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预案PPT文档.ppt
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预案,目的为提高医院职业安全防范的能力,正确、有效、快速处置各类职业安全防护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预案,指针对职业损伤因素可能对机体造成的各种伤害,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采取多种适宜的措施,避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低到最低。,职业安全防护定义,一、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 长:医疗副院长(黎毅敏)副组长:医疗副院长(曾国华)、后勤副院长(吴璧锋)成 员:医院办公室主任(姚谦明)、医务科科长(黄伟青)、医疗质量安全部主任(黄锦坤)、医院感染管理部主任(叶丹)、预防保健科科长(李莲娜)、护理部主任(关丽婵)、总务科科长(杨东)、门诊办公室主任(李清秀),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一、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领导、部署、指挥协调医院的职业安全防护应急处置实施工作;及时向学院、市卫生局、区卫生局报告职业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统筹调度安排职业安全防护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关资源;负责对外信息发布。,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二、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工作督导小组组 长:医院办公室主任(姚谦明)、医务科科长(黄伟青)副组长:医院感染管理主任(叶丹)成 员:预防保健科科长(李莲娜)、医疗质量安全部主任(黄锦坤)、人事培训科科长(刘燕琴)、护理部主任(关丽婵)、药学部主任(肖翔林)、总务科科长(杨东)、设备科科长(谭志坚)、门诊办公室主任(李清秀)、急诊科主任(梁子敬)、保卫科科长(李崇岳),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二、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工作督导小组职责落实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对各部门执行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相关部门共同负责职业安全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承担日常应急事务、协调工作;防护物资、药品的调配;对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电离辐射、高温物质、噪声等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如化学消毒剂、细胞毒性药物、放射性物品、易燃液体/固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等,医务人员工作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一、先期处置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发生后,督导小组在做好信息报告的同时,要启动预案响应措施,立即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营救受伤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向学院、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处置,二、应急救援发生职业安全防护事件时,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需要、调度人员、资源对患者进行救治、支援。适当情形请求地方政府启动社会应急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处置,三、后期处置恢复与重建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后续救援、医院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对于重点部门和特殊区域,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实施。,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处置,三、后期处置评估与改进督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对特别重大、重大以及影响范围较大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并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医院督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每年对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处置及应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处置,三、后期处置在事件处置过程中,事发部门和参与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要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开展事件处置过程的分析和评估。事件结束后,要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加强和改进同类事件应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医院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应急处置,各科室、部门应积极主动掌握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加强各部门职业安全防护事件的日常监控,如何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如何做?,定期组织职业安全防护事件的培训和演练医院制定年度应急培训计划,每年由医务科牵头组织一次医院应急演练培训,明确应急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要求。各科室、部门针对各自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进行科内培训及演练。,加强各部门职业安全防护事件的日常监控,奖:对在职业安全防护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罚: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工作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医院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奖罚,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为维护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院工作人员中出现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职业危害指医院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伤害。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药技、行政、后勤等所有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医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各科室、部门应积极主动掌握工作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针对性的防护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及时告知员工,让职工知晓职业危害的有关情况。各科室、部门应提供符合防治职业危害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上岗前对职工进行医院感染、职工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岗前培训,各科室、部门不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有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医院为职工提供员工保健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让职工享受到有关的保健服务。要求职工本人加强防护,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在发生职业安全防护事件时,应十二小时内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信息上报内容包括:职业危害概况、发生时间、损伤部位以及事件现场情况、事件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按程序开展具体的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事件性质,估算事件的危害波及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害情况,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可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予以合理的治疗,促进职工康复。,职业安全监测管理制度,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一)化学治疗防护措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上岗前教育,定期进行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病房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化疗药品配置应统一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一)化学治疗防护措施防护要求配药操作前应穿隔离衣、裤,佩戴一次性口罩和帽子,戴防护眼镜和手套,操作中若有手套破损、衣物污染应立即更换。戴手套之前和脱手套之后必须洗手。操作台面覆以一次性防护垫,防止化疗药品渗漏对设备造成污染。,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冲配规则使用输液泵和软袋液体以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排出。用水代替粉剂以减少冲配时气溶和气雾的外溢。必须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溶解药物时,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进行搅动,以防粉末外逸。,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冲配规则抽取药液时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为宜,并使用针腔较大的针头抽取药液,以防注射器内压力过大,药液外溢。配置药品所用针头、注射器、手套等直接接触药品的物品、安瓿和玻璃瓶等药物容器,装入锐器盒/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盛医疗废物的容器要加盖,防止化疗药物挥发于空气中污染环境。,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三)药物使用要求施药者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手套;有条件应戴防护目镜,穿防护服。戴手套之前和脱手套之后必须洗手。用药完毕后,所用针筒、针头、输液器、药物包装袋(瓶)等直接接触药品的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装入锐器盒/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盛医疗废物的容器要加盖,防止化疗药物挥发于空气中污染环境。,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三)药物使用要求在化疗48小时以内,患者的排泄物,如大、小便等,嘱患者或家属冲刷时至少要冲水两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应马上处理或置于加盖容器中。,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四)化疗药物污染的应急程序若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停止操作,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部,至少10分钟,并及时咨询眼科医生进一步处理。其他部位污染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和手套,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污染处,用大量冷自来水冲洗污染皮肤15分钟,必要时再咨询医生。使用“危险勿近”警示牌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污染区域。,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四)化疗药物污染的应急程序药物泄漏于操作台时,立即使用吸收性强的吸纸、棉纸或纱布将药物吸取干净。被污染台面或地面先用清水冲洗,再用清洁剂清洗3遍,清洗范围由小到大进行,清洁剂必须彻底用清水冲洗干净。,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药物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四)化疗药物污染的应急程序立即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记录以下信息:药物的名称、大概溢出量、溢出如何发生、处理溢出的过程、暴露于溢出环境中的员工、患者及其他人员。通知相关人员注意药物溢出。,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消毒剂污染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一)化学消毒剂使用的防护措施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要进行上岗前教育,定期进行防护知识讲课,增强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接触化学消毒剂时穿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和黏膜等的直接刺激,长时间接触化学消毒剂的人员,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在配置消毒剂时,应在良好的通风环境内进行,谨慎操作,以免制剂外溢。,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化学消毒剂污染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化学消毒剂污染的应急程序若操作中不慎将药液溅到眼睛里,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部,至少10分钟,并及时咨询眼科医生进一步处理。其他部位污染时,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和手套,第一时间内用大量流动水冲洗;也可用棉花或吸水布吸干皮肤上的药液,然后用清水擦洗,千万不要擦拭,必要时咨询医生。如果未稀释的化学消毒剂溢到桌面,应用布吸附液体,再用清水冲洗被污染表面。,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一)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摘戴隐形眼镜等。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面等。,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一)职业安全卫生一般操作规程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以下两种情况除外:这种行动是由于特殊医疗需要;使用专用机械设备,或单手操作技术。,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在处理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喷、溅、洒落和飞扬或产生飞沫。禁止用口吮吸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在收集、处理、操作、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标本应放在防泄漏的容器中。运输过程中按照三层包装的标准要求进行包装。按照GBZ158要求,对储存、转运或运输的容器密封后进行警示标识或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如果容器外发生了污染,应在外部再放一个容器来阻止其泄漏,外部的容器同样应进行警示标识或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如果样品能把第一个容器戳穿,在其外部应再放一个耐戳破的容器。,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设备前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无法对设备进行消毒情况时除外)。在被污染的设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黏膜。,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如有伤口,应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包括: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乙醇溶液或者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就诊及报告报告: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就诊:正常上班时间到保健科,班后或节假日到急诊科就诊。,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就诊及报告需携带资料:携带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血传播七项、RPR、肝功能检查等)复印件及当事人既往的检查结果复印件;如患者无血传播七项、RPR等结果,应要求患者主管医生立即开具相关检查。,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就诊及报告按实际情况填写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锐器伤登记表有关内容。根据感染内科或皮肤科专家的诊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和复诊。,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保健科或急诊科收到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事件报告的处理流程保健科接诊医生接到报告后应尽快请感染内科或皮肤科中级或以上职称医生会诊,由会诊医生进行评估并指导处理,尽可能在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班后或节假日由急诊科医生进行评估与处理。若为HIV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需急请示感染内科曾文铤、梁建新和梁增伟三位主任的其中一位(班后或节假日,急诊科医生向医院总值报告,由医院总值班通知上述的其中一名主任会诊),进行评估并指导用药。,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保健科人员指导当事人详细填写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锐器伤登记表,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部备案,以便调查评估及改进。当事件在班后或节假日发生,当事人在正常上班时间到保健科完善登记手续并随访。如感染源为HIV(+),感染内科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后交预防保健科。保健科人员按感染内科或皮肤科专家的诊疗方案指引当事人定期复查。,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发生情况的汇总和评估医院感染管理部收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锐器伤登记表后,定期统计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接触事件的流行病学情况,评估高危人群和多发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和提出改进措施,定期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和杜绝放射性污染的发生。(二)发生放射性污染时按放射性污染处理方法进行必要处理。首先应尽快消除有害因素的来源,同时将事故受照人员撤离现场,检查人员受危害的程度,并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根据事故的性质、受照的不同核素、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病程,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和治疗措施。在抢救中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外伤、出血和休克的,对估计受照剂量较大者应选用抗辐射药物。,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发生放射性污染时按放射性污染处理方法进行必要处理。对疑有体表污染的人员,应进行体表污染的监测,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外伤、出血和休克等,并迅速进行去污处理,防止污染的扩散。个人体表污染:,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个人体表污染:个人体表去污时,用肥皂、温水认真冲洗,或软毛刷轻擦。去污时要按顺序进行,先轻度污染部位后重度污染部位,防止交叉污染。要特别注意手部,尤其是指甲沟、手指缝。必要时可用弹力粘膏敷贴2h-3h,揭去粘膏再用水清洗,对去除残留性污染有较好效果,或采用特种去污剂。擦洗头发一般用大量肥皂和水,要特别注意防止肥皂泡沫流入眼睛、耳、鼻和嘴。(32P不能用肥皂)。,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发生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处理程序与措施(二)发生放射性污染时按放射性污染处理方法进行必要处理。仪器污染:用冷水和热水擦洗,必要时用适当有机溶剂清洗。试验污染:立即用吸水材料将其吸干,在用湿布反复由外向内擦洗,必要时做出污染区域标记。,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安全色与安全标志,红色:各种禁止标识黄色:各种警告标识蓝色:各种指令标识绿色:各种提示标识,安全色是传递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我国国家标准(GB2893-2008)安全色规定,安全色采用红、蓝、黄、绿4种颜色。,安全色与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禁止标识,安全标志-警告标识,安全标志-指令标识,安全标志-提示标识,个人防护用品,会正确使用吗?,个人防护用品,会正确使用吗?,个人防护用品,会正确使用吗?,防护设施,会正确使用吗?,职业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