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施宏儒.ppt

    • 资源ID:4536653       资源大小:1.68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施宏儒.ppt

    时政追踪,(1)视频报告时政要闻;,(2)教师简单评价。,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因此,如果我不想被人就,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能力目标: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习目标,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1)师友安静自学;,(2)师友互讲。学友讲给师傅听。,互助探究,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4.换位思考,与人为善,5.换位思考的要求:,6.换位思考的实质:,情景活动:,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图片和同学的表达所反映的待人之道。,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阅读故事:梁楚瓜秧情,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在别人身上了吗?,阅读课本106页材料,思考:,(1)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学会宽容别人,学会和各种人愉快相处,为了享受快乐必须善于理解,学会宽容,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涵义:,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即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你的笑容向世界绽放,世界将回以满眼的灿烂。,请用一句话概括广告语所反映的待人之道。,请用一个短语概括以上两句话所反映的待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人为善,生活大课堂,(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点评:,(1)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2)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情景活动: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4.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5.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6.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怎样理解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将心比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事感悟:,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当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別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別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根据奥德伦的回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能成人之美,为别人的成功喝彩,为别人的幸福欣慰的人。,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小军和小明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小军考了62分,他急忙问小明考了多少,小明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小军偷偷看了小明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8分。小军于是很骄傲的对小明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这时,科代表小丽对小军说:“真是给你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你一滴雨滴就滋润,我考了95分,你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将心比心,感悟生活,小明和小军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是小明,你的内心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小军,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会悟出什么道理?,七嘴八舌,我们谁都不想受到伤害,因此就要不去伤害别人。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将心比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的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故事感悟:,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多小鱼被抛到沙滩上。老人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叹息一声朝前走了。返回时,却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把鱼捡回海里。老人很感动,也弯腰来帮忙。老人说你救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乎的!男孩却说:_,小鱼在乎,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善待他人 学会欣赏,你会欣赏周围的同学吗?我最欣赏 同学的勤奋,具体表现:我最欣赏 同学的机智,具体表现:我最欣赏 同学的爱心,具体表现:我最欣赏 同学的勇敢,具体表现:我最欣赏 同学的细致,具体表现:我最欣赏 同学的谦和,具体表现:我最欣赏 同学的韧劲,具体表现:我最欣赏 同学的正直,具体表现:,谈谈你被欣赏的感觉,温馨提示,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他们是可爱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我们就会心情舒畅,拥有快乐,拥有朋友!,学会欣赏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我们就能和各种人愉快相处。,小结:,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内 涵 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看人。,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的实质,对换位思考的要求,善待他人 学会宽容 学会欣赏,换位思考,让世界的笑容更灿烂,与人为善,和谐互动,总结深化,1.这节课,我们师友学到的知识有,2.这节课我对师傅(学友)的表现满意(一般、还需努力),我想对师傅(学友)说,3.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或者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注意事项

    本文(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施宏儒.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