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doc

    • 资源ID:4536193       资源大小:153.51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doc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 上传: 吴丽芳 更新时间:2012-5-26 13:05:55 主题词: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内容摘要:目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堪忧,存在许多弊端,遏制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认真调查和总结不同教师阅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初中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以更新教师理念、推动我校教师阅读教学改革的进程。一、问题的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阅读教学,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精辟见解。阅读是一种审美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只有进行大量的有效阅读,才能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依归,应该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所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目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依旧堪忧,主要表现在: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中“教”的太多。教师又大都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和过程解析课文,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难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阅读太少,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2、学生阅读量少。除课本外,学生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它不仅忽视了文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机会和兴趣。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近几年,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不少专家、学者、工作于一线的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阅读回归学生。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则提出: “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弊,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冯文达老师认为:农村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采用“填鸭式”教学,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行为。付新英的“变肢解课文的析读为整体感知的意读”。针对学生阅读量少,李志清老师认为应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的阅读教学,存少辉老师主张在阅读中加强对话和交流,指向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咀嚼品味,领悟思考,虚心涵泳,最终达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道德修养的目标。冯文达老师认为:作为老师,应作引路人,给学生阅读空间和时间,尊重阅读个性,并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有怀疑、探索和求实精神,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色彩”,使阅读体验和感悟真正落到实处,使阅读有所升华。三、个性化阅读的意义“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肢解文本一讲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鲜活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也充满了欢乐,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语文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思维的具体表现,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是由其思维品质的高低所决定的。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的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指向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这种在阅读中的创造,不一定是首创,但一定是学生自己以前未曾有过的感受和理解,它必须以理解性阅读为基础,从既定文本出发,有所发现,有所质疑,并且这种发现和质疑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或已有的阅读体验,从文本中激发出新的想像和联想并对文本的意义加以适当的引申,进而赋予其新的意义。个性化阅读“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如果每名教者能真正贯彻实施,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也能真正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四、理论依据1、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几次的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强调整体感知,忽略一部分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的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的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同学也是不公平的。2、新课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3、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个性化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承认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差异性的前提下,着力培养起学生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并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为重点的阅读教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性的重任,任重而道远。五、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研究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倡导全新的阅读方式,打破条条框框,解除思维的桎梏,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的角度出发,个性化阅读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阅读教学目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知识视野,拓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范围。(2)阅读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3)阅读教学目标应充实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与能力的结构体系,使之构成有序的系统。2、研究内容鼓励学生的开放式阅读,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文本对话,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人生,启迪思想,注重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3、创新点个性化阅读从根本上体现了新课标中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立人,将一扫传统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同一性的弊病,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六、实施策略1、平等对话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由于各人的审美情趣、性格、文化修养、期待视野、经历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与审美的关注就会不同。这种差异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必然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读书氛围,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放松,积极地投入到读书当中。2、张扬个性新课标要求中学生阅读量不少于400万字。所以,还要和学生一起选数目,然后师生一起阅读,一边读,一边写阅读批注,可以是针对一个段落,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批注内容可以是写作手法的妙用,可以是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是自己的不同意见,总之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多元评价因为学生的智力千差万别,阅读基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的是差异发展教学,所以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进行评价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观点的生成过程,注重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解决的过程。根据学生个体已有水平为参照来评价他的学习进步情况,而不是以他人为参照,同时注意全方位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4、返璞归真我们在鼓励个性阅读的同时,还应该保证学生的理解在我们的阅读要求范围之内,体现语言的文字美。个性化阅读要把握好根本,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现代社会是创造的社会、个性的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表达个人感受和体会、发挥自我的个性,即“现代教育的全部功能在于提升人的精神、提升人格、充分发展个性。”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重复着“提示示范讲解分析辅导检查评价考试”的活动程式,学习随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思维空间受重难点、考点等带有固定的、僵死的知识网点制约,个性难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张扬,思路难以冲破教材已给定的信息的束缚,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妨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语文教材内容的生动丰富,则需要尊重人的独特性和独创性,需要语文教和学多角度地理解,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与“阅读期待”不同,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有利因素,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人才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我们课题组认为,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时代性,个性化阅读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我们想通过本课题探索一些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策略,通过个性化阅读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符合学生本人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鉴别能力以及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独立的个性,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丰富对个性化的理论的认识;(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健全学生的个性品质;(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二、课题的界定“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个体研读“为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循着自己的思路,去获得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在教师评、学生互评、自评等个性化的评价过程中完成的一种阅读实践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点明个性化阅读的主旨所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三、研究目标本课题属于学科教学实验研究,侧重于实践和应用,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研究、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在继承传统阅读教学优秀经验和借鉴现代教学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真正在实践中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促使其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通过研究,合理确定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充分尊重学生阅读过程的个性化感悟,着力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巧妙实施阅读教学个性化的课堂评价,提供学生阅读演练的个性化选择,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最终通过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四、研究内容1、 教师努力挖掘文本本身的阅读价值,确立多元的个性的目标。 文本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多元阐释的载体。教师应立足文本基本的内涵与思想价值的同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设立不同的有层次的多元目标,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2、 探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形式。 “阅读”并不是简单的一项口头的读的活动,而是来自于心灵的活动。学生的知识、阅历、生活、情感、年龄等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个性是有个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主题。教师要了解和利用学生的阅读心理,根据个性与共性的发展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础上,自己确定自己的阅读目标和选定阅读专题,显现个性化的学习。 (2)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由于学生的爱好、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又由于学生选择阅读目标的不一,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喜好也有侧重。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取舍阅读内容,利用学生自身优势,发挥个性阅读的自身潜能,取舍地读,促进学生个性阅读发展。 (3)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同,个性阅读表现不同。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3、 探究个性化的交流阅读体验。 课堂上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等等的主体阅读经验,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受,用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语言、图片、表演等)表达出来。可以与同学交流,与教师交流,与全班交流,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融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4、 探索适合个性化阅读的评价方式。 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也必须是个性化的。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理解和价值取向。要重视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要运用“延时评价”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内容提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质疑、鉴赏等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教材、教师为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容易使部分学生讨厌语文阅读教学,不参与教学活动,造成阅读能力欠缺和偏科的缺陷。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旨在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组织自主阅读(自行选定学习目标,自主批注、摘记等)课文,小组讨论、班集体交流个人学习收获体会,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补充,并配以个性化的自评、互评来完成整个阅读过程,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研究实践来看,这项活动符合教改方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启学生的智慧灵光和审美情趣,从而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一)当前语文教学呼唤个性化阅读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常遇到这样一些头疼的问题:一是课堂上总有部分学生不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在讲台前满腔激情、滔滔不绝地讲课,下面却有一些学生似听非听,心不在焉,有的甚至还偷偷做其它学科作业。责问之下,有的学生答“已经懂了,不必听”;有的则以“听不懂”、“不感兴趣”为由搪塞。二是学习效果优劣悬殊。即使认真听课的学生,对文章的领会、鉴赏,回答的问题,也因千差万别而不如人意。每次阅读测验,全班学生的成绩更是“落差”巨大。全是智力因素吗?偏偏有几个数理化全优的资优生,就语文一门“逊色”。询问其他语文教师,大家所遇略同。看来,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阅读课,阅读教学效率不高,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经冷静反思,发现问题主要在教师,在阅读教学方式。虽然我们现在经常讲“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学实际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过程安排、问题设计、作业布置,每一个环节主要还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用比较统一的规范开展的阅读教学,容易忽视价值的多元及学生个性的差异,压抑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部分学生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妨碍了部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语文教材内容的生动丰富,不同的学生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与“阅读期待”不同,决定了他们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因此,要解决问题,教师只有大胆尝试,改变僵化的阅读教学常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利用语文课文的有利因素,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化消极为积极,创造一个师生、生生间“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广泛兴趣,满足极大多数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二)语文新课标要求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则强调:“要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水平”;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从以上条文可以看出,个性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发展需求,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习惯,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三)“因材施教”原则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普遍适用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能力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等等。故我们应因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师“因材施教”,生也应“因教而学”,还应允许学生“因材择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发展。以上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及其作用1、概念界定“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定个人阅读目标,选择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如有的用摘记,有的用批注),循着自己的思路,去获得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在小组、班集体交流和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活动中完成的一种阅读实践过程;是以训练培养学生“个体研读”为重点,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能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有所获得、有所发展的阅读教学活动。2、作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全体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之中;能让学生自主地选定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目标,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个性化感悟;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符合学生本人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鉴别能力以及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成绩,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一) 个性化阅读的自读指导自读是个性化阅读的第一阶段,是学生对课文或其它文章进行自我解读、自我体验、自我构建的过程,是学生接受熏陶、发展个性以及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过程。自读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的预习中完成。这个过程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但并不排斥教师正确的指导。从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心智成熟程度分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读水准尚处在摸索期,需要有人引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缺乏科学的组织与指导,一味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自读,学生的自读就会蜻蜓点水般流于形式,带有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无效果可言。因此,教师必须潜心思考、实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选定自己的自读目标,恰当地圈画、批注,大胆地质疑等。当然,教师要注意做到“导”而不牵,既对学生授之以法,又不拘泥于形式,以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挥。具体做法如下:1、多途径地激发自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性化阅读教学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心理学上所说的那种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的激情状态。为此,教师在布置学生自读教材或精选的文章前,或巧设悬念,提出困惑,吸引学生的注意。巧设悬念。如学习九年级课文竞选州长一文时,教师考虑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对竞选当官的内容不大感兴趣的现实,这样触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你们想知道一个美国青年,因为要竞选州长而一下子变成集“盗窃、欺诈、奸淫”于一身的恶棍的故事吗?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简介文章感人之处,精妙之处,打动学生的心灵。如教学八年级课文丰碑前,教师先读文中语段:“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老师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绪引入了课文。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参与动能。如课前亮出作为奖品的小礼物,激励学生争当优胜者。这自读前的短短几分钟“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原先对阅读缺乏兴趣的学生。学生在亢奋的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展开文本,进入自读,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就会更容易迸发出创新和智慧的火花。2、引领自主性地选定目标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确定学习目标,能使学习动机的作用稳定和持久,能较长时间的维持注意力。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习目标一般由教材或教师一锤定音,学生只能服从,无权改变或选择。要知道,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各自的文化修养、性格爱好、阅历、智力不同,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和能力的训练重点也不同。这样一视同仁地把目标强加给每个学生,往往既打击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又妨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讨厌语文课的一个因素。我们的做法是:先出示学习本文的全部目标,然后帮助学生正确剖析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点,再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自主地选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九年级鲁迅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有的学生选择重点领会“缘事而发,以小见大”的杂文特色,有的选择品味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有的学生选择重点赏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有的学生选择学习文中夹叙夹议方法,甚至有的学生只对文中的白蛇传故事感兴趣。事实证明,这种自主选目标的做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资优生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全面一点,不仅读懂文章,还要深入领会文章的精要,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待学困生,则降低要求,鼓励学生把目标定得小一点,细一点,如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等。目标虽小,只要努力去实现,就是好目标。有人可能认为,这样做会造成文章的部分教学目标落空的结果,其实不用担心,自读后的交流过程,自能弥补这一缺漏。3、指导个性化地批注摘记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阅读,历来要求边读边圈画记录。近年来,批注这一为文人学者所宠爱的读书方法,正逐渐深入语文教学并备受青睐。批注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能逐步提高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教师指导时,让学生有自主权,学生想在哪批注,就在哪批注;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种“放任”的阅读法,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参与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当然,一开始教师还是要点拨,提示学生一般在有所感悟处注上感想体会,在思维困惑处写下疑点和困惑,提出质疑,尝试修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一般能掌握这一方法。如学习七年级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有些学生在“行拂乱其所为”后面批注:到底如何让某个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呢?在“人恒过,然后能改”下面批注:“人一定要在常常有了过失后,才能改吗?过失真的都能改吗?”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后面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和生活中的类似事例。这些批注,体现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相比之下,学生对摘记比较熟悉,也容易操作,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摘记文中闪亮的词句,还要记录个人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自己的阅读心得,新学到的技能方法,查阅资料后获得的新知识等。需要强调的是,在指导批注、摘记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读书必发问”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将自读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发展。(二)组织个性化阅读的交流交流讨论是个性化阅读的第二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能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语文的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广泛联系,使语文课堂的交流讨论获得了比其他人文学科更多的话题材料;语文的能力训练与学生的言语智慧的直接关系,规定了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必须以“言语”为中心。此外,学生在自读文本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信息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可能是片面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更有一些迷惑之处存疑之处不得其解。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组织积极有效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互动和班级交流过程中博采众长,去伪存真,质疑解惑,才能切实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质量。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评价同学的学习情况,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视野,重新整合自己的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竞争意识。小组一般以四人为单位,组长实行轮流制,组员多层次搭配,每次交流讨论一般15分钟左右。交流讨论内容,主要是组员互相展示自读时的批注和摘记,介绍各自的学习收获,解释自己的看法,向同伴提问,请同伴析疑解难,为同伴的智慧喝彩。这个过程因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自由发挥,比起回答教师预先设计的提问,场面要热烈的多,效果也就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确定小组代表,准备就某一二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观点,在班级层面上进一步交流,鼓励同伴为小组争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某一组或几组的学习交流,但更多的时间要用于巡回观察和指导。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巡视,督促学生倾听别人发言和自己主动发言;二要关注交流的展开情况,通过对一两个讨论单位的暂留观察,掌握交流的进度和质量,并提示哪些问题可以在班级中讨论;三要记录有创新的讨论素材和教学生成元素以及争议较多的共性问题,为接下来的班级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2、班级集体交流、质疑班级交流,是各小组代表展示小组研读成果,阐述见解、观点,提出疑问,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凭个人的理解感受解答疑问,发表不同意见,展开辩论的过程,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高潮部分,也是最为自由宽松的、学生积极性最高的互动行为方式。实践中,学生刚刚尝试这项活动,往往表现为东一榔头西一锤的无序状态。为提高交流实效,并使课堂进程符合思维的一般规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从文章总体感知入手,如先交流时代背景、文章中心和作者思想感情、结构思路和写作特色等。然后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表现力、过渡照应、细节描写等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剖析、质疑。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独树一帜;鼓励学生互相争论,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自由表达,不迷信优生和老师,敢于标新立异,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整个班级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活动的主持人。活动时,一般由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根据小组交流时的记录,有目的地指明学生交流。学生踊跃发言时,要照顾到面,请首次举手的学生先讲,冷场时,要启发激励学生讲。某个问题尚未分析讨论透彻学生就切换话题时,要引领学生回归原题。教师又是参与者,既要真诚地做好学生的合作伙伴,又要正确地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要解学生所不能解之惑,问学生所未发现之问。尽管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必须珍惜学生的原初体验,但是初中生因为阅历、素养的限制,客观上存在着大量的误解。因此,教师的引导、指点、纠偏和补充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需的。(三)组织个性化的自评、互评、师评适时恰当的评价,能有效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或了解自己的不足,产生荣誉感或紧迫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奋发努力,积极进取。自评一般在小组交流结束时进行,学生对自己在自读和交流过程中的投入度作一客观的评价。互评包括组内成员间的互评和班级组别间的互评。组内互评着重考虑组员的思维独创和个人进步情况,组间互评则注重组员的合作情况和发言的质与量。不管自评还是互评,都分优秀、良好、一般、须努力四个等级,由学生和组长在专用表格上作好记载,以便学生自己或同伴、老师随时了解各人在阅读方面的成长轨迹。师评分二个层次,一是在学生交流讨论时的适时评价,评价学生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和创新度;评价学生发言中的言语策略及认知策略。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肯定,多鼓励,多赞扬,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二是在交流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各组学生参与的频度、态度、质量,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在组间互评的基础上,教师最终确定各小组一二三等奖,其目的是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激发全体学生广泛、深度介入交流讨论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多层次的评价激励机制,可以让一些原先对阅读兴趣不高、对个人荣誉无所谓的学生,也因为考虑小组集体的“面子”,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来。附: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表学生姓名课题: 时间阅读过程评价标准自评等第互评等第师评等第自读阶段1、 选定目标是否适切2、 阅读时的投入程度3、 课前资料的准备4、 批注、摘记的数量5、 批注、摘记的质量小组交流阶段1、 参与是否积极2、 发言质量如何3、 倾听是否专注班级交流阶段1、交流发言次数2、质疑精神如何3、是否有独到的见解4、对文章的理解深度5、语言是否清晰流畅,发音是否标准6、倾听是否专注7、进步状况如何(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外拓展延伸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语文新课标规定初中生四年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课外阅读量的多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阅读测验成绩。一些特别偏爱语文学科的学生,往往由课外阅读引发。从这个角度分析,课外阅读还能激发部分忽视语文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爱好。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文学,从中获取丰富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课外个性化阅读的内容引导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书刊中作出正确选择,挑选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内容。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内容给予必要的引导。实践中,我们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文内容的沟通,引导学生读和课文相关的系列文章,将课内教学的内容当作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对阅读课的喜欢度。如教学孔乙己时,要求学生读范进中举和阿Q正传;教皇帝的新装时,布置学生读安徒生的丑小鸭等其它童话故事;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读接近他们日常生活和身心发展的书刊,从作者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引领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名著,热爱名著,使他们在阅读经典作品中感受巨大的审美震撼、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 2、课外个性化阅读的机制建设为保证课外拓展阅读不流于形式,实现预期目标,教师要精心制定课外拓展阅读的活动机制。借书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利用某个午间休息时间,统一到图书馆借书,在教师引导下,选取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一本书籍和一本杂志。这种看似平常的统一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平时不大爱读书学生的读书兴趣。交流制度:让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或有利智能互补的学生,自发组成读书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在组里交流、切磋读书感受,交换读过的书籍刊物,实现资源共享。展示制度:组织学生轮流在黑板报、学习园地展示各人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展示各自在书海中采撷的珠宝,展示各自的个性特长爱好,供同学欣赏、借鉴或评点,激励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评比制度。定期评选读书积极份子、优秀读书心得、五星读书笔记,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一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感受读书的快乐,让其他同学学有榜样,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化阅读习惯。四、成效与思考(一)实践成效1、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阅读兴趣普遍高涨,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个性爱好的形成。过去布置预习课文,总有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教师也难于监控。现在教师注意课前激发阅读兴趣,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定目标,自己选择喜欢、爱好的内容学习,而且学习后要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学习有了方向和动力,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去自读课文。过去课堂上教师讲、教师问,学生被动听、被动答,形式单一且较枯燥乏味,总有少数学生神思游离于课堂之外。现在由学生主动讲、主动问,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而且因有组间竞争,学生还抢着讲、争着答,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课堂高潮迭起的良好局面。过去教师只重视组织学生课内对教材的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更缺乏兴趣。如今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并加于正确引导后,以往读书少,对语文缺乏“感觉”的部分学生,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语文的广博精深和无穷魅力,逐渐产生了对语文学科以及文学名著的兴趣与爱好。 2、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另一个可取之处是,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步改变了过去只会读和听的现象,学会了圈画、批注、摘记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学会了在哪些地方质疑,如何质疑,学会了选择什么内容赏析,如何赏析。尤其是学生的个体智慧灵性,得到了发展和展现,学生在交流中呈现出的独特体验、审美情趣、智慧灵光常使人耳目一新。充分的口头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日趋条理性、逻辑性、完整性。少数以往因怕羞等原因极少发言的学生,经历多次组内组外训练后,也能比较自然大方地说几句连贯的话了。能力素养的提高,同样表现在学习成绩上,仅仅一个多学期,接受实验的班级近期两次县级语文摸底测试,标准差逐步降低,学生整体成绩有了可喜进步,特别是原先不及格的几个学困生,几次测试成绩都超过了几个及格线。学生的群体意识、创新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随着课外拓展阅读的进展,学生的眼界不断开阔,积累的知识信息、社会经验也不断丰富,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也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完善人格奠定了基础。(二)几点思考1、个性化阅读教学,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