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太极湖总规文本.doc

    • 资源ID:4530152       资源大小:193.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太极湖总规文本.doc

    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发展目标2第三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2第四章 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2第五章 土地使用规划3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4第七章 旅游规划6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6第九章 景观系统规划7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9第十一章 四区控制与建设强度10第十二章 工程规划10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规划12第十四章 分期建设与实施措施13第一章 总则第01条 编制目的:为了更好落实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推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促进遗产保护事业全面深化,引导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科学建设,特编制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深度为分区规划深度,以下简称本规划)。第02条 编制重点:确定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定位,提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土地使用方式;建立完善合理的交通、绿地和景观系统,提出旅游发展的空间应对措施,明确空间管制和环境保护要求;合理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和工程基础设施。第03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东至龙王沟村以东;西至特区西边界;北至特区丹江口水库(太极湖)分界线;南至襄渝铁路。规划范围总面积64.93平方公里。(将老城以及汉十高速和襄渝铁路之间过渡区域纳入研究范畴。)第04条 适用期限:2009年2020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第05条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 13790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城区总体规划、丹江口库区水体旅游规划初稿。本规划未涉及内容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第06条 本导则由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规划建设局执行并负责解释。本规划执行过程中,如遇与国家相关城市规划法规、条例、规范及其他相关国家法规、条例、规范相抵触时,以规划法规、条例、规范为准。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发展目标第07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机遇,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保护和培育各类稀有资源,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开发建设,尽快建设成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综合功能区,成为未来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第08条 规划原则: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要坚持保护优先、区域整体发展、自然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第08-1条 保护优先原则:将文化遗产保护、风景名胜保护、水资源保护作为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以科学的规划推动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保护事业,实现各种资源永续利用。第08-2条 区域整体发展原则:本规划服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旅游经济特区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需要,通过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推动旅游经济特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第08-3条 自然生态建设原则:将自然生态建设理念贯穿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全过程,不仅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并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使其得到进一步强化,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特征。第08-4条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资源和生态保护为前提,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适当强度控制,达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兼顾,实现旅游区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09条 发展目标:世界知名的高端养生休闲度假地、国际一流的道家文化传承展示地、国内领先的旅游目的地、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示范地。第三章 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10条 功能定位为:以道家文化体验、山水休闲养生为特色的高端旅游度假区;辐射全国;统领大武当的旅游目的地。第11条 发展规模:本规划采用武当山城区总体规划的人口预测结果,至2020 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总人口将达到8.69万人,规划范围人口规模控制6.80万人。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4.85平方公里。第四章 总体结构与功能布局第12条 总体结构:一环、二轴、两核、四版块。第12-1条 一环:沿湖环。滨湖路作为沿太极湖道路,不仅起组织和串联主要功能分区的作用,而且是重要的滨水观景游线,是功能结构和景观结构双重作用的环线。第12-2条 二轴:自然景观轴和人文景观轴。自然景观轴:由山脊线形成自然景观轴线,是太极湖生态文化旅区控制性景观轴线,规划沿着该轴设置非机动车旅游专线,沿垂直该轴山谷布置各功能组团。人文景观轴:从武当山金顶和山门轴线延续的人文轴线,不仅组织了主要道家文化展示内容,也是主导规划区空间形态的重要轴线。第12-3条 两核:新城配套中心和旅游配套中心两大综合服务核。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分为城市功能和旅游功能两大职能,两核分别为两大功能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第12-4条 四版块:空间独立、功能完整的四个功能版块。包括武当新城版块、旅游度假版块、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第13条 功能版块:规划范围分为武当新城版块、旅游度假版块、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4大版块。(其中,旅游度假版块、水上游览版块、户外休闲版块对应空间范围称作旅游功能片区,武当新城版块对应空间范围为城市功能片区。)第13-1条 旅游度假版块:主要分布在西部区域。该区域具有很好的自然山水景观。规划该区域以旅游度假相关功能为主,具体包括管理中心区,文化体验区,集散中心区,度假酒店区,运动公园区和国际创意区。第13-2条 水上游览版块:位于北侧太极湖内,以旅游码头为中心,是未来开展水上游乐活动的主要区域,具体包括旅游码头区,主题公园区,水上游乐区和森林公园区。第13-3条 户外休闲版块:主要分布在东南区域。该区域河湖岸线变化丰富,存在较多的滩涂。规划该区域以生态休闲旅游相关功能为主,具体包括户外营地区,户外大本营区,后勤服务区和新农村示范区。第13-4条 武当新城版块:沿太极湖内湖两侧分布。太极湖内湖以内河改造而成,该区域沿湖岸两侧布置,景观层次丰富。规划该区域作为未来城市功能拓展主要区域,以居住和公共设施为主,具体包括高端生活区,新城核心区和综合服务区。第五章 土地使用规划第14条 用地控制:规划范围总用地64.93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建设用地14.8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22.88%;不适宜建设用地总计50.08平方公里,包括水域、生态环境控制的区域,占总用地77.12%。第15条 主要用地布局第15-1条 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和武当新城版块。共计277.15公顷,其中,一类居住用地192.18公顷,二类居住用地76.78公顷,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19公顷。第15-2条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共计305.86公顷,包括市属办公用地7.23公顷、非市属办公用地1.15公顷,商业用地196.10公顷、旅馆业用地72.28公顷、服务业用地4.31公顷,文化娱乐用地8.65公顷、体育用地4.11公顷、医疗卫生用地6.80公顷,文物古迹用地5.23公顷。第15-3条 对外交通用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和户外休闲版块。共计19.14公顷,均为码头用地。第15-4条 道路广场用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和武当新城版块。共计141.46公顷,其中道路用地120.33公顷,广场用地11.10公顷、社会停车场用地10.03公顷。第15-5条 绿地:主要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共计722.95公顷(不含生态绿地2627.20公顷)。第15-6条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共计18.72公顷,其中交通设施用地4.76公顷,市政工程用地13.96公顷。交通设施用地包括两块用地,一块位于高速公路出口北侧作为高速公路服务区,一块位于旅游度假版块中心位置。市政工程用地中, 1.68公顷分布于旅游度假版块,12.28公顷分布于武当新城版块。其中,旅游度假版块需要独立用地的工程设施有:消防站1座,供水厂1处,垃圾转运站6处,分散式污水站27处;武当新城版块需要独立用地工程设施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1处,设垃圾转运站2座。表 1规划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指标(单位:平方米)名称数量单座用地面积单座建筑面积位置消防站24000老城1座,旅游功能片区1座10kv开关站4300新区1个,老城1个,旅游功能区2个110kv变电站17000新区供水水厂3100002座老城,1座旅游功能片区垃圾转运站75002座老城,3座旅游功能片区,2座新区集中污水厂137000新区分散式污水站27旅游功能片区液化气储配站13000新城液化气换瓶点2500老城1座、旅游功能片区1座邮电局13000老城邮政所3300旅游功能片区1个,老城1个,新城1个模块局2300旅游功能片区1个,新城1个第16条 建设用地平衡:规划区(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城市总用地共计6492.89公顷,具体构成如下表。表 2 规划范围(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用地统计表序号用 地 性 质用地面积比例(公顷)(%)1R 居住用地277.15 4.27%R1 一类居住用地192.18 2.96%R2 二类居住用地76.78 1.18%R2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8.19 0.13%2C 公共设施用地305.86 4.71%C11 市属办公用地7.23 0.11%C12 非市属办公用地1.15 0.02%C21 商业用地196.10 3.02%C24 服务业用地4.31 0.07%C25 旅馆业用地72.28 1.11%C3 文化娱乐用地8.65 0.13%C4 体育用地4.11 0.06%C5 医疗卫生用地6.80 0.10%C7 文物古迹用地5.23 0.08%3T 对外交通用地19.14 0.29%T4 游艇码头用地19.14 0.29%4S 道路广场用地141.46 2.18%S1 道路用地120.33 1.85%S2 广场用地11.10 0.17%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10.03 0.15%5G 绿地3350.15 51.60%G1 公共绿地722.95 11.13%G 生态绿地2627.20 40.46%6U 市政公共服务设施18.72 0.29%U11 供水设施用地1.18 0.02%U12 供电设施用地8.53 0.13%U13 供燃气设施用地0.24 0.00%U21 交通设施用地0.95 0.01%U29 加油站0.20 0.00%U29 其它交通设施用地3.61 0.06%U3 邮政设施用地1.24 0.02%U41 雨水、污水处理用地2.27 0.03%U9 消防设施用地0.50 0.01%7E 水域E 水域2380.41 36.66%合计总 用 地6492.89 100.00%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17条 道路交通发展策略:立足大武当大旅游,构建综合旅游交通网络;立足生态文化定位,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交通;立足养生休闲定位,构建体验式导向的旅游专项交通。第18条 对外交通:积极构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组成的综合对外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游客到达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可达性。第18-1条 航空:近期,加强与襄樊机场的联建工作,扩大机场规模,增加襄樊机场到沿海重要旅游客源城市的航班;调整或增加适合至武当山旅游的重点客源城市北京、上海的航班时间或班次;开展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与六里坪机场前期运营准备和衔接工作。远期,开通武当山六里坪机场主要直达客源地的航班;积极落实和推动旅游包机的运营,扩大旅游客源。第18-2条 铁路:继续加强铁路合作,巩固和完善旅游专列的团队游客的出行交通模式。第18-3条 公路:近期,加快汉十高速公路旅游区入口改造,实现双向互通;加快316国道城区段改造,完善与生态文化旅游区交通环的衔接;加快武当山神农架旅游专线公路的建设。远期,加快推动武汉西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完成316国道的全面改造。第18-4条 水运:加快太极湖旅游码头和太极湖交通码头建设,开通水上旅游航线,吸引库区周边游客。第19条 内部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旅游区功能布局相结合、加强与外部交通衔接、加强内部交通与旅游区内部游线的协调、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环境的影响、结合生态旅游的特点,兼顾地形条件和景观要求,完善道路网络,丰富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景观。第20条 内部路网系统采用“环路+放射路”路网结构、自由式道路形态。第20-1条 路网结构:规划区采用“环路+放射路”路网结构。环路由主环和次环组成,其中主环由太极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新城核心区老城)、316国道(老城北端遇真宫段)组成,承担内外和区域快速交通联系;次环由滨湖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组成,主要起到串联主要旅游点的作用。放射道路主要是从主次环道路放射性尽端路,是进入各个谷地和景点的联系性支路。第20-2条 道路形态:自由式道路形态。规划区采取适应自然地貌自由式路网形态,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节约交通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特色和历史风貌特色。第21条 内部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第21-1条 主干道:由太极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构成。太极路道路控制红线12米,双向2车道,局部地段应拓宽;太极湖内湖环湖路道路控制红线18米,双向4车道。第21-2条 次干道:滨湖路。滨湖路道路控制红线9米,双向2车道,局部地段根据地形展宽,道路断面应考虑滨湖景观效果。第21-3条 支路:其他道路。支路,为进入各组团和景点的尽端路,道路控制红线7米,双向2车道,尽端应提供回车场。第22条 静态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共停车场,其中城市广场9处,公共停车场8处。第23条 旅游专项交通:由旅游公交系统、水上旅游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共同构成。第24条 旅游公交系统第24-1条 公交线路设置:规划沿着滨湖路设立旅游公交线路,组织主要的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第24-2条 站场布置:始末站设于高速路入口、太极湖内湖北端大坝等重要节点;枢纽站设于太极小镇、武当新城版块中心区;中间站设于沿途主要景区入口、居住组团入口、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节点、观景点、非机动游车线与公交游线交汇点设置。第24-3条 实施建议:建议采用零排放的公交车辆;提供招手即停服务,方便游客选择交通体验方式。第25条 水上旅游交通系统第25-1条 水上游线设置:规划沿着滨湖岸线的水上游线。第25-2条 码头:规划设置24处码头。其中,大型公共码头2处,太极湖旅游码头和太极湖交通码头,分别位于旅游度假版块、户外休闲版块;小型公共码头4处,沿着岸线分散布置;小型专用码头17处,主要位于旅游度假版块:维修码头1处,位于户外休闲版块。第26条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第26-1条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共同构成。第26-2条 自行车系统:规划设立两条自行车系统,一条沿着自然山脊龙脉设立山顶自行车游览线路,一条沿滨湖路构建环湖自行车游览线路。第26-3条 步行系统:包括步行主线和步行支线,主线沿山脊由西北旅游度假版块延伸至东南户外休闲版块,支线山体步行路由主线步行路沿山坡连接各个山谷组团。第七章 旅游规划第27条 旅游规划应遵循大旅游原则、区域协同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第28条 旅游项目规划:规划在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设立六大类旅游项目,分别文化体验项目、户外休闲项目、山地运动项目、水上游览项目、旅游度假项目、旅游服务项目。第28-1条 文化体验项目包括养生谷、太极小镇、老子学院、武当功夫城。第28-2条 户外休闲项目包括户外大本营、森林公园、培训基地、生活基地。第28-3条 山地运动项目包括运动公园、运动会所、运动社区。第28-4条 水上游览项目包括旅游码头、主题公园、森林公园。第28-5条 旅游度假项目包括国际会议中心、游艇会所、度假酒店、国际创意社区。第28-6条 旅游服务项目包括旅游管理、旅游信息服务、市政、停车场、旅游商业和配套服务居住。第29条 旅游配套设施体系布局: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旅游配套设施布局氛围三个层次,一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二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三级旅游配套服务区。第30-1条 一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主要位于旅游度假版块的集散中心区,作为区域的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承担酒店、管理、旅游信息服务、商业、餐饮、停车、码头等主要服务职能。第30-2条 二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主要依托老城临近武当山风景区主要入口区域。主要提供商业、餐饮、旅游信息服务和停车等服务职能。第30-3条 三级旅游配套服务区:主要位于主要景点和交通便利区域,包括运动公园、度假酒店、森林公园、交通码头,此外武当新城版块中心承担部分旅游配套服务职能。其中,运动公园主要提供酒店、码头服务等服务职能;度假酒店主要提供酒店、码头、旅游信息服务等服务职能;森林公园主要提供酒店、管理和码头等服务职能;武当新城版块中心主要提供信息服务职能。第30条 旅游游览线路:结合旅游专线交通规划,设立串联旅游片区和旅游项目的旅游项目组合,具体包括综合旅游线路、滨湖旅游线路、山谷旅游线路、和山体步行旅游线路。第31-1条 综合旅游线路:由太极路、太极湖内湖环湖路(新城核心区老城)、316国道(老城北端遇真宫段)共同组成。是综合性的旅游线路。第31-2条 滨湖旅游线路:沿滨湖路构建的旅游线路,包括旅游公交游览专线和环湖自行车游览线路。第31-3条 山谷旅游线路:以旅游码头和游憩广场为起始点,串联太极小镇、老子学院、养生谷的两个山谷旅游线路,是核心旅游区的旅游线路。第31-4条 山体旅游线:主要为沿自然山体山脊构建的步行旅游线和自行车旅游线。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31条 规划原则: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生态原则和经济原则,充分体现绿地的生态效益,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生态景观效益。第32条 绿地系统结构: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内的绿地系统结构可以归纳为圈层+渗透结构形式。以中部生态绿地为核心,沿着滨湖岸线分布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形成圈层结构;圈层外侧各类公园绿地与山体相互交融,形成渗透关系。第33条 绿地系统布局: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和生态绿地组成。第34-1条 公共绿地:包括各类旅游主题公园、城市公园和道路绿化。主题公园主要分布在旅游功能片区,共714.90公顷;城市公园在城市功能片区有两处,共计8.05公顷。第34-2条 生态绿地:指不可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山体林地,集中分布在规划区中部和东部的丘陵和低山地区,共2627.20公顷.。该绿地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区域内的建设活动,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外,原则上不允许其他建设和破坏活动在该区域发生。第34条 树种规划应坚持适地适树和恢复自然属性的生态原则、有利于生态的保育原则、维护景观的多样性原则、合理时空配置原则。第35条 树种规划应重点对生态公园地带、滨水防护绿地区、太极小镇周边进行重点种植规划。第36-1条 生态公园地带:恢复保护水生动植物栖息生境,展示原生态地貌,确保鸟类等生物有栖息、迁徙的空间。恢复包括水生植物在内的多层次多种类的植物群落。第36-2条 滨水防护绿地区:营造以常绿树种占优势的针、阔、竹混交林景观。用常绿阔叶树和竹类树种,实现常绿背景,适当混交落叶树种和色叶类乡土树种,保持丰富的季相变化。第36-3条 太极小镇周边:适当增植庙观礼仪树种,形成以庙观礼仪树种为基调,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配置花灌木树丛,形成与宗教文化相和谐的植物景观效果。第36-4条 其余区域:以青冈、白栎、麻栎、枫香群落和白栎、朴树、苦槠群落种植为主,恢复和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第九章 景观系统规划第36条 规划原则:注重营造“山、湖、城”交相辉映的景观风貌,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着重道家文化景观和滨水景观特色,推动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景观特色形成。第37条 景观规划结构由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景观界面、景观区、观景点与观景视廊6部分组成。第38条 景观轴线包括自然景观轴和人文景观轴两类。龙脉自然景观轴由山脊线形成自然景观轴线,是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控制性景观轴线,其串联和组织了主要的自然景观节点;道家人文景观轴从武当金顶和老子学院轴线延续的人文轴线,该轴线串联了多数道家文化相关景观节点。第39-1条 龙脉自然景观轴的保护与控制的要点是:1.严格保护轴线及两侧生态环境绿地的建设活动,除规划的非机动车旅游道路、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外,禁止其他任何对龙脉自然景观轴线造成破坏的建设行为;2.应加强景观轴线与其串联的各类公园之间的空间和交通联系,突出龙脉的自然景观特征。第39-2条 道家人文景观轴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1.加强各个景观节点之间的空间节奏和生态绿地控制,尤其应当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观过渡和延续;2.严格控制该轴线上各个景观节点的布局形态、建筑高度和第五立面,布局形态应当尽量采取分散布局方式融入自然环境,并应当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屋顶形式,确保景观轴线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3.加强该轴线与自然轴线交汇点及湖面上该轴线末段(特区水域范围线)的小品景观的设计。第39条 景观节点主要包括山门、太极小镇、生态公园、休闲度假区中心、旅游配套区中心、武当新城版块中心等。第40-1条 景观节点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1.加强对太极小镇、户外休闲、休闲度假区中心、旅游配套区中心、武当新城版块中心的整体景观设计,设计中应重点注重各个景观点的道家文化内涵、自然休闲特征的体现。2.应加强上述景观节点及山门周边综合环境的建设和整治,为景观节点提供优良的展示环境。第40条 景观界面包括太极湖内湖湖岸线界面、休闲度假区旅游配套区特色岸线界面、生态公园自然岸线界面。第41-1条 景观界面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1.太极湖内湖湖岸线界面:重点关注内湖以人工环境为主、自然环境为辅的景观界面特征,以及富有特色的人工湖环湖路自由式布局和景观道路断面;合理控制两侧建筑高度,尤其是山谷区建设高度分区,保证建筑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的和谐统一。2.休闲度假区旅游配套区特色岸线界面:重点关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交融的景观特,严格控制建筑体量和人工临水界面的长度;合理规划临水开放空间的布局,提高岸线的亲水度。3.生态公园自然岸线界面:重点关注该界面的生态自然的岸线特征,体现水域、滩涂交错的自然特征;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将人工环境建设行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关注岸线两侧区域的植物保育和配置,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第41条 景观风貌区:根据不同功能特点,确定武当新城风貌区、国际创意风貌区、运动公园风貌区、文化体验风貌区、水上游览风貌区、户外休闲风貌区、山体景观风貌区7处特色风貌区。第42-1条 武当新城风貌区:现代风貌为主的特色风貌区。该景观风貌区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体现城市新城中心区的特征,以现代建筑风貌为主,但应当通过隐喻等建筑设计手法、采用地方建筑材料,展示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的风貌特征。第42-2条 国际创意风貌区:低密度休闲的特色风貌区。该景观风貌区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体现建筑低密度、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风貌特征,低密度建筑和少量人工滨水岸线掩映于森林和水面之中是该风貌区重要景观意向,强化高端休闲度假的品味。第42-3条 运动公园风貌区:草地和灌木占主导的特色风貌区。该景观风貌区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体现草地和灌木为主的自然生态特色风貌,以大片草地为主、辅以成束的灌木、局部点缀高大乔木是该风貌区的重要景观意向。第42-4条 文化体验风貌区:具有道家内涵的特色风貌区。该景观风貌区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体现道家文化的含蓄外显的特色风貌,以具有传统建筑气质的现代建筑为主导、与自然山水为背景是该风貌区的重要景观意向。第42-5条 水上游览风貌区:湖景为主的特色风貌区。该景观风貌区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体现依托大山大水、名山名水的广阔水域景观特色,一览无余、视线开阔的湖面,配合绿意葱葱、山峦叠嶂的背景山体是该风貌区的重要景观意向。第42-6条 户外休闲风貌区:生态景观为主的特色风貌区。该景观风貌区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体现水域、滩涂交错的自然景观特征,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原生态景观是该风貌区的重要景观意向。第42-7条 山体景观风貌区:自然山体景观的特色风貌区。该景观风貌区的保护与控制要点是:体现低山丘陵地貌特征、高密度自然森林覆盖的特色风貌,大山大水之间的自然过渡地带和主要人工景观的背景景观是该风貌区的重要景观意向。第42条 观景点:规划确定354.3高程点、狂欢派对岛、旅游服务中心、太极湖旅游码头、游憩广场5处主要观景点。第43-1条 景观点的规划设计要点:1.坚持安全优先的原则,保证游客的人生安全;2.合理配置服务配套设施,提高游客在观景点的观赏舒适度和游览体验;3.其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暨有环境,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一致。第43条 观景视廊:规划确定354.3高程点武当山老城中心、354.3高程点山门、354.3高程点水门、354.3高程点太极小镇、354.3高程点武当新城版块中心、354.3高程点户外休闲版块中心6条重要观景视廊。第44-1条 观景视廊的规划设计要点:1.严格控制通视廊道的建筑高度,逐步改造和清楚视域范围干扰因素;2.合理规划和控制廊道涉及区域的第五立面的形式和色彩。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44条 环境规划目标第45-1条 生态建设目标: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举、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并重,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控制绵远污染;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生态型旅游区。第45-2条 大气环境目标:规划武当山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级标准。旅游区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级标准。第45-3条 水环境目标:远期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地表水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类标准,地下水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第45-4条 噪声环境目标:1类区:旅游区内除商业、交通道路外的区域;2类区:武当山城区除交通道路外的区域和旅游区的商业区;3类区:规划区内的交通道路区域。第45-5条 固体废弃物目标:近期规划区垃圾基本进行集中处理和无害化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60;规划期末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力争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第45条 环境功能分区:将规划区划分为三类环境功能区。第46-1条 一类环境功能区:是规划区北部山丘区和东部靠近湖边的区域,噪声执行1类标准、水环境质量为类水,大气环境为级标准。第46-2条 二类环境功能区:规划区中部的旅游配套和休闲度假区,噪声执行1-2类标准、水环境质量为类水,大气环境为-级标准。第46-3条 三类环境功能区:规划区西部的新城和南部的老城。该功能区噪声执行2类标准、水环境质量为-类水,大气环境为级标准。第46条 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第47-1条 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广以电力和液化气作为主要能源。第47-2条 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及排水泵站,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远期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禁止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污水处理后的排水建议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后进行再利用或排入景观水体。第47-3条 加强扬沙烟尘治理,增加工业企业环保设施,保证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第47-4条 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加快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远期规划区内垃圾全部收集处理。第47-5条 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建议将作为饮用水源的地表水库汇水区划为一级保护区。建议将水源井以及保护区划定为水井周边50米半径的范围,严格按照水源保护的相关要求进行水源保护。第十一章 四区控制与建设强度第47条 对规划区划定为禁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已建区。,指导和控制各区域的建设活动。第48-1条 禁建区:包括主山脊线两侧150米范围;水库170米淹没线退后50米范围;高速公路两侧100米范围。该区域严格禁止任何建设活动,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经过充分论证。第48-2条 限建区:以生态绿地为主,生态山林地主山脊两侧150米范围之外的区域。该区域可以进行建设,但应当对建设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将建设活动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该区域的建设活动应当注意对大型设施保护,如高速公路以北110kv高压线需要保持两侧15米控制范围的建设活动。第48-3条 适建区:规划确定建设范围。该区域是主要建设区域,但鉴于基地的山地特征,应根据25度以下和45度以下的建设区域的特点合理确定建设模式和规划布局。第48-4条 已建区:现状建设区域,主要为太极湖新城的部分区域。该区域应根据规划,通过环境整治,保持与区域整体建设特征的协调。第48条 土地使用兼容性:为保证土地使用弹性,建设中允许建筑兼容,但不得通过建筑兼容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且兼容建筑类型和规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划严格控制。建设过程中,确实需要局部变更用地性质时,必须进行项目的环境、交通和用地调整评估,并经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第49条 用地强度控制: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建设容量、环境容量、交通负荷能力、土地经济收益等多方面因素相关。通过合理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不但保证良好的空间环境,还可以对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引导投资、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第十二章 工程规划第50条 供水工程第51-1条 规划规划区近期(201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350升/人·日,远期(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400升/人·日。近远期最高日用水量分别为2.50万立方米/日和3.38万立方米/日。第51-2条 规划近期(2010年)规划区内水厂总供水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远期(2020年)为4.0万立方米/日。第51-3条 规划区供水以地表水作为主要水源,地下水为辅助水源。保留现状老营供水厂,预留用地1.0公顷。在旅游功能片区的集散中心区新建供水厂1座,规模1.0万立方米/日,用地0.4公顷。其他片区布置分散式的小型供水点,水源采用地下水或山泉水。第51-4条 旅游区供水管网规划城市功能片区和旅游功能片区的供水管道连接成环。配水管网采用内环外枝、环枝结合的方式布置。第51-5条 旅游功能片区采取道路下敷设供水管道,形成主干网状的供水管网体系。旅游功能片区配水管网干管采用DN100DN300管,设置有消火栓的规划供水管道管径不低于DN150,消火栓按照间距不大于120米的要求设置。第51条 排水工程第52-1条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污水全部达标处理。第52-2条 规划区污水量预测取供水的日变化系数为1.4,预测远期污水量为2.43万立方米/天。第52-3条 规划在武当山新城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近期处理能力1.5万立方米/日,远期处理能力为2.5万立方米/日,总用地3.7公顷。在旅游功能片区采用污水分散处理的形式,各地块或邻近地块布置小型污水处理站,就进处理污水并回用。第52-4条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A标准。第52-5条 污水管道尽量重力流进入污水处理厂。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污水管,尽可能沿道路敷设,干道下最小管径不小于D300。第52-6条 雨水排放充分利用现有的坑塘水面,采取就近排放的方式。第52-7条 规划区内污水厂的出水实行再生利用,供给城市的低质用水,包括景观补水、工业用水、道路绿地浇洒用水等。第52-8条 再生水量取污水量的70%,新城污水厂的再生水量为1.5万立方米/日,在污水厂周边的主要用水区布置再生水管道。第52-9条 规划在滨河、滨湖地带以及河口地带建设生态景观,部分用地内可建设人工水系,实现雨水的利用。第52-10条 规划在各的款靠近山体一侧布置截洪沟,截留山洪水,并就进排入河道。第52条 供电工程第53-1条 采用人均用电指标法对规划区进行负荷预测和用电量预测,预测远期人均用电指标2500千瓦时/人·年,供电最大利用小时数取4000小时,电负荷预测为42.5兆瓦。预测游客用电量8.2兆瓦。第53-2条 确定规划区110KV电网变电容载比为1.8,110KV用电负荷为91.2兆瓦。取用电同时系数为0.70,则110KV变电站主变总容量不小于64.1MVA。第53-3条 规划区电网完全依赖于上级电网分配的电能,规划保留现状110KV变电站,容量为2×31.5 MVA。新建110KV变电站1座,位于太极古镇片区,容量为2×31.5 MVA,用地0.5公顷,110KV高压线引自丁家营。第53-4条 规划区采用110KV/35KV/10KV的电压等级。110KV高压线路采用架空方式,10KV线路尽量采用电缆地下敷设,主干道路下采用电力排管敷设。高压线路架空线路走廊宽度为35米。第53-5条 规划区规划建设10KV开关站4座,每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第53条 通信工程第54-1条 规划区通信设施的远期配套为固定电话用户为3.7万户,交换机总容量为5万门;移动电话用户为4.1万户;有线电视网用户覆盖率100%。第54-2条 规划保留现状电信支局,在旅游度假版块设置远端模块局或电话站。支局交换机容量4.5万门,占地0.3公顷,模块局交换机容量0. 5万门。第54-3条 规划2020年主干信号传输全部实现光缆传输,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加强广播电视网络多功能开发。第54-4条 保留现有邮政局,新建邮政所3处,分别位于老城、新城和旅游功能片区。第54-5条 规划区通信线路入地铺设,在保留现有通信管道的基础上,在新建道路上均要铺设通信管道。管道容量应按最终容量设计,综合协调各家运营商后共同建设,分开使用。第54条 燃气工程第55-1条 远期规划区以液化石油气为主要气源,气化率达到70%。第55-2条 预测规划区远期液

    注意事项

    本文(太极湖总规文本.doc)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