎为早期特征。于生后1周出现,可持续3个月之久,表现为鼻塞、分泌物早期清、继之呈脓性、血性、含大量病原体,极具传染性,当鼻黏膜溃疡累及鼻软骨时形成“鞍鼻”累及喉部引起声嘶。皮疹常于生后23周出现,初为粉红-红色多形性斑丘疹,以后变为棕褐色,并有细小脱屑,掌、跖部还可见梅毒性天爆疱疮。其分布比形态更具特征性,最常见于口周、鼻翼和肛周。皮损数月后呈放射性“皲裂”。骨损害:约占8090,但多数无临床体征。多数可因剧痛而致“假瘫”X线表现为骨、软骨骨膜炎改变,上肢最易受累,且以单侧为主。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50患儿,无触痛,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有诊断价值。血液系统: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及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其他:多为小于胎龄儿,新生儿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罕见,多在生后36个月时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生 后23个月时尚可以表现为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损伤Hutchinson齿,即中切牙切缘呈月牙形凹陷且牙间隙分离过宽等。,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案,诊断检查:主要根据母亲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可根据:取胎盘、羊水、皮损等易感染部位标本,在视野显微镜下找梅毒螺旋体。性病试验试剂盒(VDRL)简便、快速、敏感性极高,但有假阳性,可作为筛查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特异性强,常用于确诊。治疗方案:首选青霉素,每次5万U/k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共7天,以后改为每8小时1次,共1014天,或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每日5万U/kg肌注共1014天,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每日15mg/kg,连用1215日,口服或注射,疗程结束后应在2、4、6、9、12个月时追踪监测VDRL试验,直至其滴度持续下降或呈阴性。,护理措施:,执行新生儿或早产儿一般护理常规。按传染病护理常规,严格执行床旁隔离。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戴手套,贴醒目标志,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床旁放置专用收纳桶,患儿衣物单独用1:80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送洗衣房清洗。医疗废物单独放置,并标明传染性废物。患儿用物专用,出院后床单元及所有用物进行彻底消毒。,皮肤护理皮损明显者入暖箱暴露皮肤;斑丘疹处涂红霉素软膏,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一次;保持患儿安静,保护四肢防止皮肤抓伤;加强臀部及皮肤褶皱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护理措施:,梅毒假性麻痹护理90%患儿有骨损伤,严重时出现梅毒假性麻痹,表现为四肢弯曲状态,张力大,不能自然放松伸直,牵拉时剧痛;治疗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强行体位,尽量减少患儿的疼痛和不必要的刺激;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时,仔细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全身检查:及时发现皮疹、红斑、大疱及脱皮部位变化,观察甲床,角膜及口腔黏膜有无炎症表现;梅毒性鼻炎可有鼻塞,张口呼吸,脓血样分泌物及鼻前庭湿疹样溃疡;观察患儿精神,肝、脾及黄疸情况,有无发热、前囟膨胀、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护理措施:,预后:,先天梅毒是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源途径感染所致,常有较严重的内脏损害,对婴儿的健康影响很大,病死率也高,特点是不发生一期梅毒(硬下疳、溃疡等)损害。如涉及神经系统可留有慢性脑膜炎、痉挛性瘫痪、惊厥、智力低下、耳聋及视神经萎缩等后遗症。早期先天病变较后天梅毒为重,脑膜血管神经梅毒多见,可引起抽搐、智力障碍。发生视神经萎缩时可使视力受损,可发生偏瘫或完全性麻痹。发生脑膜炎时可致命。晚期先天梅毒较轻、心血管受累少,骨骼,感官系统如眼、鼻受累多见。及时、正规治疗孕妇梅毒,是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病率的最有效措施!,元旦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