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语文三班华莉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 资源ID:4571828       资源大小:144.51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三班华莉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6课时。5翠鸟教学目的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二、揭示课题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1读音:有“赤、衬、衫” “秆、衬、衫、泛、翁”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五、课堂作业:1写生字。2抄写生词。六、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1抽读。2小组读。3齐读。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1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2课堂训练: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2共同评议。3师小结: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五、全课总结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作业请从以下几个题目中选择你喜欢的一项完成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板书设计5 翠鸟 外形 小巧玲珑翠鸟 动作 精灵敏捷课后小结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6燕子专列教学目的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交流1背诵第一课燕子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开来了勃勃生机。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人类)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2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4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5归类结合(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 (2)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1抽读、齐读、默读思考:2分组读文(1)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再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2)相机渗透:倒叙的方法,首尾呼应。作业(1)写生字。(2)抄生词。第二课时一、学生交流互解,归纳整理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二、教师组织讨论学习解答重点问题,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表达方法(1)自读自悟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三、学生分组学习(1)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家对燕子的关爱之情,请勾出来,再读一读。(2)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把它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四、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1)课文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引导学生去感受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联系题目: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能坐上了专列。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它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2)在将燕子送到车站以后,人们又来到站台上欢送这批特殊的客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看待,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客人”,从更深层次表明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个环保的主题。出示: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起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在这句话中,“漂亮舒适、站满了、送行”这三个词语值得体会,透过这三个词的表面上的意义,还应该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五、总结,升华体会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作业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句话。(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学生可以围绕有关燕子专列的任何内容与贝蒂对话。板书设计6燕子专列爱 友情 祝福燕子濒临死亡政府开专列居民们四处寻找贝蒂脸通红 手冻僵课后小结当然,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死”的,而课堂上的学生是“活”的。有时候,我上课上考虑的只是教案、环节、过程。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状况,应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对学生各方面发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要求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è)、造犁(lí)、咆(páo)哮(xiào)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口包咆牛利犁木东栋比一比:广扩有郁甚湛果裸三、检查预习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3完整地齐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认读要写的字。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3各自抄写一遍。第二课时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2学习第三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作业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板书设计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郁郁葱葱的森林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斧头什么都没有了?小村庄清新甜润的空气课后小结课后一直觉得很遗憾,留了个小尾巴。但细细一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想在分钟内既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又能感情地朗读也决非易事。要想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8路旁的橡树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3有什么不懂吗?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作业1小练笔:致小村庄村民的一封信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设计8路旁的橡树工程师 保护橡树 高尚的心筑路工人课后小结 我先让他们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找出文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并提出问题,学习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从中体会人们高尚的心。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环境。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3积累反义词。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2交流: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3讨论: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习作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第二课时我的发现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日积月累读读认认: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读读背背: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展示台: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作业完成语文园地二的练习板书设计 我们能做点什么环境受到哪些污染人们做了哪些工作我们怎样做课后小结 口语交流是双向互助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对于个别学生的口语表达差的同学,要多做指导,对说的出色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轻松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想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听中接受意见,从提高中提高。本课以自我学习为主,通过读、背,不同形式达到学习目的,顺利完成学习的目标。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识字方法进行学习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引导学生体会: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十分机灵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读音:洲、殊、骤、涉”(翘舌音),“濒、厢”(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濒”读成“í”,将“骤”读成“ò”。“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A、是谁拯救了它们?B、通过这三个自然段的具体的描写,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燕子的关爱之情)出示:“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引导学生理解三个层面。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是她却能够和大人一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体现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è”,将“裸”读成“”。课前很多同学搜集了有关我国森林覆盖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材料?提醒学生注意:“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仔细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确定数目,既然是不确定,就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希望同学们了解一下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比如,动植物有无增减,;周围有无新的建筑和工厂,它们对环境有何影响等,让我们共同携起手,共建美好的家园! 师: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名读)出示重点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2如果你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你调查的是哪一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你在自己的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你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原因是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调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吗?改善家乡的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通过本次调查有什么收获呢?围绕“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展开讨论,提出几条具体的建议,若有可能,反映给当地有关部门。在教学时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指导:1激发习作兴趣。2选择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包括自己)的哪些内容表达得具体,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3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每一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词句多;二是每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这是从修辞的角度来发现;三是每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具体、形象。引导学生注意“浊”读翘舌音,“罪”读平舌音、“廉、贪、偏”为前鼻音韵母。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诗句,不但展示出了由植物、山水所构成的静态画面,同时还加入了动物的活动,特别是一些小鸟的鸣叫,使诗句所描绘的整个画面动静结合,不但充满了缤纷的色彩,而且莺啼鸡鸣,让人在视听感觉的沟通、融合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美。请同学们将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可以是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三班华莉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