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周俊苏课题.doc
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 数控设备与编程课题课件的制作和开发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主 持 人 周俊苏 所在部门 电子信息科 批准时间 2008.12 结题时间 2009.12 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科室 制目 录综合报告课题研究报告-(1)公开发表论文与省、市、校级获奖证书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14)浅谈职业高中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19)附 录课题申报评审书-(26)立项通知-(38)开题论证书-(40)中期报告-(51)结题表-(59)数控设备与编程课题课件的制作和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周俊苏 摘要:<数控设备与编程> 课题课件的制作和开发研究是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科室规划课题。本报告就课题研究的背景、价值、内容、思路、过程、创新之处及深化研究的设想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数控设备与编程;开发研究;任务驱动;情景化2008年5月,我们数控课题组申报了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规划课题数控设备与编程课题课件的制作和开发研究,于2008年12月通过审批,开题。在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科室的指导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合作,认真严谨地完成了课程分析、调研报告撰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开展课程项目教学研究,探索开发适用于本校及周边同等学校的课程课件、教学视频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现就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作简要总结。一、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数控设备与编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主干专业课程,自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成立以来一直开设本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根据毕业生的意见反馈和教学大纲要求,数控技术专业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较强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编程及现代化数控机床操作能力,了解现代设计方法和信息化制造技术,适应机械和模具制造行业生产、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是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加工编程与操作。本课程是实现专业这一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控设备的基础知识,了解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学会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的编程和操作,学会数控系统常用的CAD/CAM软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同时以现有设备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编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控设备基础知识和编程,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数控工作打下基础。2005年起,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数控加工工艺、特种加工、数控中级工考证等专业课程,并相继购置了西门子、FANUC、华中等系统的数控车床,2007、2008年又购置了数车实验台、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等设备。数控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我们采用电子教案、电视录像、模拟软件等,实践教学我们采用仿真软件、实际操作,使理论教学形象化、实践教学仿真化。但现有的教材不能针对我校现有设备及系统,不能完全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需要。基于上述的背景,2008年5月,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科室规划2008年度课题组织申报时,我校电子信息科组建本课题组申报本课题,并开展该专业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二、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方向,源于当前课程面临的大量深层次问题。许多毕业生反映,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职业学校学习了三年后竟然不会,这一现象引起许多职业学校的关注。有的教师认为学校给了学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使得学生今后的发展充满了后劲,但学生专业理论考试的成绩并不能说明这一点。目前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民工与职业学校毕业生争岗位的情况。如果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业能力水平上丧失了自己的竞争力,在就业时没有不可替代性,势必给职业学校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从学生以后将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看,发展专、深的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综观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研究,项目课程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的学校采取的是叠加式项目课程,即在学习了原有学科课程后,让学生通过完成几个完整项目,来获得综合实践能力;有的学校采取的是与生产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改造原有学科课程的教学;有的学校采取的是完全打破学科课程体系,以工作项目为核心重组专业知识。我们所要研究的数控设备与编程项目课程是立足数控专业和技能提升两个点开展的,适用于中职培养目标的专业项目课程,它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聚合式的。 我们以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群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对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要求。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一)研究的目标与重点本课程计划78课时(可根据教学计划适当调整),其中理论教学42课时(占53.8%);实验、实操性教学32课时(41.0%),包括课内实验20课时、仿真操作12课时;复习考试4课时(占5.1%)。对本课程的教学,我们特别注重实验、实操教学环节,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办法,即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前提下,通过实践、实验教学,验证、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利用装配数控仿真教学软件的机房和拥有多台数控设备的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编程和加工等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95%以上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这一能力。(二)研究内容 本课程作用是:培养学生完成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CAD/CAM操作及数控机床加工这一工作任务的能力,从而保证数控加工工艺员、数控程序编制员、数控操作工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在教学工作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机床保养、环境保护、团结协作、语言能力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作为连接学生与职业的桥梁,其结构当然来自企业和生产第一线。采取什么课程结构,取决于我们对课程出发点这一基本问题的看法。本课程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把此方法应用与对技能和生产的分析,综合两者,再结合总院课程标准,课题组经过研究、讨论,编写课程校本教材,并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视频。我们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 系统层次:课题研究总的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程对技能和生产的任务要求,对数控设备与编程课程原有教程进行全面优化(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2) 过程层次: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编写以本校教案格式为模版的校本教材;(3) 产品层次:以校本教材为基础,制作每个任务的课件,同时根据课件需要制作本课程教学视频,完成相关后续工作。四、 研究思路、方法与过程本课题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里过程整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 课程项目化设计理念如下: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2)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法、工作任务法等;3)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4) 教学内容情境化,便于学生在工作体验中学习;5) 课程考核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课程项目化设计思路是基于数控加工岗位的工作过程:接受任务工艺分析指令学习数控编程自动编程仿真加工开机并进行机床的日常检查完成零件加工零件的质量评估整理加工现场关机。将课程分为二个层次,即为基础知识层、专业技能层。基础知识层主要通过现场教学介绍设备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专业技能层设计12个学习情境(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 课程研究过程和方法:1 第一阶段(2008.122009.1)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原则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2. 第二阶段(2009.22009.3)通过对已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调查,了解企业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现状以及二者之者的主要差距,形成课程研究的基本思路,明确课程研究的方向、重点和突破口,研讨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数控专业课程结构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核心技能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业评价指标。3.第三阶段(2009.42009.9)对数控设备与编程教材进行优化,编写以本校教案格式为模板的校本教材,以校本教材为基础,制作每个任务的课件;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一个班为研究对象,试用校本教材和课件,探索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探索本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优化校本教材个课件。制作本课程教学视频。4.第四阶段(2009.102009.12)采用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总结本课程的研究成果,写出本课题的研究报告。五、 课题研究主要成果(一) 论文 1.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作者周俊苏,在2009年学校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奖。本文在对课程建设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基地、课程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对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2.浅谈职业高中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作者濮瑞,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手段加强直观教学;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基本技能等五个方面,对如何使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进行了科学分析。(二) 论著或教材(含校本教材) <数控设备与编程>校本教材,未出版。 校本教材在优化现有教材基础上,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即基础知识层、专业技能层。基础知识层主要介绍相关数控设备及编程和指令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层分数控车部分和数控铣部分,分别以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情景化教学。每个任务的过程都包含了加工工艺分析、指令学习、程序编写、自动编程、仿真加工、机床加工和质量评估。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同时,情景化的工作过程使得学生增强了岗位责任心。(三) 相关案例、课件或其他形式成果濮瑞制作的课程多媒体课件参加2009年11月份淮安市职业学校信息化大赛;周俊苏、梁杰制作的项目课程课例参加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优质课竞赛活动。数控设备与编程课程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学视频。本课程每个任务都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因此,每个任务我们都制作了一个相应的课件,并根据需要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的制作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六、 课题主要观点与创新(一) 主要观点数控设备与编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情景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完成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实施,来掌握融合与实践行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不是以往仅完成零件的工艺和程序编制,真正落实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实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课题将课程分为两个层次,即基础知识层和专业技能层。基础知识层主要通过现场教学介绍设备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专业技能层设置12个技能情境(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每个任务解决一项基本技术,并且校本教材的每个任务配备一个教学课件和相关教学视频。 (二)创新之处 1.开发了数控设备与编程课程的项目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每个项目解决一个技能问题; 2.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 3.加大原课程实训操作的力度,增加了加工操作的难度; 4.开设“数控车床实训中级水平综合实训”项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又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中级工考证打下基础,效果十分明显。七、 对课题的反思或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设想 (一) 存在问题及对策<数控设备与编程>课程课件的制作和开发研究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开发,现已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在课题组全体成员努力学习、调查研究、亲身实践、深入思考、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认识实践调整再实践。反思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对于这个课题今后的深入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数控设备与编程课程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课件的开发须重视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研讨,为此,我们请教了本专业的资深教师和校企合作技术人员。学习任务的确定和校本教材工作页的内容设计更能贴近生产实际。 2.学习任务的选择需充分体现实际生产中的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学习。 3.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工作页教材的设计和编制必须体现工作和学习的功能作用。项目质量评估应贯穿整个项目教学过程。 4.课件的制作所需素材较多,教学视频的制作由于设备和技术有限,制作难度较大。 (二)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告一段落。在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和不断拓展。展望今后的研究前景,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 1.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把握学习领域课程与企业培训课程的区别。即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结构以及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既要包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要促进学生实现方法的能力、社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有效发展,更好的体现职业教育的价值。 2.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和构成要与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具体任务或环节相结合,要能再整个企业的工作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同时还要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如何更合理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其中既有课程理论与方法技术的思考,又有实际操作可行性等许多综合性复杂因素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1王贵明 数控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2李镇西 教有所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3关亮 张向京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杨仲冈 数控设备与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5朱鹏超 数控加工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周俊苏关键词: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建设、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课程建设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基地、课程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对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课程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活跃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大众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中等职业学校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压力,无疑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数控机床与编程是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典型数控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能独立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若采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研究与探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 一、 对课程建设的认识 课程建设的实质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引入课程教学,打造出一批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的课程。课程要能够体现如下四个先进性: 课程理念的先进性。要明确理解高职课程的内涵,清晰认识课程的服务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职业指向以及课程与职业岗位和就业市场的联系等。课程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育观念等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把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贯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课程内容的先进性。表现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适应性和技术技能应用性。注意追踪该学科的前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展示给学生,采用能反映最新教学改革成果的新出版的教材,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课堂信息量丰富。 课程实施的先进性。课程实施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客观需要,合理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增加研究型、讨论型、自主实践型等课程,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先进实验仪器设备,构建富有成效的课程实施平台。课程教师水平的先进性。要求教师学术水平高、技术应用能力强以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讲解深入浅出,富于启发性;重点突出,富于逻辑性。理论讲授、课堂提问、学习讨论、多媒体课件、技术操作示范、作业练习等各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得当,注重因材施教,利用较少的时间产生或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二、 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依据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同时要全力贯彻“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针。本课程的课程建设基本思路如下: 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建立。在对本课程建设准备期的研究与探讨过程中,曾多次进行市场调研,认真听取工程技术专家的意见,对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及体系进行可行性论证,把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质量标准,真正落实在课程建设的源头。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将原来的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与操作整合为数控机床与编程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主要介绍典型数控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手工编程与操作等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只研究教的过程,而不考虑学的过程,往往造成培养目标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差距过大,使毕业生不能很快上岗工作。因此,在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采用德国先进的项目教学法。首先由教师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进程进行科学立项,然后围绕如何正确完成所设项目展开教学,对其间所包含、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完成该项目所需掌握的实践技能、技巧进行亲身示范或旁加指导。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现场参观等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利用数控加工的仿真软件,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这样不仅能使教学直观、形象,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课程配套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的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训室的建设,向综合型、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目前,我校已建有数控车床实训车间、加工中心实训车间等,并且运行状态良好。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合作机制,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目前,我校已与苏州精技机电有限公司、苏州胜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苏州少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等12个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就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质量评价,现场对人才素质要求等进行信息交流,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保证课程建设达到预期的成果,必须加强过程评价。为此,我们在开展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组织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及时反馈各种相关信息并整合其他教改成果,迅速提升课程的时效。对于课程建设的目标评价,其核心是社会评价,当前我们学校除了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进行相应的测评外,主要以学生参加劳动局统一组织的技能考核结果作为课程建设目标评价的重要依据,也就是以学生技能训练引导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术造诣、科研背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培育、扩大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我校特别重视对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实行指导教师制,给每位青年教师都配备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改善知识结构;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进修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公开课、示范课以及课程教学专题研讨会,交流教学和学术问题,促进课程组整体素质的提高。由于我校对数控机床与编程的课程建设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必须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紧密把握数控技术的发展前沿,注重教学设施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确保专业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参考文献 :1 王海春. 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李谟树,张钟. 数控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 顾京. 数控编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9)浅谈职业高中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 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濮瑞摘要 :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主要包括传动知识、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内容。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概念繁杂,理论抽象,特别是我们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难免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使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发为专业技术课服务,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 机械基础 兴趣 形象思维 直观教学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传授有关机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另一方面本课程对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强,需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建议。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兴趣是学好课程的关键。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如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卸料等入手来讲解平面四杆机构;结合自行车、汽车变速系统来介绍链传动、齿轮传动等相关内容。这些实用性强的实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实践证明,尤其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且不系统的课程,若照本宣科,不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 再说机械基础这门课学起来本身就枯燥,就拿自己来说,当年在大学里学的时候就没什么乐趣,何况现在面对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呢?因此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可根据中职学生活跃、好运动、爱讲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比如在介绍制动器时,可采取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同学们选择使自行车快速停下来的最有效的方法:A、刹前闸;B、刹后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 闸。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了,同学之间展开了激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由于他们太熟悉自行车了,也很有“刹车的经验”。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答案是 “C”原因是自行车前闸的作用是制动,后闸的作用才是减速。同学们所以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就可以进入“制动器”的教学。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实现制动的。由此可见,设计必要的教学情境,可使教学活动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本课程涉及到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在教学中应用实物、教具、录像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可以增强直观性教学,从而便于有关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模型教学。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接触最多的是机构,在引进一个新的机构时,我们借助模型导入,让学生通过动感、颜色和形象逼真来激发兴趣,利用他们好奇心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直观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1) 课件。机械基础教学会涉及到很多概念和具体的图形。概念太多,而黑板的大小又受到限制,所以在设计板书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不便之处。如果采用课件教学就不同了,我们可以把有关的教学内容,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就拿联轴器的类型来说吧,我们可以把固定式联轴器、可移式联轴器,安全联轴器和万向联轴器放在第一层。如果再想介绍可移式联轴器分类,可以直接点出可移式联轴器进入第二层等,采用这种方式学生要了解哪项就点出哪项,可以让学生方便的掌握联轴器的分类而且还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和课后总结。 ()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和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运动机构。然后进行播放,加深学生对该机构运动特点的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 机械基础课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常用机构;常用零件;液压传动。各部分内容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部分知识相互渗透。怎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常用的机械和常用零件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加强有关零件的 结构设计、维修、安装、调试等内容的讲解。在介绍液压传动的有关内容时,重点介绍液压元件作用、安装和维护及基本回路的作用、检修和故障诊断等内容。四、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调动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承的,是共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的。在教学实践中,在明确课堂教学的作用、掌握课程特点、分析和精选教材内客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采用与内容特点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方法。所以,备课应当包括教学内容的备课和教学方法的备课。要有周密细致的计划、设计和按排。在一堂课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等等,都要精心组织。总的要求,就是改“灌输式”为“启发式”。这样认识的根据是:教与学是教育活动中的“双边”活动,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挥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想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就要按上面的理性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设疑法提问法、归纳综合法等。1、设疑法 设疑法是收效较好的方法,要求在讲某部分内客时,一开始便抓住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或几个关键性问题,把学生吸引到探求知识的兴趣中去。然后,自然地把要讲的基本概念、定义等融入所设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再经过推理论证或演示得出结论(或答案),使得问题得到解决。达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主动思考向题,带着疑问和求知欲望听老师讲课。如“铰链四杆机构”一章,一上来就给学生脑 子里塞了一大堆名词,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而用设疑法则不然,一开始,在交待了本章学习目的之后,便让学生通过教具演示一个现象:用四个杆件分别铰链在一 起,然后以不同杆件为机架,及不同的长度比值的四杆机构,分别进行演示。学生亲眼看到的结果是,出现不同的运动情况。几个教具演示出三类运动现象,这时向学生提出;这是为什么呢?这些不同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把问题放在这里暂且不作解答,为解决此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和思考这几个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的不同点。待学生有了一些思考后,再顺势指出:问题的原因在于几个教具或动画中,是由于构件是以不同杆件为机架和各杆之间的长度比值的不同而引起的。要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明确一些基本概念。这样带着问题讲解四杆机构的一系列概念,收效颇佳。2、提问法 这与设疑法略有不同,其特点在于根据教村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对学生可能产生问题的疑难处,教师备课时预先做好提问的准备,通过发问,加深学生对教学难点的理解。具体做法是,在讲到某个具体问题,尤其是在难点、重点或学生易模糊的内容时,选择恰当时机提问,停顿数秒,使学生思考一下或相可、互议论一下,然后,或令学生作答或教师作答,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比平铺直叙地讲述,效果要好得多。如讲授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概念时,提出机器和机构有何区别; 为什么平时钟表被称为钟表机构,不称“钟表机器”,而发电机则可称机器。指定几个同学回答,或对或错,教师不去打断。经短时间的讨论,教师再针对学生问答 中的疑惑之点,做有的放矢的讲解。这样不仅收效好,而且使学生学得生动,具体。3、归纳综合洁法 这是针对有的章节内容多而杂,系统性差,学生不易掌握而采用的讲授方法。如在讲单个齿轮各部分名称符号时,学生感到无序难记,便将其主要名称、符号和参数归纳分类;即分成4个圆(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3个弧长(齿厚、齿间距、周节)、3个高(齿顶高、齿根高、全齿高)和4个标准值(m、a、h、c)。这样实践的结果,变零乱、松散的知识为易于记忆掌握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学好的信心,掌握了学习的技巧。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基本技能 本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习车间,做好每次实验和操作训练,其次,组织学生到有关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折装简单的机械,以获取直接参与的经验。 总之,作为任教机械基础的老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对本专业驾轻就熟,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法,并让学生在动手 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适应新形势学好机械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王栋梁. 机械基础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5. 2 王立华.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几点设计,广州市轻工技校2006. 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 数控设备与编程课题课件的制作和开发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课题 所属领域 项目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 主 持 人 周俊苏 所在部门 电子信息科 申报日期 2008.12 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科室 制一、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课 题 主 持 人姓名周俊苏性别男民族汉出 生年 月1973.07行 政职 务专业技术职务中教一级研 究专 长数控技术最 后学 历本科最后学位工学学士电 话18915127318工 作部 门电子信息科E-mail1127060378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项)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5人)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 究专 长课题组中的分工濮瑞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教一级数控技术梁杰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教一级数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