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1牙体解剖文档资料.pptx
牙的演化,演化特点:牙型:同形异形 牙数:多少 牙列数:多牙列双牙列 牙根:无有;分布:广泛集中 附着方式:端生侧生槽生,例如:1 鱼类:同形牙 多牙列 无根牙 端生牙 2 两栖类:同上 3 爬行类:同形牙 多牙列 侧生牙或槽生牙 4 哺乳类与人类:异形牙 双牙列 槽生牙,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牙髓,1、牙的组成,牙冠解剖牙冠: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临床牙冠: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注:青年时,临床牙冠解剖牙冠。,牙根解剖牙根:牙骨质覆盖的部分临床牙根:在口腔内不能见到 的部分,2、牙的分类,3、牙的功能,1 咀嚼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2 发音和言语3 面部协调美观,4、牙位记录方法,1)部位记录法:目前我国常用的记录法,6,34,2)palmer 记录系统恒牙记录 同部位记录法乳牙记录 英文字母A E表示乳中切牙到第二乳磨牙3)通用编号系统,15:左上第二磨牙 A:右上第二乳磨牙,4)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采用二位数,十位数表示象限;个位数表示各牙与中线相关的位置,愈近中线牙数字愈小恒牙区以 表示 乳牙区以 表示,如:15:右上第二前磨牙 61:左上乳中切牙,5、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1)牙的萌出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的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1.1 牙萌出的生理特点 1)较明确的时间性与顺序性 2)对称性(左右同名牙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2)牙的萌出顺序2.1 乳牙的萌出 半岁开始,两岁半结束 萌出顺序为:乳中乳侧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2.2 恒牙的萌出 六岁开始,十三岁结束 萌出顺序:上颌:6124357或 6124537 下颌:6123457或 61243573)最早、最晚萌出的乳恒牙 1)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颌乳中切牙 2)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3)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颌第磨牙 4)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颌第三磨牙(若先天缺失,则为上颌第二磨牙),6、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A1),(1)应用术语 1)中线:将颅面部平均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将牙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2)牙体长轴: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3)接触区: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又称邻接区,4)外形高点: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哪颗牙的外形高点在中1/3?,前牙:颈1/3后牙:颊侧颈1/3 舌侧中1/3,5)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所成的角 点角:三面相交处所成的角,近唇线角,(2)牙冠各面的名称1、颊面或唇面 2、舌面或腭面 3、近中面4、远中面 5、(牙合)面和切嵴,(3)牙冠表面解剖标志,四部分,凹陷部分,突起部分,斜面,生长叶,1)突起部分牙尖: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考过)位于尖牙的切端,前磨牙和磨牙的(牙合)面上切缘结节: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随着牙的切磨逐渐消失。牙釉质过分钙化所形成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分为切嵴、边缘嵴、轴嵴、颈嵴、三角嵴、牙尖嵴、横嵴、斜嵴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起。,4,6,(2)凹陷部分1)沟发育沟: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副沟:除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其形态不规则裂:钙化不全的沟。龋病的好发部位2)点隙: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所形成的点状凹陷。龋病好发部位(考过)3)窝:牙冠舌面及(牙合)面上不规则的凹陷。如舌窝、中央窝(3)斜面:组成牙尖的各面。两斜面相交成嵴,四斜面相交成牙尖的顶(4)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其交界处为发育沟多数牙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来,部分牙由5个。,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恒牙,一、上颌中切牙 切牙中体积最大,前牙中近远中径最宽,牙弓中位置最靠前(1)唇面略成梯形,切颈径近远中径切1/3可见两条发育沟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和颈缘较突近中切角似直角,远中切角较圆钝外形高点在颈1/3新萌出时切缘可见3个切缘结节(2)舌面较唇面小中央凹陷成窝为舌窝四周围凸起的嵴:近中边缘嵴、远中边缘嵴、切嵴、舌面隆突外形高点在颈1/3,(3)邻面:似三角形,近中面较大而平,接触区在切1/3近切角;远中面稍短而圆突,接触区在切1/3远切角(4)切嵴:唇侧较平成切缘,舌侧圆突成嵴为切嵴。侧面观,切嵴在牙长轴的唇侧(5)牙根:单根,粗壮较直唇侧宽于舌侧根长:冠长1:1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根尖较直或偏远中,二、上颌侧切牙 切牙中唇面最突、舌窝最深、远中切角最为圆钝者 与中切牙相比:牙体窄长,发育沟不明显,近中切角似钝角,远中切角成圆弧形 边缘嵴显著,舌窝窄而深 畸形舌侧窝/沟,好发龋病 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远切角 根长冠长,颈横切面为卵圆形 变异较多,如呈锥形、先天缺失、畸形舌面窝、牙中牙,三、下颌中切牙 全口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对称、立体后较难区分左右,龋患率最低(一)唇面约呈梯形,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与远中缘对称近中切角与远中切角相等(二)舌面:舌面窝浅(三)邻面:接触区在切1/3近切角(四)牙根:单根形扁 远中面可见长形凹陷较近中面深 根中1/3横切面程葫芦形双根管率:4%,四、下颌侧切牙牙冠较下颌中切牙较宽唇面切缘略向远中倾斜,远中切角较近中切角圆钝 舌侧同下颌中切牙 近中面接触区在切1/3近切角,远中面接触区在切1/3远切角牙根单根,扁圆,根尖偏远中,五、上颌尖牙 全口牙中牙体和牙根最长、牙尖最大的牙(一)唇面似圆五边形(近中缘、近中斜缘、远中斜缘、远中缘、颈缘)唇轴嵴、发育沟明显牙尖偏近中,似直角外形高点在颈1/3(二)舌面较唇面小,边缘嵴:远中较近中段而突;牙尖嵴:近中短远中长舌轴嵴、舌隆突明显(三)邻面似三角远中面更为突出且短小近中接触区距近中切角近 远中接触区距远中切角远(四)牙尖四嵴:唇轴嵴、舌轴嵴、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四斜面:近唇斜面、远唇斜面、近舌斜面、远舌斜面牙尖顶偏近中,(五)牙根单根,粗壮,冠:根1:2,颈横切面为卵圆三角形,根尖偏远中,六、下颌尖牙牙体窄长唇轴嵴、发育沟不明显近中缘与根面相延续约呈直线,近中斜缘:远中斜缘1:2牙尖明显偏近中,钝角牙根较扁,根长大于冠长,七、上颌第一前磨牙前磨牙中体积最大、颊尖偏向远中,有近中沟(一)颊面似五边形,颊尖偏远中外形高点在颈1/3的颊颈嵴上颊轴嵴、发育沟明显(二)舌面小于颊面,似卵圆形舌尖较颊尖短小,舌尖偏近中外形高点在中1/3,(三)邻面约成四边形接触区均靠(牙合)缘偏颊侧近中面近颈部凹陷,(四)(牙合)面六边形颊边宽于舌边,颊尖高于舌尖(哪个髓角高?)近中沟(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五)牙根形扁多为双根(在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为颊舌两根),颊根长与舌根根长冠长根尖偏远中近远中面有沟状凹陷,八、上颌第二前磨牙牙体窄长,颊面:轴嵴、发育沟不明显,颊尖圆钝偏近中,近中缘颈部不凹陷近中面:无凹陷,无近中沟(牙合)面:圆钝,颊舌侧高度宽度相似;中央窝浅,中央沟短,近远中两点隙相距较近牙根:多为扁形单根,九、下颌第一前磨牙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高度差别最大,(牙合)面有横嵴(一)颊面舌侧倾斜显著颊轴嵴明显外形高点在颈1/3(二)舌面舌面短小,仅及颊面的1/2舌尖明显小于颊尖(三)邻面:接触区均靠(牙合)缘偏颊侧(四)(牙合)面卵圆形,颊尖长大而舌尖很小颊尖三角嵴与舌尖三角嵴相连成横嵴(五)牙根:扁形细长单根,根尖略偏远中。,十、下颌第二前磨牙(二尖型、三尖型)牙冠方圆形,(牙合)颈高度、颊舌高度、近远中宽度相近;舌面与颊面大小约相等颊面颈部较宽,颊轴嵴较圆舌面有时可见两个舌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舌沟,舌面较颊面大近远中接触区均靠近(牙合)缘偏颊侧(牙合)面:发育沟大致有三种形态:H型、U型、Y型。二尖型的发育沟多为H型和U型,三尖型多为Y型。牙根:单根,十一、上颌第一磨牙6岁左右即萌出,故称为六龄牙,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一)颊面略呈梯形,(牙合)缘长于颈缘外形高点在颈1/3处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中间有颊沟,其末端形成点隙,(二)舌面与颊面相近或稍小两舌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远中舌沟延续到舌面1/2处第五牙尖(近中舌尖的舌侧),为釉质结节,无髓角外形高点在舌面中1/3处,(三)邻面约为四边形,颊舌厚度(牙合)颈高度外形高点在(牙合)1/3处近中接触区靠(牙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牙合)缘中1/3处(四)牙根:由三根组成: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舌根。两颊根间分叉度较小,颊根与舌根间分叉度较大,远中颊根短小,舌根最大,(五)(牙合)面斜方形四角:近颊(牙合)角,远舌(牙合)角锐四尖:颊锐舌钝,近远;近中舌尖最大,是上颌的主要功能尖(哪个髓角最高?)四嵴:近颊三角嵴、远颊三角嵴、近舌三角嵴、远舌三角嵴三沟: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远中舌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另一端经两舌尖之间越过舌(牙合)边缘嵴至舌面)二窝:近中窝、远中窝(由斜嵴分割),近颊尖,斜嵴 解剖特征,在(牙合)面中央相连,十二、上颌第二磨牙体积第一磨牙,近远中宽度窄倾斜度大,远中颊尖明显减小远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舌侧可有一个舌尖近中面大于远中面,颊面大于舌面 牙根:三根,三个牙根分叉度较小,且向远中偏斜。少数牙根愈合成两根,十三、下颌第一磨牙恒牙中萌出最早,结构最复杂的牙,全口牙中体积最大的牙(一)颊面略呈梯形,(牙合)缘长于颈缘,近远中径(牙合)颈径,近中缘直,远中缘突外形高点在颈1/3处三个牙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两沟:颊沟(点隙,龋病好发部位)、远颊沟,(二)舌面梯形,与颊面比稍小,圆突两舌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舌沟外形高点在中1/3处(三)邻面约为四边形,颊舌厚度(牙合)颈高度外形高点在(牙合)1/3处近远中接触区靠(牙合)缘偏颊侧,(四)(牙合)面长方形四边:近远,颊舌,近远中径颊舌径五牙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钝舌锐,远中尖最小五嵴: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五发育沟:颊沟、远中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三窝(点隙):近中窝(点隙)、远中窝(点隙)、中央窝(点隙),(五)牙根:扁而厚的双根,根干短,分叉大。远中根有时又分为颊、舌两根,此型约占22%,十四、下颌第二磨牙(牙合)面呈方圆形,有四个牙尖和四条发育沟,呈“田”字形,无远中尖。少数五尖型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牙根:双根,分叉小,牙尖偏远中。少数可为3根。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分开,牙根断面成C形,称C形根。,乳牙外形,1、乳牙外形的特点(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冠(2)乳牙牙颈缩窄,唇、颊颈嵴突出,冠根分明。颈(3)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与恒尖牙相反。(唯一)(4)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特点,(除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根尖弯向唇侧)。(5)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6)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等大。(7)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根,2.乳前牙特点如下:(1)乳牙色白,牙冠短小。颈嵴突出,牙根明显缩小,冠根分明,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2)上颌乳中切牙牙冠短而宽,似铲形,发育沟不明显。舌面隆突、舌窝明显。单根扁而宽,根尖1/3向唇侧弯曲,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宽冠宽根是该牙的解剖标志。(3)上颌乳尖牙唇面牙尖长大,约占牙冠长度一半,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牙尖偏远中,与恒尖牙相反。单根细长,根尖偏远中并向唇侧弯曲。(4)下颌乳切牙牙冠长度稍大于宽度,不像恒切牙呈窄长。其舌面边缘嵴与舌窝明显,从邻面观察其唇颈嵴、舌面隆突都较恒牙者显著。牙根细长,约为冠长2倍。,3.第一乳磨牙(1)上颌第一乳磨牙1)牙冠:颊面的宽度大于长度。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颈部缩窄。颊尖微突,略偏近中。舌面较小而突。邻面可见其(牙合)1/3显著缩窄,颊侧颈1/3处非常突出。(牙合)面形态似上颌前磨牙,但颊、舌两牙尖的三角嵴及(牙合)面沟的形态均不如上颌前磨牙清晰。(牙合)面有中央窝及近中窝。2)牙根:细长,三根分叉大,根干较短。,(2)下颌第一乳磨牙1)牙冠:形态不同任何恒牙。颊面: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特短且突。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近中颊颈嵴最突。两颊尖之间有沟。舌面:近中舌尖(长而尖)、远中舌尖(短小而圆),近远中缘的长度约相等,两舌尖之间有沟。(牙合)面:不规则的四边形,近中边缘嵴特短,近中颊、舌两尖相距较近,三角嵴相连,将(牙合)面分成较小的近中窝及较大的远中窝。(牙合)面的沟嵴不清晰。2)牙根:分近中及远中两根。,4.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和下颌第二乳磨牙各与同颌的第一恒磨牙形态近似,位置又彼此相邻,很容易混淆,其特点如下:(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短小,色乳白。(2)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较突,牙冠由颈部向(牙合)方缩小。(3)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而下颌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4)第二乳磨牙根干短,牙根向外张开。,乳牙与恒牙的鉴别1.体积恒牙体积较大,磨牙体积以第一磨牙最大,第二磨牙次之。乳牙体积比同名恒牙要小,乳磨牙体积以第一乳磨牙较小,而第二乳磨牙较大。2.颜色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黄,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3.颈嵴恒牙颈嵴突起不明显,乳牙颈嵴突起明显。4.冠根分界恒牙牙冠颈部缩窄,形态上与牙根的分界不太明显。乳牙牙冠颈嵴突出,冠根分明。5.牙根恒前牙根尖可偏远中,乳前牙根尖可偏唇侧。恒磨牙根干较长,根分叉小;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临床应用解剖与牙体形态生理意义,1.应用解剖(1)切牙1)上颌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受创伤,缺损后对发音和美观有直接影响。2)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病的好发部位。3)下颌切牙接近下颌下腺、舌下腺导管口,受唾液的冲刷不易发生龋齿,但舌而近颈部往往有牙垢、牙石沉积。4)上颌中切牙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上颌侧切牙牙根常有弯曲,下颌切牙牙根扁而长,拔除时不可用旋转力。5)上颌侧切牙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2)尖牙1)尖牙位于口角处,其根长大粗壮,起支撑口角的作用。如缺失则口角塌陷,对面容影响较大。2)牙冠各面光滑,自洁作用较好,发生龋齿的机会少。3)因其牙根长、稳固,通常是口内留存时间最长的牙。修复时多用作基牙。4)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较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3)前磨牙1)(牙合)面的点隙、沟和邻面均为龋齿的好发部位。2)由于第一磨牙缺失的机会较多,故第二前磨牙常作为义齿修复的基牙。3)牙根为扁形单根或双根,且根尖多弯曲,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4)下颌前磨牙常用作判断颏孔位置的标志。5)前磨牙(牙合)面中央窝内,可能出现畸形中央尖,常因磨耗而穿髓,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6)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根尖感染可波及上颌窦,取断根时避免使用推力。,(4)磨牙1)第一磨牙萌出最早,窝、沟、点隙多,易龋坏。2)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和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故应尽量保留和尽早治疗。如必须拔除,也应及时修复,以免影响正常咬合关系。3)第一磨牙牙冠形态与第二乳磨牙相似,在拔牙时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认。4)第三磨牙常有先天缺失、错位萌出或阻生。5)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仅以薄骨质相隔,其根尖感染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拔牙时,特别是在取出断根时,应避免将断根推入上颌窦。6)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关系密切,在拔牙时应注意器械的用力方向,以免将牙根推入下颌管,损伤下牙槽神经。7)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口。上颌第三磨牙也是临床寻找腭大孔的标志。8)拔出上下颌磨牙时,注意牙根数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断根或根残留。,(5)乳牙1)乳牙的龋患率高,应及时治疗。完整的乳牙列能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健康成长。2)乳牙将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对颌骨的生长发育起生理性刺激作用。如乳牙缺失,可能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成为牙颌畸形的原因之一。3)位置正常而健全的乳牙,可引导恒牙的正常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或滞留,将容易引起恒牙的错位萌出或阻生。4)乳磨牙的根分叉下有恒牙牙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2.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1)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1)切缘与(牙合)面:咬合时上下牙的尖窝相对,沟嵴相合;前牙切嵴对刃时则是两嵴相对,这样的形态在咀嚼时可对食物起联合切割或杵臼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咀嚼效率。2)唇、颊、舌面突度:咀嚼时食物顺着突度在牙龈表面擦过,起生理性按摩作用,可防止牙龈萎缩。如突度过小,牙龈受到食物的直接撞击,易引起牙龈的创伤性萎缩;如突度过大,牙龈失去生理性按摩,可能产生废用性萎缩。另外,牙冠颈1/3处的外形高点可起扩张龈缘的作用,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3)邻面突度:牙冠借助邻面突度相互接触,紧密相邻,可防止食物嵌塞;同时使邻牙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以分散咬合压力,有利于牙的稳固。,4)楔状隙(外展隙):正常接触区周围呈“V”字形的空隙,在唇(颊)、舌侧和切、(牙合)方作为食物的溢出道。在排溢过程中食物摩擦牙的邻面,使牙冠邻面保持清洁,防止龋病和龈炎。在龈方者称为邻间隙,被牙龈乳突充填,可保护牙槽骨,不使食物残渣存积。(2)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牙根形态与牙的稳固性有关。多根牙较单根牙稳固,长根牙较短根牙稳固。粗根牙较细根牙稳固,扁根牙较圆根牙稳固。根分叉大,根尖面积大于(牙合)面积的牙稳固。受力小的牙多为单根,如切牙。尖牙位于牙弓的转折处,受力较强,虽为单根,但长大粗壮,以利稳固。磨牙受力较大,方向复杂,故为多根,使其能承受较大的(牙合)力,抵御各种方向的力。,四、髓腔形态及应用解剖,(一)髓腔的解剖形态1.髓腔的解剖标志位于牙体的中部,有一个与牙体外形相似但又显著缩小的空腔,称为髓腔。腔的周围为牙本质覆盖,腔内被牙髓组织充满。髓腔朝向根颈及牙冠的一端扩大成室称为髓室;朝向牙根的一端缩小成管称为根管,又名髓管。根管末端开口处,称为根尖孔,此孔为牙髓至牙周间隙的通道。(1)髓室:位于牙冠及牙根的颈部,比较宽大,每个牙内只有1个髓室。髓室由6个面组成:朝(牙合)面或切嵴者称髓室顶,髓室向牙尖方向突入呈角状部分称为髓角;朝向牙根一面称为髓室底;还有4个面朝向牙冠的轴面,分别称为颊侧髓壁、舌侧髓壁、近中髓壁和远中髓壁。髓室与根管移行处称为根管口,后牙的根管口明显可见,前牙因髓室和根管无明显界限,故根管口亦不显著。,(2)根管:髓腔位于牙根内的细长部分称为根管。根管的数目与牙根数目常不一致,一般牙根较圆者多为1个根管,较宽扁的牙根常有2个根管,偶可有3个根管。根管系统:包括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和副根管。副根管起自髓底;根管侧支根尖1/3最多;管间吻合根中1/3最多。(3)根尖孔:为髓腔内血管、神经、淋巴管等至牙周的通道。根尖孔位于根尖较多(57%),旁侧较少(43%),其中以舌侧最多,其余依次为远中、近中和唇、颊侧。根管最狭窄处不在根尖孔,而是距根尖孔约1mm处。,(二)恒牙髓腔的解剖特点增龄性变化及临床意义1.前牙的髓腔形态前牙的髓腔特点:根管多为单根管,髓室和根管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58%)。(1)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1)唇舌剖面观:呈梭形,平颈缘处髓腔唇舌径最大,自颈缘向切嵴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3处,向根尖方向亦缩小。尖牙髓腔向切端方向很窄很尖,根管的唇舌径较大直到根尖1/3才变窄,到根尖孔处显著缩小,但仍大于切牙。2)近远中剖面观:呈三角形,髓室顶位三角形底最宽处,接近牙冠中1/3处。髓腔由颈缘向根尖逐渐缩小变细。尖牙近切端及根尖的髓腔都很细小,其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3)横剖面观:切牙根颈横剖面的髓腔呈圆三角形,唇侧比舌侧宽,与牙根外形基本一致,位居剖面的中央略偏唇侧。尖牙髓腔为椭圆形,位于牙根的中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中部横剖面见根管均较小较圆。,(2)下颌前牙的髓腔形态:下颌切牙牙体较小,故髓腔亦细小得多。下颌中切牙分为唇、舌双管者约占4%,下颌侧切牙双管者约占10%,下颌尖牙唇、舌向双根管约占4%。1)唇舌剖面观:下颌切牙髓腔的唇舌径仍在颈缘附近最大,靠切端很尖细,根管的唇舌径宽,直到牙根中1/3才开始变细,向根尖逐渐缩小,大多为单根管。下颌尖牙的髓室和根管与上尖牙相似,但比上颌尖牙窄小;髓腔唇舌经较大,最大的一段位于冠颈和根颈1/3或1/2。2)近远中剖面观:下颌切牙髓腔呈窄长三角形,近切嵴部分的髓室仍最宽,髓室自切嵴向根尖逐渐缩窄。髓室底接近冠中1/3。下颌尖牙髓腔较窄两端成尖形,髓角接近冠中1/3,髓室和根管一般较上颌尖牙的窄小。3)横剖面观:下颌切牙颈部横剖面髓室的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中横剖面呈椭圆或圆形,根管的唇舌径及近远中径均缩小,有时可见唇、舌向两根管。下颌尖牙根管与上颌尖牙的相似,但较其窄小。,2.前磨牙的髓腔形态(1)上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髓室似立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髓室位于牙冠颈部及根柱内。髓室顶中部凸向髓腔,最凸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顶上有颊舌两个髓角。1)颊舌剖面观:有2个清楚的髓角突入颊尖和舌尖中,颊侧髓角较舌侧髓角高而尖,接近牙冠中1/3。舌侧髓角较低,接近冠颈1/3。根管向根尖方向逐渐缩小。上颌第一前磨牙单根单管型约占28%,单根双管型(由髓室至根尖为2个分开的根管,2个根尖孔或合并为1个根尖孔)约占31%,单根单双管型(根管分而复合,合而复分的复杂型)约占27%,双根双管型约占14%。偶尔还有3个根、3个根管、3个根尖孔者,其分布为颊侧2个、舌侧1个。上颌第二前磨牙髓腔形态与上颌第一前磨牙者相似,但髓腔颊舌厚度却较大,近远中宽度较窄。颊舌髓角均较短,根管也分为四种类型:单根单管型约占48%,单根双管型约占19%,单根单双管型约占29%,双根双管型约占4%。,2)近远中剖而观:与尖牙略相似,髓室与根管都很窄小。3)横剖面观:上颌第一前磨牙颈部横剖面显示髓室的颊舌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髓室的颊舌向中份缩窄呈“肾形”,在根中部面单根管呈椭圆形,若为2个根管均圆小,但舌侧根管较颊侧大。上颌第二前磨牙颈部和根中横剖面,髓腔多呈“椭圆形”,仍为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2)下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1)颊舌剖面观:髓腔的牙冠2/3颊舌径较大,有颊舌髓角突入牙尖。颊侧髓角特别高而位于牙冠中1/3。因下颌第一前磨牙的舌尖特低,舌侧髓角特别短小,接近冠颈1/3。根管的颊舌径亦大,直到根尖1/3才开始缩小成管,少数到根中1/3或根颈1/3缩小成管。大多为单根管,占83%。下颌第一前磨牙17%在其根中1/3以下分为颊、舌向两个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的髓腔形态与第一前磨牙的相似,但颊、舌两髓角都明显,颊侧髓角稍长于舌侧髓角,两者均位于牙冠的颈1/3处。2)近远中剖面观:髓室和根管形似尖牙,很窄小,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较长。3)横剖面观:牙颈部横剖面可见下颌第一前磨牙髓室呈椭圆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若为双根管均呈圆形。下颌第二前磨牙髓室成椭圆形。根中部横剖面2个牙的根管都显著缩小成圆形。,3.磨牙的髓腔形态 磨牙的髓腔形态仍与其外形相似。其特点:髓室大呈立方形,根管数目多而细,略有弯曲,髓室和根管分界明显,能从髓室底观察到23个或更多的根管口。(1)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上颌磨牙的髓室似立方形,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髓室底可见34个根管口,与相应根管相同。1)颊舌剖面观:经过近中颊根及舌根的剖面,髓室形态与外形相似,颊舌径很宽,有髓角突入相应牙尖,近中颊侧髓角高于近中舌侧髓角,接近牙冠中1/3。髓室顶凹向下,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底呈圆形,位于颈缘龈方约2mm处,近根管处可见34个根管开口,有根管进入相应牙根。2)近远中剖面观:髓室近远中径较颊舌径窄,近中颊髓角高于远中颊髓角。近中颊侧根管窄而弯曲。,(2)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下颌磨牙的髓室呈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髓室底多见34个根管口,与相应根管相同。1)颊舌剖面观:髓室在近中的颊舌剖面较远中的颊舌面为宽,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牙根约87%分成颊舌向双根管或单双根管,多由两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外(双根管),也有的舌根管较小,行至根尖1/3处合二为一,由一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外(单双根管),近中根管为单根管者较少;远中根约40%分为颊舌双根管或单双根管。下颌第二磨牙髓腔形态与第一磨牙相似,但略小些,双根管或单双根管在近中根共占64%,在远中根管共占18%。2)近远中剖面观:近远中剖面内髓室宽于颊舌剖面,近舌髓角与远舌髓角高度相近,均接近牙冠中1/3。近颊髓角、远颊髓角和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1/3或颈缘附近。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顶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顶和髓室底之间相距约1mm。(最易底穿)近中根管较窄小其根尖向远中微倾斜,远中根管较大较直。第二磨牙髓腔近似第一磨牙,但小,3)横剖面观:颈部横剖面显示髓室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近中颊舌径大于远中颊舌径。根中部横剖面显示,第一磨牙通常有34个根管。近中根常有2个根管,根管很细小,远中根的根管比近中根管大,有时亦有2个分开的根管。第二磨牙根管的颊舌径很宽,有的近中根只有1个较扁的根管,也有一些第二磨牙近远中根管在颊侧融合,横断面呈1个“C”字形单根管。,4.髓腔的增龄变化髓腔的形态与牙体外形相似,即可视为牙体外形的缩影。因此,通过牙体的外形观察可以判断其髓腔的形态,但髓腔的形态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乳牙的髓腔从相对比例看比恒牙者大,髓角高,根尖孔也大些。青少年恒牙的髓腔比老年者大,表现为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根尖孔亦大。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髓腔内壁有继发性牙本质向心性沉积,使髓腔的体积逐渐缩小,髓角变低平,根管变细,根尖孔窄小,有的髓腔部分或全部钙化阻塞,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髓室增龄变化的继发性牙本质沉积方式因牙位而不同,上颌前牙继发性牙本质主要沉积在髓室舌侧壁,其次为髓室顶。磨牙主要沉积在髓室底,其次为髓室顶和侧壁。,5.髓腔解剖的临床意义为了顺利而成功地进行牙体、牙髓和牙周疾病的治疗,必须熟悉每个牙的髓腔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口的位置、根管的弯曲程度和方向、髓腔可能发生变骨的情况以及根管与牙周组织间的关系等,这些对牙髓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1)遇有高耸的髓角时,在备洞或作嵌体针道时容易发生意外穿髓,治疗设计应尽可能避开以保护牙髓。(2)弯曲的根管在去牙髓和扩大根管时均较困难,容易造成器械折断或根管侧穿,对这一类牙齿应改变角度拍X线片观察清楚,操作仔细。(3)根尖孔大的或牙根尚未完全形成髓腔特别大的牙,应避免器械、药物、充填物等穿出根尖孔外而引起根尖组织病变。(4)青年人的髓腔大,牙髓组织丰富,细胞成分多,根尖孔大,血供非常充足,牙髓的恢复能力强,治疗易于成功。老年人则相反,整个髓腔明显变小,牙髓组织萎缩,纤维成分显著增加而细胞成分减少,牙髓的恢复能力弱,治疗效果较差,这些改变可以作为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6.恒牙髓腔的应用解剖(1)上颌前牙髓腔的唇舌径在牙颈部最大且壁较薄,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2)上颌前牙根管的特点是粗大而直的单根管,作根管治疗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3)上颌切牙在活髓牙预备针型嵌体的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4)下颌前牙的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在正面的X线片上,因双根管唇舌像相重,应改变投射的角度才能显示。在作根管治疗时,需检查根管口的数目。(5)下颌切牙因根管较小,根管侧壁,厚约1mm,根管治疗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6)上颌前磨牙近远中径在(牙合)面宽而近颈部窄,开髓时应注意窝洞的形态和位置,防止从近中面或远中面穿孔。(7)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避免穿通颊侧髓角。,(8)上颌前磨牙因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的髓角误认为是根管口。(9)下颌第一前磨牙因牙冠向舌侧斜度大,故颊尖位于牙冠中份,髓角又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作根管治疗时,器械应顺着牙体长轴的方向进入,以免穿通根管侧壁。(10)上颌第一、第一磨牙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补牙备洞时应避免穿髓。(11)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颊侧两根管口相距甚近,应注意寻找,该两根管较小略弯曲,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走行的方向。(12)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进行嵌体修复制备针道时,应避开髓角,宜从:(牙合)面颊沟、舌沟、近中窝和远中窝的釉牙本质界入手。(13)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两根融合为一粗大的根和根管,治疗时应加注意。(14)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因髓室顶与髓室相距较近,开髓时应防止穿通髓室底。,(15)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因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髓角高于远中髓角,牙体预备时应注意髓角的位置。(16)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侧根管细小弯曲,治疗时应加注意。(17)下颌第二磨牙有时近、远中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横断面呈“C”字形,开髓时勿将根管在颊侧的连通误认为是被穿通的髓室底。(18)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即牙冠颊面近颈部突出,牙冠舌面近(牙合)缘较突出,其髓腔亦偏向颊侧,故开髓部位应在(牙合)面偏颊尖处;若在(牙合)面正中央处开髓,尤其是偏向舌侧,常致舌侧薄弱而折断。,乳牙的髓腔特点及临床意义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态特点和大小与相应的乳牙外形一致。按牙体的大小比例而言,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者大,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根管粗、根尖孔亦大。乳牙的髓腔解剖特点如下:1.乳前牙的髓腔形态乳前牙髓腔与恒前牙髓腔相似,上下颌者多为单根管,根管有分支的很少,偶尔可见下颌乳前牙根管分成唇、舌向2个根管。2.乳磨牙的髓腔形态乳磨牙髓室一般都较大,近中髓角较远中髓角高。上颌乳磨牙髓室颊舌径比近远中径大,一般都有3个根管,其分布为颊侧近、远中各1个,舌侧1个,以舌侧根管最粗大。下颌乳磨牙的髓腔为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以近中舌侧髓角最高。下颌乳磨牙通常为3个根管,近中2个较小,远中根管较粗大。有时下颌第二乳磨牙出现4个根管,即近中和远中各有2个根管。,3.乳牙髓腔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乳牙髓腔大,牙髓治疗效果好。由于乳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侧壁。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开始吸收,治疗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