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水产渔业]黄渤海鱼类.doc

    • 资源ID:4542506       资源大小:1.61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产渔业]黄渤海鱼类.doc

    太平洋鲱鱼太平洋鲱鱼属鲱科 【学名】Clupea harengus pallasi英文名为 Pacfic Herring,日文名为。【地方名】青条鱼、青九红线、海青鱼、鰊。【形态特征】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2535厘米,体重2080克、眼有脂膜,口小而斜,侧上位,两颌、犁骨与舌上均有细牙、体被薄国鳞,鳞片较大。排列稀疏,容易脱落。腹部钝圆,无侧线。腹缘有弱小棱鳞。背鳍始于腹鳍的前方,尾鳍深叉形。背侧为蓝黑色,腹部为银白色。 【产地、产季】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我国只产于黄海和渤海。渔期有冬春和夏秋两汛,以冬春汛为主。 【经济价值】产量大,肉质肥嫩,脂肪含量高。鱼肉可制鱼糜,或加工可制作罐头此外,鲱鱼的鱼卵大,富含营养,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鲱鱼腹部脂肪多,纤维质少,容易破肚,造成内脏外溢,经营者在运销过程中需特别小心操作。鲱鱼是出口品种,其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玉筋鱼 玉筋鱼隶属玉筋鱼亚目玉筋鱼科, 【学名】 Ammodytes personatus Girard (面条鱼) 【地方名】银针鱼、面条鱼【形态特征】  体近圆柱状。下颌缝合处有一肉质突起。两颌无牙。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位于背缘。体侧具若干斜的皮褶,腹部第侧有一条纵褶,自鳃盖下方直达尾鳍基。无腹鳍。冷温性小鱼,体长一般6590毫米,大者可达130毫米,大者可达130毫米。喜栖息于沙底质海区,有钻沙的习性;每年春季游向近岸。玉筋鱼是一种具有细长身躯的小型鱼类,每天成群地游泳,夜晚感到危险时,便躲入沙地中,下颌比上颌厚,并且有突起,可作为挖掘沙地的铁铲,当水温在20以上时,昼夜都躲在沙地中睡觉。【产地、产季】分布于北太平洋。我国只产于黄海及渤海。,喜栖于沙底,移动性不大,以浮游生物为食。是重要的水产资源。 分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到亚热带的近海较冷的水域 高眼鲽 高眼鲽(鲽科)学名Cleisthenes herzensteini英文名为 Pointhead plaice地方名高眼、长脖、偏口、片口、比目、地鱼、扁鱼。形态特征体长侧扁,一般体长20厘米左右、体重200克左右、眼大而突出,两眼均在头部右侧,上眼位高,位于头背缘中线上。两侧口裂稍不等长,两额均有尖细牙齿,前鳃盖边缘游离、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无弯曲、有眼一侧被弱栉鳞,体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无斑纹。无眼一侧白色,被圆鳞,头部及两眼间鳞片均细小而密、背鳍由眼部直至尾柄前端;胸鳍一对、较小;腹鳍由胸鳍后部起至尾部前端;尾鳍双截形、尾柄长。产地、产季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近海、我国的黄海和渤海产量多,东海较少、渔期分春、秋两季,4-5月份为春汛。11-12月份为秋汛。 经济价值属于冷水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小刺少,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食用。但因含水份多,肌肉组织比较脆弱,容易变质,需加强冷冻保鲜。高眼鲽是出口品种,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山东。木叶鲽木叶鲽(鲽科)Pleuronichthys Cornutus地方名八角鱼、铁仔、猴子鱼、八甲鱼、溜仔、砂眼、豉轮。形态特征体高,如圆形,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80200克、两眼突出均在头的右侧。有眼一侧体褐色或红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两颌均无牙;无眼一侧为白色,两颌各有2至3行尖细牙齿。背、腹面均被小圆鳞,体表粘液多而滑。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眼间隔窄,呈脊状隆起,前后各有小棘、背鳍长,由眼部直至尾柄前端;腹鳍由胸鳍后部起至尾柄前端;胸鳍一对、很小;尾鳍楔形。 产地、产季分布于大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其中黄海、渤海产量较多。 经济价值与高眼鲽相同。黄盖鲽名称: 钝吻黄盖鲽钝吻黄盖鲽(鲽科)Pseudpoleuronectes yokohamae地方名黄盖、沙板、小嘴、田鸡鱼、扁鱼、冷水板、小高眼、沙盖。形态特征体呈卵圆形,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200400克。头小,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两眼小,均长在头右侧。有眼一侧为背面,呈深褐色,被栉鳞,有不规则的斑点;无眼一侧为腹面,呈白色,被圆鳞。有眼侧上下颌无牙或仅下颌有l2个牙;无眼侧上颌913个牙,下颌1215个牙。背鳍由眼部直至尾柄前端;腹鳍由胸鳍后部延续至尾柄前端;尾鳍近截形;胸鳍l对且较小。产地、产季分布于太平洋西部近海。我国产于黄海和渤海。辽宁省长海县、山东省石岛等地产量较多,渔期多在5月份和8月份。经济价值肉质细嫩,鲜食为主。食用方法多以红烧、清蒸、清炖等,尤以清蒸味道鲜美。我国远洋渔业船队在阿拉斯加捕获的黄盖蝶在海上去头冷冻加工后鲜度好,运回国内市场鲜销颇受消费者欢迎。黄盖鲽是出口品种,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山东、辽宁、江苏。石鲽石鲽(鲽科)Kareius bicoloratus地方名石板、石岗子、石江子、石镜、石夹。形态特征石鲽鱼与高眼鲽外形近似。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250400克。其区别于高眼鲽的主要特征是:背鳍腹鳍边缘均有坚硬状不规则的石骨数块,故名“石岗鱼”。石骨与鱼体大小相关,鱼大则石骨大,鱼小则石骨小,一般大者如蚕豆大。牙小,上下颌各一行。头小,略扁。两眼均在头的右侧。侧线较直、明显、前部微突起。有眼一侧被栉鳞、呈褐色或灰褐色;无眼一侧被圆鳞,呈银白色,有的身上和鳍上有小形暗色斑纹。产地、产季主要分布于温带及寒带地区、我国主要产于黄海、渤海。以海洋岛渔场,石岛渔场和辽东湾渔场产量较多。生产季节为春秋两季,以秋季产量较大。辽宁长海县盛渔期为910月份,产量颇丰。经济价值肉质近似刺黄盖鲽。鲜鱼比较耐贮藏。食法与刺黄盖鲽同。因而很受东北地区消费者欢迎。此外,石鲽鱼也是出口创汇商品。 褐牙鲆 褐牙鲆 (牙鲆科) Paralichthys olivaceus 地方名扁口鱼、高眼、平目、左口、偏口鱼、牙鳎、花瓶、比目鱼、牙片、地鱼、沙地、牙鲜、相鱼。形态特征 体侧扁,呈长卵圆形,一般体长2550厘米、体重15003000克,大者可达5000克。口大、斜裂,两颌等长,上下颌各具一行尖锐牙齿。尾柄短而高。2只眼睛均在头的左侧,眼球隆起。鳞小,有眼一侧被栉鳞,体呈深褐色并具暗色斑点;无眼一侧被圆鳞,体呈白色。胸鳍稍小;腹鳍基部短、左右对称;尾鳍后缘双截形。侧线明显,在胸鳍上方有一弓状弯曲部。背鳍、臀鳍和尾鳍均有暗色斑纹,胸鳍有暗色点列成横条纹。 产地、产季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东海和南海较少。其主要渔场有石岛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从12月至翌年2月份为渔汛旺季;海洋岛渔场的渔期则为511月份。经济价值 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1克,脂肪1.7克。肉质细白鲜嫩,可鲜食,也可加工制做罐头或咸干品。此外,褐牙鲆还是药用鱼类,其肉有消炎解毒、健脾益气等功效,其肝可提取鱼肝油。褐牙鲆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olive flounder,日文名为。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 鲬 鱼鲬 鱼 (鲬科) Platycephalus indicus 地方名 牛尾鱼、拐子鱼、百甲鱼、辫子鱼、狗腿鱼、尖角子、中鱼、山肖、竹甲、刀甲。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平扁,向后渐细,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100200克。头宽、甚平扁,吻背面近半圆形,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颚骨均有绒毛状牙群。前鳃盖骨后缘有2个尖棘,背面及体两侧均有带小棘的骨棱。体被小而不易脱落的栉鳞,全身大部呈黄褐色且间有小黑斑点,腹侧淡黄色。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前后各有一个游离的短鳍棘,胸鳍大而圆;腹鳍始于胸鳍后方;背鳍和臀鳍各有13根鳍条;尾鳍截形。产地、产季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黄、渤海产量较多。各海区的渔场常年均可捕获,但以春、夏两季渔获量较集中。经济价值 系我国次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坚实,成蒜瓣形,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5克、脂肪2.0克。主要供鲜食。鲬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Flatheadfish,日文名为。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山东。条鳎 名称: 条鳎条鳎(鳎科)Zebrias zebra地方名花板、花牛舌、花鞋底、花利、虎皮、花条鳎、花手绢、猫利、九平分、万平分。形态特征体呈舌状,一般体长 1520厘米、体重 100克左右。眼睛小、眼间隔平坦,两眼均在头的右侧。体两侧均被小栉鳞,头前部的鳞变形为绒毛状感觉突。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颌不发达,牙细小,仅无眼一侧两颌有绒毛状齿带。有眼一侧(背面)呈淡黄褐色,并具深褐色横带花纹,上下均延伸至背鳍和臀鳍;无眼一侧胸鳍退化,体呈乳白色,尾端背面有艳黄色纵点花纹67条。背鳍、臀鳍和尾鳍全相连接。侧线明显,呈直线状。产地、产季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一带均产之,尤以东海产量最多,渔期多在1112月份或翌年1月份。经济价值为一般食用鱼。半滑舌鳎 舌鳎科的鱼广泛分布于热带与温带海域,我国已知有2亚科、4属、23种,舌鳎亚科有4属、20种,黄海有7种,东海有11种,南海有19种。舌鳎属有15种鱼,半滑舌鳎属三线舌鳎亚属,是分布于东北亚沿海海域的地方种。 半滑舌鳎半滑舌鳎又名半滑三线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 A.  1873)、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舌鳎科(Cynoglossidae)、舌鳎亚科(Cynoglossinae)、舌鳎属(Cynoglossus)、三线舌鳎亚属(Areliscus)。英文名:Tongue sole。日文名:。地方名:龙力、舌头、牛舌、鳎板、鳎米鱼、鳎目、鞋底鱼。形态特征体延长,呈舌状。头眼甚小,口小,口裂半月形。鳞小,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为圆鳞。有眼侧有3条侧线,无眼侧无侧线。有眼侧褐色,无眼侧白色。 产地、产季 半滑舌鳎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近海和俄罗斯远东海域。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沿海均有分布,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以渤海、黄海为多,在辽宁、河北、山东、浙江等地沿海均可采集到。是黄渤海海区常见的大型舌鳎,最大可达3公斤。该鱼终年栖息于近海底层中,为渤海湾特产之一。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无远距离洄游,具有适宜盐度广、适应温度范围宽、食物层次低、食性广等特点,在比目鱼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理想的近海增殖对象。宽体舌鳎宽体舌鳎 (舌鳎科) Cynoglossus robustus地方名 目鱼、鳎米、舌头、牛舌鱼、鳎目、龙力、海秃、细鳞、塔西鱼、狗舌、鳎沙、牛目、鳎板、鞋底鱼、牙杈鱼、左口。形态特征 体侧扁,呈舌状,一般体长25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头部很短,眼小、两眼均在头的左侧,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后弯曲呈弓形,左右不对称。鳞较大,有眼一侧被栉鳞,淡褐色,有2条侧线;无眼侧被圆鳞,呈白色,无侧线。有眼侧的后鼻孔位于两眼间。背鳍、臀鳍完全与尾鳍相连;无胸鳍;尾鳍尖形。产地、产季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各近海渔场均可捕获,海洋岛、石岛渔场为主要产地。但鱼群不密集,在捕捞作业时多系兼捕对象,渔期夏汛为57月份,秋汛为1012月份。经济价值 宽体舌鳎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7克、脂肪1.2克,且肉质细腻味美,尤以夏汛所捕的鱼最为肥美,食之鲜肥而不腻。红烧舌鳎鱼是有名的菜肴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咸干品。焦氏舌鳎  焦氏舌鳎舌鳎科拉丁名:Arelicus joyneri Günther英文名:  Joyner´s tonguesole地方名: 鰙鳎形态特征 眼小,生于体的左侧。体呈长椭圆形,有眼侧赤红色。有眼侧有3条 侧线,无眼侧无侧线。无胸鳍。口小,弯曲。产地、产季 我国产于黄海至南海。生活在水深2070米的砂泥底。食多毛类、虾、蟹和小型贝壳类。2年长成工5厘米,成熟。产卵期为每年的79月。黑  鲪黑  鲪 (鲉科) Sebasttodes fuscescerns地方名 黑头,黑石鲈,黑鱼,黑寨,黑猫,小石斑,黑鲪,鲪鱼。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100300克,多年生黑鲪大的可达10公斤多。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胯骨均具细齿带,上颌外侧有一条黑纹。头部背棱较低,其后端具尖棘。眼大、高位,眼间隔约等于眼径,眶前骨下缘有3个钝棘。背鳍1个,中间有缺刻,具13鳍棘、12鳍条;胸鳍较大;尾鳍圆形,臀鳍具3棘、7鳍条。全身除两颌、眶前骨和鳃盖无鳞外均被细圆鳞。背及两侧灰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纹,胸腹部灰白色。背鳍黑黄色,其余各鳍灰黑色。产地、产季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渔获旺季为每年的46月份。经济价值 黑裙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简单,尤以清蒸更适口,刺少,特别宜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六线鱼六线鱼 (六线鱼科) Hexagrammos otakii地方名 黄鱼、海黄鱼。形态特征 体长,略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2501000克左右。背鳍一个,颇长,连续、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深凹。鳍棘部后上方有一显著黑棕色大斑。眼后缘有一羽状(皮质)突起。体被小栉鳞、易脱落。侧线完全,每侧各有5条。其中第4条侧线始于胸鳍基下方附近,向后止于腹鳍后端的前上方。体黄褐色,通体有虫纹状白色斑点,背部黄色较深,腹部较浅。此外,自眼隔到尾柄背侧有9个灰褐色大暗斑。臀鳍浅绿色,有多条黑色斜纹。尾鳍截形,灰褐色。产地、产季 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浅海。我国黄海、渤海沿海有一定产量,其中辽宁省沿海产量较多。产期多在春末夏初。经济价值 属黄、渤海经济鱼类之一。外形美观,肉质鲜嫩。其鲜鱼红烧、清蒸、汆汤味道均佳。尤其是质量好的六线鱼汆汤,其汤汁如同奶油状,汤鲜、肉嫩,风味绝佳。是辽宁省持别是大连市高级宾馆饭店的一道名菜,也是家庭宴会必备的佳看。孔 鳐孔 鳐 (鳐科)Raja porosa地方名劳板鱼、劳子、甫鱼、华子鱼、锅盖鱼、虎鱼、夫鱼、鲂鱼、水尺、油虎、老板鱼。形态特征体平扁,体盘略呈圆形或斜方形。一般体长3050厘米,体盘宽度大于长度,体重1000一5000克。尾平扁狭长,侧褶发达。吻中长,吻端突出,口大、横裂状,牙细小密列,齿面稍波曲。眼小呈椭圆形,其后具喷水孔。背、腹面光滑。尾背部有结刺,雄性鱼为3纵行;雌性鱼为5纵行。头后第一结刺前面正中有一群椭圆形或直条状的粘液孔。体背部为褐色,腹面浅灰色或灰褐色。腹面腹腔两侧具许多黑色粘液孔。背鳍2个,间隔小,位于尾的后部;胸鳍较宽,前缘与头部相连;腹鳍前部呈足趾状;尾鳍短小。产地、产季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东海和黄海产量较多。常与其他鳐、魟类混杂捕获,全年均可捕到。经济价值肉多刺少,无硬骨。其肉可鲜食,但更多的是腌制加工成淡干鱼。劳子鱼干是辽宁、山东等省沿海居民习惯而喜食的水产品。被视为过春节不可缺少的“年货”。孔鳐肌肉中含有微量尿素,故鲜食烹调前需用沸水烫一下,以除异味。鲈 鱼鲈 鱼 (鮨科) Lateolabrax japonicus地方名鲁鱼、花鲈、鲈板、花寨、鲈子、大板、中板。形态特征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胯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2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尾鳍叉形呈浅褐色。产地、产季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经济价值鲈鱼肉质坚实洁白,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口味鲜美。鲈鱼因其体表肤色有差异而分白鲈和黑鲈。黑鲈的黑色斑点不明显,除腹部灰白色外,背侧为古铜色或暗棕色;白鲈鱼体色较白,两侧有不规则的黑点。鲈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Japanese sea bass,日文名为。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小黄鱼小黄鱼 (石首鱼科) Pseudosciaena polyatis地方名 黄花鱼、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形态特征 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产地、产季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每年35月份为春汛;912月份为秋汛。经济价值 原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鱼,也是婴幼儿及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小黄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Small yeHow croaker,日文名为。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黄姑鱼黄姑鱼 (石首鱼科)Nibea albiflora地方名 罗鱼、铜罗鱼、花蜮鱼、黄婆鸡、黄姑子、黄鲞、皮蜮、春水鱼。形态特征 黄姑鱼外形与小黄鱼相似,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300700克。体延长,侧扁,头钝尖,吻短钝、微突出,无骸须也无犬牙,上颌牙细小,下颌内行牙较大,骸部有5个小孔。体背部浅灰色,两侧浅黄色,胸、腹及臀鳍基部带红色,有多条黑褐色波状细纹斜向前方,尾鳍呈楔形。产地、产季我国黄、渤海、东海及南海均有分布。在浙江、江苏及福建省沿海每年的56月份为黄姑鱼渔汛;山东、辽宁、河北等省渔汛期则是57月份。经济价值 属经济鱼类之一。其肉每百克含蛋白质19.3克、脂肪3.2克。刺少,肉质坚实呈蒜瓣型,但口感不如大、小黄鱼嫩滑和鲜美。每年5、6月问的黄姑鱼肉肥嫩味鲜,是时令性鱼品之一。英文名为potted maigre,日文名为。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真 鲷真 鲷 (鲷科) Pagrosomus major地方名 加吉鱼、红加吉、铜盆鱼、大头鱼、小红鳞、加腊、赤鲫、赤板、红鲷、红带鲷、红鳍、红立、王山鱼、过腊、立鱼。形态特征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自头部至背鳍前隆起,体被大弱栉鳞,头部和胸鳍前鳞细小而紧密,腹面和背部鳞较大。头大,口小。左右额骨愈合成一块,上颌前端有犬牙4个,两侧有臼齿2列,前部为颗粒状,后渐增大为臼齿;下颌前端有犬牙6个,两侧有颗粒状臼齿2列。前鳃盖骨后半部具鳞。全身呈现淡红色,体侧背部散布着鲜艳的蓝色斑点。尾鳍后缘为墨绿色,背鳍基部有白色斑点。产地、产季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近海均产之,但近年产量不多。黄、渤海渔期为58月份和10l 2月份;东海闽南近海和闽中南部沿海渔期为1012月份,11月份是盛产期。经济价值 真鲷系我国名贵鱼类,但由于资源衰减产量下降市场上少见。真鲷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3克、脂肪4.1克,肉肥而鲜美,无腥味,特别是鱼头颅腔内含有丰富的脂肪,营养价值很高。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和熏制品。真鲷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Genuine porgy,日文名为。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山东、河北、辽宁、福建、广东。黑 鲷黑 鲷 (鲷科) Sparus macrocephalus地方名 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乌翅、黑加吉、黑立。形态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030厘米、体重200600克。上下颌前端各有犬牙6个,两侧均具发达臼齿。背鳍棘强硬,尤以第四、五棘最长,臀鳍以第二棘最大,尾鳍叉形。头部外缘轮廓平直,眼上方不隆起。体被弱栉鳞,全身青灰色参杂黄色,腹部较淡,体侧具若干条褐色纵纹。胸鳍黄色;背鳍基底黄色、边缘暗灰色;尾鳍黄色边缘黑色。 产地、产季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山东沿海,常与其他鱼类混杂一 起被捕获。渔期在春、秋两季。经济价值 黑绸肉质坚实,肉丝较粗,远不如真鲷鲜嫩,口味比较清淡。但易于保管和贮存绵 鳚绵 鳚 (绵鳚科) Enchelyopus elongatus地方名 光鱼、海鲶鱼、水岔、大头光、松鱼。形态特征 体延长,略成鳗形,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70150克。眼小,口大,上颌较下颌略长,吻钝圆。全身鳞甚细小,深埋于皮下。体呈淡黄黑色,背缘及体侧有1318个纵行黑色斑块及灰褐色云状斑。背鳍和臀鳍基部甚长,且与尾鳍相连,背鳍特别长,起于鳃盖边缘,直至尾端;胸鳍宽圆;腹鳍很小、喉位;尾鳍尖形、不分叉。背鳍自第47根鳍条上具一黑斑。产地、产季 绵鳚分布于北太平洋。我国黄海、渤海及东海北部产量较多,为一般的经济鱼类。经济价值 绵鳚属海产小杂鱼,体形小,肉质欠佳。可供食用。带 鱼带 鱼 (带鱼科) Trichiurus haumela地方名牙带、白带鱼、刀鱼、鳞刀鱼、柳带、裙带、脚带、青棕带、带条鱼形态特征 体显著侧扁,延长成带状,尾细长如鞭,一般体长60120厘米、体重200400克。头窄长而侧扁,前端尖突。两颌牙发达而尖锐。眼大、位较高,眼间隔平坦、中间微凹。体表光滑,鳞退化成表皮银膜,全身呈富有光泽的银白色,背部及背鳍、胸鳍略显青灰色。背鳍长,起点于鳃孔后上角沿背部齐长,臀鳍不明显,只有鳍棘刺尖外露,无腹鳍。产地、产季带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热带海域。我国沿海均产之。浙江嵊山渔场是带鱼的最大产地,其次是福建的闽东渔场。主要渔获期为春、冬两个汛期。北方海域以6月份为旺汛期;东海各渔场以11月至翌年2月份为旺汛期。经济价值 带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居全国海产经济鱼类之首位。带鱼肉肥嫩而味美,深受人们喜爱。此外,从其表皮银膜中提取咖啡因,可做照相工业和医药工业原料;提取的6硫代鸟嘌呤制成药可治急性白血病、胃癌及淋巴肿瘤等。带鱼肉还可制取水解蛋白注射液。同时,中医学认为带鱼性甘、温,具有养肝止血的药效。带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belt fish,日文名。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鲐 鱼 鲐 鱼(鲭科) 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地方名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鲭鱼、花池鱼、花巴、花鳀、青占、花鲱、巴浪 。形态特征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色,臀鳍浅 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产地、产季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近海均产之。主要有海洋岛、连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一般春汛为47月份;秋汛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经济价值 为我国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之一。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鱼肉每百克含蛋白质21.4克、脂肪7.4克,肉质坚实,除鲜食外还可腌制和做罐头,其肝可提炼鱼肝油。白姑鱼白姑鱼(石首鱼科)Arggrosomus argentatus地方名白姑鱼、白姑子、白米子、白眼鱼、白鳘子、白果子、白梅、白花鱼。形态特征体呈椭圆形,一般体长20厘米左右、体重200400克、口大,上颌与下颌等长,上颌牙细小,排列成带状向后弯曲,下颌牙两行,内侧牙较大、锥形,排列稀疏额部有6个小孔,无颜须、体被栉鳞,鳞片大而疏松,体侧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尾鳍楔形,胸鳍及尾鳍均呈淡黄色。产地、产季白姑鱼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主要渔场有长江口外海、舟山渔场、连云港外海、鸭绿江口一带及渤海的辽东湾、莱州湾、浙江、江苏等南部海区,渔期为56月份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渔期为89月份。经济价值属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但在我国沿海产量并不多。其肉厚而细嫩,食用方法以红烧、清炖为主,也可加工制成干品。白姑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 White chin。e chinese crodrer,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出口口岸: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鮸鱼鮸鱼(石首鱼科)Miichthys miiuy地方名敏子、敏鱼、米鱼、毛常鱼、米古、命鱼形态特征鮸鱼体延长而侧扁,背、腹部浅弧形,一般体长4555厘米、体重5001000克,大的个体可达10多干克、口大而微斜、体被栉鳞、鳞片细小,表层粗糙,头部被圆鳞、颌孔4个,中央颌孔及内侧颌孔呈四方形排列,无颌须。上颌外行牙和下颌内行牙扩大,呈犬牙状,内面小牙成带状群、眼圈大、眼膜透明度高红而明亮。体呈蓝灰褐色,腹部为灰白色、背鳍2个连在一起,中间有一深缺刻。鳍棘上缘为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胸鳍基部黄色、边缘黑色;臀鳍具2棘;尾鳍呈楔形,尾鳍的基部为黄色,其边缘颜色稍浅。产地、产季鮸鱼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渔期以春秋两季为主。经济价值为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或加工成鮸鱼鲞。鮸鱼鲞是上等鱼肚,俗称“鳘肚”。此外,还有一定药用价值,有养血、补肾、润肺健脾和消炎作用。鮸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Chinese drums,输往国别和地区:日本、香港、澳门。出口口岸:浙江、上海、江苏、辽宁。叫姑鱼皮氏叫姑鱼(石首鱼科)Johnius belengerii地方名小白鱼、赤头、黑耳津、叫吉子、小叫姑。形态特征叫姑鱼与白姑鱼相似,体长而侧扁,尾柄细长,一般体长715厘米、体重1020克、吻钝圆而突出,口小下位,上颌牙外行稍大,排列稀疏,内行及下颌牙都很细小。颌下有5个小孔、头部被圆鳞、体被栉鳞、背侧灰褐,腹面银白色、背鳍较长,前部有一较深缺刻背鳍鳍条部和臀鳍被多行小圆鳞一直伸达鳍条顶端,臀鳍第二棘长而粗,尾鳍楔形。产地、产季叫姑鱼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渔场大多在近岸浅海和河口区。渔期为春、夏季,我国沿海由南至北渔汛期为每年的47月份。经济价值叫姑鱼为小型食用鱼类之一、食用方法多为油煎、油炸、卤鲜或清蒸,除鲜食外也可加工成干制品。叫姑鱼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Belengers jewfish,输往国别:日本,出口口岸:山东、江苏、辽宁、河北。竹筴鱼竹筴鱼   (鯵科)Trachurus japonicus地方名巴浪、刺鲅、山鲐鱼、黄占、大目鲭、竹签、吹鱼、大目鳀、阔目池、山舌鱼、豹目鳀、刺公。形态特征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一般体长2035厘米、体重100300克、脂眼睑发达、体被小圆鳞,侧线上全被高而强的棱鳞,所有棱鳞各具一向后的锐棘,形成一条锋利的隆起脊。体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鳃盖骨后缘有一黑斑、背鳍2个,分离;胸鳍特大,镰刀状;胸及尾鳍土黄色,背及臀鳍淡黄色。产地、产季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且渔场分布广。主要渔场和渔期是;南海的万山群岛一带为12至翌年4月份;东海的马祖、大陈岛、峨山等渔场为410月份;黄海的大沙、海洋岛及烟台威海渔场为49月份,尤以9月份为旺汛。经济价值竹筴鱼为我国一般的经济鱼类、可供鲜食,也可加工制罐头或咸干品。鲻鱼鲻鱼(鲻科) Mugil cephalus 地方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形态特征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产地、产季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沿海均产之,尤以南方沿海较多,而且鱼苗资源丰富,是南海及东海的养殖对象。主要渔场在沿海各大江河口区,渔汛期自10月至翌年12月。经济价值鲻鱼是优质经济鱼类之一。肉细嫩。味鲜美,多供鲜食,食法与梭鱼类似。鱼卵可制做鱼子酱。此外鲻鱼肉性味甘平,对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贫血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小鳞鱵 小鳞鱵(鱵科)Hemirhamphus sajori地方名针良鱼、青条、双针鱼、鹤嘴鱼形态特征体细长。略呈圆柱形,一般体长1724厘米、体重50100克。上颌呈三角状片。长与宽相等,下颌延长成喙状。牙细小、体被细小圆鳞,背面正中线具较宽的翠绿色纵带。背鳍与臀鳍相对,均位于体后方;胸鳍位高、黄色;尾鳍叉形,呈浅绿色,下叶略长于上叶。产地、产季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只产于黄海和渤海、多集中于浅海河口处,有时也进入淡水江河,渔期以4月为盛。经济价值属于海杂鱼。因其生长周期短,世代更新快,资源易于补充,故常保持一定的渔获量。币场销价较低,受消费者欢迎。鲜食以油煎食之味佳,亦可加工成咸干品。长蛇鲻 长蛇鲻(狗母鱼科)Saurida elongata 地方名香梭、神仙梭、沙棱、狗棍、细鳞丁、蛇支、丁鱼。形态特征体长,呈圆筒状,一般体长1930厘米、体重100-300克。头略平扁,口大,两颌具多行细牙,腰骨及舌上亦具细牙。体被较小圆鳞。体背侧棕色,腹部白色,侧线发达平直,侧线鳞明显突出。背鳍1个,位于吻端和脂鳍的中间;脂鳍很小;臀鳍小于背鳍尾鳍深叉形。背、腹、尾鳍均呈浅棕色,胸鳍及尾鳍下叶是灰黑色。产地、产季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我国广东、福建沿海海域产量较多。南海的主要渔场为北部湾、七洲洋及万山群岛,东海、渤海及黄海也有一定产量。渔获期以冬春两季为主。经济价值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年产量较大。其肉味肥鲜,但多刺。可鲜食也可制成咸干品。鲜食多以油炸或红烧为主。此外,长蛇鯔具清热、消炎、健脾补肾之药用功效。刀鲚刀鲚(鯷科)Coilia ectenes 地方名凤尾鱼、河刀鱼、烤子鱼、黄齐、刀国、毛鲚、子鲚、刀鞘、海刀鱼。形态特征体长、甚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一般体长1825厘米、体重1020克。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体侧两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6根;背鳍、臀鳍各1个,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刀形。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黄色,尾鳍边缘黑色。产地、产季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平时栖息于浅海河口带,于春、夏季进入浅水水域作生殖洄游。在我国较大江河、湖泊均有产,尤以长江中、下游最多。其主要产地在太湖及南通市等地。每年45月为渔获旺季。经济价值刀药和七丝鲚、短颌鲚、凤鲚在水产商品市场上统称为凤尾鱼。以其肉质细嫩、鲜肥、时令性强而著名。尤其雌鱼怀卵丰满季节,其肉和卵肥嫩鲜美。鲜食以清蒸或红烧最佳。此鱼最宜制做罐头,我国出产的凤尾鱼罐头遐迩名,不仅畅销国内而且是供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黄鲫黄鲫(鯷科)Setipinna taty 地方名麻口前、毛口国、黄鰶、鸡毛鰳、黄雀、赤鼻、黄尖子、白赤、茫口、簿鲫、薄口、油扣、烤子鱼。形态特征体扁薄,背缘稍隆起,一般体长15厘米,体重20一30克。头短小、眼小。吻突出,口裂大而倾斜。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有细牙、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腹缘有棱鳞,无侧线、胸绩上部有一鳍条延长为丝状,背鳍前方有一小刺,臀鳍长,尾鳍叉形,不与臀鳍相连。吻和头侧中部呈淡黄色,体背是青绿色,体侧为银白色。背络、胸鳍和尾鳍均为黄色,臀鳍浅黄色。产地、产季分布干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日常年可捕获,以春秋两季为旺汛,产量集中。经济价值产量较大,其个体小而肉薄,味鲜美,但刺多,含脂肪高,鲜食以干炸或干煎食用最佳,且宜于加工成干制品,在春季的晒干品为白色,秋季的晒干制品呈淡黄色。其咸干品的回食用方法也多以油煎或火烤,所以南方各地又称黄鲫为烤子鱼。鯷鱼鯷鱼(鯷科) Engraulis  japonicus 地方名海蜒、离水烂、老雁食、烂船丁、海河、巴鱼食、乾鱼、抽条、黑背鰛。形态特征体细长,稍侧扁,一般体长812厘米,体重515克、口大、下位,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两颌及舌上均有牙。眼大、具脂眼睑。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棱鳞。尾鳍叉形、基部每侧有2个大鳞、体背面蓝黑色,体侧有一银灰色纵带,腹部银白色。背、胸及腹鳍浅灰色。臀鳍及尾鳍浅黄灰色。产地、产季分布了太平洋两部。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鯷鱼群分布很广,资源丰富,年渔获量可达几十万吨、主要渔场有济州岛、海洋岛、石岛、闽东及舟外渔场。、渔汛期为每年的69月份,俗称“海蜒汛

    注意事项

    本文([水产渔业]黄渤海鱼类.doc)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