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炎症精选文档.ppt
教学大纲,目的要求掌握炎症、炎症介质、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急慢性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熟悉炎症介质的种类及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经过与结局。了解炎症的原因,第一节 概 述,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血管反应为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基本病理变化为:变质、渗出、增生。,炎症是损伤(变质)、抗损伤(渗出)、修复(增生)三位一体的过程。,一、炎症(inflammation)的概念,是机体损伤与抗损伤反应两个方面矛盾斗争过程的综合表现。,炎症痊愈,炎症蔓延扩散,炎症迁延不愈,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结果即为炎症的结局抗损伤 损伤损伤 抗损伤抗损伤=损伤,炎症的本质,1、生物性因子:感染(infection),二、炎症的原因,2、理化因子,3、异常免疫反应,第二节 基本病理变化,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1、形态变化 实质细胞常出现细胞水肿、脂肪变、凝固性、液化性坏死及凋亡等。间质发生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等。2、代谢变化 局部酸中毒 渗透压升高,一、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二、渗出(exudation),各种血液成分渗出机制不同:血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白细胞:主动游出红细胞:血管壁通透性过高或破裂,炎症的渗出过程,(一)血流动力学改变(二)液体渗出(三)白细胞渗出(四)炎症介质,(一)血流动力学改变,1、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内皮细胞收缩:最常见原因 内皮细胞的损伤:严重烧伤和感染 穿胞作用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二)液体渗出 炎性水肿(inflammatory edema)炎性积液(inflammatory hydrops),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几种主要机制模式图,损伤轻:水、盐类和小分子白蛋白损伤重:大分子球蛋白,甚至纤维蛋白原也能渗出,2、渗出液的成分,渗出液 漏出液发生机制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静脉回流受阻蛋白质含量 1560g/L 015g/L比重 1.020 0.5109/L 0.1109/LRivalta试验 阳性 阴性凝固 能自凝 不能自凝透明度 浑浊 澄清,3、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有利:稀释毒素和有害物,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抗体、补体及溶菌物质,有利于杀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纤维素)交织成网,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4、渗出液在炎症中的作用,不良后果:炎性水肿:压迫作用(心包积液,压迫心脏);阻塞作用(肺气体交换)纤维素机化:造成组织的粘连和硬化,如心包粘连,胸膜粘连等;喉头水肿,炎症时血液中的各种白细胞渗出到血管外的现象。白细胞的渗出过程:1、白细胞边集和附壁:白细胞从轴流 边集(边流)沿内皮细胞表面滚动 附壁,(三)白细胞渗出,2、白细胞粘着:开始附壁不牢固,由于白细胞表面的细胞粘附分子(CAMs)和内皮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牢固的粘着3、白细胞游出:阿米巴运动方式,白细胞游出特征:游走能力不一 不同阶段的白细胞 致炎因子不同致不同白细胞的游出化脓性:中性粒细胞病毒:淋巴细胞过敏: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游出,4、趋化作用(chemotaxis):渗出的白细胞向炎症灶定向游走集中的现象。诱导白细胞定向游走的物质称为趋化因子。分类:内源性(C5a、LTB4、IL-8)外源性(可溶性的细菌产物)特异性 趋化机制,5、白细胞在炎症灶内的作用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吞噬细胞的种类:A.中性粒细胞:又称小吞噬细胞,占外周白细胞总数的60左右。中性粒细胞直径1012m,核浓染、呈杆状或分叶状,细胞浆内含中性颗粒,中性颗粒是杀灭、消化和降解病原物和组织碎片的重要场所。常见于化脓性炎症、急性炎症及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又称大吞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渗出血管进入周围组织后,体积增大、活性增强、转化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直径为12 24m,胞核呈肾形。含有多量的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能吞噬较大的病原微生物、异物、坏死组织碎片。此外,巨噬细胞还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常出现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病毒和原虫感染。,C.嗜酸性粒细胞:细胞体积略大于嗜中性粒细胞,核呈双叶状,胞浆内含许多粗大的球形嗜酸性颗粒。吞噬能力较弱,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杀伤寄生虫。,吞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识别(Recognition)和粘着(attachment)吞入(engulfment)杀伤(killing)或降解(degeneration),A.识别及粘附:调理素识别并粘着被吞噬物,此过程称调理素化,C.杀伤或降解:吞噬溶酶体的细菌被具有活性的氧化代谢产物杀伤的。,B.吞入:吞噬细胞与调理素化的细菌等粘着后伸出伪足包绕细菌等形成吞噬体吞噬溶酶体脱颗粒方式杀伤或降解吞噬物,吞噬过程使耗氧量激增,并激活白细胞氧化酶,使还原型辅酶氧化产生超氧负离子(O2-)。2O2+NADPH 2O2-+NADP+H+。大多数超氧负离子经自发性岐化作用转变为H2O2。在氯化物(Cl-)存在的条件下,可被嗜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还原生成(HClO-)次氯酸。后者是强氧化剂和杀菌因子,从而使H2O2杀菌能力极大增强。H2O2、髓过氧化物酶(MPO)和氯化物(Cl-)共同构成了最有效杀菌系统,比单独H2O2强50倍。,免疫作用主要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体积最小,核圆形,浓染,胞浆极少。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呈卵圆形,核圆,位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呈车轮状排列。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常见于慢性炎症,尤其见于结核、梅毒及病毒感染。,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由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再把抗原信息递呈给T和B淋巴细胞。A.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B.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参与,组织损伤作用白细胞在化学趋化、激活和吞噬过程中释放溶酶体酶、氧活性代谢产物、白细胞三烯、前列腺素、免疫复合物等 介导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炎症过程中产生并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亦称为化学介质。,(四)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s),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炎症介质来自细胞和血浆 前者以颗粒形式储存于细胞内,需要时或在致炎因子作用下合 成并释放;后者以前体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经蛋白水解酶裂解才能被激活.炎症介质一旦被激活或由细胞释放,存在的时间很短,常见炎症介质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血管活性胺(组胺和-羟色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白细胞产物及溶酶体成分(氧自由基和溶酶体酶)2、血浆产生的炎症介质 激肽系统(缓激肽)补体系统(C3和C5)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 能 主 要 介 质 种 类血管扩张 组胺、缓激肽、PGE2、PGD2 PGF2、PGI2、NO血管通透性升高 组胺、缓激肽、C3a、C5a LTC4、LTD4、LTE4、PAF、P物质、氧自由基趋化作用 C5a、LTB4、细菌产物、IL-8、TNF发热 IL-1、IL-6、TNF、PG疼痛 PGE2、缓激肽组织损伤 溶酶体酶、氧自由基、NO,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三、增生 致炎因子的长期作用和刺激,使局部组织或细胞数目增多。成分:间质细胞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实质细胞 被覆上皮、腺上皮和其它实质细胞意义:防御反应 修复损伤,总之,炎症的基本病变特征都是变质、渗出、增生,炎症早期和急性炎症以变质和渗出为主,炎症后期和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变质是以损伤为主的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反应和修复过程。,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临床:超急性炎:数小时数天急性炎症:数天个月慢性炎症:半年以上亚急性炎症:13个月根据炎症局部的性质: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增生性炎,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急 短变质 渗出edema N,慢性炎症 缓 长 增生 M L,以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轻微的炎症。多见于急性炎症,常见于心、肝、脑等实质器官。,一、变质性炎(alterative inflammation),例如: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的心肌炎;病毒引起的乙脑及病毒性肝炎。,脑软化,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出血性炎,渗出性炎,蜂窝织炎,脓肿,表面化脓和积脓,卡他性炎,二、渗出性炎(exudative inflammation),1、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特征:浆液渗出成分:血浆,其中富含蛋白质(约含5%,主要为白蛋白)。部位:疏松结缔组织:蚊虫叮咬炎性水肿;烫伤水泡 浆膜: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胸水)粘膜:感冒早期浆液性卡他性炎后果:吸收;大量积液,压迫器官,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胸腔积液:,右侧胸膜澄清的淡黄色液体渗出,为浆液性渗出。,、纤维素性炎(fibrinous inflammatory)特 征: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常见于浆膜、粘膜和肺。发病机制:因血管壁损伤严重,血管通透性增高,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渗出,继而转化为纤维素。,纤维素性炎,病变特点: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及坏死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故又称假膜性炎。例:白喉 痢疾,白喉 喉:假膜与深部结合牢固,称为固膜;气管:容易脱落导致窒息,称为浮膜。痢疾 肠粘膜表面的假膜容易脱落,局部留下表浅溃疡。,发生在心包膜(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由于心脏搏动,渗出的纤维素被牵拉成绒毛状,因而称为绒毛心(hairy heart)。可引起心包机化粘连。,发生在肺的纤维素性炎症,因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而造成肺实变。可形成肺肉质变。,3、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特征: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病变特点:脓液为一种黄色或黄绿色、混浊、粘稠的液体,其主要成分为脓细胞、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浆液。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分类: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脓肿,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病变特点:疏松结缔组织内明显水肿及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炎症范围广,发展迅速,易发生全身中毒症状。,概念:指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发生部位:皮肤、肌肉和阑尾,病因:溶血性链球菌,阑尾蜂窝织炎,正常阑尾,阑尾壁各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浆膜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脓肿(abscess):指为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发生部位:皮下和内脏(肝、脑和肺)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使病灶局限。病变特点:常有脓腔形成,脓肿破溃可形成溃疡、窦道和瘘管,病变特点:常有脓腔形成,脓肿破溃可形成溃疡、窦道和瘘管,脓肿(abscess),概念:指为局限性化脓性炎伴有脓腔形成。,发生部位:皮下和内脏(肝、脑和肺),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溃疡,麻风病的足底溃疡,窦道,瘘管,窦道(sinus),溃疡(ulcer),瘘管(fistula),脓肿结局,脑 脓 肿,肝脓肿,肝脓肿,肺脓肿,疖(furuncle):单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炎性,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痈(carbuncle):多个疖的相互融合沟通。,表面化脓和积脓,概念:指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病变特点:a.表面化脓:粘膜的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性炎,大量中性粒细胞主要向粘膜、浆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b.积脓(empyema):指脓液在浆膜腔、胆囊和输卵管腔内蓄积。,表面化脓,输卵管积脓,腹 腔 积 脓,4、出血性炎(hemorrhagic inflammation),血管的损伤特别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故称出血性炎。出血性炎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炎症,主要由某些毒力很强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炭疽,出血性肠炎是由大肠杆菌O 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痉挛性腹痛、腹泻血性粪便为主要特征。病人和带菌者,病畜、禽和带菌畜禽(包括牛、羊、猪、鸡、鸭等)是传染源。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饮水、食物、游泳水、洗浴水、生活用品等,均可经口而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或经苍蝇等媒介传播。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喝生水,餐饮前不爱洗手,游泳洗浴时不慎小口咽水均可能感染。从事畜禽肉类制作,从事粪便处理和检验的人员感染和发病机会多。各年龄组人群都可能发病,但老人和儿童比例较大。,发生在呼吸道、胃肠道等处粘膜的较轻的渗出性炎。根据渗出物不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和脓性卡他三种,各类型可相互转化。,5、卡他性炎(catarrhal inflammatory),三、增生性炎(proliferative inflammation)以增生为主,而变质和渗出性变化都较轻微的炎症。非特异性炎1、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2、伴有明显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炎性息肉(polyp)粘膜上皮、腺体、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起于粘膜的小肿块。常有蒂。如鼻息肉,肠息肉,宫颈息肉,子宫颈息肉,子宫颈息肉,子宫颈息肉,子宫颈息肉,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在肉眼及X线上均与肿瘤十分象似。如肺及眼眶内炎性假瘤。,炎性假瘤,特异性增生性炎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并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又称“肉芽肿性炎”或“炎性肉芽肿”(1)感染性肉芽肿例:风湿小结:由风湿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成分:干酪样坏死、类上皮C(巨噬C转化)、朗汉斯C、淋巴C和成纤维C。,异物肉芽肿:病变以异物为中心,周围有多量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包绕形成结节病灶。,大脑异物性肉芽肿,第四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结局,一、临床表现局部表现1、红:初期A充血鲜红,后期V淤血、暗红2、肿:炎性充血、血液成分渗出3、热: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代谢增强 4、痛:神经末梢受到肿胀组织的压迫,或渗出物中炎症介质作用(PGE2、缓激肽)5、功能障碍,炎症的表现,局 红(erythema)部:肿(edema)热(warmth)痛(pain),红(erythema),肿(edema),热(warmth),痛(pain),功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全身反应1、发热 IL-1、TNF、PG和内毒素2、白细胞变化 增多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减少 病毒、伤寒杆菌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强 临床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二、炎症的结局1、痊愈 完全痊愈 不完全痊愈2、迁延不愈,转为慢性3、蔓延播散 局部蔓延(local spread):病原微生物可经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自然通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组织间隙蔓延病灶扩大(疖痈)器官自然管道蔓延急性膀胱炎输尿管炎或肾盂肾炎淋巴道播散(lymphatic spread):病原微生物侵入淋巴管内,到达局部淋巴节,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如足部感染可沿淋巴管扩散引起腹股沟淋巴结炎。,血道播散(hematogenous spread or dissemination):病原微生物或毒素吸收 入血 而引起的播散。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在局部繁殖,经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循环,血液中可查见细菌,但不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毒血症(toxemia):大量细菌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但血液中无细菌。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入血,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脓毒血症(pyemia):由化脓菌入血,不仅在血中繁殖,而且随血流在其它部位形成多个继发性脓肿。,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男,23岁,医务工作者,年7月1日入院。7月3日死亡。主诉:右足拇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烧2天。入院前数天右足拇趾跌伤感染化脓,在未麻醉下用酒精烧灼的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前2天即感畏寒发烧,局部疼痛加剧,入院当天被同宿舍职工发现高烧卧床,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0/50mmHg。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跳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有多数瘀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51012/L,白细胞25.0109/L,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处于休克状态,病情持续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病员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尸检摘要: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瘀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瘀斑,右下肢踝关节内下有外科切开引流切口,从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双肺上叶背侧与胸壁有灶性纤维性粘连。双肺重量增加,广泛充血、变实,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粟粒大的脓肿,切面肺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伴小脓肿形成。双肺上叶有硬结性病灶,右上叶硬结内有一0.8cm大之空洞,,镜下见空洞壁由类上皮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构成,壁内侧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少许结核杆菌。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外膜、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隐静脉血管内均找到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分析讨论1、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及理由?2、这些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参考答案,1、脓毒血症 右趾化脓性炎;右小腿急性蜂窝织炎;双肺多数出血性梗死,细菌性栓塞伴脓肿形成(迁徙性脓肿);躯干、双膝多数性瘀斑;心外膜、消化道壁、肾上腺、脾等脏器散在出血点;全身脏器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肺和大隐静脉内查见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双肺继发性肺结核病(慢性纤维空洞型;双肺上叶背侧胸膜炎)。2、继发性肺结核机体免疫力低下创伤感染化脓性炎血道播散脓毒血症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