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竞赛方案高职组.docx
-
资源ID:4566435
资源大小:22.7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竞赛方案高职组.docx
2018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竞赛方案(高职组)各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8年江西省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18) 28号)文件精神, 现举办2018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 理赛项技能竞赛,为了确保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竞 赛方案。一、竞赛时间、地点报名时间:2018年9月25日-2018年10月15日比赛时间:2018年11月23日下午报到,11月24日比赛。地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市经开区湖边 镇湖边村下安组37号)二、比赛项目及形式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团体赛,每组选手2人)三、参赛对象与组队原则参赛对象:高职组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专科学 生。本科院校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 五年制高职学生四、五年级参加高职组比赛。高职组参赛选 手年龄须不超过25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18年5 月1日为准。组队原则:此赛项团体赛,由2名选手组成,每队不能跨校组队,每所职业院校限报1队,每队限报2名指导老师。 四、组织领导主办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承办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协办单位:江西农业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保证比赛顺利进行,设立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 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竞赛执行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赛项执委会构成如下:主任:熊起明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副主任:叶超飞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苏力华江西农业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副主任成员:曾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黄辉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财务处处长吕守仙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实训管理中心主任彭 轶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资产管理中心主任陈世洪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学院院长钱丹妮江西农业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科员赛项仲裁委员会构成如下:主任:裁判长(兼)成员:略五、奖项设置团体赛项目设一、二、三等奖,奖项设置按参赛人数(队 数)四舍五入方法确定,其中:一等奖占10%、二等奖占15%. 三等奖占20%o为团体一等奖以上选手的指导教师设优秀指 导教师奖,团体赛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六、竞赛规程根据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方案,组织专家制定 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技能竞 赛规程(见附件),对比赛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判。七、选手资格审查委托各承办单位对参赛选手的参赛条件进行统一身份 核查(以学籍系统注册信息为准),对不符合参赛条件的选 手将作出禁止参赛处理。参赛选手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L参赛选手报到时需提供加盖了本校印章的参赛证 (通过报名系统打印)。2 .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无身份证者需提供附本人 照片的户籍证明)。3 .学籍证明材料:需提供盖有省考试院印章的录取花名 册原件及复印件。以上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参赛证及其他原件查 核后当场退回,复印件留查。对于各代表队赛前报到时,材 料不符合要求以及身份造假的选手将取消其参赛资格,赛后 若发现参赛选手身份造假的,将收回证书,并通报批评。八、竞赛费用省级竞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竞赛期间食宿自理,由 承办学校统一安排,参加竞赛的学校领队、教师、学生差旅 费、食宿费、交通费按标准回原单位报销。比赛期间,各代表队须为每位参赛选手办理意外伤害险。九、比赛注意事项大赛筹备处(会务组)设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 西赣州市经开区湖边镇湖边村下安组37号,邮编:341000)联系人:刁新星汪葵(赛事负责人)竞赛用群:十、申诉与仲裁L参赛选手对不符合竞赛规定的用物,有失公正的检测、 评判,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提出申诉。2 .选手申诉均须通过本参赛队领队,按照规定时限(比 赛结束后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赛项仲裁工作组提出。赛 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将 复议结果通知领队。3 .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学校领队向赛区仲 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参赛选手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竞赛,违者按 弃权处理。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规程 (高职组)一、赛项名称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二、竞赛目的通过比赛推动江西省高职院校环保类相关专业的建设 与课程改革,为江西省高职环保类院校提供一个技术相互交 流的平台,促进校企合作与产业发展,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考核学 生在大气环境监测、废气处理工艺的设计、废气处理设备的 安装调试、大气环境检测与分析及废气处理系统的运行维护 等方面的综合性实践与创新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引 领作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社会培养大气环 境监测和治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竞赛内容(1)本赛项的所有试题以客观题为主。(2)组委会将公布竞赛样题,以说明题型、结构、考 点、(3)技能大赛的命题工作由赛项组委会指定的命题专 家组负责。命题专家组命题时讨论确定竞赛的知识点和技能 点,但不超越本规程确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范围。四、竞赛方式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是团体赛,每组选手2人。五、竞赛流程第一组参赛选手:(1) 7:50,选手检录;(2) 8:00,裁判一次加密,并且确定选手编号;(3) 8:10,裁判进行二次加密,并且确定赛位号;(4) 8:20,选手入场,并且领取实验任务书;(5) 8:30,裁判长宣布比赛开始,选手进行答题;(6)如果在比赛过程中,硬件设备有问题,可以裁判 长进行延时;(7) 12:30,裁判长宣布比赛结束,选手停止答题,竞 赛结果加密;第二组参赛选手:(1) 12:20,选手检录;(2) 12:30,裁判一次加密,并且确定选手编号;(3) 12:40,裁判进行二次加密,并且确定赛位号;(4) 13:20,选手入场,并且领取实验任务书;(5) 13:30,裁判长宣布比赛开始,选手进行答题;(6)如果在比赛过程中,硬件设备有问题,可以裁判长进行延时;(7) 17:30,裁判长宣布比赛结束,选手停止答题,竞 赛结果加密;(8) 17:50,评分裁判进行成绩评定;(9)加密信息解密,并公布成绩。六、竞赛试题(1)本次竞赛将采用赛前预先建立赛题库,开赛前一 个月在竞赛用群上发布公开题库。(2)正式赛卷于比赛前三天内,把赛卷随机排序后, 在监督组的监督下,由裁判长指定相关人员抽取正式赛卷与 备用赛卷。(3)样卷详见附件一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 术”赛项赛卷样卷。七、竞赛规则(一)参赛对象L参赛选手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专科学生。本 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五 年制高职学生报名参赛的,四、五年级学生参加高职组比赛。 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5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以2018 年5月1日为准。2 .团体赛参赛队可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团体赛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二)选手资格审查委托各承办单位对参赛选手的参赛条件进行统一身份 核查(以学籍系统注册信息为准),对不符合参赛条件的选 手将作出禁止参赛处理。参赛选手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L参赛选手报到时需提供加盖了本校印章的参赛证 (通过报名系统打印)。3 .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无身份证者需提供附本人 照片的户籍证明)。4 .学籍证明材料:普通中专(含高职院校中专部、五年 一贯制三年级以下学生)、成人中专需带录取花名册(需盖 有省考试院中招处印章)原件及复印件,职业高中带参赛学 生学籍表(需盖有设区市教育局职成科印章)原件及复印件。5 .高职院校需提供盖有省考试院印章的录取花名册原 件及复印件。以上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参赛证及其他原件查 核后当场退回,复印件留查。对于各代表队赛前报到时,材 料不符合要求以及身份造假的选手将取消其参赛资格,赛后 若发现参赛选手身份造假的,将收回证书,并通报批评。(S)赛前准备1 .熟悉场地:比赛日前一天下午15: 30-16: OO开放赛场, 参赛选手应在竞赛日程规定的时间内熟悉竞赛场地。2 .领队会议:比赛日前一天下午召开领队会议,由各参 赛队伍的领队和指导教师参加,会议讲解竞赛注意事项并进 行赛前答疑。3 .抽签仪式:领队会议上确定分批抽签,比赛前20分 钟内选手赛位抽签,通过抽签确定各参赛队的赛次工位。4 .参赛队入场:参赛选手应提前30分钟到达赛场,接 受工作人员对选手身份、资格和有关证件的核验,赛位由抽 签确定,不得擅自变更、调整;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 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裁判人员同意。选手不得将 手机、无线上网卡、移动存储设备、资料等与竞赛无关的物 品带入赛场。(四)正式比赛1 .所有人员在赛场内不得有影响其他选手完成工作任 务的行为,参赛选手不允许窜岗窜位,使用文明用语,不得 言语及人身攻击裁判和赛场工作人员。2 .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 和警示,以确保参赛人身及设备安全。选手因个人误操作造 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时,裁判长有权中止该队比赛; 如非选手个人因素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比赛,由裁判长视具 体情况做出裁决(调换到备份赛位或调整至最后一场次参加 比赛);如裁判长确定设备故障可由技术支持人员排除故障 后继续比赛,将给参赛选手补足所耽误的比赛时间。3 .选手进入赛场后,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因病或其他原 因离开赛场或终止比赛,应向裁判示意,须经赛场裁判长同 意,并在赛场记录表上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赛场并在赛场 工作人员指引下到达指定地点。4 .选手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任务书),在比赛赛 位的计算机规定文件夹内存储比赛文档,配合裁判做好赛场 情况记录,并签字确认,裁判提出签名要求时,不得无故拒 绝。5 .裁判长发布比赛结束指令后所有未完成任务参赛选 手立即停止操作,按要求清理赛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竞 赛时间。(五)成绩评定L过程评判,所有评分项要由过程裁判签字,同时选手 签字确认,选手不准签署自己的姓名。6 .结果评判,结果裁判负责所有工位的评判,裁判评分 进行算术平均后作为选手最后得分,并有专人进行录像。7 .评判结束后,记分员负责在监督人员监督下完成统分 工作,统分表由记分员、裁判长、监督组成员共同签字确认, 在监督组监督下由裁判长审核签字后封装。(六)成绩公布记分员将解密后的各参赛队伍(选手)成绩汇总成最终 成绩单,经裁判长、监督组签字后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 两小时。成绩公示无异议后,由仲裁员在成绩单上签字,并在闭赛式上公布竞赛成绩。八、竞赛环境(一)比赛赛位:每个赛位占地不小于9 Itf (3mX3m), 且标明赛位号,布置竞赛平台1套、工作准备台1张、凳子 2张。每个比赛赛位配有工作台,供选手书写、摆放工、量、 刀具。每个比赛赛位配有相应数量的清洁器具。(二)赛场内每个赛位提供三相380V电源一路,功率 不小于4KW;提供独立于单相220V电源一路,功率不小于 0. 5KWo竞赛场地布线要采用扣线板。(S)比赛赛位有隔离标示或护栏,确保选手不受外界 影响参加比赛。赛场提供稳定的照明、水、电、气源和供电 应急设备等。(四)竞赛场地要宽敞明亮,有空调或风扇降温措施, 地面要干燥。赛场提供进水和排水口,赛场要通风。(五)赛场设有安保、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 待命,以防突发事件。赛场配备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 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六)竞赛场地要有摄像机,能够摄录比赛全过程。(七)各代表队往返驻地和赛场参加比赛和会议等活动, 由组委会安排交通车接送。九、技术规范(一)专业教育教学要求竞赛项目符合高职“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监测 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 “环境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清洁生产 与减排技术”、“大气科学技术”、“安全健康与环保”、“农村 环境保护”、“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化工安全技术”、“电 厂化学与环保技术”以及“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 实训教学内容的需求。满足高职环境类等相关专业所规定的 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技术、 烟气除尘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等方面的知 识和技能要求。(二)行业、职业技术标准L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2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1991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 法 GB/T16157T996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2-1999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蔡乙二胺分 光光度法HJ/T43-19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HJ/T56-2000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8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HJ/T373-20079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10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 图法 HJ/T398-200711 .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HJ543-200912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29-201113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 法 HJ692-201414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693-201415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28号)16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17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T48-199918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HJ/T47-199919 .环境空气颗粒物(PMlO和PM2. 5)连续自动监测系 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3-20132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2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2 .工业废气治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技能人员)十、技术平台该废气处理平台通过模拟废气处理过程中的管泵系统 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可以完成吸收液的配置、废气输送、 废气处理、管阀管件的拆装等功能。废气处理平台配置清单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引风机套2压力表套13除尘设备套1I管道及连接件套15卷尺个16扳手把27电子天平台18容量瓶个29烧杯、玻璃棒套210药品套1H-、成绩评定(一)评分标准制定原则(1)赛项成绩评定工作将根据当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 大赛成绩管理办法,在竞赛项目执行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 依据专家组讨论通过的具体评分方法与评分细则,结合现场 执裁情况进行。(2)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科学”的执裁原则,本赛项主体为客观题。(3)竞赛成绩评定在加密且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二)评分方法比赛总成绩满分IOO分。各部分分别计算得分,计入团 队总分,错误不传递。第一部分:理论考试采用结果评分(客观评分),由2名评分裁判独立评分。第二部分:实操考试采用现场裁判进行记录,由3名现场裁判针对参赛队伍 的操作过程进行记录,比赛后由2名评分裁判对记录结果进 行独立评分。总评:第一,所有部分评分完成后,由裁判长指定2名 评分裁判,进行所有分数复查确认,最终生成参赛队总成绩 表,由裁判长签字确认后,将工作任务书、现场记录表、确 认表等相关纸质文档移交执委会。第二,评分中所有涂改处 均需向裁判长说明并备案;在复查中发现的问题均需向裁判 长说明并备案。第三,参赛队的最终名次按比赛成绩从高到 低排列。(S)评分细则1.评分标准序号评价指标分值1、理论考试考核大气环境监测与废气处理相关理论学 握程度:包括大气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大30%气样采集、样品分析检测、废气处理技术 基础知识等。2、实操考试考察选手对废气指标的检测、加药量的计 算与配制、基本工具的使用、管泵系统的 连接安装、废气处理设备调试及故障排除 等技能,参赛队根据给定的题设完成如下 工作:(1)水样配制与测定;(2)废气处 理工艺设备部件与管道连接;(3)废气处 理设备的调试运行等。70%十二、赛项安全赛事安全是技能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 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赛项执委会采取 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裁判员、 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一)比赛环境L执委会须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 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赛场的布置, 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如有必要, 也可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承办 单位赛前须按照执委会要求排除安全隐患。2 .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要求所有参赛人员必须凭执 委会印发的有效证件进入场地,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 事件。比赛现场内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 要的劳动保护。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 手出现错误操作。3 .承办单位应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 内容涉及高空作业、可能有坠物、大用电量、易发生火灾等 情况的赛项,必须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设施。4 .严格控制与参赛无关的易燃易爆以及各类危险品进 入比赛场地,不许随便携带书包进入赛场。5 .配备先进的仪器,防止有人利用电磁波干扰比赛秩序。 大赛现场需对赛场进行网络安全控制,以免场内外信息交互, 充分体现大赛的严肃、公平和公正性。6 .执委会须会同承办单位制定开放赛场和体验区的人 员疏导方案。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车流人流交错的区 域,除了设置齐全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引导人员,并开辟 备用通道。7 .大赛期间,承办单位须在赛场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 力量,建立安全管理日志。(二)生活条件L比赛期间,原则上由执委会统一安排参赛选手和指导 教师食宿。承办单位须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及文化,根据国 家相关的民族政策,安排好少数民族选手和教师的饮食起居。8 .比赛期间安排的住宿地应具有宾馆/住宿经营许可资 质。以学校宿舍作为住宿地的,大赛期间的住宿、卫生、饮 食安全等由执委会和提供宿舍的学校共同负责。9 .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由执 委会负责。执委会和承办单位须保证比赛期间选手、指导教 师和裁判员、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10 各赛项的安全管理,除了可以采取必要的安全隔离措 施外,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人身 自由。(三)组队责任L各学校组织代表队时,须安排为参赛选手购买大赛期 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11 各学校代表队组成后,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所 有选手、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12 各参赛队伍须加强对参与比赛人员的安全管理,实现 与赛场安全管理的对接。(四)应急处理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执委会, 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 决并报告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 赛由执委会决定。事后,执委会应向组委会报告详细情况。(五)处罚措施L因参赛队伍原因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取消其获奖资 格。13 参赛队伍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经赛场工作人员 提示、警告无效的,可取消其继续比赛的资格。14 赛事工作人员违规的,按照相应的制度追究责任。情 节恶劣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应法律责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