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第一首诗.docx
诗经中第一首诗1 .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国风周南关雎,全诗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荐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存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节菜,左右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芍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存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存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3 .注释: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ujiu):一种水鸟名,即王)o洲:水中的陆地。窈窕(yaotia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好逑(haoqiu):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存(xi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存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存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有菜。寤寐(wume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悠哉(youZa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IO)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11)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12)¾(mao):择取,挑选。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4 .国风周南关雎为先秦时代汉族民歌。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存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2 .诗经第一首是什么关睢诗经周南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节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存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存菜,左右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相关关鸣叫的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上。美丽善良的好姑娘,正是小伙儿的好伴侣。长长短短的谷菜,随水左右采摘忙。美丽善良的好姑娘,日里梦里把她想。追求她呀追不上,醒来梦里都牵肠。忧思长长夜长长,翻来覆去不能忘。长长短短的存菜,左采右摘忙得慌。姑娘美丽又善良,弹琴鼓瑟亲近她。长长短短的苓菜,左采右摘忙得慌。美丽善良的好姑娘,敲钟打鼓让她心欢畅。注释窈窕:容貌美丽体态文静的样子。好逑:好的配偶。存菜:一种可食的水草。流:寻求,择取。悠哉:深长的样子。苇:挑选拔取。3 .诗经第一首是什么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节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存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荐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注释】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鸠:一种水鸟。洲:水中的陆地。窈窕: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存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悠:忧思的样子。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近。萼:拔取。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关雌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借)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存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So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苓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为菜既得而"采之"、"苇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4 .诗经开篇第一首是什么参差存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若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有菜,左右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它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所以我这里全文采录。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学者多注重探求"作者本意";"知人论世",那当然是必要的。而一般读者只欣赏诗句所造意象,我以为也无可厚非。我这小文也就先简要介绍和评价各家对“作者本义”的探讨,再谈谈对它的一般欣赏理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在河洲上"关关"和鸣的"雎鸠",据朱熹注解说,是一种"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籍,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J也就是说,古人认为"雎鸠"这种水鸟,具有稳定的配偶关系,互相之间不"乱搞";配偶经常在一起游水生活,但是人们却没有见过它们戏狎*°所以毛诗传表彰它们感情深挚而又懂得礼仪区别(意思指配偶之间的亲密恩爱应该隐秘进行,在公众场合应该遵循社会礼仪)。雎鸠"是什么鸟,过去有说是鹦,有说是雕类,有说是鱼鹰的;当代有学者分析论证,认为古人说的这种水鸟应该是指美丽的天鹅,我赞同。天鹅在河洲上降落,成双作对,"关关"和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景,画意诗情交融。至于最新的科学考察研究发现,天鹅雄雌之间的“爱情”并不如传说中那么“挚而有别",应该另当别论。因为,我们祖先没有经过“科学考察",他们就是腑羊看"雎鸠"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歌咏的这男女主人公是谁?过去学者多认为是特指。现存最早的解诗文献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又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淑女"指"后妃",那"君子"就是指"王公"To朱熹诗经集传据此解说:"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朱熹认为,周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到"圣女"太姒为配偶;"宫中之人"迎接太姒到来,看见太姒“有幽闲贞静之德”,就创作了这首诗,歌颂太姒是文王的好配偶,祝愿他们夫妇"相与和乐而恭敬。朱熹又引用汉代匡衡对这首诗主旨的解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化之端也",称赞这是"善说诗矣。"按照朱熹这样解说,这首诗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君子"选择配偶(特别是君王选择后妃)的标准:那女子既要美丽又要贞淑,只爰丈夫一个人;对丈夫感情深挚、爱得热烈,却又能在公众场合容仪端庄,不表露出情欲狎亵。认为这是人伦道德的首要基础。毛诗序解说关雎的主旨是:"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章太炎先生根据毛诗序这个说法,结合史记殷本纪的有关记载,在他的检论关雎故言中,对关雎提出了另一种解读:后妃淑女指鬼侯(九侯)”之女;鬼侯是辅佐商纣王的“三公"之一,他见"纣淫妲己,为长夜之饮”,国家政治一团糟,就把自己贤淑的女儿献给纣王,希望能够"修其闺门,辅之仁义,正家而天下定";可惜他的女儿端庄贞静不合纣王心意,反而导致鬼侯被杀成肉酱,连带周文王也被幽囚。章太炎先生这一论说,头头是道,我很佩服,可惜好像在后来解说诗经的学者们中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孔夫子评价这首诗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君子陪伴淑女一起时,快乐而不放荡;君子独居相思淑女时,哀愁而不伤痛。孔夫子对诗经总的评价是“思无邪",就是说诗经表现感情思绪中正平和,喜怒哀怨都合度中节,控制激情,没有过分过度的地方。这和他在人伦政治方面要求“克己复礼"、追求"中庸"的理想是一致的。-卖者不去管"君子”是指周文王还是商纣王,淑女是指太姒还是鬼侯之女;他们就直接把诗中的君子淑女看作青年男女主人公,认为这首诗是歌颂青年男女相爱相思,表现爱情主题的。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小姐读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后,悄然废书而叹日"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可以作为代表。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干脆就翻译为"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爷的好一对儿,直白通俗。"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国古代儒家早就认识了这一点;孔子甚至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言下之意承认人多"好色"。孔子"删定”的诗经放它在开书第一篇,这样一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天经地义,"今古同怀"!这也就鼓励了青年男女们勇敢地去追求爱情,歌吟相思情爱。于是,吴歌、山歌、"信天游"、"蓝花花",民歌中古往今来情歌一直传唱不绝;而中国。5 .诗经第一首诗歌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存菜,左右流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存菜,左右采之。 参差存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赏析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当初编篡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J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T"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爰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6 .诗经的第一篇是什么诗经的第一篇是国风周南关雎。1,诗经首篇关雎的原文内容如下:关关雎(W)鸠(ji(j),在河之洲。窈(短。)窕(tiao)淑女f君子好(hao)逑。参差存(xi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C1.)寐(m4i)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zai)悠哉,辗(zhan)转反侧。参差衿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存菜,左右苇(rna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心)之。二,白话文释义:雎鸠鸟在河中沙洲,不停地鸣叫。文静美丽的姑娘,是男儿的好配偶。在船的左右两边捞,长短不齐的水草。文静美丽的姑娘,男儿日夜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水草,姑娘左右去摘采。文静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表示亲近。长短不齐的水草,姑娘左右去挑选。文静美丽的姑娘,敲击钟鼓使她快乐。扩展资料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诗经的首篇。是写“君子"思念自己爱慕的“淑女",希望与她成婚。是表现男女恋爱的作品。关雎作为一首情诗,以水域为依托而展开。叙述了男主人公对苓菜的处理,对淑女的追求,采用了递进攀升的笔法。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文章第一章是总述,态度比较客观;第二、三章则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先说他在未得淑女时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然后再说他求得淑女与之成婚以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周南关雎7 .诗经里的第一首诗叫什么诗经里的第一首诗叫关雎。全文如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若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若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苓菜,左右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荐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8 .诗经的第一首诗为什么是关雎关雎是一种水鸟这种雌雄配偶永远忠于对方,不会分开,不会变心和变节,是人借这个比喻男女的爱情和希望男女的爱情要这样的水鸟一样永远忠于对方,不要分开,不要变心和变节。诗中描写男主人公,看见窈窕淑女,想去追求,窈窕淑女很多理解的很浅,就是认为身材好、长得漂亮的美女就是窈窕淑女,其实窈窕淑女你自己理解和知道一次该诗的背景就会知道不是这些,"参差吞菜,左右采之J那个时候能在河上采这些存菜的姑娘是这个氏族里面很有德行、品德高尚、善良的淑女才能采的,若菜是氏族祭祀用的,不是一般人能采的,这首诗是君子追求善良、有品德的淑女的写照,也是告诫我们后人选择妻子的时候要找贤良、善良、品行良好的女人,不是要你追求美女,而不考虑品行的,不过现在的社会很多人的观念不在像前人了。.诗经中将:关雎放在第一位我个人认为,诗经一言蔽之:"思无邪,"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正确的追求婚姻观念和行为才是伦理的正统,五伦里面夫妇伦正了以后其他的伦自然就正了,这样才能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