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孙夕龙).pptx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导言 为什么要上政治课?政治的本质政治课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执政宏观思维与宏观方法思想实验教学要求,一、政治是什么?1、政治是任何国家和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主要社会关系,与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息息相关。2、政治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主要关系。3、政治是利益斗争与分配的活动及其结果(分配利益机制)。4、政治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维护各自利益的活动与机制。5、和平时期政治斗争常常以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式出现。6、战争是政治斗争的表现和延续,是政治利益冲突的暴力解决方式。,二、为什么有政治课?1、任何正常国家的教育都重视政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重视政治教育,差别在于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不同。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系统开设政治课,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和主要教育内容。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地位的形成、以公有制主体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继续执政,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中华民族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4、从建国直到现在,中国一直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围堵和颠覆,一直受到内部少数反动势力和分裂势力的危害,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来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性质。,三、政治课有什么用?1、用正确的政治观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政治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政治观,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并通过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来维护和扩展包括学生自己在内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国公民参与中国国家政治生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拥护已经实践经验的正确的国家建设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并付诸实践;二是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学习和讨论,帮助形成正确思路。三是勇于批评各种错误思想,包括对中国共产党提出批评和建设性意见,以帮助形成正确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课不但不应削弱,相反应该加强。目前政治机制和道路总体性上是最优的,任何极左极右的、偏激的看法和思路都是有害的,当然还需要大力改进。,2、提升学生的社会化速度和能力,促进政治意识的自觉化 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帮助学生从自发思维提升为自觉思维,从个体思维提升为集体思维,从个人思维提升为社会思维,从而帮助年轻一代成长为人民民主政治制度的保护者、坚持者和发展者。,3、帮助学生形成宏观思维能力和宏观思维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年轻一代政治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与战略提供了宏观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目前中国大学生形成宏观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宏观思维包括全面、综合、整体和抽象思维等,宏观思维能力包括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政治观的能力。宏观思维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宏观思维能力的形成道路:思考历史长远、空间广大、要素众多、结构复杂的宏观问题,并用宏观方法解决微观问题。,第一讲 导论 一、方法的重要性 二、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四、正确认识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一、方法的重要性 1、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致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为主体提供了行动原则、规范和程序。2、方法影响和决定着主体对客体把握的广度、深度和正确程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巴甫洛夫说,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便没有多大才干,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方法不好,即便是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恩格斯:“自然研究家尽管他们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思维形式的支配。”,二、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 1、自然科学与技术(1)自然科学是以自然规律为内容的认识活动,结果呈现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等学科。(2)技术研究是利用自然规律创造适宜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新物质形态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呈现为各类工科学科。,2、人文学科(科学)(1)人文学科(科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呈现为文学、艺术学、史学、哲学等。(2)文学不是写小说而是研究小说;史学不是创造历史而是研究人类过去的活动;艺术是绘画作曲歌唱弹琴等,而艺术学是研究画画、唱歌和弹琴等;哲学则从总体上反思性地研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3、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内容的认识活动,呈现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分别研究经济、政治、法、社会、管理和教育等社会活动。,4、社会科学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方法一般都可以借鉴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是生成于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特殊社会科学方法却不能应用于自然科学与技术研究。5、社会科学一般和人文学科统一在一起,统称人文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方法一般也包括人文学科方法在内。,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革命性变革(1)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与应用 列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它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2)实践观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进行主观臆断。社会认识的出发点应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人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并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往方式,产生了市民社会、国家关系和意识形态。“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实践观对旧唯物主义的扬弃 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领域却陷入了唯心主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 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2、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实践(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解决实践问题,从而改造世界。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科学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2)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要求我们坚持观察的客观性,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定义或主观想象出发,而应当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在自然界和历史的每一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恩格斯),“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3)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搜集材料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主要的和次要的,愈丰富愈好。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抓住本质,抓住规律,抓住全局。,“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列宁),(4)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坚持以问题的为中心。理论研究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密切关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是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关注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社会结构与社会动力所生发的研究方法、社会过程与社会形态所生发的研究方法、社会主体与利益博弈所生发的研究方法、世界历史与全球冲突所生发的研究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总原则,即科学性与阶级性(价值性)的统一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主体性、整体性、具体性、发展性等。,四、正确认识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 1、西方社会科学方法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和体系。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强调两者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主张用解释学的理论与方法,否认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西方社会科学方法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1)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历史运动。(2)“个体、群体和人类,是观察人与社会关系的三个层面,三个层面交互作用,互为参照,构成了对社会认识的三个向度,只有将其整合起来才能达成对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认识。”,3、结构功能主义(1)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2)“功能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考察一个社会,一项社会政策,一项社会行动,到底好与不好,合理不合理,关键看它的社会效果,尤其是最终效果如何。”,第二讲 社会结构与社会动力及其研究方法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及其研究方法二、社会系统研究原则三、复杂的社会矛盾(动力)及其研究方法,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及其研究方法 1、社会有机体(1)马克思认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肌体”,“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2)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是社会有机体的“血肉”。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整体。,2、社会有机体生发的研究方法(1)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要研究这个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2)基本内容自然环境系统及其研究方法人口系统及其研究方法生产力系统及其研究方法生产关系系统及其研究方法政治上层建筑系统及其研究方法思想上层建筑系统及其研究方法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系统及其研究方法自然环境系统 人口系统 生产力系统 生产关系系统 政治上层建筑系统 思想上层建筑系统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系统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大系统及其研究方法,二、社会系统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1)由于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造成了彼此活动的限制、彼此属性的筛选以及某些功能的协同,由此而形成社会系统的新质态系统的整体性能。这种整体性能是由社会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在整体层次上涌现的,为个别组成部分或它们的总和所不具备。(2)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的整体研究,阐明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到统筹兼顾。,2、结构性原则(1)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2)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通过优化结构的设计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3)马克思在研究社会规律的时候,非常重视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何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基本要素,其结合的方式不同,就使社会区分为不同的形态,而社会结构的变化直接表明了社会形态的变化。(4)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等的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3、层次性原则(1)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系统和子系统的划分具有相对性,不仅系统可以看做是更高层次上较大系统的子系统,而且子系统也可以看做是由更低层次上若干较小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2)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众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社会系统的任何层次上,都有组成它的低层次子系统所不具备的性质、功能和规律。而每一个层次系统的功能的涌现,又绝不是构成它的子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社会系统不同层次上属性的不同,表明了不同层次上系统活动规律的不同。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3)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各个层次的共同规律,又要重视研究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在共同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研究系统。,(4)进行社会系统的层次分析,重点在于研究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进而揭示出其各组成要素所不具有而为系统所独具的整体涌现性。因此,社会系统层次研究能够避免简化还原论的片面认识,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序,功能优化。如社会经济系统,只有在宏观经济层次上管住管好,微观经济层次上放开放活,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功能优化。,4、开放性原则(1)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这种交换,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序演化;如果系统的开放性受到破坏,不能正常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的结构就会混乱无序,系统就会消亡。(2)开放导致有序,封闭导致无序,开放是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和功能优化的必要条件。(3)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三、复杂的社会矛盾(动力)及其研究方法 1、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说:“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2)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矛盾系统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既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规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紧抓住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抓住了它就抓住了理解人类社会矛盾全局、解释“历史之谜”的总开关。,2、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1)社会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一社会矛盾又是具体的和特殊的,研究社会矛盾必须注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第三讲 社会过程与社会形态及其研究方法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形态四、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形态的若干重要方法,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并呈现为依次更替的不同的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利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2、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1)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社会发展的量变阶段,社会面貌总的说是稳定的,表现出连续性;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质变、飞跃,渐进性过程“中断”,表现出非连续性。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2)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我们反对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在历史上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客观过程推向前进了,而他们的认识仍然停止在旧阶段。我们也反对左翼空谈主义。他们的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则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前的现实性,在行动上表现为冒险主义。”,3、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扬弃即辩证的否定,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为新事物的组成部分。经过“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一个周期之后,第三阶段的事物集中了前两个阶段事物各自的积极因素,成为更高级、更完善的事物。因此,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3)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矛盾双方斗争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复杂性,由于人们认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复性,决定了事物的前进运动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迂回的,表现为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4)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历史观,既要反对历史循环论,又要反对历史直线论。坚持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历史辩证法,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在实践中自觉走曲折前进的道路。,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1、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史活动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1)“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动的产物。人们拥有的生产能力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2)历史是一个合力。历史“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2、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1)自然界发展是自发的、盲目的、无意识的;社会发展则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二者的区别集中表现为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选择性。(2)这种选择性包括选择做什么和怎么做,即包括选择实践目标、实践手段、实践方法等。(3)主体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实践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选择并非只有非此即彼的正确选择或错误选择,还包括最优选择、次优选择等。同样是正确选择,是最优的还是次优的,对于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3、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1)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就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2)人们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人们没有认识必然性的时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于人的;当人们认识并把握了必然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3)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统一性,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社会历史过程作为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辩证的决定论。,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形态 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按照一定的结合方式而构成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历史。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通常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1、经济社会形态(1)经济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生产关系在社会形态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生产关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又对社会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马克思),(2)按照生产关系标准,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演进的经济社会形态。(3)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为研究社会形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和线索。正是依据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我们才能认识到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演化规律,认识到每一具体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技术社会形态(1)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对社会形态的划分。(2)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依次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石器时代主要是渔业和狩猎业,铜器和铁器时代主要是农业,蒸汽和电气时代主要是工业。在电子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社会的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取得主导地位,这个时代又被称为信息时代。,(3)技术社会形态各个历史阶段依次递进,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在当代,对于欠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它是“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马克思),3、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1)认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的任务,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2)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目标追求,都是以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所作出的科学结论。,4、不同生存状态构成的社会形态 按照人的生存状态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个人尚未成熟,自主实践活动能力极其微弱,个人缺乏独立性,还没脱离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2)“物的依赖关系”阶段: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他人的依赖,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由于物质生产水平不高,人受到物的支配,人们之间的联系表现为物化的社会联系,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通过商品交换建立起社会联系。这是物支配人的阶段,也是人的异化阶段。(3)“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高度提升,人们摆脱了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对物的依赖关系,成为自由的人或自由人的联合体。,四、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形态的若干重要方法 1、历史主义的方法(1)认识社会历史,离不开现代人的眼光。但是,后人在认识既往的社会历史时,必须从特定的历史时代、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出发,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加以认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离开历史过程和历史条件,用个人的好恶、主观的模式等,去剪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们要求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2)历史的真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一是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我们要把这两种真实统一起来。离开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的真实,无从发现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而仅仅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又远远不够,还必须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把握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3)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对于历史遗产要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2、科学预见的方法(1)对未来的预测、关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表现。(2)研究社会过程、认识社会规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来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历史课题,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过程和阶段,确立和设计未来社会发展的目标,寻找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和路径,从而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做到在某一事件和过程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掌握主动。,(3)科学预见之所以可能,在于社会历史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着某种必然性。透过偶然认识必然,便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前程。“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恩格斯),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马克思:“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进程,逻辑则是对这一进程和历史顺序的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过程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社会历史进程在人类思维中的再现。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2)由于“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因此,逻辑对历史的反映不是机械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是在科学抽象基础上对历史进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3)逻辑反映历史又高于历史,只有上升到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以科学抽象和逻辑的方式把握社会历史进程,就其实质来说,依然是历史的方式,它“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用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倾向。,第四讲 社会主体与利益博弈及其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三、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四、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五、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六、人民的历史作用与个人评价,社会历史过程是通过社会历史主体的活动实现的。研究社会历史过程,必须研究社会历史主体的作用,把“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1、“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1)所谓“现实的人”,就是处于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人,而不是处在某种虑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杰中的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了全部感性世界的基础。,(2)“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从人类总体角度说,有历史上的“历史的现实”的人,有处于当下社会活动中现实的人,有未来社会中的“未来的现实”的人。从个体的角度说,有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有不同知识和经验背景、不同感性特征与理性特点的人。从个体成长史的角度说,有处于不同智力发育、情感状态和社会素质养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的人。,(3)“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内容由现实的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构成。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是“剧中人”和“剧作者”的关系。如果说社会历史发展是一部长篇历史剧的话,那么,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既是社会历史剧的编剧和导演,又是社会历史剧的表演者。人类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长篇社会历史剧。离开“现实的人”这个出发点,用神、绝对观念、抽象的人性等去解释历史,都不能正确地说明历史。,2、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1)人的社会历史活动作为“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活动,首先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包括生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也同时生产着他们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的关系。这些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2)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本质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中得到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深深地存在于这些最基础的社会活动之中。,3、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1)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们通过追求自己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人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就发展到什么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人的发展在不同方面的表现。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2)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的生存状态。“物的依赖关系”阶段的生存状态。“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的生存状态。,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1)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中的人。认识人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认识个人的存在、发展同社会的辩证关系,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历史环境有机统一起来。,(2)人在社会之中并通过社会获得存在和发展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他具有什么样的本质,不取决于他的生理特性,而是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即他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集中表现为人的阶级本质。,(3)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社会性通过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表现出来。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体现了人的特定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人们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不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他们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共同关系中。”阶级和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生活在社会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2、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1)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共同体,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社会共同体都能促进个人的发展。社会共同体有虚假共同体和真实共同体之分。(2)“真实共同体”是指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虚假共同体”是指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某一阶级为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3)社会进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 阶级社会的社会共同体,在其上升进步时期,既有真实的一面,又有虚假的一面;随着其日益没落,最终转变成完全的“虚假共同体”。无产阶级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反映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从虚假共同体走向真实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全面体现社会共同体本质的社会。,3、“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1)“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强迫性发展。其主要特点在于,人是社会分工的主人,不是社会分工的奴隶;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在于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强迫性分工,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即“自由人的联合体”。,三、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追求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始动因。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社会革命和改革都是一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利益矛盾一定程度的解决。分析研究各种利益矛盾,探求解决各种利益矛盾的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马克思)“土地占有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正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一样,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2、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1)科学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2)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3)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4)分析不同社会利益集团(群体)的形成过程、经济地位、政治主张、力量对比以及变化趋势;(5)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评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3、利益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在社会主义社会,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利益矛盾已经不复存在,但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各种局部利益矛盾、暂时利益矛盾仍然存在,利益关系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待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利益分析方法仍然是认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四、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阶级矛盾。利益矛盾是阶级矛盾的根源,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求科学分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