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doc

    • 资源ID:4564583       资源大小:739.5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doc

    摘 要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向,它对高校信息化的建设进行引导。本案例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依据系统的观点,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首先对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环境、目的和结构进行理论探讨,再对我国现在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过程所存在的问题、环境因素、目标、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建立模型。最后,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高校信息化;系统工程;模拟仿真Abstract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the guiding direction of the inform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t guid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s informatization. The case made the problems which the universiti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 exist as the guidance, and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view, and used the theories of system engineering. Firstly, this article theoretically discussed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ackground, environment, purpose and structure. Then it analyzed them carefully. On this basis, it use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simulation as a model.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s.Key Words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university informationiz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alog simulation目录摘 要1Abstract21背景分析62环境分析72.1 国际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现状72.2 国内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现状82.2.1 其他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状况82.2.2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现状83目的分析93.1 存在的问题93.1.1 高校信息化的投资存在很多问题103.1.2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103.1.3 对高校信息化投入的观念不正确103.1.4 学校内部组织没有合理的分工合作、而是对立的个体103.2 体系目标113.2.1评价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113.2.2评价高校信息化应用情况113.2.3评价高校信息化保障体系113.3 目标要求113.4具体功能124结构分析125构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案分析145.1 确定初步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145.2 确定权重165.3 确定考察因素185.4 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框架196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06.1 构建结构模型206.2 构建判断矩阵216.3 各个下级对上级指标对所属上级指标的权重计算227完善指标体系238结论23参考文献23湖南商学院课程设计评审表25插图索引图4. 1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图12图4. 2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解释结构图13图5. 1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22附表索引表2. 1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因素表7表5. 1 指标框架13表5. 2 权重表16表5. 3 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考察因素18表5. 4 关键考察因素重要新统计表18表5. 5 A-S判断矩阵表21表5. 6 Saaty标度法21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报告1背景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正在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沟通的方式和学校的管理模式,高校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评价高校信息化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就是通过设置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全面的评价高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看其从大多程度上帮助高校实现了既定目的,并且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使其对自身的信息化发展阶段适当的定位,进而为未来建设规划指明方向,合理配置建设资源,最终更好的时间组织目标。由此可知,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符合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既不能落后于高校现在的信息化水平,也不能太超前,而应该反映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并适当超前,以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引导。2环境分析从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背景分析来看,其受到技术、信息化程度、经济和社会、国内和国外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要素归结起来主要有四类,分别是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学校基础结构环境。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主要环境要素如下表2.1。2.1 国际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目前有2000所大学院校、研究单位和企业成员,以及15000名个人成员的国际教育信息技术协会建立了一套校园信息技术评价体系,提供了评价大学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情况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习应用、管理应用、社会活动应用、服务和成本。学习应用主要是评价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管理应用主要是评价学校行政事物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教学和学生服务工作的支持;社会活动应用主要是评价学校中信息技术应用对学生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支持;服务和成本主要是评价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价格和成本。表2.1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因素表环境因素国内国外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学校基础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学校基础环境2.2 国内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现状2.2.1 其他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状况2000年11月7日,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并正式发布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作为当前进行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量化分析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化而不断调整。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制订的一整套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在全世界尚属首次。国家信息化指标将从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人才培养、信息产业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的效果等方面加以引导,促进我国提高信息化水平,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设计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在指标的设置上更加体现了时代特征,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省市、地区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但是该方法只适宜用来测算社会信息化水平,若用来测算教育信息化或是其他行业信息化水平则应作较大的调整。2.2.2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目前我国没有较好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模仿其他类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如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当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关于应用的情况考察内容比较多。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单位,教学、科研和管理是高校信息化应用的重点。指标体系从三个反面考察高校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基础应用、教学科研应用以及学校日常管理上的应用。主要研究成果有:张成洪等在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路探讨(2003)一文中,参考国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趋势, 首次建立了一个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设计了包括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情况、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组织机构和管理6个大类的指标。赵全超、赵国杰等在应用定性和定量指标上,建立了8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模糊矩阵,对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刘军跃等提出了一套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并以实例进行应用分析。国内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因素分析如下:技术环境:我国在评价技术方面欠缺,有待向国外学习并提高。经济环境:根据学校用于教育开发的资金有关。社会政治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是提高科技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国家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对于教育的投资,国家是支持和鼓励的。学校基础结构环境: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和学校设施设备(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3目的分析通过分析现在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一些其他的成功评价指标体系,得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3.1 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水平正处于建设阶段,应用情况还不是很理想,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还不是很全面,很多方面都存在欠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3.1.1 高校信息化的投资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水平并没有国外的发达,很多东西都处于建设阶段。现今我国高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有教育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信息技术的投资效益不高、应用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后期建设工作没有得到推广等。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符合高校信息化当前的建设水平的。如果高校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技术没有得到完善,那么在无形中就会对高校信息化的评价工作带来困扰。3.1.2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学校对评价高校信息化的工作不是很重视。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良好的信息设备,但是并没有被真正用起来,评价工作也就更加被忽略了。有的学校虽然也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因为条件有限,技术欠缺,所以无法去用评价体系去进行指导了。对于那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很难将高校教育信息化,更别说高校信息化评价工作了。3.1.3 对高校信息化投入的观念不正确由于看到信息技术的投资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很多学校立马购买大量的信息设备,在无形中也相应的造成了铺张浪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设施设备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技术产品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加之IT项目中存在着很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如果一些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没有从实际出发, 不以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方向,而是追赶新潮,超前投资,势必会造成一部分投资缩水,导致效益降低。几年前有些高校由于没有按照实际的应用需求,急于建成了求大求全的校园网,而在这几年的设备更新中,让为数不少的设备在可能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被淘汰掉了,造成了资金的间接流失。3.1.4 学校内部组织没有合理的分工合作、而是对立的个体高校工作要达到统一是非常难做的,如果学校的各个组织部门,各做各的,没有协调统一的话,就会导致评价工作无法进行,且评价出来的结果也会比较不好。3.2 体系目标总目标是评价高校信息化水平,其分为三个子目标。3.2.1评价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评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主要包括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校园网建设水平、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 评价应用系统与资源建设水平。主要包括基本应用系统、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各类信息系统的整合、电子资源的建设水平。3.2.2评价高校信息化应用情况 评价信息化基本应用水平。主要包括基本应用情况、学校网站应用水平、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应用水平、应用集成环境。 评价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支持、科研信息网上发布共享水平、科研项目的信息化支持环境。 评价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主要包括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信息共享水平。3.2.3评价高校信息化保障体系评价信息化战略地位。主要包括信息化制度保障、信息化资金保障、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评价组织机构与管理水平。主要包括信息化组织保障、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3.3 目标要求l 指标体系应该既具有全面性,又简便、可操作。因此在一些方面必须的简洁,但力求全面。l 指标的设定应该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但是尽量将指标定量化,便于考核,对于不能定量化的指标应该由专家根据相关的资料来评定。l 高校信息化指标系统应该突出高校信息化建设后的应用情况和应用后所取得的绩效,既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又体现指标体系的指导性。l 高校信息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因此指标体应从这三方面来考察高校信息化去的成效。l 高校信息化指标体系应反映出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l 高校信息化建立以后,必须要得到技术的支持、维护,资金的持续保障,制度的规范。3.4具体功能 l 能够全面的评价高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并帮助高校实现既定目的;l 能够通过横向、纵向比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发展状态定位;l 为未来高校建设规划指明方向,合理配置资源,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4结构分析应用解析结构模型化基本原理和建立梯阶结构模型的使用方法,对我国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诸多影响因素做结构分析,从而为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奠定基础。经过背景分析、环境分析、目的分析、资料分析和归纳总结,得到如图4.1所示的10个主要因素。其中1-7为高校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因素,1是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2是应用系统与资源建设水平,3是信息化基础应用水平,4是教学科研信息化水平,5是管理信息化水平,6是信息化战略水平,7是组织机构管理水平;8为高校组织因素,是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9-10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9是现行管理体制,10是国家政治政策。这些影响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因素可以通过专家的经验进行分析,并通过讨论已确定他们的关系,如图4.1所示。图4. 1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图经过可达矩阵(11阶)的建立、矩阵层次化处理及多级梯阶有向图,可建立起诸多要素间层次关系的解释结构模型如图4.2所示。图4.2中最下方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外部影响因素;第2、3层是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直接的影响因素,也是高校信息化水平影响因素;第4层是高校信息化保障体系,也是影响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影响因素;第5层为其高校内部组织尿素。具体来说,高校信息化水平包括基础设备建设和应用水平及其保障体系是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所考虑的基本问题,且成正相关影响。图4. 2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解释结构图5构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案分析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案分为四步,分别是确定初步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确定权重、确定考察因素、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框架。5.1 确定初步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通过调查资料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分析,并借鉴其他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确定了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指标构成。形成的初步指标框架如表5.1所示。表5. 1 指标框架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基础设施教室硬件设备(教室网线、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办公自动化设备(办公室网线,个人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3学生上网设备(学生寝室网线、学生个人电脑)4基础建设的投入资金情况(投入资金占总建校费比率,及其投入频率)5设备维护和更新状况6校园网络性能水平(人均用网速度、稳定性)7学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8应用情况多媒体教学水平9网上和远程教学水平10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11校园网门户网站12各部门、院、系以及个人自建网站情况13各类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14决策支持系统15校园一卡通16校园“电子服务”17学校组织的信息化活动的情况18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升级19信息资源校园网内教学课件的数量20校园网内教学软件的数量(主要应用于教学、和软件开发)21图书馆电子书刊量22图书馆能提供的光盘数据库的数量23各院、系资料室能提供的光盘数据库数量24部门间的数据库共享水平25校园网内http和ftp资源拥有量26校园网内资源检索的水平(效率和质量)27与其他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的共享数字化信息资源28教师信息化技能普及率29人力资源职工信息化技能普及率30各级领导信息化技能普及率31学生信息化技能普及率32专业的技术支持队伍33信息化培训34防止学校IT人才流失35战略地位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36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部门37信息化建设财政预算与资金的充裕程度38校级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39信息化水平评定列入学校综合评定体系中40其他部门(出信息化建设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程度41组织机构和管理信息化部门的建设水平42信息化技术的标准和规范43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44信息化安全措施45应用系统规范46用户规范47调整组织机构以适应信息化发展48自主开发系统规范5.2 确定权重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确定各个具体指标权重。指标权重是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每项指标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权重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的相对的概念。某一个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个评价的相对重要程度。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是层次评分方法。层次评分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将有关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到的规范权重表如表5.2所示。表5. 2 权重表指标分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类权重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建设情况S1基础设施C1信息化拥有水平P1校园网建设水平P2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P3应用系统与资源建设C2基本应用系统建设水平P4信息系统建设水平P5各类信息系统整合P6电子资源的建设水平P7应用情况S2基础应用情况C3基本应用情况P8学校网站应用水平P9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应用水平P10应用集成环境P11教学和科研应用情况C4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P12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支持P13科研信息网上发布共享水平P14科研项目的信息花支持环境P15管理应用情况C5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P16信息共享水平P17保障体系S3战略地位C6信息化制度保障P18信息化资金保障P19人员信息化既能保证P20组织机构与管理C7信息化组织保障P21信息化标准和管理规范P22表5.2中的字符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和下文建模中的层次模型中的名称标识一样,目的是节省另外设字符的麻烦,而且两者并不冲突,所以就使用了。5.3 确定考察因素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考察因素的确定。每一个二级指标进行细分,有与之对应的考察因素即三级指标。关键考察因素是重要性较高的若干个考察因素。考察因素的确定需要与调查问卷统计而来的数据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考察因素是二级指标赖以实现的基础,是为了给二级指标以评判的主要根据,是用来反映二级指标的项。考察问卷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问卷调查的方式是目前调研使用最主要的方式。调查问卷设计好以后,要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获得想要的调研结果。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得到大众普遍的意见,具有可考察性、客观性,比较切合实际。高校信息化评价调研需要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主要有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管理员群体和行政人员群体,所以调查问卷也要分为四个不同的版本。通过调研,分析以后就可以获得考察因素情况表,相关专家根据考察因素表确定关键考察因素。表5.3是某一高校的调查问卷得来的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考察因素表。表中空白的表示不能从问卷调查中得来,必须进行实地调查才能得知。表5. 3 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考察因素考察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服务器拥有量个人电脑拥有比率4.724.724.450.92多媒体教室比率4.54而设备拥有水平的关键因素必须由专家对每个二级指标对应下的考察项进行筛选和补充,并且还要根据学校的组织结构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对考察项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和选取,最终得到关键考察因素表。表5.4是通过专家意见整理后的结果,其重要性数值越小越重要。表5. 4 关键考察因素重要新统计表关键考察因素重要性服务器拥有量2.3783个人电脑拥有率2.54054多媒体教室比率2.78378 表5.4中的数值都比较低,可知这三个考察因素都是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的关键考察因素。5.4 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框架根据对初步指标体系框架的权重分析和关键因素考察,就可以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框架。6建立层次结构模型6.1 构建结构模型高校信息化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如何全面、客观的反映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必须要通过调查指导和专家评判,根据梯阶层次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5.1所示。该模型为一个层次结构,共有四个层构成,最上层为总目标层A,最下层为方案层P,中间分别为子目标层S、准则层C。其结构简介如下:(1)总目标层:就是合理的评价高校信息化水平。(2)子目标层:模型中建立的子目标有3个,即评价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S1、评价高校信息化应用情况S2、评价高校信息化保障体系S3。(3)准则层:模型中考虑的准则有7个,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C1、加强应用系统与资源建设C2、提高信息化基本应用水平C3、提高教学科研的信息化应用水平C4、提高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C5、提高信息化战略地位C6、加强组织机构和管理C7。(4)方案层:(指标层) 评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主要包括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P1、校园网建设水平P2、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P3。 评价应用系统与资源建设水平。主要包括基本应用系统P4、信息系统建设水平P5、各类信息系统的整合P6、电子资源的建设水平P7。 评价信息化基本应用水平。主要包括基本应用情况P8、学校网站应用水平P9、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应用水平P10、应用集成环境P11。 评价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P12、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支持P13、科研信息网上发布共享水平P14、科研项目的信息化支持环境P15。 评价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主要包括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P16、信息共享水平平P17。评价信息化战略地位。主要包括信息化制度保障P18、信息化资金保障P19、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P20。评价组织机构与管理水平。主要包括信息化组织保障P21、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P22。目标层次结构图如下:图5. 1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6.2 构建判断矩阵当一个上层元素与下层多个元素有联系时,一般难于定出其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如果每次去两个元素来比较,就容易定出哪个主要哪个次要。先用A-S判断矩阵为例,其他的上下层多个联系的就按照A-S矩阵方法。A-S判断矩阵表如下:表5. 5 A-S判断矩阵表AS1 S2 S3S1S2S3a11a21a31a12 a13a22 a23 a32 a33该矩阵为对A的影响元素判断矩阵。为了用数值来表示相对重要程度,可采用比例标度法。常用的为Saaty提出的标度方法。具体的标度意义如表5.2表5. 6 Saaty标度法Si/Sj 相等 稍微重要 明显重要 强烈重要 极端重要aij 1 3 5 7 9如果判断成对事物的差别介于两者之间,则aij值可取2,4,6,8。而倒数则是两对比项颠倒比较的结果。对于n阶判断矩阵只需要对其上(下)三角元素共n(n-1)/2个给出判断。采用这种方法,可得到准则层对于子目标层的3个判断矩阵,方案层对于准则层的7个判断矩阵。6.3 各个下级对上级指标对所属上级指标的权重计算(1)组合权重计算。设子目标层对总目标层的相对权重为:=(,);准则层对子目标层的相对权重为:=(,),=(,),=(,);方案层对准则层的相对权重为:=(,),=(,);=(,),=(,);=(,),=(,);=(,);则方案层对准则层的相对权重乘以准则层对子目标的相对权重,再乘以子目标层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就得到方案层的各个指标的组合权重。例如二级指标P8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为=*如此便可以计算出了各级指标的权重。7完善指标体系由于中国的高校信息化评价工作起步比较晚,当前的评价工作是探索性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高校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针对不同的学校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所以不需要通过学校的统筹安排和一些专家的指导,建立一套适合学校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还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善。8结论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随着我国国名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校信息化的评价工作也要跟着时代的脚步而改进完善,所以在以后的高校信息化评价工作中要合理的调节原有的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得出精确地结论,并为高校的发展进行指导。参考文献1 喻湘存、熊曙初系统工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潘永庆、孙文彬、路吉民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3 张成洪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上海市高校信息化示范案例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4 赫晓玲、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宋玲.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 付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06,(11):0011-03.7 刘军跃.对高校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5,(02):0044-03.8 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1):0127-03.9 蒋东兴、宓詠、郭清顺.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5):0027-04.10CIW.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 改变小鱼吃虾米的模式(2004年中国信息化大会). DB/OL 2005中国信息化推荐大会stcase/jiaoyu/2005/07/09/1052.html 湖南商学院课程设计评审表姓 名易文桃系部信息系专业班级信管0902班学号090310081题 目: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报告评审意见评审项目成 绩立题或选题(10分)获取信息能力(10分)方案的新颖性(10分)方案的综合性(20分)方案的内容(40分)文档的格式(10分)总评100%成 绩指导教师职称教授签名评审时间: 2011年 月 日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