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法学]国际经济法教案新.doc

    • 资源ID:4542612       资源大小:187.50KB        全文页数:9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法学]国际经济法教案新.doc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经济法的产生1.定义:国际经济法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2.国际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3.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1.在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强权国家保持和扩大既得经济利益、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与贫弱国家争取和确保经济平权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2.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早在公元前,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就已经出现出了比较频繁的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活动。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经过各国商人的约定俗成,逐步形成了处理国际商务纠纷的各种习惯和制度。这些商事法规或商事习惯法,实质上是国际经济法的最初萌芽。(2)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17世纪以后,国际经济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3)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发生重大转折,出现新的格局,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逐步进入“除旧布新”的重大转折时期。三、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1.17世纪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渐形成,各民族国家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经济法也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从17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大量国际经济条约、习惯、国内立法出现。2.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区分为平等的和不平等的条约如果缔约国双方都是主权完全独立、国力大体相当的国家,缔约时双方都完全出于自愿,条款内容是互利互惠的,这就是平等条约。反之,如果缔约国双方的国力存在巨大的强弱悬殊,其中一方主权并不完整独立,因屈服于各种威胁或暴力而被迫缔约,条款内容是片面特惠的,这就是不平等条约。3.近现代国际习惯或惯例:始终贯穿着“弱肉强食”的恶法精神先占,被移植到国际法上,指的是国家可以占取无主地,取得对它的主权。而所谓“无主地”,是指当时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土地。在国际实践中,主要是指当年亚洲、非洲、美洲广大的部落地区,只要尚未建成国家,西方“文明”国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按“先占”原则对它抢先占领,实行统治,“合法地”攫取一切自然资源。4.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专门针对国际经济事务之具体问题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1886年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5.多边国际专项商品协定:针对“商战”激烈的专项商品6.近现代国际商务惯例:为提高效率、减少误会而归纳的习惯做法7.近现代各国商事立法:法国首先开始国内商事立法四、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时间段:从1945年二战结束至今。(一)布雷顿森林体制和关贸总协定历史背景是二战后美国为援建欧洲,也为了控制世界经济,巩固自己地位。先后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此为契机促使国际贸易自由化,从此国际社会进入以多边国际商务条约调整重大国际经济关系的阶段。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例,它要求各缔约国在国际贸易中无条件实行互惠,完全对等地大幅度削减关税,逐步实行国际贸易自由化。以上述三协定为支柱的国际经济体制仍是旧秩序的延续,而非新时代新秩序的开始,不能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参加上述多边协定缔约会议的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和愿望在这些协定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反映和尊重。其次,特别应当看到: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全世界众多弱小民族中只有少数摆脱了外国统治,争得独立,旧式的殖民统治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这当然谈不上什么新时代的降临。(二)创立国际经济法新规范的斗争1.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摆脱了殖民统治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集会,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下,讨论了弱小民族的切身利益问题,并以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的形式,向全世界宣告了亚非弱小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准则。2.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由于摆脱了殖民枷锁的广大亚非拉国家迫切的要求在经济上也实现真正的独立,所以在1962年,在这些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欧洲的南斯拉夫在1964年联合组成了“77国集团”。4.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以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三)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的发展(四)区域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公约的出现(五)国际商务惯例的发展(六)各国涉外经济法的发展(七)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与国际经济法面临的新挑战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含义一、狭义说: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新分支1.观点: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新分支。认为国际经济法只是调整国家政府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政府与国际组织之间经济交往关系的法律规范。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门用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的法律分支,即国际经济法。2.此观点将国际经济事务的主体限定为国际公法的主体,而认为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国际私法、各国国内涉外立法实质上是国内法,非国际经济法。3.代表人物:英国的施瓦曾伯格、日本的金泽良雄、法国的卡罗等人。二、广义说: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跨国)经济关系的国际法、国内法的边缘性综合体1.观点:国际经济法是调整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它所调整的对象,不限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而且包括大量的分属于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法人之间、个人与法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异国政府或国际组织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其内涵和外延大大突破了国际公法单一门类或单一学科的局限,而涉及国际私法、国际商法以及各国的经济法、民商法等,形成了一种多门类、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体。2.代表人物:美国的杰塞普、斯泰纳、瓦格茨、杰克逊、洛文菲尔德以及日本的樱井雅夫等人。三、对以上两大学派观点的分析1.狭义说严格划分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界限,从理论上而言,此说具有界限分明、避免混淆的长处。但衡量当今国际经济交往的客观情况,却存在着不切实际的缺陷。不能不承认个人、法人(特别是跨国公司)也是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2.持“广义说”的学者的基本研究途径是沿着学以致用、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方向进行的,从解决现实问题的现实需要出发,认识到并顺应了国际经济法的边缘性、综合性和独立性,对它进行跨门类、跨学科的综合探讨,从方法论上看,是面向实际、有所创新和可资借鉴的。但某些学者的基本立场却不是无可非议的。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范围及其与相邻法律部门的交错一、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联系和区别1.大体而言,用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公法规范,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用以调整国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非经济关系的国际公法规范,不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而有些综合性的国际公约,既用以调整某方面的国际政治关系,又用以调整某方面国际经济关系,其中涉及经济领域的有关条款,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2.国际公法中涉及经济方面的行为规范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国际公法中与经济无关的行为规范并非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并不局限于国际公法中涉及经济方面的行为规范。二、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联系和区别1.国际私法指的是在世界各国民法和商法互相歧异的情况下,针对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关系或商法关系,指定或确定应当适用哪国法律的法律。它所调整的主要是各国涉外的私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且是间接调整。2.国际私法中涉及经济方面的冲突规范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私法中与经济无关的冲突规范并非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两者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各自独立的法律部门。三、国际经济法与内国经济法的联系和区别1.各国国内经济立法中用以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当然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经济立法“涉外涉内统一”的场合,某些法律规范既适用于内国某种经济关系,又适用于境内同类的涉外经济关系。那些同时用以调整经济领域中内国关系以及涉外关系的国内法,既属于内国经济法范畴,同时也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3.在经济立法“涉外涉内分流”的场合,某些法律规范只适用于内国某种经济关系,而不适用于境内同类的涉外经济关系;或者相反,只适用于境内某种涉外经济关系,而不适用于内国同类的经济关系。那些单纯用以调整经济领域中内国关系即非涉外关系的国内法就不属于国际经济法范畴。四、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务惯例的联系和区别1.国际商务惯例指由各种国际性民间团体制定的用以调整国际私人经济关系的各种商务规则,是由跨越一国国界的经贸活动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当然属于国际经济法的有机组成部分。2.国际商务惯例的独特之处(1)其确立并非基于国家立法或国家间的缔约。(2)它对于特定当事人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并非直接源于国家的主权或其他强制权力,而是来源于当事人的共同协议和自愿选择。(3)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对其可以全盘采用,也可以有所增删。(4)对特定当事人的约束力,虽然一般并非直接来源于国家的主权或其他强制权力,但其约束力的实现须借助国家的主权或其他强制权。第四节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一、中国现行的对外开放国策是中国历史上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1.1978年12月以来坚定地实行经济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已取得显著的、重大的成就。而实行这一国策不但有着充足的现实根据,而且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2.中国对外交往阶段(1)古代中国至1840年 (2)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至1949年(3)社会主义新中国时期,即1949年至今二、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1.秦代以前诸侯与王室的“贡、赐”并非近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而且开始出现同海外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2.秦统一后对外经济往来有所发展,但秦朝存续时间甚短,无重大进展。3.汉代与众多国家展开了经济往来。北方开辟丝绸之路,南方开辟海路。4.汉朝以后,历经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陆路受阻,南方海道则仍然畅通,海上贸易有了新的重大发展,商船远至东南亚。5.经过隋朝进入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空前兴旺发达。除了不断拓展和延伸陆上国际商道、扩大通商地域范围外,唐朝还着重发展了海上贸易。对外影响极为深远。6.宋、元延续隋唐对外开放,政府对外贸很重视。11世纪制定宋代市舶条例,在世界贸易立法史上显然具有开创性的历史价值。7.明初对外经济交往有重大发展,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8.明中后期与清代,闭关锁国,对外经济交往停滞不前。三、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法理内涵1.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是国内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所必需。2.古代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主要动因根植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自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古代中国长期对外交往中,基本体现了自主自愿和平等互利的法理原则。4.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其规模和意义都难以与近现代的对外经济交往相提并论。封建社会后期,随着这种生产方式内在活力的不断衰退,对外经济交往也就相应地曾经陷于停滞,甚至走向没落。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法理”内涵1.列强侵略,夺我权利,割我土地,掠我资源,使中国国弱民穷。无权自主、无权选择、无权管理;人低一等、货贱多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培育了大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2.法理内涵:弱肉强食,理所当然,法所维护。弱肉强食的原则,不仅被列强推崇为“文明”国家的正当行为准则,而且通过国际不平等条约的缔结和签订,取得了国际法上的合法地位和约束力。五、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及其法理原则1.国家的独立为经济对外交往独立创造了首要的前提。2.突破重重封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有排外情绪。3.改革开放后,坚定不移进行对外经济开放,成果辉煌。4.法理内涵: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第五节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与学习国际经济法一、中国实行经济上对外开放国策的主要依据1.是在总结本国多年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以及参考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规律的结果,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占有一切资源、技术,对外交流是经济发展的必需。3.作为大国,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离不开国际交换。二、深入学习国际经济法对贯彻上述基本国策的重大作用1.利于依法办事2.利于完善立法3.利于以法护权4.利于据法仗义5.利于发展法学 第二章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南北矛盾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演进一、国际经济法向来在南北矛盾中逐步演进南方国家是指广大的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包括亚洲南方地区的国家;北方国家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如欧洲国家、北美国家。1.在长达2、3百年的历史时期,制定或创立国际公法规范和准则的权力为欧美列强垄断,由此而生的国际经济秩序,势必反映列强的利益,充满了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2.二战后数十年间,众多新主权国家兴起,逐渐形成发展中国家聚合的第三世界,使国际社会内部结构和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和深刻变化,创立国际公法规范和准则成为所有主权国家的共同任务。3.近六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使各国经济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日益强化和不断加深。4.第三世界的各国日益崛起,它们在制定或则各自制定各类国际经济法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希望对传统国际经济法规范逐一审查,凡是符合改造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予以沿用、重申和强调,反之,则改订、废弃或破除。二、国际经济法的立法、守法和变法1.数十年来,世界经贸立法体制的三大弊端(1)少数大国暗箱操作只由七八个最发达的国家首脑或其代表进行密室磋商,黑箱作业,或进行半公开、半隐蔽的讨价还价,定出基调或基本框架之后,交由十几个或者二十几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性组织或区域性组织,协调各方利害关系,定出共同主张和一致步调,然后才提交全球性的经贸大政会议或国际经济组织进行讨论。这种做法一开始就排除了、剥夺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导致他们在会议中措手不及,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从而在磋商或者论战过程中处在劣势或弱势地位。例如:为了讨论气候变暖,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会议,其中四个国家抛出一个小文本,这个文本遭到以中国为首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2)旧的立法表决制度很不公平例如:在国际经济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中,实行“加权表决制”,它使寥寥几个西方发达大国和强国加在一起,就可以操纵全球性重大经济事务的决策,导致众多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例如:97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泰国泰铢贬值,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大国就趁机操纵IMF对泰国提出援助条件是,让泰国用众多的国有资产进行抵押,于是,双方达成协议,直到他信上台才还清对IMF的贷款。(3)超级大国双重标准就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言,它在世界性经贸大政的磋商和决策进程中,历来奉行的“国策”是“本国利益至上”和“对人对己双重标准”。2.变法的必要性(1)改革现行的经济秩序是弱势群体奋斗目标很多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虽然具有政治上的独立,但经济上并未完全独立,其经济命脉仍掌握在原宗主国手中,因此,这些国家强烈要求改革。(2)现存体制有众多不公,不符合公平的法律理念当代强权国家往往拒不遵守或完全违背自己依国际条约承担的义务,凭借自己经济实力上的强势,一意孤行。(3)二战后迄今,改革的运动从未停止二战结束后六十多年来,当代国际社会中“变法”与“反变法”的争斗时起时伏,从未停止。(4)目前“南弱北强”,弱势群体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应无所作为,更忌各自为政,而应团结一致,踏实前进。第二节经济主权原则一、经济主权原则的提出1.从历史上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二战结束前是殖民地,而传统国际法认为,殖民地无政治主权亦无经济主权。少数国家是半殖民地,徒有形式上的政治独立,其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均残缺不全。2.二战后,众多弱小民族获得政治上独立,但作为政治独立的条件,这些国家往往被迫签订条约,保留原宗主国在当地经济特权和优惠。使得这些第三世界的国家政治主权和经济主权被割裂开来。3.广大弱小国家认识到,若无经济独立,则政治独立有名无实,政治主权势必得而复失。二、经济主权原则基本内容及形成过程1.1952年1月,联合国大会6届会议通过关于经济发展与通商协定的决议,第一次肯定了各国享有经济自决权,这种规定虽然比较模糊和空泛,但毕竟是个良好开端。2.1952年12月,联大7届会议通过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决议,将自然资源问题与主权相联系起来,大大助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3.1974年12月,联大29届会议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明确肯定了发展中国家对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各项基本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维护经济主权的正义主张。4.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内容(1)各国对本国经济事务,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利,不受任何外来干涉(2)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有永久主权(3)各国对境内外国投资及跨国公司享有管理监督权跨国公司往往在经营活动中不顾东道国的法令规章,在资源保护、价格监督、环境保护等方面,以各种步伐手段逃避和抵制东道国政府的监管。因此,宪章要求,外商充分尊重东道国的经济主权,切实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接受严格的监督和管理(4)各国对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收关于东道国政府在必要时是否有权把境内的外国人资产收归国有的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之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所让步,但提出了补偿时必须“必要、充分”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则主张征收外资时只按照东道国国内法的规定予以补偿。(5)各国对世界性经贸大政享有平等参与权和决策权国家主权平等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在世界性经贸大政的讨论、磋商和作出决定的全过程中,都享有完全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三、单边主义和WTO多边主义的交锋1.新争议的缘起:乌拉圭回合与世贸组织WTO的前身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采取重大举措是要求全体一致,到乌拉圭回合时,通过谈判磋商,协调各方一致,达成共识,签订“一揽子”的多边国际条约。在谈判磋商过程中,要求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限制他国的经济主权,愿意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上限制本国的经济主权,就成为讨论和争执的核心和焦点。2.新争议在美国的折射:“1994年主权大辩论”:(1)主权观念已经“过时”应予“废弃”论(2)美国“主权”应予捍卫论3.美国的“主权大辩论”与“301条款”:301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如果美国贸易代表确认外国的某项立法或政策措施,违反了该国与美国签订的贸易协定,或虽未违反有关协定,但却被美国单方认定为“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以致损害或限制了美国的商业利益,美国贸易代表便有权不顾国内其他法律以及国际条约准则作何规定,径自依照美国贸易法“301条款”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凭借美国经济实力上的强势,采取各种单边性、强制性的报复措施,以迫使对方取消上述立法或政策措施,消除其对美国商业造成的损害或限制,或提供能令美国官方和有关经济部门感到满意的赔偿。(1)“301条款”是美国的霸权立法;(2)大辩论结论是“301条款”不许改变;(3)WTO在对待美国“301条款”上暧昧模糊,留下祸患。4.美国的“主权大辩论”与“201条款”:201条款的主要内容:如果美国确认外国进口的某项物品,其数量增长到足以对美国国内生产同类物品的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使其面临严重的威胁,则美国总统有权采取一切适当和可行的措施,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对该有关进口物品加征外关税或限制进口数量,借以帮助和促进美国国内产业针对进口产品,开展竞争。201条款是美国保护国内市场的规定,违背WTO规则,在诉讼中美国败诉,多边主义小胜,单边主义依然故我。5.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交锋依然持续四、经济主权之争对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启迪1.增强忧患意识,珍惜经济主权2.力争对全球经贸大政决策权实行公平的国际再分配3.善用经济主权保护民族利益,抵御霸权欺凌和其他风险4.警惕理论陷阱,摒除经济主权“淡化”论第三节公平互利原则一、公平互利原则的形成1.传统的主权平等原则的着眼点侧重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2.在国际交往实践中,发展中国家明显感受到,仅仅或主要从政治角度上强调主权平等原则,则流于形式,难以实现实质上的平等。3.发展中国家开始侧重从经济角度、从实质上审视传统主权平等原则,并赋予平等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4.把互利和平等连结融合作为指导和调整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根本原则,标志着国际法上主权平等原则的重要发展。5.发达国家仍凭借其经济绝对优势,以貌似“平等”的方式行“不公平”之事,增加了国际分配不公平,严重阻碍实质平等和真正互利的实现。二、新的平等观1.对于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公平互利有助于对原有平等关系的维持。2.对于经济实力悬殊的国家,公平互利原则有助于纠正原来貌似“平等”实则不公的关系,以及创设新的实质公平关系。3.落后国家有权单方面获得特惠待遇以实现真正的、实质的“平等”。三、关于“普惠制度”的认识宪章规定:为了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消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鸿沟,发达国家应当尽可能在国际经济合作的领域给予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不要求互惠的和不加以歧视的待遇”。同时,责成发达国家根据国际关税主管机构的决定,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积极推行“普遍的、不要求互惠和不加以歧视的关税优惠制度”。前者通常简称“非互惠的普惠待遇”或“普惠待遇”,后者是前者的原则在关税体制中的具体运用,通常简称“非互惠的关税普惠制”、“关税普惠制”、“普惠关税制”或“普惠制”。1.实施非互惠的普惠制度,并非发达国家恩赐,也非发展中国家的乞求,其实质为历史旧债的部分偿还。今日的发达国家大多是当年的殖民主义国家或宗主国,它们今日的强盛与当年对殖民地、附属国的掠夺和盘剥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和因果牵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发达国家单向的给予发展中国家“非互惠的普惠待遇”,其实质不妨认为是对历史旧债的部分偿还。2.所谓“非互惠”并不尽然准确,实际上给惠国仍从受惠国获得重大回报和实惠。诚然,从局部的、短暂的角度看,给惠国不要求受惠国立即给予直接的反向回报,但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看,给惠国实际上从受惠国不断取得重大的回报和实惠。例如,洛美协定,参加缔约的非、加、太的确数十个发展中国家原先绝大多数是欧共体发达国家的殖民地、附属国或“势力范围”,通过洛美协定,欧共体国家虽然也给予非、加、太国家普惠待遇,但欧共体国家也相应的确保和扩大了在这些地区国家中的经济利益,确保了许多重要原料的来源和扩大了商品的销售市场,并且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体制下,在美国和日本等“商业劲敌”面前占了上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蕴含着“等价有偿”的法理原则。3.当今国际市场由发达国家人为操纵价格,压低发展中国家基础产品价格,“普惠待遇”充其量是部分纠正,而非“过分要求”。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料产品和初级工业产品,与来自发达国家的、以这些原料和初级产品为根基的精致产品及其他科技产品直接存在巨大的剪刀差,“普惠待遇”只是对弊端后果的补偿和补救,是“等价交换”和“等价有偿”等公平原则的恢复和重建。4.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各类国家经济互相依存,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普惠待遇也有利于拉动自身经济发展。国际社会的各类成员只有实现共同的发展,才能有效的谋求各自的繁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国家实施“非互惠的普惠待遇”说到底,只是发达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应尽的一份职责。 第四节全球合作原则一、全球合作原则的中心环节:南北合作1.南北关系是全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主纲2.南北矛盾根源在于世界财富的国际分配严重不公3.南北矛盾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力图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发展中国家力图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南北合作的根据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及其密切的互相依存和互补关系5.南北合作的主要阻力是美国。南北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四个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二、南北合作初步实践之一例:洛美协定1.洛美协定的全称为欧洲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2.内容(1)非加太地区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99.2%的农产品进入欧共体可享受豁免关税和不受数量限制的优惠待遇;而欧共体国家向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商品时只要求最惠国待遇,而非互惠;(2)非加太地区国家向欧共体出口的12种重要产品价格跌落到一定水平以下时,可向欧共体设立的专门基金中获得补贴以保证收入;(3)欧共体5年内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约42亿美元财政援助。三、洛美协定以及科托努协定的生命力1.实施洛美协定30多年来,参加缔约的南北两类国家总数不断增加;2.南北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每一个新版协定都较老版协议的优惠条件有所改善;3.每次续订协定谈判虽然艰难,但总能达成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利的新协议;4.每一个新的南北协议,从总体上看更有利于双方在各个领域谋求更全面的合作,建立更稳定、更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四、洛美协定以及科托努协定的局限1.在南北国家的贸易交往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等价交换;非加太地区国家向欧共体出口的产品,95%是初级产品,在西欧垄断资本操纵国际市场的条件下,价格时时被压低,但欧共体向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的产品,85%是中级、高级制成品,且价格不断上涨,两类产品之间的剪刀差始终存在,而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关税上的普惠待遇往往伴随着种种非关税壁垒的重重限制;3.用以稳定非加太地区国家出口收入的补贴和援助虽有增长,但与这些贫弱国家实际需求相距甚远;4.由于在殖民地时代形成的“畸形经济”积重难返,许多非加太地区国家不得不接受外来指令继续发展单一经济,难以彻底摆脱经济落后状态。五、南南合作1.虽然南北合作是全球合作的中心,但由于发达国家不肯轻易让步,所以,发展中国家联合行动以强化弱势群体在南北对话中的实力成为必要。2.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开展经济合作,国际上通称为“南南合作”。3.南南合作的基础(1)相似的历史遭遇,大体相同的国际地位,共同的现实利害使得各国在一系列的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上有共同语言,这是南南合作的政治基础;(2)第三世界各国独立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力量的增强,是南南合作的良好经济基础;(3)南南合作实质是弱者联合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反抗;(4)南南合作在实践效果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六、南南合作的伟大战略意义1.现行的国际经济体制,是在经济实力基础上形成的,要改变它也需要实力,南南合作可以发展和壮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2.历史表明,经济上依赖发达国家并不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加强南南合作,联合自强才是第三世界国家增强经济实力的可靠途径;3.实行南南合作,联合弱小国家,对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对话、南北谈判中的地位具有现实意义;4.南南合作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弱者互助互济、公平互利基础上的。本身就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种体现;5.南南合作并非意味着与北方发达国家割断联系,更不是要取代南北合作,而是为了更公平的促进南北合作,实现世界各类经济的普遍繁荣。七、多哈回合(DDR)1.2001年11月10日,WTO于卡塔尔首都多哈通过多哈宣言,决定:以全球发展普遍面临的发展问题为中心,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全球性多边贸易谈判,以便对现有的WTO体制和规则,即现有的国际经济立法,加以必要的改善和更新。宣言中特别强调要把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和利益放在中心地位,并明确规定,依据本宣言设定各项议题进行新一轮的多边磋商,应当在2005年1月1日以前结束。2.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首屈一指的议题和难题是农业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利害冲突的焦点和核心,也是南北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3.许多发达国家对本国市场采取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在“市场准入”上设置重重障碍,同时对本国农业给予多种国内资助,对本国农产品出口给予各种出口补贴。扭曲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秩序,严重损害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八、“坎昆会议”与“20国集团”1.以巴西、印度和中国为首的20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协商协调,并于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之前8天,向WTO秘书处总干事提交了一份有关全球农业贸易改革的联合提案:关于农业问题的框架建议。2.建议的内容有:(1)削减国内资助;(2)放宽市场准入;(3)消减和取消出口补贴。3.会议所有分歧归根到底是发展中成员与发达成员之间带根本性的利害矛盾和冲突。最后大会无果而终,但影响深远,展示了南南联合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和作用。九、“香港会议”的积极成果: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2005年12月1318日,在香港召开了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继续开展多哈回合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2.在香港会议上,除了在撤除“出口补贴”方面发达国家开出了8年后才可能兑现的远期支票外,在“市场准入”和“国内资助”上,发达国家仍不予认真放松或撤除。3.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更进一步要求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非农产品,更大幅度开放国内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的交换条件。十、“香港会议”后南北谈判的断而复续与僵局的再现1.2006年7月28日,WTO总理事会正式批准总干事拉米的建议,全面停止多哈回合所有议题的谈判。2.2008年7月29日,由南北30多个代表性国家举行的小型部长级会议谈判再度破裂,原因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上难以达成一致。3.2009年9月4日,WTO小型部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与会方一致同意在2010年以内结束以发展为核心的多哈回合谈判。11月30日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于12月2日正式决定于2010年内完成多哈回合谈判。十一、从五十年来南南联合自强的历史轨迹展望DDA和WTO今后的走向1.南北矛盾是螺旋式发展,始终存在:(1)南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势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持续存在;(2)在南北矛盾与冲突中,南北力量对比上的“南弱北强”,也势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持续存在;(3)在南北角力的进程中,南南联合自强者务必树立起“持久战”的战略思想;(4)五十多年来,南北矛盾与南北依存始终是同时存在的。2.多哈发展回合谈判的成功:舍韧性的南南联合自强,别无他迹可循十二、关于南南联合、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几点结论及中国的定位(一)结论1.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全球弱势群体数十亿人口争取国际经济平权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和战略理念。2.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思想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国际弱势群体力争获得和维护国际平权地位的主要手段之一。3.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目标始终聚焦于反对任何国际霸权和国家强权,聚焦于力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性经贸大政问题上享有公平合理的发言权、参与权和决策权。4.南南联合自强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瞄准与推动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实行弃旧图新的全面改革,改变当代全球财富国际分配严重不公的现状,逐步实现全球财富公平合理的国际再分配,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5.匹兹堡发轫之路更新和增强了“二十国集团峰会”这一南北对话的新平台,略微强化了弱势群体的话语权。6.南南联合自强的战略目标和根本宗旨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功告成”,其实现过程不但需要“戒躁”,尤其需要“戒骄”。7.中国既是全球弱势群体的一员,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和努力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属当然不让、责无旁贷。(二)中国的在南南合作、推进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战略定位 第五节有约必守原则一、有约必守原则的基本内容1.“有约必守”指的是当事国一旦参加签订双边或多边经济条约,就要在享受该项条约赋予的国际经济权利的同时,也受到该条约和国际法的约束,即信守条约的规定,实践自己作为缔约国的诺言,履行自己的国际经济义务。2.“有约必守”原则已经被正式载入国际公约,并在第2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中重申和强调。3.“有约必守”原则已经为众多国家的国内经济立法所接受。二、对“有约必守”原则的限制1.合同或条约必须是合法、有效的;2.合同或条约往往受“情势变迁”的制约。如果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势变迁或事态变化而使国际条约中所规定的某项义务,危及缔约国一方的生存或重大发展,该缔约国一方应当有权要求解除这项义务。第三章国际货物贸易法第一节国际货物贸易法概说一、概说1.国际贸易法是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调整平等主体间国际商事交易的私法性规范,也包括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规制的公法性规范。2.国际贸易法调整范围主要是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本章主要阐述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问题。3.国际货物贸易,又称国际货物买卖,是指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间进行的有形动产的买卖活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履行、违约救济、风险转移和买卖双方权利义务,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一、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一)公约的基本原则1.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原则2.平等互利原则3.照顾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原则4.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则(二)公约的适用范围1.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如果这些国家是公约缔约国,则适用公约。2.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这些国家或其中一个国家虽非缔约国,但如果依照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也属于公约的适用范围(扩大适用)。例如:日本和英国都不是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缔约国,日本的甲公司和英国的乙公司签订一货物买卖合同,双方营业地不在同一国家境内,原则上,公约不适用。但甲公司和乙公司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时发生纠纷,依照中国的法律解决,而中国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缔约国,则此时,该公约仍可以适用于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三)公约的保留根据公约第98条,除了公约明文许可的保留外,不得作任何保留,公约明文许可的保留有以下三项:1.对公约的92条“合同的订立”部分或“货物销售”部分可声明保留;2.对公约的95条“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的规定可以声明保留;3.对公约的96条“合同的订立、更改或终止,无须以书面为之”可以声明保留;4.我国在核准公约时,对第95条、第96条的规定,作出了保留声明。(四)公约与国际货物买卖法律适用以及公约与惯例的关系1.公约第7条第2款规

    注意事项

    本文([法学]国际经济法教案新.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