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甲午中日战争.ppt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日本高中历史教师这几年,讲到中日关系时,会让学生对以下假设的命题作出解释:“依据历史和现今的形势分析,中日何时再有一战?”日本中学生作文标题更为明确中日何时再有一战?2015年(依据能源、地缘结构等理论),一、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1、日本侵略中国原因,2、战争过程及战败原因,3、马关条约及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大陆政策,平壤战役,丰岛海战,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甲午战前,约19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军舰吨位数居世界第9位,排在美国、日本之前。清政府在20多年中用于建设和保障北洋舰队的全部投入,大约在3500万两白银,占当时的财政收入的2%。采购自英、德等国家的军事装备,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高级军官,用西方新式教育组建的海军部队,都使得清政府对中国军队(特别是北洋海军)的战斗力产生过很强的自信心。但在甲午战争1894年时,日本已经慢慢赶超了北洋海军。,海 战,清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订造的“萨克森”级装甲战列舰改进型的首舰。1881年开建,即定远舰。,全舰钢面铁甲,装甲最厚处为炮台与炮塔达356mm,舷侧为305mm,装甲共重1461吨;装备四门305mm主炮,两门150mm副炮,三具380mm鱼雷发射管。号称“东亚第一巨舰”.,克虏伯305mm后膛炮 弹重(公斤):329(此处指弹丸重,发射药包不在内)射速:1发/3分钟 有效射程:7800米 备弹:50发/门 动力:水压,海战后伤痕累累(白框处)的镇远,被日本掳去的镇远305mm主炮炮弹,至今仍陈列在日本,用以羞辱中国人,旧式军队,陆 战,毛瑟枪1871年德军正式采用。清1883年试造、生产,运用广泛。,马梯尼枪1871年英正式采用,清军1876年仿制、使用,质量与英式相当。,据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资料:甲午战争中,日军17万人,清军约25万。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发枪,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均不如清军。据日方统计,日军仅在平壤等地缴获大炮607门、枪7394枝、炮弹267万发、子弹7745万发;其后威海卫等地缴获不少。而日军仅消耗炮弹34090发,子弹124万发。无怪李鸿章惊呼“令我寒心”。,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割 地,破坏主权,刺激瓜分,赔 款,加重负担,控制经济,开口岸,设 厂,加深掠夺,阻碍资本,侵略势力,深入内地,马关条约及其影响,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背景:义和团运动,过程:八国联军侵华,结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作业及课后交流,分析辛丑条约,准备默写第一节知识要点“我们的博客天空”http:/,谢谢指导!,