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8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文档资料.ppt
,鼻、鼻窦、咽、喉 咽鼓管、会厌,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 肺泡管及肺泡,呼吸系统,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环状软骨,解剖特点,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病原体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占90以上,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 细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病 因,症状:鼻塞、发热,伴呕吐、腹泻、严重高热惊厥体征:咽充血,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肿大伴触痛,注意:早期脐周阵发性疼痛 发热所致反射性肠蠕动增强,蛔虫骚动 或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两种特殊类型上感,波及邻近: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 向下蔓延: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 全 身:链感后肾炎、风湿热,并发症,(一)一般治疗(二)对症治疗 退热:药物及物理降温 镇静: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治疗原则,(三)支持治疗 抗病毒:利巴韦林、中药 抗生素:溶链菌感染或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 急性喉炎 足量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高 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2舒适的改变 与咽痛、鼻塞,全身不适等有 关。3潜在并发症 高热惊厥。,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环境 饮食 休息 2发热的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可给予物理降温 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严重者遵医嘱静脉补液。,3保证舒适 保证呼吸道通畅 鼻塞明显而防碍吸吮时应清理鼻腔分泌物 咽部不适时,温盐水漱口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4观察病情 观察体温变化 观察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 观察咳嗽的性质、神志和神经系统症状。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 5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小儿 多进行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婴幼儿应积极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 继发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急性支气管炎(acute bronchitis),凡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成为本病的致病原,包括各种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或为混合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障碍、鼻炎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病因,症状:咳嗽,先干咳,后有痰;在7-10天缓解 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加重 体征:听到干罗音或大、中水泡音 特点:随体位变动和咳嗽而改变 胸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临床表现,哮喘性支气管炎特点:以喘息为突出表现 好发1-3岁,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 有哮喘症状,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呈鼓音 两肺哮鸣音及粗湿罗音 有反复发作倾向;一般到4-5岁停止,少数发展 为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可正常,由细菌引起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均可增高。胸片显示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治疗原则以控制感染和对症治疗为主。喘息严重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可加入泼尼松。,护理诊断/问题,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气道分泌 物堆积有关。2体温过高 与支气管炎症有关3舒适的改变 与频繁咳嗽、呼吸困难有关。,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患儿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1822,湿度55%65%,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鼓励患儿多饮水,以防痰黏稠不易咳出。抬高床头以保持体位舒适。经常更换体位,定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可在进食后喂适量开水,年长儿在晨起餐后、睡前漱口。2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咳嗽、咳痰的性质,咳嗽剧烈影响患儿休息或咳嗽引起呕吐者,可遵医嘱用止咳药,若痰液黏稠,除嘱患儿多饮水,保证室内湿度在60%外,可采用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分泌物过多时,可用吸引器吸痰,并遵医嘱用祛痰药。3发热的护理 观察体温变化,体温在38.5以上要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4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呼吸变化,若呼吸困难、发绀,应给吸氧。并及时向医生汇报。5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等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遵医嘱用止咳、祛痰药,并告之家长准确的用量及正确的服用方法。6健康指导 向家长介绍支气管炎的有关知识,并给予关怀和鼓励,使其配合治疗。指导家长合理护理患儿,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如加强营养,适当户外活动,体格锻炼;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概念: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肺部炎症特点: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体征,肺 炎,pneumonia,病因分类: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 原虫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分类,病程分类:急性(1月)迁延性(1-3月)慢性(3月)病情分类:轻症肺炎 重症肺炎,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 大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分类,39-40;热型不规则,新生及体弱儿不发热 早期为刺激性干咳,后有痰 呼吸急 促,严重呼吸衰竭 固定的中、细湿罗音:背底及脊柱旁较多 吸气末明显,发热,气促,咳嗽,罗音,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二)呼吸系统,心肌炎:临床:面苍、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 心电图:ST段下移和T波低平、倒置 心力衰竭:心率突然增快超过160-180次/分 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突然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发灰、发凉 心音低钝,奔马律,心脏扩大 肝脏在短期内增大超过2cm 颜面、眼睑或下肢浮肿,尿少或无尿。,(三)循环系统,临床表现,轻度脑水肿:低氧表现烦躁或嗜睡 中毒性脑病:意识障碍,昏迷、双眼凝视 前囟膨隆,或有脑膜刺激征 中毒性肠麻痹:腹胀明显,肠鸣音或无 消化道出血:呕咖啡物,便血或粪隐血(+),(四)神经系统,(五)消化系统,临床表现,血常规 细菌性: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病毒性:WBC正常或降低,以淋巴细胞为主 7日内鼻咽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培养和病毒分离 方法:测定标本中的病毒颗粒-Ag 测定急性期的特异性IgM、IgG抗体,辅助检查,病原学诊断,X 线 早期为肺纹理增粗 肺中下野点状浸润,或融合成片状阴影 常并发肺气肿、肺不张 脓胸、脓气胸、心包炎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注 意:体温持续不降 呼吸急促伴中毒症状,并发症,并发症,辅助检查,1控制感染 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择抗生素。使用原则为早期、足量、联合、足疗程。疑为肺炎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疑为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等,支原体肺炎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时间一般为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在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病毒感染者可选用三氮唑核苷、干扰素及中药等。2对症治疗 退热、止咳祛痰、平喘,纠正低氧血症,维持水电解的平衡。3防治并发症 防治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中毒症状明显,严重喘憋、脑水肿、呼吸衰竭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治疗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治疗原则,护 理 评 估,1健康史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既往有无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史;病前有无呼吸道传染病接触史;询问出生时是否是足月顺产及喂养史和生长发育史;生后是否按时预防接种;家族成员中是否有呼吸道疾病史。2症状体征 评估患儿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和气喘,发热的程度和热型,咳嗽咳痰的性质,有无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周发绀等症状和体征,检查呼吸的频率、心率及肺部啰音情况,观察有无循环神经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3社会心理资料 了解患儿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和对本病的认识程度,患儿有无因发热、咳嗽、气喘等不适和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家长是否有因患儿住院和对本病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担忧、焦虑、急躁等心理。4实验室检查 了解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特点(表一),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造成的通气、换气障碍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关。3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脓胸等。,护理目标,1患儿通气功能改善,能维持最佳的气体交换状态,呼吸平稳。2患儿能有效地咳出痰液,呼吸道通畅。3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内。4患儿的并发症能及时被发现和得到有效的处理。,1一般护理(1)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患儿应卧床休息,经常更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室温应控制在1822,湿度55%60%。定时通风换气(避免对流)。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患儿应分室居住,以防交叉感染。各种处置应集中进行,尽量使患儿安静休息。(2)饮食的护理:鼓励多饮水,以利于痰液的排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供给足够的营养。应少量多餐,以免造成腹胀,妨碍呼吸。哺喂婴儿时应耐心和细心,喂食时必须将头部抬高或抱起,防止呛咳引起窒息。重症肺炎进食困难者,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护理措施,2保持呼吸道通畅(1)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体位,如采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以利肺的扩张和分泌物排出。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可用手轻拍背的方法助痰排出,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的轻拍背部,边拍边鼓励患儿咳嗽。(2)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薄利于咳出。遵医嘱使用祛痰剂。用上述方法仍不能咳出痰液者,可给予吸痰,但吸痰不应过频,否则可刺激痰液的产生。,3氧疗 有气喘、口周发绀者,并给予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缺缺氧明显者用面罩给氧,氧流量是24L/min,氧浓度不超过40%,呼吸衰竭时可使用人工呼吸机。4维持体温正常 体温增高者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密切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参见本章第2节“发热”的护理)。,5密切观察病情(1)当患儿出现 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吸氧,减慢输液速度,应控制在5ml/(kgh);准备强心剂、利尿剂和镇静剂,做好抢救的准备。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咳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水肿的表现。应给予吸入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每次吸入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2)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和肌张力等变化,若有烦躁、惊厥和昏迷、肌张力增高等颅内高压表现时,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3)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有无减弱和消失,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并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禁食、胃肠减压等。若有血便,应注意胃肠道出血的可能,及时向医师汇报。若为低钾所致腹胀应遵医嘱补充钾盐。(4)患儿突然呼吸困难、剧烈咳嗽、发绀加重、烦躁不安时,应考虑并发脓胸或气胸的可能,需询问有无胸部不适并观察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一旦发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中毒症状加重、呼吸困难、频咳、咳出大量脓性痰,常提示并发了肺脓肿。均应及时向医师汇报,配合医师进行必要的穿刺引流。,6心理护理 主动关心患儿和家长,给家长和患儿以心理支持,以减轻恐惧心理而配合治疗;婴幼儿需经常怀抱,使其得到充分的抚爱和心理满足。7健康指导 向家长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知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家长注意患儿的营养均衡,及时添加辅食,多进行户外活动和适当的体格锻炼,及时接种各种疫苗。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在气候剧变时,应注意及时更衣,高发季应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护理评价,评价患儿呼吸道是否通畅,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体温是否已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是否发生心力衰竭、脑水肿及中毒性肠麻痹及有无脓胸、脓气胸和肺大泡等并发症的出现。,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近年来本病呈上升趋势。,概述,患病情况全球约有亿千万患者我国患病率43-14岁学生的哮喘发病率3 5 约40的病人有家族史城市高于农村,一、病因,病因大多认为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环境因素-激发因素: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感染:如细菌、病毒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药物:如心得安、阿斯匹林等气候变化、运动、妊娠等,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多数人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三、临床表现,症状发作性伴有喘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有时咳嗽为唯一症状。干咳或咳出大量白色泡沫痰。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扩张药或自行缓解。,临床表现,分类1婴幼儿哮喘2小儿哮喘3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 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发作时双肺闻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史。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具有、条即可诊断哮喘。如喘息发作仅2次,但有第、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若同时具有第和(或)第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2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年龄3岁,喘息反复发作(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3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儿童不分年龄大小)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基本诊断条件)。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辅助诊断条件)。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辅助诊断条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治疗原则,哮喘的治疗原则为长期、规范和个体化治疗。发作期治疗重点为抗炎、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缓解期应坚持长期抗炎,避免激发因素和增强体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给予吸氧,保持患儿安静,必要时可用水化氯醛灌肠,补充液体和纠正酸中毒。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可在23天内控制气道炎症。亦可静脉滴注氨茶碱、2受体激动剂吸入或静脉给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出现严重持续性呼吸困难者(吸入40氧气青紫仍无改善,PaCO28.6kPa(65mmHg),应行机械呼吸。预防复发:应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灶。长期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气雾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其剂量应个体化,采用阶梯治疗方案。,护理诊断/问题,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支气管痉挛狭窄、气道阻塞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无效性咳嗽、痰液排出不畅有关。3.焦虑 与哮喘反复发作有关。4.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哮喘的防护知识。,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保持环境的舒适 保持室内清洁,温湿度适宜,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可疑的变应原,采取肺部扩张体位,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还可采用体位引流的方法以协助患儿排痰。(2)饮食的护理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食易过敏的食物,鼓励患儿多饮水,遵医嘱静脉补液。,2.保持呼吸道通畅(1)患儿应为坐位和半卧位,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2)给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持PaO2在7090mmHg(9.312.0kPa)。(3)给予雾化吸入,拍背,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痰多者可及时吸痰。(4)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并注意其效果和负作用。(5)有感染者,遵医嘱给抗生素。,3.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呼吸和疾病的变化,如果患儿出现意识障碍、明显的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共同抢救。4.心理护理 对患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在哮喘发作时,可守护在患儿的身边,安抚患儿,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反复发作的患儿给予更多的鼓励,以消除其焦虑情绪。向患儿家长解释哮喘的诱因、治疗过程和预后,使其消除焦虑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5.健康指导 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的用药方法,告之其要长期、规范和个体化的治疗。指导家长给患儿增加营养,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教会患儿家长观察病情,在出现明显的哮喘症状时及时就医。,小 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上呼吸道感染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小婴儿常较年长儿病情重,且易出现并发症。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为咳嗽及痰多,肺部可听到不固定的啰音。支气管肺炎是小儿肺炎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及其他因素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的湿啰音,重症者可累及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等,而危及患儿生命。支气管哮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掌握其临床表现、诊疗标准和治疗原则,并对本病患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