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讲课件.ppt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一、中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二、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教育概念的内涵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教育概念的外延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德育补充:横向来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之下的教育,1、单项选择: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学校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有活动场地 B.是否有具体的活动 C.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D.是否有活动工具,3、我国最早把“教”和“育”分别做解释的是()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本节知识回顾,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一、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1.教育是上层建筑(体现在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2.教育是生产力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后三种是教育本质的特殊范畴说人类教育与动物“教育”最本质的区别:社会性,二、教育的本质(又称为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知识1:培养人划分了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知识2:培养人确证了教育的存在特性知识3:培养人是教育的主体活动,单选:下面对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A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B教育是指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C教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总是好的 D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实践过程,单选:教育的本质特性是()A.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C.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D.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本节知识回顾,第三节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一、教育的结构,(一)教育的活动结构,1,教育者(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广义: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教育者是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不一定是老师,老师一定是教育者。,1,受教育者(学习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不一定是学生,但学生一定是受教育者,1,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措施)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形式上,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1,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之间两两构成了教育活动中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1,(二)教育系统的结构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类型结构: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校等管理体制结构: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等,1.判断: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2.单选: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B.教师和学生的矛盾C.学校和学生的矛盾 D.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矛盾3.单选: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二、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作用对象,作用方向,作用呈现方式,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或基本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或拓展功能),正向功能(积极的)负向功能(阻碍的),显性功能(预期)隐性功能(非预期),多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 D.社会功能判断: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因此教育的作用都是正向的。,单选选择: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单项选择:下列关于教育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是按照教育的作用方向来划分B.隐性功能是不能转化为显性功能C.教育的社会功能属于教育的派生功能D.隐性功能不见得是负向功能,辨析: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因此题干的描述是不正确的。,答题思路:1、判断正误2、理论描述3、自己观点,本节知识回顾,第四节 教育的发展,三、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神或宗教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支持这种观点中国朱熹,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法国:利托尔诺 英国:沛西能 1.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2.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3.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记忆口诀:(利)立刻能生,心理起源说 1.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2.同时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美国:孟禄记忆口诀:心魔有美梦,劳动起源说1.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2.苏联和我国,小结,“心中美梦”,1.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都是教育的形式。人类产生之后只是继承了动物的教育形式,因而人与动物的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持这种观点的是教育的()A.神学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 D.社会生活起源说,单选: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自然性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单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联(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学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特征:,2、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1)学校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增多(2)内容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3、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1)阶级性: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2)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合一,只认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3)等级性:不同阶层不同教育(4)专制性:权威性强,不民主(5)刻板性: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学方法单一);(6)象征性:不同教育不同阶层(主导地位)街道上等转刻象,真题呈现,1、单选:学校教育始于()时期。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判断: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7,(1)古代中国夏代:产生学校教育;西周:学在官府;学校教育有国学、乡学之分;六艺;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稷下学宫两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翁兴学隋唐时期: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算学、书学、律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时期: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梦中大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宋:书院;明:八股文。,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稷下学宫,古代中国考点总结:一二三四五六一师:孔子二馆:崇文馆、弘文馆三学:官学、私学、书院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判断:奴隶社会出现了教师和学校。2、单项选择: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A.阶级性 B.等级性 C.传统性 D.垄断性3、单选: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4、单项选择:学校教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5、单项选择: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的是()A.私学 B.公学 C.国学 D.乡学,(2)古代印度:类型: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把人分为四等: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方法:背诵经典、钻研经义教师:僧侣内容:吠陀经,(3)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地形图,(4)古代希腊: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5)中世纪的西欧,(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法国的拉伯雷 和蒙田,单项选择: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提倡和谐教育的是古代()A.斯巴达 B.埃及 C.印度 D.雅典多项选择:“七艺”里的“三科”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2015单选:“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时期的教育特征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015单选: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单选:“七艺“是指()A.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B.文法、法律、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C.文化、修辞、演说术、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D.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三)近代社会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法国(义)仪式,单选: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多项选择:近代社会巨大的变化表现在()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教育的终身化判断: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美国。,(四)现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的生产性增强,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2.20世纪以后的教育 终身化:(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不等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全民化 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巧计:全、民、多、现、身,球、科学、技术),单项选择:以“教学的终身化”和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D.现代教育,单项选择: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单项选择:“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要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A.全民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本节知识回顾,第二章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内在动力,根本任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单项选择:教育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原则 D.教育问题,(一)宏观角度的价值 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三、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二)微观角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掌握德育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了解即可,本节知识回顾,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客观题),(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孔子、孟子、荀子、墨家、道家、学记2.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孔子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1.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教育起点平等2.教育内容:教材:诗书礼易 乐春秋文、行、忠、信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1,3.论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因材施教 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体现教育平等的三句话:1.有教无类(教育起点平等)2.因材施教3.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1,(2)孟子 1.人性论:性善论(扩充善性)2.教育目的:明人伦 3.培养目标: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荀子 1.人性论:性恶论 2.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3.教育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行之)补充:天地君亲师。(判)最早提出道德一词,1,(4)墨家1.教育目的:建设“兼爱”社会,主张“非攻”;2.教育内容: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3.知识来源:亲知、闻之、说之。,1,区别:孔子:学 思(习)行 学习过程 荀子:闻 见 知 行知识来源:墨家:“亲知”“闻知”“说知”,1,(5)道家 1.基本主张:绝学无忧、道法自然 2.培养目标:“上士”或者“隐君子”3.学习方法:怀疑、辩证法,1,(6)学记的教育思想 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乐正克,1229字补充:教育学的雏形,1,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补充:教师观)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豫时孙摩 豫:预防 时:及时施教 孙:循序 不陵节而施谓之孙 摩:观摩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记忆口诀:一尊两长后启发,三藏四摩不躐等,单选: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的教育思想。A.启发式教育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平等教育思想的是()A.教学相长 B.教亦多术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1.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的是()2.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教育的人是()3.认为学习过程是闻见知行的教育家是()4.主张培养“隐君子”的是()5.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明人伦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E、道家,2016年单选: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礼记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单选: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教学相长 B.长善救失 C.循序渐进 D.启发诱导,(1)苏格拉底(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昆体良 三哲一昆,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西方最早:启发)以其问答法著名,分为三步:苏格拉底 讽刺 定义 助产术,(2)柏拉图 代表作:理想国 观点: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渊源。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巧记:李爱民,(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著作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补充: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4)昆体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填空: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的学者是()单项选择: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是()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维多利诺单选:西方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2)卢梭(3)康德(4)裴斯泰洛齐(5)洛克,102,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本独立的学科。1.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 2.教育适应自然(补充:贯穿其一生)3.班级授课制 4.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单选:1632年的()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单选:提出泛智思想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凯洛夫,(2)卢梭“性善论”自然主义教育,归于自然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3)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补充:“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教育万能论),(4)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要素主义 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5)洛克“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他明确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绅士教育论”教育漫话,卢梭性善爱弥儿,康德开讲谈控制,裴齐要诉心里话(要素,心理学化),洛克白板画绅士。,1.单项选择:“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出自于洛克的()著作。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2.哲学家()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A.柏拉图 B.康德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2016年单选:“白板”原指一种洁白无瑕的状态。西方哲学家用它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论灵魂中认为,灵魂像蜡块一样,从外物接受印纹。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提出著名的“白板说”。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2)杜威,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 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主要观点: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教学理论建立心理学的基础上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管理 管理、教学和训育 性恶论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学四阶段论: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形成了传统的“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特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记忆:一二三四,(2)杜威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新三中心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观点: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思维五部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那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假设巧记:三即两学无目的,还有五段教学法,杜威的教育学说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两大对立学派: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 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2015单选:被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康德的康德论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D.卢梭的教育漫话单选:传统教育论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儿童、活动 B.教师、书本、儿童 C.经验、活动、儿童 D.教师、书本、课堂,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119,人物小结,(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化验用马匹)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1.实验教育学反对思辨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 代表著作: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1903,梅伊曼 1901,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代表著作:教育与文化,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5.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1)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 两斯两尔 代表著作: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26,书类小结,单项选择: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斯普兰格 C.拉伊 D.赞科夫2015单选:()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A.文化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 D.实验教育学,蔡元培 黄炎培 晏阳初 梁漱溟 陈鹤琴 陶行知,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两培,两乡村,1.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独立思想:经费、行政、学术和内容、脱离宗教 补充:最早提出以美感教育代替宗教教育,2.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先驱(单选)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大职业教育主义”敬业乐群“利居人后,责在人先”,3.晏阳初: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家“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4.梁漱溟:文化改造 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合二为一。创造新文化,救活救农村。乡村教育、乡村文化,5.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万世师表”宋庆龄,注意区分:,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补充:陈鹤琴“活教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活教育课程:五指活动,社会、健康、科学、艺术和文学“活教育”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单项选择:我国的平民教育家是()A、晏阳初 B、蔡元培 C、陈鹤琴 D、杨贤江,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口诀:(布)不(结)揭发过程(2)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口诀:两高两理一差(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2.其他学者的观点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和谐教育,【多】()提出的教学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赞科夫 D、瓦根舍因 E、苏霍姆林斯基单选: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本节知识回顾,本章知识回顾,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比例)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巧记:专柜内结账补充: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多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A.决定教育的权利 B.决定教育的发展速度 C.决定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 E.决定教育的性质,单选: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A.国家意识形态 B.社会生产力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决定教育体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巧记:改权体内目,单项选择: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单项选择:教育性质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历史2015单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A.教学与政治的关系 B.教学与经济的关系C.教学与文化的关系 D.教学与科技的关系,(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东方:“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西方:知识就是力量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主流文化)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口诀:方法手段加二两观念,单项选择: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A.规范作用 B.动力作用 C.引导作用 D.爆发作用单项选择:现代教育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C.生产力的发展 D.科学技术,多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对教育的()A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 D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E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质量,(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对人的影响,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单项选择: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A.能动性 B.可控性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判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可以超越历史而存在。,单选: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是()A.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无关B.教育具有自身规律,不会受政治制度的影响C.教育不受生产关系的制约D.教育要先行,可以超前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学校教育)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单选)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的()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二)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单项选择:“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的()A.宗教功能 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 D.政治功能,(多选)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A.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教育促进社会民主化 D.有时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三)教育文化功能,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文化)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巧记:两传两造,单项选择:我国政府通过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喜爱中国,这说明教育可以()A.创造更新文化 B.传播交流文化C.选择提升文化 D.筛选保存文化,(四)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巧计:2,3,1,4),(五)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改善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促进人口迁移,第三节 当代社会对教育的 需求与挑战,一、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单)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包括:教育观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补充: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人的现代化。,二、全球化与教育变革核心是加大国际理解和全球意识教育着力培养三种人才:国际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本节知识回顾,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 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就内容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共同作用论,(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在因素孟子、卢梭:性善论弗洛伊德:性本能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威尔逊:基因复制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都是好的,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考点:理论含义+代表人物+思想,(巧记:内蒙四耳佛),(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1.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2.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巧记:外出寻找落花生)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洛克:白板说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外相互作用德国:施泰伦(和)早期儿童心理学美国:吴伟士(积),多项选择: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铄论也称()A.经验论 B.外塑论C.自然成熟论 D.环境决定论单选:教育者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A.儿童中心论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单项选择: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观点倾向于()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外铄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单项选择: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的观点。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决定论 D.综合论,单选:孟子说:“人性本善良,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句话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是()A.外铄论 B.内发论 C.多因素论 D.内外因交互作用论,本节知识回顾,第二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一、人的发展的特点1.未完成性(具有巨大的潜能,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可塑性、开放性)2.能动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客观),(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概念: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要求: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3.关键词:从到;由到;先后;加速发展,单项选择:人的发展具有两条规律:中心四周率和头尾率。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互补性单项选择:儿童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互补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概念: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2.要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搞“一刀切”和“一锅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教育实践:跳一跳,摘个桃,单选: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多选:某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班上进行分层教学,并计划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的作业,体现了教师遵循了身心发展的()规律。A.统一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内不同)1.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个体内身心各发展并不是均速发展)2.同一个体的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 3.要求:抓住关键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某一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又叫敏感期、最佳期。,单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的众多藏书。这说明()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C.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单选: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概念: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2.形式:生理和生理之间(盲人听觉比较好);生理和心理之间(身残志坚)。3.要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间不同)1.概念: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不同主体2.要求:因材施教,单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教育要求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相应的教育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本节知识回顾,第三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一)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二)环境(必要条件、外在动力)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近朱者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